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无机化学习题解答.pdf_第1页
生科院无机化学习题解答.pdf_第2页
生科院无机化学习题解答.pdf_第3页
生科院无机化学习题解答.pdf_第4页
生科院无机化学习题解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气体和溶液 1 解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为 pV nRT 该式还可表示为另一些形式 pV m M RT pM RT p1 p2 1T1 2T2 2 1 T1 p2 T2 p1 1 96 273 85 298 100 1 53 g L 2 解 M mRT pV 0 164 8 315 298 101 3 250 10 3 16 0 3 解 1 C H 80 12 20 1 6 67 20 1 3 所以这个气态化合物的最简式为 CH3 2 M mRT pV 0 6695 8 315 273 101 3 500 10 3 30 0 3 设分子式为 CH3 n 15 n 30 0 n 2 分子式为 C2H6 4 解 p1V1 T1 p2V2 T2 p N2 98 0 2 00 273 273 50 0 3 92kpa p O2 53 0 50 0 273 333 50 0 43 45kpa p总 p N2 p O2 3 9 43 5 47 4 kpa 5 解 查表 35 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p H2O 5 63 kpa 某气体的分压为 p1 p总 p H2O 101 3 5 63 95 67 kpa 据 p1V1 T1 p2V2 T2 p2 p1V1 T2 T1 V2 95 67 500 308 308 250 191 3 kpa 6 解 1 对空气而言 恒温下 p1V1 p2V2 V2 p1V1 p2 101 3 4 00 101 3 49 3 7 79L 即总体积为 7 79 升 2 据 pV m M RT m pV M RT 49 3 7 79 119 38 8 315 313 17 6g 9 解 1 C H N 74 03 12 8 70 1 17 27 14 6 17 8 70 1 23 5 7 1 所以最简式为 C5H7N 2 Tb Kb b b Tb Kb 0 568 1 86 0 305mol kg 相对分子量 M 1 21 1000 24 5 0 305 161 9 3 设分子式为 C5H7N n 81 n 161 9 n 2 分子式为 C10H14N2 10 解 Tf Kf b b Tf Kf 2 1 86 1 08mol kg 甘油的分子量为 92 则应加入的甘油克数为 1 08 92 100 1000 9 9g 12 解 Tf Kf b b Tf Kf 0 543 1 86 0 292mol kg 葡萄糖的分子量为 180 则此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 0 292 180 1000 0 292 180 0 0499 血浆的渗透压为 bRT 0 292 8 315 310 753kpa 13 解 海水中的离子浓度之和为 b 0 566 0 486 0 055 0 029 0 011 0 011 0 002 1 16 mol kg 所需最小压力为 bRT 1 16 8 315 298 2874kpa 2 874Mpa 18 答 1 鱼的细胞膜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水会向鱼的细胞膜内渗透 致使细胞肿胀 破裂 2 植物的细胞膜同样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植物细胞内的水会向外渗透 致使细胞皱缩 3 洒盐后 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使雪融化 2 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 1 解 Q 100J W 540J U Q W 100 540 440J Q 100J W 635J U Q W 100 635 535J 4 解 待求反应 反应 1 2 反应 2 反应 3 所以 rHm rH1 2 rH2 rH3 393 5 2 285 9 890 0 75 3KJ mol 5 解 1 rHm fHm PbO fHm SO2 fHm PbS 3 2 fHm O2 215 296 8 100 411 8KJ KJ mol 2 rHm 4 fHm NO 6 fHm H2O l 4 fHm NH3 5 fHm O2 4 90 4 6 285 8 4 46 11 1168 8KJ KJ mol 3 rHm fHm Ca 2 fHm CO2 fHm H2O l fHm