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避让”的智慧.doc_第1页
领略“避让”的智慧.doc_第2页
领略“避让”的智慧.doc_第3页
领略“避让”的智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领略“避让”的智慧本人方新华,一九九五年毕业于黄冈师范,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黄州区汪家冲小学。忆往昔,不堪回首。寒门校舍,瞅锅底睡陋房。小径曲折,曲折小径。人生的砥砺与磨练,给了我精神力量与智慧;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收获了淡定与成熟。如今,我抖擞精神,精神抖擞。人面春风的我,写写教案,听听课,绘绘画,练练书法,种种花,它成就了我这个大帅哥。在教育生涯漫漫路途中:我旷达,“天地赋命,生必有死”;我谦让,“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我沉稳,“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我平易,“自高者处危,自大者势孤,自满者必溢”;我给予,“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水曲流长,路曲通天,人曲顺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甘愿把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我挚爱的教育事业。读罢鲍鹏山先生根据其同名讲座编著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禁对这个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的老者心生敬仰和爱戴之情,这并不仅因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不仅因为他作为“万世师表”,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史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乃至其思想在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因为作者鲍鹏山在书的第五章“六十而耳顺”的第一节“圣者不避世”时所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话: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原话见论语宪问。)意思是说:贤德的人往往是避世的;次一等是避地;再次一等是避言、避色,其实就是“避人”。显然,“避地”比“避人”更令人绝望,整个国家都被人(国君)搞得混乱不堪,不可救药,已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好“避”而远之。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其中“邦无道,危行言孙”中的“言孙”就是说话谦退随顺、小心谨慎。看来,身处乱世的孔子是深知“危言”招祸、“言孙”避祸的道理的,当然这也不失为乱世的一种“生存之道”,但对于一个时时处处事事都乐于并志在实践“仁”、体现“仁”、弘扬“仁”,以挽救天下危局、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圣贤仁者孔子能安于此吗?纵观孔子的一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倾心求知,幼时生活贫困,青少年时期还干过不少“鄙事”,生活可谓坎坷艰辛。但这些并未改变他致学的热切勤奋,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他刻苦自学、谦虚求教,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善思、勤实践的人。中年时期的孔子创办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私学。他还很早就因教学需要注意了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在他的“天命”之年,他迎来了梦寐以求的、难得的从政机遇。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那么他对“知天命”有着怎样的看法呢?就是:认知天命,必须有所担当;敬畏天命,不能随波逐流,无所作为;履行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绝不知难而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的“天命”也是 “仁”,就是走在“仁”的道路上,造次也好,滇沛也罢,义无反顾,奋然前行。上天没有辜负他的“仁者之心”,头四年他在官场中可谓春风得意,步步高升,正“行摄相事”当已解除鲁国“外患”的他踌躇满志的解决鲁国“内忧”时,却因“堕三都”计划触犯当时在鲁国权势熏天的“三桓”势力的利益,让他们把自己的“僚属”孔子“抛弃”了,甚至连原来信任支持他的鲁定公也与孔子“反目成仇”,只沉醉于齐国送来女乐的美色之中;将孔子无情“抛弃”了。这一年,孔子54岁。这次沉重打击对他意味着什么呢?孔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如果说鲁国流治者迷恋的是权势、金钱和美女,贪图的是荣华富贵和骄奢淫逸的生活,“仁者”孔子的理想和追求又是什么呢?子曰:“道之侈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意思是说,他的主张能实现,是天命;他的主张不能实现,也是天命,所以当他的政治宏愿和伟大抱负无疾而终时,当他“怀才不遇”,倍感落寞时,没有“举杯浇愁愁更愁”而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道不行,乘桴于海”,于是他选择了“避地”。“周游列国”是孔子人生的一次重大壮举和避让,也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次“避让”,“避”出了他由贤到圣的转变,鲍鹏山说:圣人不避世,孔子做到了,所以他非贤者而是圣人。这次“避让”让我们更加认识了一个充满男儿血性的真实的孔子,也看到孔子改良当时社会,挽救时势危局,不惧任何困难,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巨大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正是这次“避让”让他晚年无心从政,在父母之国安心继续从事教育和学者事业,虽然也担任“国事顾问”,但这只是“业余工作”并为他提供生计来源和生活保障,为他全身心投入办私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说孔子的“避让”因其年代久远充满了传奇神话色彩,那么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避让”,大家应该不会陌生。