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oc_第1页
论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oc_第2页
论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oc_第3页
论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摘 要:贫困农民、进城民工、下岗失业者等构成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在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等方面严重失衡。这主要由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穷困、文化素质低以及社会政策制度等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深入研究。关键词: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正文:教育公平是实施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国自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关注并有效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也就成为完善和建构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且不容回避的问题。1.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虽然已为众多研究者所瞩目,但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或者说根本没必要形成统一的共识。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达到的基本共识,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简称。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通常具备下述特征:物质生活处于贫困或相对贫困状态;由于制度安排或个人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政治上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捍卫自身权益。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只要社会还存在等级、贫富差距,存在权利效应,就会有弱势群体的存在。社会弱势群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严格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分类同样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较为权威的说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先生给出的,他在解释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四类人,他们分别是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从贫困这个角度讲,农民尤其是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也应该属于这一行列。无论从相对贫困还是绝对贫困来讲我国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是人数最多、最弱的群体。本文所关注的弱势群体主要指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下岗职工人群。所指的弱势群体子女即上述群体子女。2.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工具,而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不仅危及社会的公平与稳定,而且是对人性、人权的侵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状况而言,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2.1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的不公平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义务教育虽然是强迫教育。但实质是一种赋予性机会。而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统计20世纪90年代末“普九”人口覆盖率低于65%的省区全部集中在西部的贫困地区,而这些地区儿童的入学率仅为80%,并且巩固率低,流失率高,辍学现象严重。教育部公布的1998-2000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计算2000年全国初中流失生占在校总数4%,而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民工子女就学存在诸多矛盾,如二元户籍制度与受教育权的矛盾;办学条件与教育支付能力的矛盾;公立学校中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些矛盾阻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症结。2.2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主要是指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或歧视。表现在:(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弱势群体子女输在了起跑线上。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地区学校危房尚存,必需设备不足,师资力量单薄,生员无保证。而“民工子弟学校”较之全日制公里学校收费低廉,管理灵活。但这些学校多为私人办学,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不能达到相应要求和标准,有的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开发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学校和中西部地区的薄弱学校连儿童最基本的课程需求都无法满足,在加上课程政策优先考虑效率原则缺乏公正性,课程改革注重“跨越式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牺牲了农村和非发达地区的利益。(3)教师整体素质低,以及“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必然好”的畸形学生评价标准,使弱势群体子女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流动人口子女即便获得了入学的机会,但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收到不公平的对待被“歧视”,极少数教师甚至公然地“歧视”。2.3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这主要是指不能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实现。美国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曼的实证研究表明基本相似的投入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并不大,而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最大因素是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从弱势群体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高考分数线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其子女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就业的不平等问题。北京市招生办曾统计1990年背景市录取大学新生17248人中工农子女3651人,仅占21%,这其中教育均等的失衡问题足以略见一斑。3.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的原因弱势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十分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3.1家庭经济、文化处境不良 目前在国家教育资源尚未极大丰富的较长时期内,都需要家庭不断投入。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差,生活贫困,温饱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子女的教育只能放在次要位置。下岗职工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她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进城民工由于文化技术较低只能从事一些服务型行业中脏、苦、累、差的工作。他们中有不少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任何保护,更不必谈其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其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的直接原因。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由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如“多子多福”“读书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等陈旧思想限制了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3.2国家政策不完善,教育体制不健全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认识的影响国家颁布的户口管理条例造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民负担过重。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趋势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流动儿童在教育公平原则下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制度方面,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有各个县、乡财政管理,其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政府掌握了主要财政却承担极少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着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此外,教育政策较长时期执行教育资源分配重点倾斜政策,教育经费、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向重点学校,实验学校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城市中心取向”对落后地区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保障没有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再加上我国业已形成的富有的歧视贫困的、城市的歧视农村的、从事脑力劳动的歧视体力劳动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弱势群体被歧视,其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便日益凸显出来。4、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研究 教育既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有力工具,又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面临社会转型,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有效地解决。4.1健全法制法规,确保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权 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和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子女健康成长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进一步确保受教育者的教育权不受侵犯。4.1.1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也是国民教育,政府有责任担负起为适龄儿童提供入学的机会,同时弱势群体子女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尽快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免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4.1.2妥善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彻底打破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使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镇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权。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流入地政府责任”,坚持民工子女教育“公办为主”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特点的管理制度。4.1.3制定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补贴或教育费减免的政策。为特困户、失业贫困户子女提供必要的特殊帮助。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强制私营企业主部门承担起本企业职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保证这些家庭的子女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4.2建构无差别、无歧视的学校教育环境,做到教学公平4.2.1转变观念,端正学校管理者办学指导思想。制度化教育确立了经年难改的“应试”模式。学校管理者受升学压力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区别对待学生的做法,如快班与慢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分,目的不是因材施教而是提高升学率。因此转变这种观念采取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4.2.2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公平。我国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位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一视同仁,体现平等,而不是少数教师公然的“歧视”。4.2.3要正确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从根本上判断不是看升学率高低而是使所有学生健康成长。让一些考核评价指标:如辍学率、合格率、学校事故率、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投诉情况等项目对学校的评价硬起来。真正把以分数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上,形成对学生的尊重保护氛围。4.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加快办学形式多样化4.3.1合理配置资源。在指导原则上要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和切合原则。有效利用资源,加大对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教育优先发展区”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对口扶贫工程”。同时改革招商体制,缩小招生录取上的地区差异。4.3.2公立学校要成为吸收流动儿童团就学的主要渠道。这是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建议上规定的,并且,同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支持和促进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捐资集资办学,设立教学基金会等,为弱势群体子女提供助学金,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4.3.3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试行“教育券制度”即:委托某个机构向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人口子女发放一定面值的“教育券”吸纳民工子弟的学校可凭收取的教育券向有关部门领取等值的专款补充办学经费。教育券的经费来源可采用政府财政拨一点,外来人员出一点,用人单位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可以讲教育券的发放范围扩展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发放对象是贫困学生。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借鉴教育券的经验或许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参考文献:1郑杭生.走向更加公平的社会Z2003-1-202郭小明.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303明庆华.论教育中弱势群体子女受歧视问题J.教育学刊,20034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8-75王腾迈,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6-3Children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education equity researchPick to: Poor farmers, migrant workers laid off into the city, the unemployed constitute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main part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Children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rights and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education process and education results of serious imbalance. This is mainly composed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poor economic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