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9月 第21卷 第3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aiyu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 2003 Vol 21 No 3 日本两部宪法中的权利义务之比较 刘邦凡 李汉卿 燕山大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河北 秦皇岛066004 摘要 现代宪法的重要特征是保护公民权利 体现日本近现代发展的明治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 法 和昭和宪法 日本国宪法 对日本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有哪些不同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日本 宪法 权利 义务 人权 中图分类号 D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837 2003 0320046205 在日本 宪法 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604年圣 德太子颁布的 宪法十七条 中 在其后直至德川幕 府时期 也有运用 宪法 这一词语的例子 但都不具 有近代宪法的含义 作为近代意义的宪法的观念和 知识是在幕府末年从国外传入日本的 日本的第一 个成文的宪法是1889年颁布的 大日本帝国宪法 又叫明治宪法 它是以1850年 普鲁士宪法 为蓝 本 由政府草拟 天皇公布的钦定宪法 明治宪法在 形式上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但实际上却是专制主义 与民主自由主义相妥协的立宪主义宪法 而且专制 主义色彩较强 而日本第二个宪法 日本国宪法 又 称昭和宪法 确认了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是 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 日本国宪法 以国民主 权 和平主义 权力分立与议会内阁制为基本原理而 展开 与众不同的是 这部宪法吸取日本历史上军国 主义的经验教训 在序言部分和第九条中 以和平主 义原则为核心 规定日本 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 动的战争 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 的手段 不保持战争力量 这部宪法因此被誉为 和 平宪法 作为近现代历史中的两部宪法 有其历史性 阶 段性特点 两部宪法中对日本公民权利义务规定有 众多不同之处 下面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 影响日本宪法制定和实施的因素 一 国民特性 所谓国民特性 是指一个国家公民心理方面的 普遍的特性 日本的国民特性则是在诸如生死观 价 值观以及信仰的基础上结合人文 自然 文化诸要素 而形成的日本人普遍观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等级 观念 危机感 中流意识 内外有别 等 日本人在观念方面 崇 和 尚 武 两个完全不 同的概念却在日本得到了统一 这也许与日本人对 村 和 国 的理解有关 所谓 村 就是指范围较小 的生活和生产的群体 在这个小圈子里人们追崇的 是和睦 一致 排斥与众不同的行为 在7世纪推古 王朝时代 圣德太子制定的 宪法十七条 其中第一 条开宗就提到 以和为贵 认为在这圈子里既要团 结一致又要内外有别 谁要想离经叛道不保持一致 那就要受到冷落和排斥 日本人的这种气质 在政治 上表现为国家主义 权威主义 在法律的制定上也会 体现出国家主义和权威主义 由于明治宪法确立了 天皇的中心统治地位 服从宪法实际上就是服从天 皇皇权的权威 二 法律文化 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 近代以前的法律曾受中 国古代法的影响 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一部分 明治 维新以后 日本在向欧洲学习的过程中 以法 德等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为模式 迅速走上了法制近代 化的道路 二战以后 日本又吸收了英美法系的许多 成果 从而使其法律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兼具大陆 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特点 法律文化在日本法制近代 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明治宪法就是东西方法律文化交融的产 物 它一方面体现出近代的一面 在宪法中 体现出 