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美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美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美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美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大纲美 学一、课程说明:美学是为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旨在讲授美学基本理论,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认识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涵养学生的审美心胸,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 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2、 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3、 自然美4、 审美形态的哲学分析5、 审美心理过程6、 艺术作品的本体构成7、 审美教育的历史及其当代意义教学难点:1、 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2、 审美形态的哲学分析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为:文学概论,后继课程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古代文论、文艺美学。本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有密切的联系,这主要因为美学以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文学艺术去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不过,本课程与文学概论也有根本的区别,一方面,本课程不仅研究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问题,也研究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问题,因此,从研究范围上远比文学概论课程广阔;另一方面,即使研究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本课程也主要是从哲学的高度上来研究的。总之,美学概论的元学科是哲学,文学概论的元学科是文学,这是这两门课程的根本区别。五、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六、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2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学;美学学科的历史及现状;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美学的人文品格。重点及难点: 美学的性质,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一、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类审美意识及美学思想的发展。二、美学学科的现代发展。鲍姆嘉登确立美学学科地位后美学的发展。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对象观的考察。中外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主要观点。二、美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这一特殊活动方式。第三节 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一、美学的学科定位。人文学科。二、美学与一般社会科学的不同。社会科学如何可能。美学何为。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一、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二、美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哲学。、现代美学的方法论变革。伴随现代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美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美是什么 8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美学的根本问题及其特征;美本质研究的思路;关于美本质的初步回答。重点及难点: 关于美本质理解的分歧及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探讨。主观、客观及关系、生活等多种视角。二、中国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探讨。自然论、社会论、主客观统一说等。二节 “美是难的”终极追问的尴尬一、古典形态的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及理论盲点。追求明晰的原点。二、反本质主义的历史性出场及其理论支撑。家族相似及分析美学理论。三、美本质的合法性危机及美的多元现实。当代美的多元形态。第三节 美是什么一、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实践观点。二、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观点。三、美与审美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特殊关系。第四节 美与真善一、美与真的联系及区别。真是美的基础。二、美与善的联系及区别。善是美的灵魂。三、真、善、美是人的三大社会价值。第三章 审美领域 4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审美的三大主要领域及形式美。重点及难点: 自然美的现代意义;人的美的具体显现;形式美的主要法则。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一、中西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自然美观。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及中国古代自然美观。二、自然美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自然事物的美;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三、自然美的现代意义。生态意义。第二节 社会一、社会美的含义。社会中的美的现象。二、社会美的呈现形态及特征。生产、社会、阶级斗争及科学实验等表现领域。肯定性、理想性等。三 、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文化内涵及具体表现。第三节 艺术一、艺术美的内涵。艺术的美。二、艺术美的体现。表现领域。三、艺术的审美价值及特征。艺术与美的关系;情感性、理想性、思想性等。第四节 形式一、形式美的含义。美的特殊领域。二、形式美的构成。色、形、声、点、线、面、体等具体要素及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组合规律。三、形式美的特征。抽象性、表情性等。第四章 审美形态 4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荒诞等审美范畴的本质及特征。重点及难点: 自然中的崇高;悲剧的美学意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一、优美及崇高的本质。主客统一与主客斗争。二、优美及崇高的特征。和谐与对抗。第二节 悲与喜一、悲剧的本质及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主人公的正面价值、暂时失利、精神永存、深沉的理性思考、人类灵魂的拷问。二、喜剧的本质及特征。西方喜剧理论。寓庄于谐。第三节 丑与荒诞一、丑的本质及表现。依附于美。艺术丑。二、荒诞的特征。西方文化的不肖子孙。当代表现。第五章 审美心理 4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审美心理要素的功能,审美的心理过程。重点及难点: 审美的心理过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美心理要素一、感觉、知觉和表象。审美的起点;整体性、选择性、意向性等。二、联想和想象。接近、相似、关系、对比联想;想象的创造性。三、情感和理解。情感与想象的关系;理解在审美中的作用。第二节 审美心理过程一、起始:审美注意、审美直觉。眼中之竹。二、展开:审美愉快。悦心悦神。三、高潮:审美超越。玩味、体悟。第三节 审美愉快一、审美愉快与一般生理快感的区别。生理性和精神性。二、审美愉快是人的高级精神享受。第四节 审美超越一、审美超越是审美的升华。二、哲理玩味和体悟。第六章 艺术中的美学问题 10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审美接受;艺术品的本体构成及其核心意象的特征;意境的形上意味;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重点及难点: 艺术品的本体构成;意象;意境。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一、艺术中审美质素的生成。艺术和美的双向生成。二、审美形式的创造。艺术中创造是审美形式的创造。第二节 艺术品的本体构成一、艺术品的界定。艺术存在于创作主体艺术品接受主体的链条中。二、艺术品的价值结构(认识、伦理、审美)。三、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实在、经验、超验)。第三节 审美意象一、艺术品的核心审美意象。1、意象的内涵。艺术创造的关键是创造意象。2、意象的结构。意与象的融合。3、意象的品类。仿象、兴象、喻象、抽象等。4、意象的特征。虚拟性、感性、情感性、创造性。二、艺术意境的形上意味。1、意境的内涵。主客统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2、意境的结构。意与境偕、意与境浑、实象与虚象结合。3、意境的类型。有我之境、无我之境。4、意境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哲理意味。第四节 艺术的审美接受一、审美接受与非审美接受。精神接受的特殊性。二、审美接受的意义。艺术价值的终极实现。三、艺术审美接受的一般过程观、品、悟。观表层、品深层、悟提升。第五节 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一、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依对象、媒介方式、动态、静态、表现、再现等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空间静态和时间动态两种。二、空间静态艺术的审美特征。建筑、工艺、雕塑、绘画等。三、时间动态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第七章 审美教育 2学时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审美教育理论,审美教育的功能、特点,审美教育与人的生活的关系。重点及难点: 审美教育的塑人功能及其当代意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美教育在当代的迫切性一、当代人面临物质世界增殖而人的世界贬损的困境。二、审美教育的当代承担。拯救人的使命。第二节 历史上审美教育理论的考察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席勒等的美育理论。二、马克思美育理论与完美人格塑造。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功能与特点一、功能:与智育、德育的不同,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二、特点:潜移默化、形于外动于内等。第四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