CaCO3 2 fHm H 542 7 393 5 285 8 1206 9 15 1KJ KJ mol 4 rHm fHm AgBr fHm Cl fHm AgCl fHm Br 100 167 2 127 1 121 19 1KJ KJ mol 8 解 CH3OH HBr H2O CH3Br 反应物中包含 3 个 C H 键的键能 3 415KJ mol 1 个 C O 键的键能 343KJ mol 1 个 O H 键的键能 465KJ mol 1 个 H Br 键的键能 368KJ mol 产物中包含 3 个 C H 键的键能 3 415KJ mol 1 个 C Br 键的键能 276KJ mol 2 个 O H 键的键能 2 465KJ mol rHm 3 415 343 465 368 3 415 276 2 465 30KJ mol 9 解 1 2 3 5 熵值增加 S 为正 4 6 熵值减小 S 为负 10 解 1 气体分子数减少 反应的熵值减小 2 气体分子数增加 反应的熵值增大 3 气体分子数增加 反应的熵值增大 4 气体分子数减少 反应的熵值减小 5 气体分子数增加 反应的熵值增大 11 解 1 NaCl s NaCl l 在熔融温度下 该反应的 G H T S 0 则 S H T fusHm T 34 4 10 3 273 804 31 9JK 1mol 1 2 O2 l O2 g 在沸点温度下 该反应的 G H T S 0 则 S H T vapHm T 6 82 10 3 273 183 75 6JK 1mol 1 2mol O2气化的 S 2 75 6 151 2 JK 1mol 1 14 解 1 G 237 2 1128 8 394 4 896 8 74 8 KJ mol0 不能自发进行 3 G 394 4 137 2 188 69 2 KJ mol 0 自发进行 17 解 1 G H T S 181 0 025T KJ mol 高温下 G 0 反应自发进行 2 G H T S 642 0 166T KJ mol 低温下 G 0 反应自发进行 3 G H T S 20 0 043T KJ mol 任何温度下 G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19 解 该反应的 rHm 12 fHm CO2 11 fHm H2O l fHm C12H22O11 12 fHm O2 12 393 5 11 285 8 2222 5643 8KJ mol 3 设需蔗糖 x 克 25 5643 8 1000 x 342 3 65 9 8 3000 解得 x 463 6g 20 解 CaCO3 CO2 CaO fHm KJ mol 1206 9 393 5 635 1 Sm JK 1mol 1 92 9 213 6 39 7 H 635 1 393 5 1206 9 177 8 KJ mol S 39 7 213 6 92 9 160 4 JK 1mol 1 G H T S 177 8 0 1604T 0 T 177 8 0 1604 1108 5K 第三章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解 rG fG H2O g fGm CO NH2 2 fGm CO2 2 fGm NH3 228 6 197 15 394 4 2 16 5 1 65KJ mol ln K rG RT 1 65 1000 8 315 298 0 666 K 0 514 4 解 据 pV nRT 起始时 100 1 00 n N2O4 8 315 298 n N2O4 0 0404 平衡时 116 1 00 n 总 8 315 298 n 总 0 0468 故 n N2O4 0 034mol n NO2 0 0128mol p N2O4 116 0 034 0 0468 84 3 kPa p NO2 116 0 0128 0 0468 31 7 kPa K 31 72 84 3 101 325 0 118 7 解 待求反应 2 反应 2 反应 1 待求反应 K K 2 2 K 1 8 8 10 19 2 4 84 10 37 1 6 8 解 1 总压力减小 向右移动 n H2O 减少 2 平衡左移 n H2O 增加 3 n O2 增加 4 平衡左移 n HCl 减少 5 总压力增大 向左移动 n Cl2 增加 6 总压力增大 向左移动 p Cl2 增加 7 K 不变 8 K 增大 9 平衡右移 p HCl 增加 10 平衡不移动 n HCl 不变 11 平衡不移动 n HCl 不变 10 解 PCl5 PCl3 Cl2 初始浓度 2 10 0 0 平衡浓度 0 7 10 1 3 10 1 3 10 据 pV nRT p总 cRT 0 7 1 3 1 3 8 315 298 10 817 7 kPa 各物质的分压为 p PCl5 817 7 0 3 3 3 74 3 kPa p PCl3 817 7 1 3 3 3 322 1 kPa p Cl2 817 7 1 3 3 3 322 1 kPa