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荆轲刺秦王》学案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新人教版必修1《荆轲刺秦王》学案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新人教版必修1《荆轲刺秦王》学案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新人教版必修1《荆轲刺秦王》学案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新人教版必修1《荆轲刺秦王》学案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题 1下列词或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忤视(w) 夏无且(qi) 变徵之声(zh) 振慑(sh) B收盛(chng) 更虑之(gng) 图穷匕见(jin) 卒起不意(c) C嗔目(chn) 和而歌(h) 箕踞以骂(j) 以药淬之(cu) D说见臣(yu) 被八创(chung) 给贡职(j) 愿得谒之(y)2下列句中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B秦王环柱而走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C卒惶急不知所为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D燕王诚振布大王之威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3)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4)使使以闻大王 ( )(5)左右既前,斩荆轲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5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汉_所编的_ 一书,该书“长于叙事,精于描写”,课文围绕一个“刺”字展开了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试根据情节先后,将下列事情或场面排列起来(将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 A易水送别 B图穷匕见 C配备助手 D怒斥太子 E准备信物 F厚遗蒙嘉G倚柱笑骂 H顾笑武阳 I准备利刃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樊於期( ) (2)戮没( ) (3)揕其胸( ) (4)切齿拊心(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遥闻深巷中犬吠 ( )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 ) 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 )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 十三教汝织 (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 乃今得闻教 ( )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 ) 3写出两段话中表示敬称的三个词语。 (1)_ (2) _ (3)_ 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译文: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_5从这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重要关键在于取信秦王。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心狠手辣,为取“信物”劝使樊将军自刎。D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6文中樊将军的形象也栩栩如生,他的主要特点是_(不超过15个字)。三、阅读下题完成16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群臣侍殿上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 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5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6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_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方食 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C.进取于君 进:前进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分食食之 食之不以其道B.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C.寡人不知 孰谓汝多知乎D.忠臣不为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分食食之 言之公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一豆之食 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 婴闻之 以君之赐 寡人之过也A. B. C. D.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B.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批改日期) 月 日参考答案 一、1C(A“且”应为j;B“见”应为xin;D“创”应为chung)2D(A. “决之”的“决”不是通假字,决断;B“不还”的“还”不是通假字,返还; C“卒得王千金”的“卒”不是通假字,最终)3(1)用盒子(匣子),名作状; (2)以为迟,嫌晚,意动; (3)以为怪,感到奇怪,意动; (4)使闻,使动; (5)上前,名作动。4(1)有以,有用来的 (2)无以,没有用来的 (3)可以,可能,能够 (4)所以,的原因5刘向 战国策 E I C D A F H B G二、 1(1)w (2)m (3)zhn (4)f 2(1)与“浅”相对;严重;重要;苛刻,狠毒。(2)传授,教会;指示,告诉;教导,指教;教化。 3(1)卿 (2)足下 (3)长者 4(1)樊将军因为处境困窘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利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你另外考虑对策吧!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5C 6义勇刚烈,矢志报仇,不惜一死。三1 C(谢:谢罪) 2 D(A“见”通“现”,B“卒”通“猝”,C“振”通“震”)3、A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功用法) 4、B(、定语后置;被:遭受,不是被动句;“见”是被动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