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施设桥涵设计说明4合同(5).doc_第1页
第四篇 施设桥涵设计说明4合同(5).doc_第2页
第四篇 施设桥涵设计说明4合同(5).doc_第3页
第四篇 施设桥涵设计说明4合同(5).doc_第4页
第四篇 施设桥涵设计说明4合同(5).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4-34-1第 四 篇 桥梁、涵洞 第 5 页 共 5页一、上阶段意见执行情况 1根据 “重庆市江北区唐家沱至长寿凤城二级公路江北段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在详勘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了路线平纵面的调整、优化情况,根据地形、地貌、地物、地质、水力、水文情况,现场具体落实桥梁墩台位置、涵洞位置,根据桥高与高跨比、平纵几何线形及标段划分、施工方案,优化桥型和布孔。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本路段一般结构大中桥上部结构主要采用30米、40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预制架设方案。这些桥型布孔方案便于施工,易于保证质量,节省造价。3本次设计时,在高填方路段作了路堤和桥梁方案的比较。为尽量利用弃方,少征弃土场,在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情况下减少中小桥座数和孔跨,多作路堤。4对位于古滑坡体、岩堆、高陡岸坡等不良地质发育地区的桥梁,进行了专项工程地质勘察,对桥梁基础(尤其是桥台及锥坡)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和评审,调整了部分桥梁的孔跨布置,对部分桥梁附近的边坡进行了加固处理,确保桥梁工程安全可靠。二、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 设计标准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1.计算行车速度:V=60公里/小时。 2.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3设计宽度: 直线桥梁全宽10米,曲线桥根据路线设计规定相应加宽。 横断面组成形式:1.5米人行道(含栏杆)+净7米桥面+1.5米人行道(含栏杆)。 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 4净高: 下穿各类跨线构造物 5.5米 上跨一、二级公路 5米 上跨三、四级公路 4.5米 上跨乡村公路 3.5米 上跨机耕道 2.7米 上跨人行通道 2.2米 5设计洪水频率: 1100。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 7线形标准:与路线平纵面线形一致。三、采用通用图情况及主要材料要求 1采用通用图情况:本段桥梁上部构造的T梁及公用构造采用我院编制的重庆市江北区唐家沱至长寿凤城二级公路桥梁通用图。2主要材料要求: 1)水泥:桥涵结构物不低于25号的砼均应采用大厂水泥,质量必须符合GB/T175-1999标准,对于C30及以上标号的砼要求采用大厂优质水泥;C25及以下标号的砼允许采用地方优质水泥。 2)天然建筑材料:C50及以上砼的粗骨料必须采用轧制碎石,C40及以上砼的细骨料必须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 3)钢材: 型钢均采用Q235钢,质量必须符合GB/T699-88至GB/T709-88标准。 钢筋采用R235、HRB335钢筋,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 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 14991998)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标准ASTM A416-2003 270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S15.24mm,公称面积140mm2。要求钢绞线供货厂家必须取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书,产品质量应有部级以上鉴定证书。 4)锚具:采用M15系列锚具,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GB/T 143702000的规定。配套千斤顶采用YCW150B或YCW250B。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供货厂家必须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产品质量应有部级以上鉴定证书。四、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五、 沿线桥涵分布情况4合同段(郭家沱至鱼嘴段)本段共设大桥2座,总长752米。六、沿线水系及水文情况1、水系特征御临河从复盛镇东北边沿境流过,镇域内没有其它大的河流。