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字形体规范研究文学界?语言研究古代汉字形体规范研究刘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人们不断的对其进行整理规范.从整个历史来看.对汉字规范具有潜在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石刻文字,历代字书,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和科举考试.本文从试这四方面对古代汉字规范方式作一论述关键词:汉字规范;石刻;字书;书法家;科举制度中图分类号:H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l1(2011)O2一O11002汉字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体结构的规范;一是字形的规范,即字的形体规范.字体结构的规范主要是指构字方法,即传统的六书中的四书:象形,指示,会意和形声.字的形体主要指汉字的形体变化,如篆,隶,楷等.对这些字体的统一和规范即汉字的形体规范.本文以古代汉字的形体规范为主,阐述对古代汉字形体规范产生重要作用的几种途径.1石刻文字对汉字形体规范的作用及价值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教经典,其中多以镌刻儒家的经书为主,即十三经为主.我国历史上较为着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和清代的清石经.这些石经较竹简,纸帛易保存,同时由于字体优美,成为时人及后代观摩的标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字形体的规范.下面对我国历史上三大主要石经对汉字形体规范所起的作用及其流传价值作一介绍.熹平石经,于熹平四年开刻.由着名书法家蔡邕等人主持镌刻.西汉末期,古文经的发现,导致今古文之争越演越烈,各家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具有说服力,甚至不惜改易经书中的文字,造成了当时经籍文字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的传递和人们的正常交流.因此,汉灵帝下诏让蔡邕等人刊刻石经,史上称此为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熹平石经采用隶书镌刻,故又称今文石经,所刻经书包括易,礼,春秋等七经.碑刻成之后,众人竞相模拟,其观视及摹写者,乘车日以千余辆,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经书对儒家经典文献的内容及文字通过镌刻于石碑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减少了经典典籍的误传,误写,同时对文字的书写也起到了规范作用.正始石经,刻于曹魏正始时期,东汉末年,古文经的地位大大提升,为了使得古文经得以保存,于曹魏正始年间刊刻可尚书,春秋,该刻石用古文,篆,隶三种文字刊刻而成,故又称三体石经,也称魏石经或魏三体石经.三体石经所用的古文,篆文及隶书对当时及秦代的文字字体进行了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意识到字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是转移的.这种历时的比较和规范,也促进了后来的学者对字体演变的肯定和对当时字体规范的认同.开成石经,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长安开刻,刻有易,书,诗,三礼等十三部儒家经典.该石碑共有l14石,文刻两面共228而,其每一经篇的标题为隶书,经文为正书,刻字端正清晰.按?11O?文学界经篇次序一气衔接,历时七载才刊刻完成.其字体端正.为当时人们对其的观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楷书字形也因此稳固下来.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其后的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等都以刊刻儒家经典为主.这些石经一方面较为全面的保留了文献的内容,使得儒家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对汉字的规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历代字书,字典对汉字规范的作用.除石碑外,各代所编纂的字书,字典对古代文字形体的规范具有更大的作用.历史上第一部对汉字起到规范作用的字书应该是史籀篇.据说文解字叙该书是为孩童识字而作,但这种儿童识字课本无疑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奠定了基础.汉初.执政者不仅注重儿童的文字规范教育.同时也十分重视汉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规范.说文解字叙日:太史试学童,能讽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之.政治上的支持及刑法的严厉,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文字的规范性.同时,也创作了不少字书,如训纂篇,急就篇,滂喜篇等.对汉字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都为儿童识字之书,并未在全社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受其功用的限制,所收字数有限.并未对当时所存在的文字作一系统的梳理和规范.这一工作一直到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才算得以解决.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倾其二十余年心血而成.全书收字9353字,另有重文1163字,共收10516字.以小篆为主,兼收籀文,古文,并依依形系联,不相杂册的排列方式,将这9353个字按照部首逐一排列.正如许慎所说当时人们竞相解说.认为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致使文字混乱不清,人们各用己私,不利于文字的规范和人们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许慎倾其心力作了说文解字一书,以期能够扭这种混乱的局面,正如他所期待的,说文解字的问世,使得汉字形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和统一,对人们随意解说汉字字形起到了遏制作用.自说文解字之后,各代都有字书编着,对文字规范起到较大作用的有唐代的字样,干禄字书等字书.唐初国家再次得到统一,但由于四百余年的动乱和国家的分裂.文字书写极为混乱,对于国家法令的颁布及社会文化的交流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唐初统治者在文字规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主要体现在刊定字样,成为模拟的范本,以期达到规范和统一文字的效果.颜氏的字样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亦称颜氏字样.该书以楷体为主,其内容以颜氏对经籍进行刊正,校订字体,辨别讹误之后,刊录成为当时字体的样本,为时人定立了一个楷书书写标准.其孙颜元孙又刊定了干禄字书,这也是唐代字数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书.该书专为官员书写公文及应试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用.出于升官的心理,该书在读书人之间几乎人手一本,并多次翻刻,为世人所重.在汉字规范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学界?语言研究干禄字书共整理汉字804组,共1656字,其中异体字有707组,易混字97组.颜氏在该书中按正体,通体,俗体将其所收之字分为三类,干禄字书的主要内容便是整理异体字,确定字形规范,观其所整理的汉字,它不仅是对字样的补充,亦是对说文以来汉字字形的系统整理和归纳.