近代立宪主义如三权之职能上的分立 根据议会主 收稿日期 2003204210 作者简介 刘邦凡 19672 男 重庆涪陵人 燕山大学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哲学研究 义制约君主权力 选举制度的引进等等 另一方面体 现出复古的一面 在基于 宪法告文 之神权思想的 天皇在宪法上的地位及天皇之神化的活动等等 明 治宪法吸收近代自由主义 民主主义的原理 规定了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但又由于天皇的绝对权威 臣民 的权利是天皇恩赐的 既然是恩赐的 就可以收回 二战以后 日本直接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法律成果 而 使现行宪法成为一部 民主宪法 使国民的权利得 到实现和保障 综上所述 日本的国民特性和法律文化影响了 日本两部宪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定意义上说 也正是 这两种因素影响了日本人的权利义务观 从而形成 了近现代历史上两套权利义务之体系 二 两部宪法权利义务之比较 一 明治宪法与昭和宪法之比较 在近代 围绕着应该让社会上什么样的人担当 主要的领导者 进而应该怎样实现近代化等问题 曾 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宪法 a 作为近代市民革命结 果出现的 以资产阶级为主要领导者的 近代立宪主 义型市民宪法 这是一种以追求资本主义正式展 开 以保障自由权为中心的人权 国民主权和权力分 立为基本原理的宪法 b 出现在德国和日本等后起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 作为自上而下的近代化的 逆 向型改革 结果而出现的 徒有立宪主义其表的市民 宪法 这种宪法的基础是以旧特权阶级为主导的近 代化 所以它不承认人权 国民主权及权力分立 c 是以解放民众为目的的宪法思想 它以从属于资 产阶级的民众为中心人物 是一种对发展资本主义 持消极和否定态度 彻底追求有实际内容的人权保 障和 源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的政治 的宪法思想 明治宪法将明治维新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 下来 确定了以天皇为核心的国家统治 明治维新是 以旧特权阶级为主导的近代化 所以明治宪法是属 于 外表性立宪主义型 的市民宪法 而昭和宪法则 是一部民定宪法 是以资产阶级为主要领导者制定 的市民宪法 昭和宪法的产生是现代资本主义民主 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对明治宪法的否定 二 两部宪法权利义务规定之比较 1 明治宪法中权利义务之特点 明治宪法确立 的是有限民主原则 虽然规定日本臣民可以享受一 些自由和权利 如居住和迁徙自由 人身自由 通信 自由 私有财产所有权受保护及信教 言论 出版 集 会等自由 但这是非常有限的 首先 宪法没有使用 近代宪法通用的 公民 一词 而是使用 臣民 作为 臣民必须服从天皇 臣民尽义务是为了天皇 享受的 任何自由权利都来源于天皇 其次 规定的自由权利 范围较狭窄 种类也少 与其他西方国家的近代宪法 相比 它所规定的自由权利更具有不彻底性 如 宪 法一方面规定宗教信仰自由 而同时天皇为首的皇 室所信仰的神道却被定为国教 强迫臣民参拜神社 一方面规定平等权 但按 华族令 被定为华族 的 人却按级别享受一定的特权 最后 对权利作了较多 限制性规定 臣民享受的自由权利须在宪法和法律 的范围内 而且宪法第31条规定 本章各条规定 在 战争时及国家事变之际 并不妨碍天皇大权的施 行 实际上天皇可以以战争或事变为由取消臣民享 受宪法规定的自由权利 同时规定了臣民的基本义 务 服兵役和纳税之义务 2 昭和宪法中权利义务之特点 昭和宪法与明 治宪法相比 体现了扩大公民自由权利范围 强调对 人权的保障的宪法发展潮流 第三章 国民权利与义 务 共31条条文 是整部宪法中最多的一章 除规定 日本国民负有纳税之义务 承担劳动和使子女接受 教育的义务除外 还具体规定了国民所享有的自由 和权利 具有以下之特点 一方面 自由权利种类的增加 范围较以前扩 大 除对一般的居住 财产 人身 集会 出版等自由 和权利作了较为严密的规定 还新增加 国民享有选 举和罢免公务员以及为要求制定 修改有关法律举 行和平请愿的权利等参政权 国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劳动的权利 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等社会经济权利 还新规定了国民的思想和良心自由 择业自由等 此 外对国民在司法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的规定较之以 前更详细 更具体 另一方面 强调国民基本的自由和权利的实际 行使 规定了较切合实际的保障内容 明治宪法所规 定的自由权利归根到底来源于天皇对臣民的恩赐 现行宪法与此不同 在第11条和第97条都确认了 宪法规定的国民的基本人权是 不可侵犯的永久权 利 