K 322 12 74 3 101 325 13 8 若通入 1molCl2 PCl5 PCl3 Cl2 4 初始浓度 2 10 0 1 10 平衡浓度 2 x 10 x 10 1 x 10 K 1 x x 8 315 298 2 x 10 101 325 13 8 解得 x 1 40 PCl5的分解百分数为 1 40 2 100 70 12 解 N2O4 2 NO2 1 总压力为 400 kPa时 P N2O4 P NO2 400 P NO2 2 P N2O4 P 1 00 解之 P N2O4 243 1 kPa P NO2 156 9 kPa N2O4的离解率为 0 5 n NO2 n N2O4 初始 0 5 P NO2 P N2O4 初始 100 0 5 156 9 243 1 156 9 2 100 24 4 2 总压力为 1000 kPa时 P N2O4 P NO2 1000 P NO2 2 P N2O4 P 1 00 解之 P N2O4 728 3kPa P NO2 271 6 kPa N2O4的离解率为 0 5 n NO2 n N2O4 初始 0 5 P NO2 P N2O4 初始 100 0 5 271 6 728 3 271 6 2 100 15 7 上述计算说明 增加压力 N2O4的离解率减小 表明平衡左移 即向压力降低的方向移动 13 解 CO g H2O g CO2 g H2 g 设初始浓度 x y 0 0 则平衡浓度 0 1x y 0 9x 0 9x 0 9x K 0 9x 2 0 1x y 0 9x 6 5 解得 y x 2 1 即 H2O 与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1 15 解 1 d O2 dt 4 0 10 5 1 2 2 0 10 5 mol L 1 s 1 d HBr dt 4 0 10 5 2 8 0 10 5 mol L 1 s 1 2 v d O2 dt 4 0 10 5 1 2 2 0 10 5 mol L 1 s 1 17 解 1 设反应速率方程为 V d I2 dt k S2O82 a I b 从表列数据得知 反应速率与 S2O82 浓度和 I 浓度呈正比 因而上式中 a 1 b 1 即 d I2 dt k S2O82 I 2 将实验数据代入上式 0 65 10 6 k 1 0 10 4 1 0 10 2 得 k 0 65 L mol 1 min 1 3 d I2 dt k S2O82 I 0 65 5 0 10 4 5 0 10 2 1 625 10 5 mol L 1 min 1 23 解 ln k2 k1 Ea T2 T1 RT1T2 Ln 7 0 10 5 2 0 10 5 Ea 670 650 8 315 670 650 解之 Ea 226 8KJ Ln k 7 0 10 5 226800 690 670 8 315 690 670 解之 k 2 3 10 4 s 1 第四章第四章 解离平衡解离平衡 1 各种说法均为错误 1 有的盐 如 HgCl2 易溶于水 但电离度较小 属弱电解质 2 BaSO4 AgCl 等虽难溶于水 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 为强电解质 5 3 氨水为弱电解质 稀释时 电离度增大 因而 OH 比原来的 1 2 大 4 H c H c 稀释时 c 减小显著 略有增大 H 减小 5 只有相同类型的沉淀比较 溶度积大的沉淀才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 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盐比较 K sp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3 解 为质子酸的 Al H2O 6 3 HCl 为质子碱的 CO32 NO 32 Ac OH 既为酸又为碱的 HS H 2PO4 NH 3 HSO4 H 2O 4 解 强酸中 H3N CH 2 COOH 强碱中 H2N CH2 COO 纯水中 H3N CH 2 COO 5 解 H c H Ac c 0 042 0 010 0 00042mol L 据 K a c 1 2 5 时 该式成立 K a 2 c 0 000422 0 010 1 76 10 5 7 解 c 0 20 0 40 0 50mol L H 10 2 50 3 16 10 3mol L H c 3 16 10 3 0 50 0 00632 K a2 可忽略第二级电离 H2S HS H C K a1 0 10 1 1 10 7 9 106 380 H K a1 c 1 2 1 1 10 7 0 10 1 2 1 05 10 4mol L 2 求 S2 HS S2 H H HS K a2 S2 H HS S2 1 0 10 14 15 解 1 Ac H 2O HAc OH K b Kw K a 10 14 1 76 10 5 5 68 10 10 C