可以说,干禄字书是汉字规范史上第一部专门以规范汉字字形为目的的着作.干禄字书不仅为当时的字形规范树立了标本,而且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正字学,主要体现为:于禄字书开创了声调排列的编排方法.齐梁之后,四声发现,人们注意利用声调来编排字书.干禄字书利用了四声.以平上去入来编排文字.这在汉字字典史上实属首列,且这种方式对后来的一些字书编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宋张有的复古编,辽代释行均的龙龛手鉴等的编排都受到了干禄字书的影响.另外,它确定了正字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可以说奠定了唐及其后代研究正字学的基本格局.总之,干禄字书对汉字形体规范起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规范汉字字形历代均编有字书,如:唐张参的五经字样,该书确立了经书楷体正字的地位.宋代郭忠恕的佩艄,辽代释行均的龙龛手鉴,司马光的类篇及宋代用于启蒙教育的百家姓和三字经,元代李文仲的字鉴,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清代官修字典康熙字典及龙启瑞的字学举隅等字书,字典.这些字书对古代字体规范均起过重大作用,并且对现在的字典编纂和汉字字形规范仍有示范作用.3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对汉字形体规范的价值中国文人历来重视汉字的书写艺术,在以软笔书写为主的古代社会尤甚,对书法家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更是顶礼膜拜,用尽各种方式以求名家真迹,从而摹写.从汉代蔡邕所刊刻的熹平石经起,文人对名人书法作品的摹拟,收藏蔚然成风.我国历史上书法家较多,书法作品更是璀璨若星河,且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魏晋和唐宋时期.当然,其他时代亦有杰出的书法家和优秀的书法作品,如两汉的蔡邕,萧何,扬雄,刘睦,崔瑗等人,他们的作品都是世人摹拟的标本.同时,他们还重视从理论上指导创作,创有不少书写理论,如:蔡邕的篆势,笔赋.赵壹的非草书,崔瑗的草书势均为论述书写,对汉字书写和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汉字书写形体的规范.魏晋和唐宋时期书法家辈出,书法作品不仅数量极多.而且艺术价值较汉代更胜一筹.从洛下新风到两晋十六国书法无论是好篆,隶还是行,楷,草等书体,均有代表作品问世.无论是钟卫书法还是王氏父子及其他书法家,均有令人称道竞相摹拟的书法作品.其中尤以王羲之的书法创作为楷模,对其兰亭序的摹拟及收藏更是历代书法家不变的追求.再如唐时四大书法家,其字形,字体至今仍是人们所效仿的底本,故逐渐形成了颜,柳,欧及公孙四种基本字体,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汉字的作用.使古人的书法字体基本上限于这四体而不至于字形较多较混.历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及较高的声望影响着当时及后代的书写风格,对字体的规范具有极大的价值,且其书法作品是我国悠久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明珠4古代科举制度的书写要求对汉字字体规范的作用及意义字体规范除了书法名人及书法作品的影响外.历代的科举考试对汉字字体的规范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代印刷技术尚处于不发达时期,政府部门之间的往来公文及官吏向皇帝所提交的奏章以及一些官方修订的书籍都需要手写完成.因此,政府对于所录用的官员的书写要求十分高,进而逐渐延伸为对考生书写的要求.从唐代起,在科举取士时便以书法的好坏来评定该人的成绩,书写字体的端正,清晰在考试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成为历代考生不能不重视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唐代科举制度中有明书科考试,即提拔通晓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和擅长书法的专门人才.由于这种政治上的重视,从唐代起,文人便十分重视自己的书写,同时由于受唐代字书的影响,官方的书写字体以楷书为主.这对汉字正字学的发展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继唐之后的其他各代亦十分重视文人的书写规范,并大都以科举考试作为实施的方式.如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及清代的馆阁体.都是官员及考生书写的标准体式.这三种字体其实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据黄伯思东观馀论记载:北宋时以临习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而形成了院体,故其后明代时又称为台阁体,到了清代这种楷书风格又被称为馆阁体,又时亦称为簪花体或场尾之书.这种字体最先是在官府内部形成,考生为了使得自己的书写得到考官的认同,以便顺路通过考试,便以该字体为书写标准,从而在官方形成了一种字形稳定,书写风格相近的字体.这种以书写的好坏作为衡量考生成绩高低的规定在清代时最为苛刻:诸公评骘楷法.又苛求之点画之间.有一字古体,帖体,依说文篆隶而不合时式者,即工楷亦置下等.作为朝廷使用的官方书写字体.工整严格,易于辨识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由于种种书写规范,使得文人的书写较为统一.对于汉字字体的规格具有积极意义.汉字的规范自古便有,无论是政府的要求.如熹平石经的刊刻,还是处于个人的意愿而对汉字进行整理规范,如许慎的说文,颜元孙的干禄字书等,再或者是受到书法家的影响而进行摹拟所至,或是出于功利而端正书写,均对古代汉字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因素使得汉字在一次次规范过程中逐渐稳固,并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形体特点,且异体字较少.同时.正是由于历代对汉字规范的重视,才使得我国浩若烟海的文学典籍得以传承.因此,可以说汉字书写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当代,更有利于子孙后代,汉字字体的规范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放弃的事情.唯有如此,中华名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才能得以保存.参考文献1赵立伟.魏三体石经古文辑证M.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年三十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心理中心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火道墙施工方案(3篇)
- 人工手绘施工方案(3篇)
- 活动方案策划要求怎么写(3篇)
- 元旦口腔门诊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小区pe井施工方案(3篇)
- 彩钢瓦喷漆防水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题库及答案
- 校测常识题目及答案高一
- 2025-2030中国辣椒酱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跨国企业ESG审计实践-全面剖析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库(含答案)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机械设计部绩效考核制度
- 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练习1200道有答案可打印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海康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