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简介.doc_第1页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简介.doc_第2页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简介.doc_第3页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简介.doc_第4页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一CV)简介“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大约需25分钟完成。FACESII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参试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其家庭出现的程度。对这30个项目的每个项目参试者要回答两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状况。FACESII有两个稍有不同的版本,一个用于有孩子同住的家庭,另一个则用于无孩子同住的夫妻家庭。根据Olson的家庭“拱极模式” (“Circumpo1arModel”,Olson等,1983),用FACESII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这两个分量表的分数可将参试者的家庭区分成16种家庭类型。目前,FACESII在美国已广泛应用于(1)对不同的家庭类型进行比较;(2)找出在家庭治疗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3)评价家庭干预的效果。 量表的改编与修订 中国家庭的环境状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FACESII反复进行修改以适合在中国使用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这项工作的第一步是翻译和回译量表并对10名精神科门诊病人和10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试试验。根据预试中发现的问题,对量表的某些项目进行修改使其更易理解并增补更为详细的指导语。在有效完成修改后量表测试的143名参试中,精神分裂症病人20人,病人家属85人,对照组家庭的参试38人。在这次测试结果(已发表,费立鹏等,1991)的基础上又对量表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对一些在同一分量表中与其他项目缺乏较高一致性的项目和难以区别正常人家庭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的项目进行了修改。按量表原英文版本的做法,要求参试者按目前实际的家庭状况和理想的家庭状况一起回答同一个问题,但中国参试者对此显得十分困难。因此第二次修订时将量表分为实际家庭状况和理想家庭状况两个部分,共60个项目。下面将介绍第二次修订后的FACESIICV的研究结果。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又对量表稍加修改并编制成FACESIICV第三次修订本(见附录)。FACESIICV的夫妻用本与常规用本只是某些项目的措词稍有不同。若读者需要这些量表,可与本文的第一作者联系。 FACESII-CV第二次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 有效完成FACESIICV第二次修订版测试的参试共325人,均来自城市。其中精神分裂症(按DSM111一R标准诊断)病人35人,病人家属77人(分别来自64个家庭),对照组家庭参试122人(分别来自119个家中无精神病或严重躯体疾病病人的家庭),家中有其他精神病或严重躯体疾病病人的参试28人以及精神卫生工作人员63人。有几名参试因不识字或有视力障碍而由研究人员将量表念给他们听,其他参试均为自评方式独立完成量表。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外,所有参试对象均为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在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和日艮科门诊的病人及其家属。其中302名参试同时还进行了“家庭环境量表”(FESCV第二次修订版)(Moos等,1981)的测试。 来自64个家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男性31人(48.4),女性33人(51.6);未婚47人(73.4),结婚16人(25.0),丧夫1人(1.6 );平均年龄28.611.6岁;平均病程6.05.1年;平均住院次数1.21.4次(08次);平均受教育时间9.5+3.1年。与119个对照组家庭的相比,这64个病人家庭的家庭人I:1明显为多(4.31.2比4.041.3,MannWhitney U=2.19,P=0.0285)且家庭户主年龄偏高(54.69.5岁比47.110.8岁,t = 4.80,df=178,P0.001),但家庭户主的平均受教育时间和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两组则无显著差异(10.64.7年比10.54.1年;74.9534.00元比74.9928.08元)。正如我们所预计的那样,与对照组家庭相比,更多的病人家庭在测试前一年受到严重的家庭心理压力(426比34,X2=416,dr=1,P0.001),且病人家庭退休家庭户主(他们通常在家照顾病人)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7比9.2,X2=29.3,df=1,P0.001)。 研究结果见表13。从表1可以看出,病人与病人家属对其家庭的评价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能有效完成该量表测试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大约占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的55)与其家属对家庭环境的感受基本一致。 表1 精神分裂症病人与病人家属、病人家庭参试与对照组家庭参试FACESIICV量表分数比较_ 病人 病人家属 病人与病人 病人家庭 对照组 病人家庭参试与 分量表 家属之比1 参 试 家庭参试 对照组家庭参试之比2xSD XSD 配对t值 XSD XSD t 值 R平方变化值 F值 (N=35) (N=77) (df=31) (N=112) (N=122) (df=132)df=13,221)_ 亲密度实际亲密度58.310.158.09.7 0.0558.19.863.98.0 -4.93082(21.46)理想亲密度64.48.765.78.5 -0.9165.38.6 68.85.3-3.70038 (9.52)不满意程度8.27.110.010.3 -0.719.49.46.46.02.89050(12.24) 适应性实际适应性47.57.747.38.1-0.2547.48.050.96.2 -3.74038 (9.37)理想适应性5497.1 55.06.7-0.6454.96.8 57.74.4-3.60 026 (6.49)不满意程度3 9.37.98.88.6-1.139.08.4 7.45.31.63 013 (3.16)_ *P(双侧)0.05 *P0.01; *P0.001 1为病人量表得分与其家属平均得分的比较。