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空轨项目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1页
悬挂式空轨项目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2页
悬挂式空轨项目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3页
悬挂式空轨项目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4页
悬挂式空轨项目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挂式空轨车辆试验线施工控制测量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xxx局集团有限公司悬挂式空轨车辆试验线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三月目录施工测量方案1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 主线段122 出入库线23 施工控制测量231 接桩与复测2311 接桩2312 导线复测332 地面控制测量3321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33 . 2. 2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43. 2. 3加密测量成果表54 细部放样测量741钻口灌注桩放样742桩内承台的放样743 立柱的轨道中心点的校正744 硬化路面的放样85竣工测量96测量复核制度97 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98 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108. 1测量人员配置1082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10施工测量方案1 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8、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工程线路设计相关的图纸文件。根据以上规范及本工程施工合同对施工测量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2 工程概况新建动态试验线全长882.019m ,其中正线长680m,出入库线长202.019m;利用既有C10 厂房,新增施工台位及淋雨设施,新增1 处2层牵引变电所,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21 主线段主线段起点里程为DK0+000,终点里程为DK0+680,全线总长680米。其中直线段长589.065米,里程为DK0+000DK0+340.805、DK0+431.740DK0+680,曲线段长90.935米,里程为DK0+340.805DK0+431.740。主线段设30根钻口灌注桩,桩编号分别为130。此段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对30根桩的水平位置进行放样以及后期立柱时对立柱的位置进行校正等。22 出入库线出入库线起点里程为D1K0+000,终点里程为D1K0+202.019,其中直线段长为155.825米,里程为D1K0+000D1K0+124.9615、D1K0+147.9431D1K0+161.808、 D1K0+175.1514D1K0+192.1497,曲线段长为46.194,米,里程为D1K0+124.9615 D1K0+147.9431、D1K0+161.808 D1K0+175.1514。出入库线段设7根钻口灌注桩,桩编号分别为C1C7,此段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对30根桩的水平位置进行放样以及后期立柱时对立柱的位置进行校正等。3 施工控制测量按照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首先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来控制、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申报给监理及业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细部放样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主要有:接桩与复测,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隧道控制测量和贯通测量。31 接桩与复测311 接桩本工程的交接桩时间为2016年3月1日,有5个平面控制桩点(GPS01、GPS02、GPS03、JM01、JM02)及2个高程控制点(JM01、JM02),控制点平面位置示意图、桩点成果表如下:(1) 桩点平面位置示意图图1 控制点平面位置示意图(2)导线点成果表表1点号X(m)Y(m)H(m)桩点所在地GPS01131549.6668224706.7302科兴路GPS02131549.3331225160.9621科兴路GPS03130746.7287225180.4224科兴路JM01131569.6970225106.83034.8543中车四方机车JM02131580.3927225125.23564.6747中车四方机车312 导线复测接桩后,我项目部测量人员将按有关规范要求的规定进行复测,并把成果资料上报。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基准资料。32 地面控制测量321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由于所交桩的平面控制桩点都在科兴路及中车围栏附近两侧外,不方便施工放样,因此要进行施工平面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并与相邻工点的控制桩进行联测。利用已经复测审批过的交桩平面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一条附合导线,加密8个点,路线走向为JM01JJM02JM03JM04JM05JM06JDM07JM08JM09JM10 JM01JJM02。施测时,以JM01、JM02两点为起始点,经JM03、JM04、JM05、JM06、 JM07、JM08、JM09、JM010八个加密点,再附合到JM01、JM02两个终点,共10个测站。用I级全站仪观测左、右角。外业符合观测精度后利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精度评定合格后,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附合导线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精密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平均边长(m)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I级全站仪II级全站仪3503561/600002.5465n1/350008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3 . 2. 2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利用已经复测审批过的交桩高程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水准仪和铟瓦尺在工程主线及出入库线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走向为JJM02JM03JM04JM05JM06JDM07JM08JM09JM10 JM01。施测时,进行往返观测,往测从JM02JM01,返测从JM01JM02。往返观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位置。外业观测完成后利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作为施工控制网。附合水准测量的要求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精密水准测量的各项规定。规范中主要的要求如下面各表:(1)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平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 测附合或环 线平坦地山地2424DS1铟瓦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L2n注: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 n为单程的测站数。