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情况调查【关键词】 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情况Cohort study on utilization of sport facilities in Yayuncun community in BeijingSONG Yi,MA Jun,ZHANG Shiwei,et al.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tatus of utilization of sport facilities in Yayuncun community in Beijing.Methods 1765 permanent residents above 15 years old from 600 families inhabiting in the Yayuncun community since the year of 2000 were selected into the cohort to answer Beijing Typical Community Resident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The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health behavior,health status,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usage of sport facilities were surveyed.And the cohort was followed-up through 2006 and 2007.Results The average area of sport facilities per person in Yayuncun community was 1.55 m2.The prevalence of often utilizing the sports facilities near the residence among residents in Yayuncun community was higher in 2007(24.1%) than in the baseline (18.1%) and 2006(22.3%) (χ2=6.407,P0.05).The sports facilities located in the communities were the first choices for residents.The prevalence of exercising with the communities’ sport facilities among residents were higher in 2006(41.4%) and 2007(44.5%) than in the baseline (36.0%)(χ2=36.993,P0.01).The satisfaction degree focused on the quantity,quality,open time,charge standard and security of the sport facilities increased in 2007 compared with 2006 and the baseline.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educational level,accessibility of the sport facilities,satisfaction for the number and security of the sport facilitie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port facilities (P0.01).Conclus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of physical exercises of the residents,the Yayuncun community should increase the categories and quantities,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port facilities. Key words: sport facilities;satisfaction degree;Olympic Games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是群众体育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北京市在申奥成功的带动下,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口逐步增加1。而良好的体育设施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随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的陆续出台,北京市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馆6113个,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达到390.2万m2,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居委会、6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2。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馆6 126个3。本文着重研究亚运村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利用情况,为更好地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04年起每年随访1次。于2004年11月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化的抽样方法,同时考虑居民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亚运村社区的常住居民,按居委会人口比例的1%抽取400户(调查每一户中15周岁以上的所有人),共计1 161人;2005年11月按照同样方法补充调查200户常住居民(共604人),合计1 765人作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人群;2006年11月和2007年11月对基线调查对象分别进行随访,获得有效样本分别为1 641人和1 583人,失访率分别为7.0%和10.3%。1.2 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医疗卫生利用以及环境和生活满意度7个部分。身高、体重均为自报数据,超重判断标准为:体质指数(BMI)≥25。问卷采用询问记录式调查,由调查员按问卷调查表顺序,尽量不改变问卷结构作面对面调查,当场填写表格,检查后回收。1.3 质量控制每次现场调查均在1个月内完成,调查员由经培训的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统一调查表询问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调查表上交后由督导人员逐项核查,并抽取3%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数据经双录入核查逻辑检错。2005年在调查结束后3周,对当年调查人数的10%样本进行了2次调查,各部分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5030.921之间,重测信度Pearsons相关系数为0.3700.900(P0.05)。2007年随访样本中60岁及以上人群比例增加,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亚运村社区体育设施配备情况基线调查发现,亚运村社区的常住人口为74 463人,辖区面积为4.9 km2,室外公共体育场所25处,其中健身园面积为12 694 m2,网球场面积为3 000 m2,田径场面积为30 000 m2;室内公共体育场所为游泳馆和综合体育馆各1处,面积分别为40 000和30 000 m2,均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5 m2。2.3 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情况基线年有18.1%的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经常利用家庭附近的健身设施来锻炼,2006年上升到22.3%,2007年上升到24.1%,报告率有随年度而增加的趋势(χ2趋势=6.407,P0.05)。在各年度,经常利用家庭附近的健身设施来锻炼的报告率都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χ2趋势基线=14.794,P0.01;χ2趋势2006=37.076,P0.01;χ2趋势2007=40.289,P0.01)。2.4 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场所利用的分布情况(表1) 表1 亚运村社区居民最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场所的分布情况(略)注:与基线比较,b P0.05);其中,去小区中的健身场所锻炼显著高于其他场所;2006年和2007年最常去小区中的健身场所进行锻炼的明显高于基线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93,P0.01)。2.5 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表2) 表2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满意情况(略)注:与2007年比较,a P0.05,b P0.01。表2表明,基线和2006年亚运村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较低,尤其对体育设施的收费标准方面满意度较低。2007年亚运村社区居民在体育设施利用各方面的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与基线和2006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提升幅度最高的是对北京市现有体育设施数量的满意度,提高了10.6个百分点;与2006年相比提升幅度最高的是对附近现有的体育设施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了14.6个百分点。2.6 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的多因素分析(表3) 表3 社区居民体育设施利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注:使用后退法进行变量筛选,变量入选条件为α0.10。以经常利用家庭附近的健身设施来锻炼身体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步行15 min能到达最近的体育设施、是否超重、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即对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及安全性等方面表示满意)、不同年度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变量后,分析各变量对居民体育设施利用的作用。如表3所示,受教育程度越高、体育设施可及性越高、对体育设施的数量和安全性越满意,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越高。3 讨 论 亚运村社区位于北京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全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较早,周边体育设施建设较完备,且均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型在建体育设施2项。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2004年即达到1.55 m2,远高于一般社区居民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5。 调查发现,亚运村社区居民最常进行体育锻炼场所的第一位即为小区中的健身场所,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小区中的健身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年龄越大的人越经常利用家庭附近的健身设施来锻炼身体。多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体育设施可及性越高、对体育设施的数量和安全性越满意,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越高,这与北京市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偏于老龄化及全民健身工程的高利用率的结果非常吻合1,6,7。说明在住宅小区周边或小区内进行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既提高了人们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又促进了人们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调查还发现,虽然亚运村社区内和周边的体育设施较多,仍有20%以上的居民习惯在普通室外环境进行体育锻炼,提示现有的体育设施的数量和种类仍不能满足亚运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 基线和2006年的调查发现,亚运村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尤其对体育设施的收费标准方面满意度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大型在建体育设施的影响,一些体育场馆在某些时段要进行运动员集训,无法对外开放,造成社区居民使用不便;另一原因是亚运村社区为较早配备全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大多处于无序状态,体育设施,尤其是免费的体育设施建设好后,并无专人对其使用进行管理,部分体育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体育设施的安全性无人维护,使得居民对这部分体育设施的质量、安全性满意度不高。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亚运村社区居民在体育设施利用各方面的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在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说明周边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使得居民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参考文献】 1成君,赵冬,曾哲淳,等.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17-518.2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7.3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8.4卢元镇,于永慧.北京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状况调查报告J.体育科研,2005,2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室内设计师高级面试模拟题详解及实战案例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教学安排计划
- 2025年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报告及面试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国际石油勘探公司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年乡镇公务员面试必-备便民服务知识模拟题
-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 电商大数据用户行为模式识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营销人才培训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届初三年级组家长沟通计划
- 202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招聘面试热点话题解析与预测
- 园区招聘活动方案
- 2024年成都新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产科危急重症管理制度
- 【生物 安徽版】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原卷版)
- 2025年《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医院价格公示管理制度
- 地产交叉检查管理制度
- T/CACEM 22.5-2023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5部分:信息化管理规范
- 新生儿竞赛试题及答案
- 龙舟体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庭储能系统的市场前景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