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体验浅谈高一学.doc_第1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体验浅谈高一学.doc_第2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体验浅谈高一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体验浅谈高一学生心理 黄 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除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的德育效应,有时不是政治课所能完全达到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形象生动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及时矫正他们“变形”的思想,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教学较为活泼的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谈我的肤浅认识,以供交流之用。一、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源于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它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而是依靠舆论和生活习惯产生的对行为的约束作用。由此,我们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孟子强调讲道德、重仁义,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天下国家。他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因此,道德修养应从个人做起,最后对天下国家产生影响。我国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其中的所谓“道”就包含德育的内容。古代哲人发现,如果只是表面上尊奉道德和礼仪规则,那是远远不够的,内心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德”。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质”即心地质朴,人们看不见,是内在的修养;“文”即文采,是形之于外的东西,人人都能见着;“彬彬”形容结合恰当,有统一之意。孔子的观点很明确,认为质朴脱离文采,就易于趋向粗野;文采不以质朴为依托,就会流于虚浮。只有把文采和质朴,形式和内容,外与内,行为与思想统一起来,才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二、遵循语文课的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德育融入语文的形象特点之中,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中,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可以将其视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完美教材。我在教授这一课时,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读,并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当时郑国的政治环境怎样?烛之武在郑国的处境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夜缒而出”的深层含义?综合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讲解,使学生从中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做到在重视语文学科性的同时,紧扣语文教学内容,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之效果。三、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在人类历史上,曾流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的。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在讲解触龙说太后一课时,让学生从中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一颗无私而伟大的爱。讲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不仅要解读“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让学生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体悟残疾人的艰辛,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作者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段话最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并正确地对待生与死,使他们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于是我在课外搜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摘抄给学生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志向,并指引他们健康成长。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四、以写作来实现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写作是书面化的语言文字的自我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作文。通过这些写作的抽查或批改,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遣词造句能力和布局谋篇技巧,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志趣爱好和精神境界。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肯定好的健康的思想,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思想加以正确引导,然后对症下药,予以纠正。如一学生在周记上诉说自己早恋的现象,并已陷入得太深,不能自拔,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我结合诗人舒婷在诗歌致橡树中的爱情观,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早恋现象。学生在讨论中很踊跃,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众说纷纭。在此基础上我及时总结道:“爱情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但爱情也是苦涩的,它需要以物质为基础,身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的肩膀尚有些稚嫩,担负不起爱情的重担来。”经过讨论和老师的总结,同学们对早恋现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