如果将所有病人的量表均分与所有病人冢属的量表均分相比,这些结果也是一样的,即这六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用一般t检验df一110)。 2用FACESIICV分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公式时,先将12个有关参试及其家庭状况的变量(见正文)纳入这一公式,再放进家庭种类的变量(病人家庭或对照组家庭),此时回归公式的R的平方。变化值和相对F值即为控制参试及其家庭状况的变量后,这两种家庭是否仍有显著差异。 3不满意程度即为实际感受得分与理想得分之差的绝对值。 112名病人家庭参试(病人35人,病人家属77人)所报告的家庭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比122名对照组家庭的参试明显为低。但这一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有必要使用回归分析来排除这些混杂因素,再看这两种家庭是否仍有差异。控制的因素包括家庭户主的年龄和教育水平、家庭人口、家庭结构(年轻夫妇、老年夫妇、无夫妇)、家庭发展阶段(无孩子、孩子尚未工作、孩子已参加工作)、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以及参试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地位(家庭户主和家庭户主的配偶或其他家庭角色)和回答量表的方式(是否有研究人员的帮助)。表1表明,对上述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后,结果发现病人家庭参试的实际感受和理想状况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庭参试,这说明FACESIICV有很好的判别效度。 表2是根据参试的得分将参试的家庭分成“拱极模式”中的16种家庭类型。病人家庭的参试对其家庭评定为“僵硬一松散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庭的参试(22.3比9.0,X的平方=7.94,dr=1,P0.01),且评为“平衡型”的比例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庭(38.4比54.1 ,X的平方=5.79,dr=1,P0.60,就可以认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是满意的。FACESIICV两个分量表的a值都较高,说明各分量表的项目能对FACESIICV所评价的概念(即中国人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进行准确的测定。趋集效度是通过比较FACESIICV分量表与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分量表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如果FACESIICV所评定的概念符合中国国情的话,那么即使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评价这些概念其结果应该是相似的(即它们的得分应趋集一致)。从表3可知,FACESII-CV和FESCV的相关系数的实际指向与理论预测相一致,并且FACESII-CV的实际亲密度和适应性分量表和不满意程度的得分与FESCV得分的相关系数都很高。这些结果表明FACESIICV具有较高的趋集效度。表3 FACESII-CV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和趋集效度_ 重测信度 内部一致性 趋集效度1 (与FESCV分量表的相关性) 亲密度 情感表达 矛盾性 v Cronbaeh a r r r_ 亲密度实际亲密度 0.84* 0.85 .6818* .3890* 一.5599*理想亲密度 0.54* 0.76 .1609* .0831 一.0673 不满程度 0.85* - .5296* 一.3177* .5418* 适应性实际适应性 0.91* 0.73 .5404* .4654* 一.4686理想适应性 0.54* 0.68 .0780 .0998 .0582 不满程度 0.88* - .4648* .3477* .4210* _ *P(双侧)0.01 * P0.001; 1 有302名参试同时进行FACESIICV和FESCV的测试。上面列出的FESCV三个分量表所评定概念与FACESIICV分量表是相似的。使用的是Pearson相关系数(df。300)。 西方国家对2030名对照组家庭参试进行FACESII测试的结果显示,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4.98.4和49.96.6,与中国对照组家庭参试的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尽管增加了修订次数,但FACESIICV的评定结果仍可以与FACESII在西方的评定结果直接进行比较。 量表的评分与分析 FACESII-CV量表中30个问题的答案得分为15分:不是=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 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分别按如下方法计算:亲密度得分=36+I1+I5+I7+I11+I13+I15+I17+I21+I23+I25+I27+I30一I3一I9一I19一I29适应性得分=12+ I2+I4+I6+I8+I10+I12+I14+I16+I18+I20+I22+I26一I24一I28“IX”表示第X条项目的得分。 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实际感受和理想状况得分是分开计算的。实际感受与理想状况的得分之差的绝对值表示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不满程度。差异越大,不满的程度越大。使用对照组家庭参试实际密度和适应性的均数和标准差可将所有参试家庭区分为“拱极模式”中的16种家庭类型(见表2)。如一个参试适应性得41分,亲密度得65分,其家庭即为僵硬一亲密型”;而适应性得53分,亲密度得58分的参试的家庭类型则为“灵活一自由型”,16种家庭类型中心的四个类型称为“平衡型”,最偏离正常的四个类型称为“极端型”,剩下的八个类型则称为“中间型”。(注意:量表第三次修订本的分界点与表2会稍有不同。) 参试者对其家庭环境的实际感受以及对理想家庭环境的概念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响。因此,在比较两组不同家庭(例如病人家庭组和对照组)参试的得分之前,非常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这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是由于参试者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角色等)的不同或一些无关的家庭特征(如家庭人口、家庭户主的年龄和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的差异所致。如果两组的这些特征分布不平衡且这些因素与测定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