这就意味着基本人权不仅不能人为的被侵犯 而且也不得根据法律加以禁止和侵犯 同时 现行宪 法改变了明治宪法对保障权利附带许多 法律限制 的状况 仅在宪法第12条规定了 受宪法保障的国 74 第3期 刘邦凡等 日本两部宪法中的权利义务之比较 华族指有公 侯 伯 子 男封爵的人 民的自由与权利 国民必须以不断的努力保持之 国 民不得滥用此种自由与权利 而应经常负起用以增 进公共福祉的责任 宪法之所以对自由权利的种类 及其保障做出如此之多的规定 是对军国主义发动 的战争中任意践踏人权的历史教训的吸收和反省 反映了广大国民要求尊重人权 充分享受自由权利 的良好愿望 3 明治宪法与昭和宪法权利义务规定之比较 1 基本人权之规定 明治宪法中没有规定臣 民的基本人权 只是规定了臣民在政治 经济 文化 人身等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是由主权者天 皇的恩惠所保障的 臣民 的权利 不是基本的人权 但还规定 所列条款 在战时或国家事变之时 不妨 碍天皇大权之实施 第32条 昭和宪法在序言中规定 以 人类普遍之原理 保障对于主权者国民 自由 之惠泽 福利 之享受 排除违反此项原理之一切宪法 法令及诏敕 又 第三章 国民之权利及义务 规定 国民所享有的一 切基本人权不受妨碍 第11条 尊重个人 第13 条 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14条 及其他各种自由 权 社会权等等 为了拥护这些人权 昭和宪法要求 国民负有应不断努力而保持之责任 不得滥用的责 任 为公共福利而予以利用之责任 第12条 进而 规定参与统治机构的天皇 大臣 国会议员 法官等 均有拥护宪法之义务 第99条 2 关于平等权之规定 1 明治宪法关于平等权仅规定 日本臣民依法 律命令规定之资格均得任文武官员及其他职务 第 19条 也就是说只给予 臣民 以参政权 但这个参 政权是得不到保障的 没有从人权的角度宣布平等 原则 产生了 天皇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的新身 份的差别 承认皇族 华族身份上的特权 还实行基 于男子优先主义的婚姻 亲子 夫妇 离婚 继承等的 待遇 在其他政治 经济 社会的关系中实行差别对 待 2 昭和宪法中规定了平等原则 第14条 男女 平等 第24条 教育平等 第26条 选举平等 第 44条 现行宪法中第14条规定了平等原则 废除 了特权身份 任何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其在政 治 经济或社会上之关系 不得因人种 信仰 性别 社会的身份及门第而有所差别 不承认华族及其他 一切贵族制度 荣誉 勋章及其他荣誉称号之授予 并不附带任何特权 荣誉称号之授予 其效力以现在 有此者或将来受此者之一代为限 3 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的有限性 1 不过昭和 宪法所倡导的 任何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仅仅 适用于具有日本国籍的人 甚至不包括二战结束前 日本殖民地居民 其典型案例就是 中国台湾人原日 本兵战士死伤者请求补偿损失事件 1 3 关于自由权的规定 1 精神自由之规定 a 明治宪法下的日本非常 盛行基于皇国史观的国体明确化运动及基于军国主 义的好战论 凡一切与此相反的思想 表现自由等 作为反国家思想 反战思想都在被限制之列 b 昭 和宪法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基调的民主制宪法 因 此 在精神自由方面作了各种规定 如 思想及良心 自由 第19条 信教自由 第20条 集会结社自 由 表现自由 第21条第1款 禁止检查 第21条 第2款 学术自由 第23条 等等 2 经济自由之规定 a 明治宪法对所有权作了 规定 日本臣民 其所有权不受侵害 因公共利益必 需之处置 则依法律之规定 第27条 b 昭和宪法 中对所有权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财产权不得侵犯 财产权之内容 应由法律规定以期适合于公共福利 私有财产 在正当补偿下 得为公共利益而使用之 第29条 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用于公共福利 要有 补偿之规定 另外 还增加了居住迁徙及选择职业之 自由 移居国外及脱离国籍之自由 3 人身自由之规定 a 明治宪法规定了人身自 由 主要在司法程序中 规定 臣民不被剥夺接受法 律所定法官之审判权 第24条 臣民除法律规定 之场合 无本人允诺 其住所不被侵入或搜查 第 25条 在法律层次上保障 臣民 有申辩的权利 保 护了臣民住所这一私有财产的安全 但是有一个法 律规定之场合 这给立法 司法者留了很大的自由裁 量空间 保障性很差 b 昭和宪法则对人身自由作 了明确的规定来保障国民之权利 规定了法定程序 任何人 非依法律所规定的程序 不得剥夺其生命 或自由 或科以其他刑罚 第31条 这是对日本现 行宪法第32条以后的刑事被告人权利 嫌疑人权利 的总则性规定 现行宪法中32条 40条分别规定 了国民受审判的权利 规定逮捕的必要条件 规定了 拘留 拘禁的条件 保护国民住所不受非法侵犯 禁 