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6.本文描写月色空明澄澈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8.默写一句苏轼在别的篇章中描写月光的词句。答: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二、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A解(xi)衣欲睡 B. 怀民亦未寝(qn)C相与(y)步于中庭 D水中藻荇(xng)交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念无与乐者(想到,考虑)(游乐)(的人)(2) 怀民亦未寝(也)(睡觉)(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5)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6) 庭下如积水空明(像)(清澈透明)(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月色入户(照进)(门) (9)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10)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4)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呢?4.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景物描写的句子: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我寂寞之心,“入户”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6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答:记叙、描写、 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处无一处写月,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试作简要的赏析。答: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静态美;用“藻荇交横”来写水中美丽的竹柏倒影,给人一种动态美。动静结合,笔法神妙。9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或:贬谪的悲凉,失意的寂寥,人生的感慨。或: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10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下美景)11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本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12文中的第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文中作者感叹“闲人”之少,实际上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的不满。13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1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15.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6.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17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18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9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0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21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22.“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进入了屋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24.“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2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26.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27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答:“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2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9“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0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答: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32本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宦途失意的苦闷。33. 本文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答: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3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3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答: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6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被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37这篇短文在写景状物作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惆怅、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等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情绪。38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含义?答: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情怀。39.本文写月突出其明,写境突出其静,写影突出其形,写人突出其闲,写情突出其空。4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什么作用?答: 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心境。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1. 文中“积水空明”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答:“积水空明”描写的内容是月色,既生动地反映了冷月的清光澄澈,又表现了寺院的洁净清幽。4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应理解为:指不汲汲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句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旷达心境,在表现文章内容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探究练习(一)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有关?答: 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如“月色入户”透露出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 透露出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透露其闲。(二)想像“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293-2025在线钠离子计校准规范
- 2025年自行车 环评报告
- 天津市人民医院放疗物理师资格认证
- 大同市中医院护理科研国际交流考核
- 唐山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医师上岗资格认证
- 邯郸市中医院人才梯队建设与继任者计划试题
- 上海市中医院复发预防指导考核
- 张家口市人民医院皮秒激光技术专项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与开放手术协作考核
- 忻州市中医院图像判读技能考核
- 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材解读课件
- 2024年学习进阶视域下的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与实践讲座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灭火设备:手提式氧气瓶
- 初中物理科普知识讲座
- 写字楼物业培训课件
- 职业卫生培训粉尘和噪声
- 洗衣业特许经营分析 (以福奈特为例)
- 《赵威后问齐使》
- 新能源车保险市场研究
- 国有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办法(附负面清单及流程图)模版
- 数据标注协同工作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