(2)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表4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DS1601.03.00.50.3(1) 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 m) 表5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50.73.01.03. 2. 3加密测量成果表(1)导线点加密示意图图2 控制点平面位置示意图(2)导线点加密成果表表6点号坐标高程(m)X坐标(m)Y坐标(m)JM03131657.7109225154.39884.7306JM04131762.7090225175.87894.4824JM05131762.9688225159.89944.7091JM06131589.6144225110.11024.7644JM07131577.3470225039.30804.7722JM08131606.4716224921.70744.7474JM09131576.8570224876.64634.7593JM10131576.5521224814.98044.75564 细部放样测量细部放样测量的目的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形状、尺寸大小及高程等,在实地标定出来。细部放样测量是根据施工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 将其标定在实地上,作为开挖、安装的依据,主要有基础施工放样和主体结构施工放样。其中对于钻口灌注桩的位移、桩内承台、路面硬化、定心轨等用莱卡长棱镜进行放样,对于立柱的校正测量是用激光对中测量点用免棱镜进行测量放样。41钻口灌注桩放样钻口灌注桩的点位:采用极坐标的方法用全站仪来完成,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小于50mm;护筒的顶部高程: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和5米塔尺进行观测;桩位的检查:由于成孔用冲击钻法完成,所以通过观测钢丝绳的角度、距离来检查桩的点位。围护桩的位置距离结构比较近,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人员在测定围护桩时一定用细致精确,确定无误后,填写放线报验单,请驻地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42桩内承台的放样桩内承台施工前,按设计图纸采用极坐标法用全站仪和莱卡长棱镜进行放样,定出平面位置,以便桩内承台的施工。桩内承台施工前,用全站仪桩机和长棱镜进行放样时严格控制平面位置的精度,精度横向和纵向误差严格控制在2mm以内。利用桩附近加密的高程点,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和5米塔尺进行桩内承台内承台高度的测量和控制,高程精度控制在2mm以内。以确保桩内承台的设计平面和高程的位置。43 立柱的轨道中心点的校正立柱进厂安装前,在立柱的的横臂上,预留有轨道的中心点。在立柱进厂后,用黑丝签字笔把这个点用圆圈起来以示标记。 在立柱立起来时,把全站仪设好站,把全站仪的激光打开瞄准横臂上预留的点位,用全站仪自带的免棱镜对轨道中心点的平面位置以及高程位置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与设计相比,把横向纵向以及高程误差算出来,指导立柱安装工人进行平面以及高程位置的调整,调整好后再次进行测量,然后和设计对比,直到测量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轨道点的校正后平面以及立面的精度严格控制在2mm以内。图3 立柱轨道中心点校正示意图44 硬化路面的放样此路面硬化的设计原则为以悬挂式空轨设计中线为轨道梁下硬化处理设计中线。硬化处理需满足调拉车作业需求。正线里程为DK0+000DK0+437.5(不含定心轨范围),路面设计标高为4.7m,平坡,硬化路面设计宽度为3m,排水设计采用顺路面1.5横坡向路面左侧漫流的方式处理,路面类型为混泥土路面。出入库线里程为D1K0+036 D1K0+202.019,其中D1K0+036 D1K0+101轨道梁下硬化路面为平坡,设计标高为4.99m,自D1K0+101起,轨道梁下硬化顺地面放坡,与出入库线终点位置与主线硬化处理顺接。D1K0+036 D1K0+073.85段横向与既有厂区道路以9坡度顺接。其余采用顺路面1.5横坡向路面左侧漫流的方式处理。放样时,用全站仪以及莱卡长棱镜放出硬化路面的线路中线,直线段采用10米一个点,曲线段采用5米一个点来进行放样。高程控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和5米塔尺进行控制。5竣工测量为了检查主要结构物和建筑物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竣工文件所需资料,也为将来运营中的维修工程提供测量控制点,必须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主要分为三部分:(1)与相邻标段的平面及高程贯通测量。(2)按业主要求移交足够数量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并经业主测量队检验合格后验收。(3)立柱以及轨道梁以及地面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度和轮廓测量。(4)在本工程施工和测量的全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优质服务”的原则,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为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工期。将行目标管理;确保测量全过程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及方案实施,及时进行复测、指导和解决测量难题,确保测量工作万无一失。6测量复核制度所有的测量工作执行二级复核制度。由项目部测量监测组的两个小组分别对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进行测量复核,用于施工测量的点位及内业资料整理采用二级复核制度,定期向业主和监理报告进行复测。各项测量工作本着“测量工对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程师对测量主管负责,测量主管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原则,测量工作坚持复核制度,确保外业点位正确,内业资料必须由一人计算后另一人进行复核,并且要对测量在岗人员实行岗位负责制。对地面控制点交桩、地面加密控制网、控制点,均要进行多次复核,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7 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1)施工测量工作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进行。(2)严格执行至少二级测量复核制度,严格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3)项目部测量技术负责人由经验丰富、合格资质的人员担任,开工前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概况、施工测量规范要求、测量操作规程、测量方案。(4)配备足够数量、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设备,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和校核,保证仪器设备处于稳定良好的工作状态。(5)做好施工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仪器指定专人保管、养护;其次加强内业管理,测量、放样原始记录和计算放样数据等的完整、清晰,计算、复核按要求签字完善。(6)施工测量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间密切配合,避免测量出现偏差。(7)进行测量、放样时,应注意与相邻工程的衔接;后施工的工点必须与其相邻先行施工的工程进行联测,以保证相对位置的准确。(8)积极配合测量监理工程师的各项工作,对本工程关键工序的施工测量,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8 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8. 1测量人员配置测量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切工程技术先锋。测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