鲁迅作为一个爱国爱民,对革命事业充满热忱的正直文人,面对恶劣的政治环境和严酷的斗争现实,与叛徒特务周旋,写下大量杂文,他以杂文为武器与敌人展开“深沉而韧性的战斗”,为了避开敌人的追捕和搜查,他隐秘行踪,四处躲避并采用化名写文章,终于化解一次次危机,保存了自己,避免了“震骇一时的牺牲”。正是“避让”,让这位被毛泽东称赞为“骨头最硬,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的人,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挫败敌人的猛烈进攻,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孔子和鲁迅的“避让”因其时代、环境的不同,形式、内容与意义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客观避让活动都是从主观上的避让开始的。如果说“客观避让”是“主观避让”的结果与具体反映,“主观避让”就是“客观避让”的先导与指南。一个善于“主观避让”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并勇于从主观上与自己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的、坚决斗争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面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的从主观上检查与反省自己替人办事“忠”否,与朋友交往“信”否,老师传授学业“习”否,并在主观上认识“不忠,不信,不习”后努力改正,做到“忠”、“信”、“习”,从而做一个时刻不忘进德修业的君子。因此可以说,一个善于并勇于“主观避让”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能不断修正完善自我,超越并战胜自我的人,因此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向着崇高境界迈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收获幸福与成功条件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也要懂得“避让”。例如在教师威信树立方面,我认为要避免只有权力威信而无信服威信。所谓权力威信就是一些教师只拿权威来维护自己的威信,这些教师要么以自我为中心,从保持教师威信意愿出发,对学生提出主观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满足教师要求,就训斥甚至处罚学生;要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心理感受和实际的需要,不闻不问甚至刻意疏远、冷淡和排斥学生;要么不顾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放弃师生关系的原则立场,放纵讨好学生,甚至利用手中权力与学生进行利益交换。凡此种种,要么以高压强制手段压服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要么以放任讨好换来一时“天下太平”,时间一长,教师威信扫地,局面不可收拾。这些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树立起来的表面的威信只会适得其反,往往更加丧失威信,严重损害师生关系,是应坚决抑制和“避让”并严加防范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会有难以度过的关,难以踏过的坎,在面对困难或艰难抉择的时候,很多人明智应对,把握进退,知难而“避”,另辟蹊径,结果“避”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最终让自己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成功;同样,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当很多人“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甚而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为非作歹时,却又一些人抵制名利诱惑、远离繁华,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在那个没有金钱、地位陪衬和没有鲜花、掌声簇拥的人生舞台上最大限度的体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无私奉献、勇于“避让”的精神不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公民学习吗?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每一个人来讲,我想是那些在生前避开个人名利,看重他人利益的人,死后,人们就把他看得比泰山还重;而那些生前看重个人名利,抛开他人利益的人,死后,人们就把他看得比鸿毛还轻吧!当然,“避让”的大智慧、高格调、大境界并不是非要有什么重大举动或冠冕堂皇的豪言壮语才能体现,看似轻描淡写的“小避让”同样别有洞天,让我们从平凡中见奇崛,于无声处听惊雷。苏轼在南歌子写道:“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表达了词人在政治失意后无从选择的苦闷心情,但幸亏他没有在“官场”泥淖中沉沦太久,为自己找到一条轻松自在踏在“湖边沙路”上的退路,表现了这位风华绝代的大文豪身处困境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更是在“采菊东篱上,悠然见南山”中体会到妙不可言的人生真意,而这种人生真意又何尝不是与他厌弃并“避让”世俗的肮脏与黑暗,醉心于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洁身自好、淡泊明志人生态度紧密相连呢?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芙蓉二绝中写道:“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也表达了词人淡泊名利,追求平凡快乐而怡然自得的高雅品格与志趣“避让”是一种睿智的选择,它是一种成功之道,帮我们解决难题、度过难关,让我们走向平安、幸福、欢乐与成功,实现我们的目标与理想;它同时也是净化心灵、陶治情操、增进品德、修身养性、拓展和提升思想境界的法宝,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品位、高素质、高格调、高境界的时代新人它不仅能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亮丽与精彩,也让世界因此而增添一份亮色与美好!纵观人类历史,透过人类社会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避让”现象,我们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