止拷问及酷刑等保护嫌疑人的权利 还规定了刑事 84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良心自由指道德判断自由 被告人的权利 如 任何形式被告人 均有受法院公 正而迅速进行公开审判之权利 第37条第1款 不得强迫任何人作不利于自己的供述 第38条第 1款 禁止溯及处罚 一事不再理 第39条 等权 利 很少用 法律规定 等字眼 减少了立法 司法的 自由裁量余地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民的人身自 由不受侵犯 又一方面禁止拷问及酷刑 反映了惩罚 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思想 4 关于社会权之规定 此处所谓的社会权就是 指国政参与权 国务请求权 生存权 1 明治宪法规定了 臣民 的参政权 日本臣民 按照法律命令所定之资格 均得充任文武官吏及就 任其他公务 第19条 同时规定了国务请求权 臣 民遵守相当之礼仪 依另定之规程 得为请愿 第 30条 明治时期 社会上明显分为五等 天皇 皇 族 华族 士族 平民 皇族和华族有特权 比较重要 的文武官吏实际上由他们来把握 士族也是官吏 平 民担任官吏的机会就很少 2 昭和宪法规定国民有选举 罢免公务员之权 利 选举或罢免公务员为国民之固有权利 第25 条第1款 规定国民有请愿权 第16条 对公务员 不法行为的损害有赔偿请求权 第17条 受审判的 权利 第32条 充分保障了国民表达的自由及经济 自由 其受审判的权利防止了私设公堂等非法行为 也保障了国民有申辩的权利 还规定了 任何人在被 拘留或被拘禁后 已受无罪判决时 得依法律规定向 国家请求赔偿 第40条 此外 关于社会中的生存 权作了详细的论述 分为家庭权 第24条 生活权 第25条 受教育的权利 第26条 劳动权 第 27 28条 其中表述了男女之平等 国民享有健康 生活的权利 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及国民有劳动之权 利 但其中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 不得残酷使用儿 童 第27条第3款 这就在国家根本法上保障了 儿童的权利 3 关于选举权之典型案例 2 日本经历了严格 限制国民选举权 放宽 最后从形式上实现普 选制的过程 日本最早的选举法是明治二十二年 1889年 颁布的 当时规定选举人的资格是 a 男 性公民 b 年龄在25岁以上 c 居住在本府 县一年 以上 d 在本府 县内交纳直接国税15元在一年以 上 所得税在二年以上 明治三十三年 1890年 修 改选举法 将选举人资格的纳税额降低到10元 取 消被选举人必须纳税的资格 大正八年 1919年 又 修改选举法 纳税额降为5元 大正十四年 1925 年 形式上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 但妇女依然被剥夺 选举权 昭和二十年 1945年 战后国会通过选举 法修正案 a 选举人年龄降为20岁 b 被选举人年 龄降为25岁 c 妇女同男子一样享有选举权与被选 举权 至此 实现了形式上平等的普选权 5 关于义务之规定 1 明治宪法遵循的是近代立宪主义 因此有权 利本位主义的思想的反映 对 臣民 义务只作了两 项规定 日本臣民 遵从法律规定 有服兵役之义 务 第20条 日本臣民 遵从法律规定 有纳税之 义务 第21条 2 昭和宪法则是战后在美国人支持下制定的 权利本位主义思想仍占主导 对国民的基本义务规 定了三项 纳税之义务 教育之义务 劳动之义务 这 些义务 若不根据宪法修改的程序被修改 便不能被 变更 废止 体现其刚性宪法之特色 三 宪法中权利义务规定的主要问题及 发展趋势 一 主要问题 宪法是一种法律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 它要受一 定历史发展的局限 受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此 在日本高度发展的社会里 现行宪法存在着几个比 较重要的问题 1 基于宪法的平等之规定 在法律制度上否定 了所有的差别待遇 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 阿依努族 差别法 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 旭川市旧土人保 护地处理法 等 其典型事例有 阿依努族 差别问 题 部落差别问题 冲绳差别问题等等 2 享有选举权年龄问题 宪法第15条第三款规 定 选举公务员 保障由成年者行使的普遍选举 日 本人成年的年龄为20岁 享有选举权的年龄据 公 职选举法 的规定为20岁以上 但享有选举权年龄 规定的世界趋势 如美 英 法 俄 中等国几乎都是 18岁以上 日本也应与世界接轨 从广义上理解参 政权 现行 公职选举法 第11条对准禁产者也保障 选举权 被选举权 没有理由把18岁 19岁的青年 排除在外 3 围绕宪法第9条之规定的修宪斗争 二战以 后 日本接受 波茨坦公告 建立和平宪法 取消了 94 第3期 刘邦凡等 日本两部宪法中的权利义务之比较 阿伊努族指的是居住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国家一切军事力量 