K b 0 20 5 68 10 10 380 OH K b c 1 2 5 68 10 10 0 20 1 2 1 06 10 5 pOH 4 97 pH 9 03 2 NH4 H 2O NH3 H3O K a Kw K b 10 14 1 76 10 5 5 68 10 10 C K a 0 20 5 68 10 10 380 H K a c 1 2 5 68 10 10 0 20 1 2 1 06 10 5 pH 4 97 3 CO32 H 2O HCO3 OH K b Kw K a2 10 14 5 6 10 11 1 8 10 4 C K b 0 20 1 8 10 4 380 OH K b c 1 2 1 8 10 4 0 20 1 2 6 10 3 pOH 2 22 pH 11 78 4 Ac 为碱 Ac H 2O HAc OH NH4 为酸 NH 4 H 2O NH3 H3O OH H 3O H 2O 6 Ac NH 4 H 2O NH3 H2O HAc H K wK a K b 1 2 1 00 10 14 1 76 10 5 1 76 10 5 1 2 1 00 10 7 pH 7 00 16 解 Ac H 2O HAc OH K b Kw K a 10 14 1 76 10 5 5 68 10 10 OH K b c 1 2 pH 8 52 pOH 5 48 OH 3 31 10 6 3 31 10 6 5 68 10 10 c 1 2 解得 c 1 93 10 2 最后检验 C K b 1 93 10 2 5 68 10 10 380 上述计算合理 含无水 NaAc 1 93 10 2 82 1 58g 20 解 设需加 6 0mol L 的 HAc x 毫升 pH pKa lg C盐 C酸 5 00 lg 1 76 10 5 lg 125 1 0 250 6x 250 解得 x 11 7 毫升 需加水 250 125 11 7 113 3 毫升 22 解 CH3 2AsO2H K a 6 4 10 7 pK a 6 19 ClCH2COOH K a 1 4 10 5 pK a 2 85 CH3COOH K a 1 76 10 5 pK a 4 76 1 用 CH3 2AsO2H 最好 其 pK a与所配溶液 pH 最接近 2 pH pKa lg C盐 C酸 6 50 6 19 lg C盐 1 C盐 解得 C盐 0 671mol L 酸的初始浓度 为 1mol L 故加入酸的克数 1 138 138g 加入 NaOH 的克数 0 671 40 26 8g 25 解 Ba2 0 1 5 1000 5 5 10 4mol L SO42 0 1 0 5 1000 5 5 10 5mol L Q Ba2 SO 42 5 10 4 5 10 5 2 5 10 8 K sp BaSO4 所以有沉淀析出 26 解 平衡时 Ag Br K sp AgBr 1 2 7 7 10 13 1 2 8 77 10 7 mol L 加入 0 119gKBr 为 0 119 119 0 001mol L 设有 xmol AgBr 沉淀析出 则平衡时 8 77 10 7 x 8 77 10 7 0 001 x 7 7 10 13 即 8 77 10 7 x 0 001 7 7 10 13 x 8 76 10 7 则有 8 76 10 7 188 1 65 10 4g AgBr 沉淀析出 28 解 Mg OH 2 Mg2 2OH x 2x Mg OH 2的溶解度为 S 则 S x K sp Mg OH 2 4 1 3 1 2 10 11 4 1 3 1 44 10 4mol L 1 Mg OH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S 1 44 10 4mol L 2 Mg OH 2饱和溶液中的 Mg2 S 1 44 10 4mol L 3 Mg OH 2饱和溶液中的 OH 2 S 2 88 10 4mol L 4 Mg OH 2在 0 010mol LNaOH 饱和溶液中的 Mg2 为 y 则 y 0 012 1 2 10 11 y 1 2 10 7 mol L 5 Mg OH 2在 0 010mol LMgCl2中的溶解度为 z 则 0 01 z 2z 2 0 01 2z 2 1 2 10 11 z 1 73 10 5mol L 29 解 Fe2 H 2S FeS 2H 设平衡时 浓度为 mol L 0 1 0 1 x K H 2 Fe2 H 2S K H2S Ksp FeS 7 1 1 10 7 1 0 10 14 3 7 10 19 2 97 10 3 H 2 97 10 3 0 1 0 1 1 2 0 00545 mol L pH 2 26 即 pH 最高为 2 26 30 解 查表 得 K sp BaSO4 1 08 10 10 K sp SrSO4 2 8 10 7 BaSO4开始沉淀时 SO4 2 1 08 10 10 0 010 1 08 10 8 mol L SrSO4开始沉淀时 SO4 2 2 8 10 7 0 010 2 