御临河从渝北区龙兴镇石溪村的马鞍沱处进入复盛镇协睦村一社境内,经约40米流径又再绕龙兴镇石溪村边境约400来米后到协睦村一社溪门口处,又流入复盛镇境内,再流经协睦、秋坪、银盆、华山四个村的边沿,至洞溪峡外的剑沱湾处进入江北区王宝镇境内。御临河再复盛镇边境流径13.5公里。御临河河流深度不大,多年平均经流深度只有573.4毫米,故现不通航,平时仅有极少数小木船进行短途运输。长江为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系区内骨干水系,属过境河流。其过境平均流量8326m3/s,年平均径流总量2627.1亿m3,年径流模数11.97L/skm2,年平均径流深度378.1mm,最高洪水位188.50m(1966年9月20日),最低枯水位154.32m(1973年3月13日)。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坝前175m(吴淞高程系)时,至此的回水位为180.80m(黄海高程系)低于拟建路面设计标高。路段区内地下水,根据其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其中,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粘土、砂土及粉土中所含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零星,多在雨季存在,迳流短、排泄快,是影响表层土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为强风化基岩中的风化网状裂隙潜水及构造裂隙潜水,赋存在低洼地带,地下水不利于排泄,其余谷坡及丘坡因有利地下水排泄,故而地下水贫乏。据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其渗透系数K=0.0180.30m/d。均匀性差,总体富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大。经在区内取水样分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判定。2、气象测区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的盆地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夏 凉、夏热秋凉、夏多伏旱等特点。复盛镇境内最冷月为冬季1月,平均气温6.5摄氏度,冬季极低 温度0摄氏度。夏季伏旱频繁,有“十年九旱”之说,伏旱气温最高可达40摄氏度以上。复盛镇多年平均气温在17.618.4摄氏度。 测区全年多云雾,为日照低值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081296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毫米。降水量最多年可达1532.3毫米以上,最少年只有459.3毫米。95的年份在1000毫米以上。3、水文分析唐家沱至长寿凤城二级公路经过的主要河流为御临河。测区其它小溪与冲沟的水文分析主要采用1:1万和1:5万地形图勾绘汇水面积,利用规范推荐的公式、地区经验公式计算。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四川水文手册及针对四川、重庆地区编制的小桥涵设计暴雨洪水流量研究所提供的水文计算公式,使用暴雨推理法、径流形成法、经验公式等多种方法,利用电子表格对沿线小桥涵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沿线绝大多数桥梁为跨越山谷、冲沟,桥梁孔跨主要由路线标高与地形控制,流量不控制设计。但由于本项目所经地区属山岭重丘区,地面自然横坡较陡,局部重点地段达到3060;大部分地段沟壑连绵,沟谷长度2公里以上,河谷80%以上为“V”型,常年涓涓细流,一遇到连绵暴雨,山洪顺河谷宣泄而下,对河谷的冲刷较为严重,桥位区河谷底大都被冲刷得基岩裸露。七、主要设计要点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便于进行大规模、工厂化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力求结构标准化、统一化,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结合本路段山岭重丘区的实际情况,桥跨桥型方案选取、高跨比配合、结构形式及桥长主要受地形控制。在地形条件允许,并保证满足泄洪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跨径、标准化、装配化的桥型,便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以方便施工,降低造价。2路线跨越宽、高的峡谷,虽然河谷流量小,但路线线位较高,路基填方困难,设置小型桥梁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选择以多跨径桥梁的形式跨越;对于地面横坡较陡的地段,路基填方与挡土墙均无法设置,则选择以高架桥的方式通过。3为适应弯道,曲线桥外侧边板翼缘按弧线预制。4沿线石料资源丰富,且石料强度很高,是砌筑桥台、涵台的好材料。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本路段涵洞主要采用钢筋砼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和形式尽量统一和标准。