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词、元曲及其它.doc_第1页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词、元曲及其它.doc_第2页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词、元曲及其它.doc_第3页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词、元曲及其它.doc_第4页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词、元曲及其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KS5U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第五部分: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0:历代词一、考点介绍除了唐诗为前几年的命题选材重点外,近几年对词、曲的考查也渐成重点。考生要具备一定的词的常识,并注意用规范的术语和程式化的答题模式,灵活作答。选材以宋词为主,兼顾其他时代的词。名家的作品居多,非名家的词作也有考查的。对于后者,命题者往往通过注解简介作者,考生一定不要忽略。五年来,全国共有19套诗歌鉴赏考查了词的赏析,占总量的近3成。二、高考真题(一)【2004年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04年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三)【200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四)【200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五)【2005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不同点:(六)【200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七)【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八)【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九)【200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十)【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H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一)【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十二)【2007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阮郎归初夏 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十三)【2008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四)【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宋侯 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十五)【2008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十六)【2008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 (十七)【2008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十八)【200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1 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十九)【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一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三、名校试题(一)【合肥一中期中,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2(1)“出红尘”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二)【安徽师大附中,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 丹阳湖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作于1162年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三年,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泉州一中期中,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 (四)【盐城中学期中,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张元幹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张元幹等一块游玩吟唱。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幹、富直柔等吟唱游玩。(1)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4分)_(2)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4分)_(五)【沈阳二中,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陈与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有人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写得好,意在句外,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分) (2)此词备受历代词论家的欣赏,称其为“神到之作”“笔意超旷,逼折大苏”。请结合本词的写作特点,简要分析。(4分)(六)【淄博市期中,14】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沈耶: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鹧鸪:一种乌,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如何写景的。(4分) (2)“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七)【黄冈中学期末,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行香子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这首词上片的结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4分)_(2)有人认为,这首词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_八、 【黑龙江双鸭一中期末,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黄庭坚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1)“人生莫放酒杯干”,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如下要求举出一例。(4分)作者: 篇名: 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九)【桂林市期中,12】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两题。(8分)高考资源网网鹊桥仙夜闻杜鹃高考资源网网陆 游高考资源网网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吨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高考资源网网 【注】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高考资源网网(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4分)高考资源网网 高考资源网网 (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高考资源网网 高考资源网网(十)【北京海淀区,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一题。(10分)高考资源网网暗 香高考资源网网姜夔高考资源网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高考资源网网江国,正寂寂。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高考资源网网【注释】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前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江国,指江南水乡。高考资源网网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高考资源网网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高考资源网网B.“何逊而今渐老”以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冷香浮动,撩起了词人的情思。高考资源网网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折梅投赠,因路遥积雪,元从寄达,词人顿觉冷清寂寞。高考资源网网D.“翠尊易泣,红尊无言耿相忆”两句,词人托物寄情,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 “红尊”之上。高考资源网网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何时再开,故人分别何时重逢。言外有意,韵味深长。高考资源网网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2分)高考资源网网“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高考资源网网(十一)【武汉市武昌区期末,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唐多令邓 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6分) 四、考点预测(一)文字介绍自古有唐诗宋词的说法。词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占有1/5的份额。词以宋代为盛,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宋代诗歌占了将近1/2的份额,而且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宋代诗歌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题型除了传统的直接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以及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和态度外,课标地区的评价与感悟以及个性化探究也进入了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人的视野,考生需要注意。(二)考点预测题(一)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分)15.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水龙吟西湖怀古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 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1)本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 (2)最后一句“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4分)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KS5U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第五部分: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1:元曲及其它一、考点介绍元曲及其它体裁的诗歌也不是高考试题的主流,但元曲作为我国元代文学的重要样式,考生也罢,命题者也罢,还是比较关注的。考生在备考中要有一定的元曲的知识,可选取教材中的元曲读一读,再适当拓展。注意,不要选取难度大的元曲。二、高考真题(一)【2005年湖北】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答:(二)【2006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三)【2006上海卷,14-16】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人月圆山中书事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1分)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四)【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