8 10 5 mol L 故 BaSO4先沉淀析出 当 SrSO4开始沉淀时 Ba 2 1 08 10 10 2 8 10 5 3 86 10 6 mol L 32 解 设每次转化 x mol L 的 BaSO4 BaSO4 CO32 Ba CO 3 SO42 1 6 x x K SO42 CO 32 K sp BaSO4 K sp BaCO3 1 08 10 10 8 1 10 9 0 0133 x 1 6 x 0 0133 解得 x 0 021 mol L 故 0 10mol 的 BaSO4需处理 0 10 0 021 5 次 第五章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 解 1 Cr 6 2 N 1 3 N 3 4 N 1 3 5 S 0 6 S 6 2 解 1 3As2O3 4HNO3 7H2O 6H3AsO4 4NO 2 K2Cr2O7 3H2S 4H2SO4 Cr2 SO4 3 3S K2SO4 7H2O 3 6KOH 3Br2 KBrO3 5KBr 3H2O 4 3K2MnO4 2H2O 2KMnO4 MnO2 4KOH 4 解 F2 2e 2F 2 87V MnO4 8H 5e Mn2 4H 2O 1 51V Cl2 2e 2Cl 1 36V Cr2O72 14H 6e 2Cr3 7H 2O 1 33V Br2 2e 2Br 1 065V Fe3 e Fe2 0 771V I2 2e 2I 0 5345V Cu2 2e Cu 0 337V 氧化能力从上至下依次递减 5 解 Li Li e 3 045V Mg Mg2 2e 2 37V Al Al3 3e 1 66V H2 2H 2e 0 00V Sn2 Sn4 2e 0 154V 2I I 2 2e 0 5345V Fe2 Fe3 e 0 771V 6 解 1 Cl2 2e 2Cl 电极反应中无 H 参与 H 浓度增加时 氧化能力不变 2 Cr2O72 14H 6e 2Cr3 7H 2O H 浓度增加时 氧化能力增强 3 Fe3 e Fe2 H 浓度增加时 氧化能力不变 4 MnO4 8H 5e Mn2 4H 2O H 浓度增加时 氧化能力增强 8 解 1 正极 Cl2 100kPa 2e 2Cl 1 0mol L 负极 Fe Fe2 1 0mol L e 电池反应 Cl2 100kPa Fe 2Cl 1 0mol L Fe2 1 0mol L 电动势 1 36 0 44 1 80V 8 4 正极 NO3 1 0mol L 3 H 1 0mol L 2e HNO 2 0 010mol L H2O 0 94 0 059 2 lg0 01 0 999V 负极 Fe2 1 0mol L Fe3 0 10mol L e 0 771 0 059 lg 1 0 1 0 712V 电池反应 NO3 1 0mol L 3 H 1 0mol L 2 Fe2 1 0mol L HNO 2 0 010mol L 2 Fe3 0 10mol L H 2O 电动势 E 0 999 0 712 0 287V 11 解 1 Cd HCl CdCl2 H2 E 0 0 403 0 403V 0 能进行 2 2Ag Cu NO3 2 2AgNO3 Cu E 0 337 0 799 0 462V 0 不能进行 3 Zn MgSO4 Zn SO4 Mg E 2 37 0 763 1 607V0 能进行 5 2H2SO3 O2 2H2SO4 E 1 229 0 17 1 059 V 0 能进行 13 解 MnO4 8H 5e Mn2 4H 2O 1 51V Ce4 e Ce3 1 61V Fe2 2e Fe 0 44V Ag e Ag 0 799V 1 Fe 是最强的还原剂 Ce4 是最强的氧化剂 2 没有物质可将 Fe2 还原成 Fe 3 MnO4 和 Ce4 均可把 Ag 氧化成 Ag 14 解 1 Sn2 Sn4 2e 0 154V Fe2 Fe3 e 0 771V 2Cl Cl2 2e 1 36V 符合条件的氧化剂其电极电势应在 0 771 1 36V 之间 可选择 Cr2O72 作氧化剂 Cr2O72 14H 6e 2Cr3 7H 2O 1 33V 2 Cu2 2e Cu 0 337V Ag e Ag 0 799V Fe2 2e Fe 0 44V 符合条件的还原剂其电极电势应在 0 44 0 337V 之间 可选择 H2SO3作还原剂 H2SO3 H2O SO42 4 H 2e 0 17V 17 解 1 rG zFE 237 10 3 2 96500 E 求得 E 1 23V 2 rG zFE 394 10 3 4 96500E 求得 E 1 02V 18 解 lg K zE 0 0592 1 lg K 2 0 44 0 763 0 0592 10 95 K 8 90 10 10 2 lg K 2 0 771 1 065 0 0592 9 97 K 1 08 10 10 21 解 正极 Cu2 1 0mol L 2e Cu 0 337V 负极 H2 100kPa 2H x mol L 2e 电动势 E 