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正中学、安溪一中2014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科试卷 (范围:必修三16单元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号数工整地填在机读卡上和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第一卷是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上答题卡和答题卷。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下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3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4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b.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5右图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 a.五子夺莲 b.女史箴图c.送子天王图 d.山水十二景6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 b八仙来自于民间c道教的广泛传播 d商品经济的发展7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年 代科技发明(件)中 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成就有( ) 书法的形成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a. b. c. d.9.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思想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在思想上的主要差异是( )a是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 b是否推崇君主权威c是否注重对人与社会的研究 d是否体现人文精神10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神职人员 苦修行善 阅读圣经购买“赎罪券”a. b. c. d.11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c.“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d.“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1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3.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到奥地利听节奏轻快的蓝色多瑙河到意大利听旋律优美的歌剧茶花女在美国欣赏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到英国听“甲壳虫”乐队的摇滚乐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a. b. c. d.1420世纪的某一天,你在展览厅参观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从作品中你能明显感受到( )时代的快节奏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用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a. b. c. d.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8月8日晚8点在华丽的鸟巢体育场拉开大幕,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画卷、卷轴,震撼人心的29个焰火大脚印,壮观的击缶倒计时,浪漫而富有创意的点火等等不但让中国人自豪,也感染了外国观众。剧官方统计,有8亿4千万中国电视观众收看了当晚的开幕式。这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16.阅读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教士和神学家)7.0%6.3%5.4%1.9%科学1.7%4.6%7.0%5.2%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 b.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c.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 d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17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下列哪一项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科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a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c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d对启蒙运动起推动作用18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开明派,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在探索的道路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学习西方壮大综合国力c.必须维护封建统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体19“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李鸿章 d.胡适20孙中山说:“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 )a.孙中山已经具有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 b.孙中山已经放弃了反满的斗争目标c.满汉民族矛盾是推动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根本因素 d.孙中山认识到要推翻满清必须反帝21.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2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24“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25.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表现在(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2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27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证实了牛顿经典力学的错误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28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最先出现于美国 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的传播 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沟通的机会a. b. c. d.29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电子计算机相对论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a.b. c. d.30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 b. c. d.3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32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 “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第ii卷 (非选择题 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题18分;34题17分;35题17分。)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材料二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材料三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四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6分)(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主张。(6分)34(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5分)(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6分)(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35(17分)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变化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变化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4分)变化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3)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上述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3分)养正、安一2014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科试卷答题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其中33题18分,34题17分,35题17分。)33(6分)(6分)(6分)34(5分)(4分)(6分)(4) (2分)35(2分)(4分)(6分)(4) (5分)养正、安一2014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5bcbda610addbc11-15cbada1620dcbba21-25cbbcc2630cacca31-32ab二.材料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第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