并在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 随着 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化 对外关系也处于不 断调整之中 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外交政 策调整的幅度更大 在外交关系调整的各个阶段 往 往涉及能否突破宪法的约束 发展军事力量这一问 题 如果宪法第9条被修改 加上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之倾向 日本国民的人权将受到极大威胁 世界人民 的人权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二 发展趋势 1 公民权利的扩大 随着日本国内经济政治的 发展 宪法中规定的国民权利将会越来越多的实现 权利义务的结合也会越来越紧密 2 人权问题的强调 人权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 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 现行宪法中关于国民权利 规定有31条 成为宪法的主体 今后日本人的权利 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3 与国际法相结合的趋势 随着日本对外交往 的扩大 参与制定国际条约的机会越来越多 日本在 宪法中宣布遵守国际公约 承认国际法是国内法的 一部分 具有高于普通法的法律效力 因此 日本参 与签订的国际法中有关人权方面的规定 将会使日 本国民的权利得到更多的保障 4 外国人的参政权及海外居住者的参政权 日 本宪法原则上不承认外国人的参政权 但是 以日本 为生活中心地的 在日本定居的韩国人与在日韩国 人 朝鲜人的情况是 负担纳税等与日本国民的生活 没有任何的不同 可以说 与有日本国籍但常年居住 在外国者相比 将生活中心地委托于其逗留国者与 日本的政治有更密切的联系 也应该给他们以参政 权 另外 近来由海外居住者提出了 实现海外居住 者的投票制度 的工作活跃起来 他们主张 日本 国宪法 保障国民享有同等的选举权 但海外居住者 行使权利的手段却被剥夺了 应实现海外居住者投 票制度 因为政权更迭引起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到海 外居住者 参考文献 1 日 三浦隆 实践宪法学 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 2002 86 107 972166 2 罗豪才 吴撷英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92 1522153 3 何勤华 方乐华 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信资源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医生人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专科生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肝炎护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锅炉水气化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吕梁焊工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绿色园区品牌价值构建-洞察与解读
- 感控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冲刺阶段试题及答案
- 国际海事赔偿责任限额新发展及对我国航运法律体系的多维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 跌落机操作规程
- (高清版)DBJ33∕T 1319-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
- 2025年家居服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酒店餐饮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中韩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15000字(论文)
- 重庆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 2024年北京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
- 心内科人文关怀护理
- 医院培训课件:《预灌式抗凝剂皮下注射》
- 退耕还林转包合同模板(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