0 337 0 50V 0 163V 0 0592 2 lg H 2 0 163 求得 H 1 73 10 3 mol L 22 解 正极 PbSO4 2e Pb SO42 0 3553V 负极 Pb Pb2 2e 0 126V 电池反应 PbSO4 Pb2 SO42 E 0 3553 0 126 0 2293V lg Ksp zE 0 0592 2 0 2293 0 0592 7 75 Ksp 1 79 10 8 9 24 解 1 Fe Cu 2 Fe2 Cu E 0 337 0 44 0 777V 0 能进行 Fe 3 Cu Fe2 Cu2 E 0 771 0 337 0 434V 0 能进行 2 2H2S O2 2S s 2H2O E 1 229 0 141 1 088V 0 能进行 3 2H2O2 2H2O O2 E 1 77 0 682 1 088V 0 能进行 4 Ag HCl E 0 00 0 799 0 799V0 能进行 25 解 1 对 In 右 左 能发生岐化反应 对 Tl 右 E3d 因对 H 原子 能量只与 n 有关 n 越大 能量越大 在 K 原子中 E4s E3d 因对 H 原子 因 4s 电子的钻穿效应大 使能量降低 12 解 25 号 Mn 1s 22s22p63s23p64s23d5 第四周期第 VIIB 族 49 号 In 1s 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1 第五周期第 IIIA 族 79 号 Au 1s 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14f145d10 第六周期第 IB 族 86 号 Rn 1s 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 第六周期第 0 族 14 解 3s 1 第三周期第 IA 族 4s 24p3 第四周期第 VA 族 3d 24s2 第四周期第 IVA 族 3d54s1 第四周期第 VIB 族 3d 104s1 第四周期第 IB 族 4s24p6 第四周期第 0 族 15 解 原子 序数 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构 型 周期 族 元素分区 24 1s 22s22p63s23p63d54s1 3d 54s1 四 VIB d 区 35 1s 22s22p63s23p63d104s24p5 4s 24p5 四 VIIA p 区 48 1s 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 4d 105s2 五 IIB ds 区 56 1s 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2 6s 2 六 IIA s 区 17 解 1 p 2 IV A 族元素 10 2 4s 23d6 Fe 元素 3 4s 13d10 Cu 元素 18 解 1 24 个电子 2 1s 22s22p63s23p64s13d5 3 4s 13d5 4 第四周期第 VIB 族 副族 MO3 20 解 1 A B C 2 D A 3 A 4 BD2 21 解 1 50 种 2 121 号 3 第七周期第 IVA 族 Rn 7s 25f146d107p2 22 解 原子或离子半径 Sc Ca SrAg Fe2 Fe3 Pb Pb2 S S2 23 解 电离能 O N AlRb Cu Zn Cs Au Br BF3 120 SiH4 109 5 PH3 93 H2S 92 SF6 90 7 解 CS2 直线型 NO2 V 型 ClO 2 V 型 I 3 直线型 NO 3 平面三角型 BrF 3 T 型 PCl4 正四面体 BrF 4 四方型 PF 5 三角双锥 BrF5 四方锥形 AlF6 3 正八面体 11 解 极性分子为 CHCl3 NCl3 H2S 这些分子中均含极性键 且分子不对称 非极性分子为 CH4 BCl3 CS2 这些分子中均含极性键 但分子结构对称 12 解 1 CO2PH3 4 BF3H2S 13 解 NaF NaCl NaBr NaI SiI4 SiBr4 SiCl4 SiF4 16 解 1 苯和 CCl4分子间存在色散力 2 甲醇和水分子间存在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和 氢键 3 CO2和水分子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 4 HBr 和 HI 分子间存在取向力 诱 导力和色散力 17 解 能形成氢键的 H2O2 C2H5OH H3BO3 H2SO4 18 解 1 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二甲醚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2 