八、主要施工要点1桥梁施工方法桥梁的梁式上部结构均采用架桥机或起重机架设。下部结构桩基根据地质、水文情况分别采用挖、冲、钻孔,重力式桥台采用明挖扩大基础。2预制场的设置预制场一般设置在合同段中部、规模较大的大桥桥位附近,利用现有公路、施工便道、乡村公路运至该合同段内其他桥位。对少数运输不便、距离预制场相对较远、规模较小的大桥及中桥预制梁只有在路基基本形成后沿路线运输至各桥位架设。如果施工组织较困难,各大中桥承包商也可在各桥位就地预制安装。3便桥、便道概况测区位于山区,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给桥梁施工带来一定困难。但区域范围内有渝长高速、海尔路及其他地方道路连接,材料运输能够得到保证,是建设的有利条件。一些乡村道路和厂矿专用道路,加以整治、延伸并新建一些施工便道就能满足材料运输、施工机具通行。九、桥涵设计1一般结构大、中桥本路段大、中桥主要为跨越沟谷、公路、机耕道、灌溉主干渠、小河沟或陡坡地而设。上部结构采用30、4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简支结构。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重力式及双柱式桥台,桩基础采用冲(或挖)孔灌注桩。一般情况最大墩高在35米以下则桥墩均使用圆柱墩、桩,超过35米则桥墩采用矩形墩、桩。桩底要求嵌固在弱风化层内5米以下,并不少于3倍桩径。T梁可在附近的预制场进行预制,架桥机架设。2涵洞21概况:涵洞均为满足沿线农灌水渠畅通、沟谷排放汇水、路基路面排水、横向通道(过管线)而设。排水涵的孔径主要依据流量计算和沟床物质的多少来确定。为使选用的涵洞孔跨和形式尽可能经济合理,我们对沿线的主要冲沟进行了流量计算。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农田排灌系统,结合路线纵面设计设计涵洞,分别设有3.0m、2.0m、1.5 m三种跨径,本标段共设置暗盖板涵11道,拱涵1道。1. 结构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钢筋混凝土拱涵。2.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跨径有2.0x2.0m、1.5x1.5m,拱涵的跨径有3.0x2.5m。3、主要材料:主钢筋采用II级钢筋(HRB335),级钢筋(R235)。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盖板采用C30混凝土,台身、基础混凝土采用C25砼,涵洞铺砌采用M5.0浆砌片石,洞口八字墙墙身基础均采用浆砌片石。拱涵拱圈材料采用C25钢筋砼,基础、护拱、帽石采用C25砼,台身M7.5浆砌块石拱涵4、填土高度:本设计涵洞选型分别适合2至20m的填土高度,根据不同的填土高度,分别设计相应涵洞。21、涵洞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 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能脱模吊运。2. 盖板安装前,板端与台帽之间留23厘米空隙,待盖板安装好后现浇细石砼填塞封头,使板端与台墙顶紧。 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值70% 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台后排水构造,施工时按常规方法处理。3. 涵洞施工中,必须注意其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全段的涵洞基底标高可视基坑开挖后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酌情调整基底标高。凡基底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采用换填处理,处理后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 涵洞工程设计表中的路基设计高若与路基设计表中不符,应以路基设计表的值为准;涵底设计高、涵位、角度等若与实际不符,施工中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5. 施工时应采取可行的措施确保基础与台身、台身和台帽之间的连接强度。6. 除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外,洞身和基础应根据地基的土质情况,按设计设沉降缝。8.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设计为梯形盖板,施工时应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配筋在满足配筋率的前提下参照标准板设置钢筋。9.涵底铺砌采用30厘米厚片石,砌筑时必须保证砂浆饱满,以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涵洞基础采用整体式基础时,涵底不进行铺底。10.施工时应采取可行的措施确保基础与台身、台身和台帽之间的连接强度。11、涵洞设计中基本采用标准斜交角。