临位的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 因含分子内氢键 对位的羟基苯甲醛熔沸点高 因含分 子间氢键 19 解 熔点 1 NH3 PH3 NH3分子间含氢键 2 PH3 SbH3 SbH3分子量大 分子间作用力大 3 Br2Na2O Mg2 电荷高 半径小 两者均为离子晶体 MgO 的晶格能大 5 SiO2 SO2 SiO2为巨分子的原子晶体 SO2为小分 11 子的分子晶体 6 SnCl2 SnCl4 SnCl4为共价化合物 形成分子晶体 SnCl2为离子化合物 形成离子晶体 第八章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 1 解 1 四氰合镍 II 酸钾 2 五氯 水合铁 III 酸铵 3 二氯化亚硝酸根 五氨合铱 4 五羰基合铬 II 酸钠 6 解 C0 NH3 6 2 C 02 3d7 发生 sp3d2 杂化 形成外轨型配离子 正八面体结构 磁矩 n n 2 1 2 3 5 1 2 3 87 B M C0 CN 6 3 C 03 3d6 6 个 d 电子挤进 3 个 d 轨道 空出 2 个 d 轨道 发生 d2sp3 杂化 形 成内轨型配离子 正八面体结构 磁矩 n n 2 1 2 0 B M 7 解 A 为 C0 NH3 3 H2O ClBr Br H2O B 为 C0 NH3 3 H2O 2Cl Br2 9 解 Fe 2 的电子成对能 P 15000cm 1 Fe H2O 6 2 的 O 10400 cm 1 Fe CN 6 4 的 O 33000cm 1 1 对于 Fe H2O 6 2 OP 故为低自旋 2 Fe H2O 6 2 d 4dr2 Fe CN 6 4 d 6dr0 15 解 1 正极 Al3 3e Al 0 1662V 负极 Al 4OH Al OH 4 3e 2 330V 电池反应 Al3 4OH Al OH 4 lg K lg 4 z E 0 0592 3 0 1662 2 330 0 0592 33 85 4 7 10 10 33 2 正极 Au3 3e Au 1 42V 负极 Au 4Cl AlCl 4 3e 1 00V 电池反应 Au3 4Cl AuCl 4 lg K lg 4 z E 0 0592 3 1 42 1 00 0 0592 21 28 4 1 92 10 21 17 解 初始 Ag 浓度 50 0 1 100 0 05mol L 初始 NH3浓度 0 932 30 0 182 17 0 1 3 00mol L Ag 2NH 3 Ag NH3 2 设平衡时 x 2 9 2x 0 05 x K 稳 0 05 x x 2 9 2x 2 0 05 x2 92 1 62 10 7 解得 x 3 7 10 10mol L NH 3 2 9 2x 2 9mol L Ag NH3 2 0 05 x 0 05mol L 已配位在 Ag NH3 2 中的 Ag 占总 Ag 的约 100 19 解 14 3mgAgCl 约为 14 3 10 3 143 1 00 10 4 mol 溶于 1ml 氨水中 其浓度为 1 00 10 4 1000 0 100mol L AgCl 2NH3 Ag NH3 2 Cl 平衡时 X 0 1 0 1 K Ag NH 3 2 Cl NH 3 2 0 1 0 1 x2 Ksp AgCl K 稳 Ag NH3 2 1 56 10 10 1 62 107 2 53 10 3 解得 x 1 99mol L 氨水的初始浓度应为 1 99 0 2 2 19mol L 21 解 E E Zn2 Zn 0 0592 2 lg 1 Zn2 0 763 0 0592 2 lg 1 K 稳 0 763 0 0592 2 lg 1 5 75 10 16 1 259V 12 第十章第十章 p 区元素区元素 1 1 5KBr KBrO3 3H2SO4 3Br2 3K2SO4 3H2O 2 AsF5 4H2O H3AsO4 5HF 3 OCl2 H2O 2HClO 4 3Cl2 6OH 5Cl ClO 3 3H 2O 5 Br2 2OH Br BrO H 2O 3 答 不矛盾 因为 E Br2 Br 1 065V E I 2 I 0 54V Br 2可以氧化 I Br2 2I I 2 2Br 又据 E BrO3 Br 2 0 519V E IO3 I 2 0 295V BrO3 可以氧化 I 2 2 BrO3 I 2 2IO3 Br 2 6 1 键能 F F Cl Cl 2 电子亲合能 F HCl 4 热稳定性 HBr HI 5 水中溶解度 MgCl2 MgF2 6 氧化性 HClO HClO4 8 1 Na2SO3 2Na2S 6HCl 3S 3H2O 6NaCl 2 H2SO3 Br2 H2O H2SO4 2HBr 3 2Na2S2O3 I2 Na2S4O6 2NaI 4 8HNO3 3H2S 3H2SO4 8NO 4H2O 5 2H2SO4 浓 S 3SO2 2H2O 6 2Mn2 5S 2O82 8H 2O 10SO42 2MnO 4 16H 7 2MnO4 5H 2O2 6H 2Mn2 5O 2 8 H2O 9 1 O 为第二周期元素 原子半径较小 2 个 O 原子间可以形成稳定的 P P 键 S 为第三周 期元素 原子半径较大 2 个 S 原子间不能形成稳定的 P P 键 而主要以单键结合 2 亚硫酸盐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 通过加入可溶性钡盐 生成不溶于 HNO3的沉淀进行检验 3 HNO3氧化性较强 能将 H2S 氧化 4 溶液中 S2 较小 达不到 MnS 沉淀的 K sp 加入氨水后 S2 增大 可达到 MnS 沉淀的 Ksp 12 2PbCO3 Pb OH 2 3H2S 3PbS 2CO2 4H2O 由于生成 H2S 变灰 PbS 4H2O2 PbSO4 4H2O 形成 PbSO4后又变白 14 加入稀盐酸即可 Na2S 2HCl 2NaCl H2S 有臭鸡蛋味气体放出 或以湿润的 Pb Ac 2试纸检查有黑色沉淀 析出 H2S Pb Ac 2 2HAc PbS Na2SO3 2HCl 2NaCl H2O SO2 由刺激性 SO2气体放出 Na2S2O3 2HCl 2NaCl H2O S SO2 除有刺激性 SO2气体放出外 还有淡黄色 S 析出 无明显现象的是 Na2SO4 17 1 N 原子是第二周期元素 原子半径较小 易形成多重键 N2是双原子分子 以三键结 合 键能较大 而 P4是以四个 P 原子呈四面体排布形成的分子 由于张力作用 P P 键能 较弱 故化学性质较活泼 2 3Cl2 2NH3 N2 6HCl NH3 HCl NH4Cl 产生白烟 3 由于 Bi 位于第六周期 6s2电子有较大的惰性 即惰性电子对效应 所以 Bi V 的氧化 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都强 4 N 原子为第二周期元素 只有 s p 轨道可以成键 最大配位数为 4 因而不存在 NCl5 P As Sb Bi 为第三周期元素 有 s p d 轨道可以成键 最大配位数为 6 因而 13 cunzai 存在 PCl5 AsCl5 SbCl5 BiCl5不存在是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 Bi V 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 元素都强所致 22 A NaNO3 B O2 C NaNO3 2NaNO3 2NaNO3 O2 5NO2 2MnO 4 6H 5NO 3 2Mn2 3H 2O 2 NO2 2I 4H 2NO I 2 2H2O 24 CO N2 NO CO 2 NO2 N 2O ClO4 SO 42 PO 43 28 A 为 Pb3O4 B 为 PbO2 C 为 PbCrO4 D 为 Cl2 Pb3O4 4HNO3 2Pb NO3 2 PbO2 2H2O Pb2 CrO 42 PbCrO 4 PbO2 4HCl PbCl2 Cl2 H2O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ds 区元素区元素 3 1 2Cu O2 H2O CO2 Cu OH 2 CuCO3 铜绿 2 4Ag O2 2H2S 2Ag2S 2H2O 3 Au HNO3 4HCl HAuCl4 NO 2H2O 6 1 加过量 NaOH 先生成沉淀 后沉淀溶解者为锌盐 否则为镁盐 2 加入氨水 产生灰色沉淀的为 Hg2Cl2 Hg2Cl2 2NH3 HgNH2Cl Hg NH4Cl 变为无色溶液的是 AgCl AgCl 2NH3 Ag NH3 2 Cl 3 加入氨水 产生灰色沉淀的为 Hg2Cl2 Hg2Cl2 2NH3 HgNH2Cl Hg NH4Cl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HgCl2 HgCl2 2NH3 HgNH2Cl NH4Cl 4 加入过量氨水 有沉淀生成者为铝盐 先生成沉淀 后沉淀溶解者为铝盐 8 1 Cu2 2OH Cu OH 2 Cu OH 2 2OH Cu OH 42 先生成 Cu OH 2淡蓝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为淡蓝色溶液 2 2Ag 2OH Ag 2O 棕色 H2O 3 Zn 2 2OH Zn OH 2 Zn OH 2 2OH Zn OH 42 先生成 Zn OH 2白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为无色溶液 4 2Hg2 2OH HgO 黄色 H 2O 5 Hg22 2OH Hg HgO H 2O 9 1 Cu2 2NH3 H2O Cu OH 2 2NH4 14 Cu OH 2 4NH3 H2O Cu NH3 42 2OH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