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选拔非标准交角,合理调整涵位,或者对涵洞进出口型式作必要的调整,但应注意进出口与路基排水系统及原沟渠的协调处理。12、本说明未及其他未尽事宜部分应按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要求执行。十、施工注意事项1桥涵施工放样必须用导线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作为基准,不得用桥位桩坐标和高程或导线点高程作为基准放样。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涵洞位置及其进、出口高程与实地进行核实,对设计上与实际不符的必须及时上报设计部门。3如果桥梁纵坡较大,桥台背墙必须设置与相应桥跨纵坡一致的俯仰坡度,或者将板(梁)安装就位后再现浇桥台背墙,以确保板(梁)与台背间保持恰当的间隙宽度,伸缩缝的安装宽度必须结合安装时的气温进行调整。4全段桥涵基础工程宜在旱季施工(当年11月至次年5月),以避免雨季河渠水位过高及农灌用水需要给施工带来困难和干扰,并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5全段桥梁服从路线走向,按路线平纵面线形布设,施工时应对设计文件中提供的坐标和尺寸进行核实,并加强对预制构件尺寸的检测,构造物应内实外美。各部位施工缝的处理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并应注意施工缝的外观质量,不得留下明显印迹。6简支T梁及桥面系详见本路段桥梁通用图说明。 7桥面C40号混凝土铺装表面应拉毛,铺沥青砼铺装之前应将水泥砼表面清洗干净,并喷1毫米厚聚合物防水层,既能防水又能增强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间的粘结。防水层采用SCA水性桥面防水涂料,施工工艺程序: L基层清洁处理凸凹不平部位修整底涂涂刷2遍 8防水层施工须严格按照防水涂料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板(梁)顶面及空心板与企口缝砼接触的侧面应清除浮浆以保持表面粗糙,浇筑桥面水泥砼及企口缝砼之前应清洗干净。桥面系的施工应注意各项预埋件的设置和预留槽口等,可请厂家派员到现场协助施工。9预应力筋的切断应采用砂轮锯或其它机械方法,禁止采用电弧切断。凡需焊接的受力部位,均应满足可焊性要求,并且当使用强度级不同的异种钢材相焊时(如级钢筋和Q235钢相焊)所选用焊接材料的强度应能保证焊缝及接头强度高于较低强度级的钢材(如Q235钢)之强度。10桥涵基底埋置深度均根据地质钻探资料确定,施工时如发现设计所采用的地质钻探资料在纵横向局部范围与实地不符,可按具体情况酌情调整桩长和基底设计标高。11当桥涵扩大基础置于泥岩或粉砂质泥岩等软质岩层中时,在清除岩层至设计标高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应迅速浇筑基础砼或浆砌圬工封闭,避免基岩因长期暴露而进一步风化变软,使其承载力降低,更不允许基坑内关水积水,使基底岩层软化。12本段桥梁墩台基础大部分为桩基础,位于斜坡路段桩基施工时应尽量采用脚手架搭出施工平台,不要因开挖施工平台而破坏斜坡上原土体的稳定;对斜坡上本身不稳定的土石应适当清除,必要时应适当加以防护。设计时仅对桩长低于15米且地下水较少的桩基采用挖孔桩,对其它桩基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经验、设备情况决定采用冲孔或钻孔。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靠护壁措施(护壁砼标号不低于C20),并加强孔内通风等安全措施。为确保钻(冲)孔灌注桩质量,所有桩基均要求沿钢筋笼内侧等间距预埋3根57x3毫米检测钢管供超声波检测用。埋设钢管时需保持钢管竖直,顶、底段需绑扎紧密,使浇筑混凝土时不堵孔,不漏浆。钢管需焊接接长时,应采用大直径钢管套接,防止在钢管内形成焊瘤,确保对全路段所有桩逐根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13挖孔桩浇筑非水下砼时桩底沉淀土厚度t=0,浇筑水下砼时t10厘米;钻(冲)孔灌注桩基底为坚硬岩石时桩底沉淀土厚度t5厘米,其它情况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14当基础采用冲(或挖)孔桩时,待桩孔冲(或挖)至设计标高并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清孔,迅速浇筑桩基砼,且桩基的钢筋笼内应设置适量支撑,以保持其顺直。如浇水下砼应按桩径掌握好水下砼开盘方量,保持连续作业,随时检测砼浇筑数量和达到的高程,控制好内护筒的提升,严格杜绝断桩事故的发生;如挖孔桩孔内渗水量较小,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则可浇筑非水下砼,桩基浇筑非水下砼时必须进行震捣。桩基水下砼与非水下砼交界处应按有关规范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桩柱主筋接长应采用焊接(直径25毫米)或冷挤压套筒接长(直径25毫米),同一截面处接头数量不应超过主筋根数的50%。15应注意上、下部结构施工间配合,板(梁)底对应支座位置必须设置调平钢板,相应墩台帽位置的支座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