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川教).doc_第1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川教).doc_第2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川教).doc_第3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川教).doc_第4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川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两弹一星”震惊世界、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科技的力量。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的内容,分别是“两弹”的研制、航天技术的进步、杂交水稻技术与医疗技术。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2.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3.了解屠呦呦艰苦奋斗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的研制、航天技术的进步、杂交水稻技术与医疗技术;2.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产生震惊世界。【教学难点】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所获得的成就。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两弹”的研制(1)原子弹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影响: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氢弹时间:1967年6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影响:表明我国核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其他核国家。(3)导弹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80年5月,我我国第一枚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意义:我我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易混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而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史料3如图。问题1:“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答案: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史料4如图。史料5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4年4 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问题2: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答案: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问题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答案: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二、航天技术的进步1.人造地球卫星(1)概况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能够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1975年:我国成功回收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到2013年:我国已已发射近200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2)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2.载人航天技术(1)成就: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返回。(2)意义: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3)发展:至2016年11月,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神州七号yy“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4)意义: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跨越,标着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组合体运行技术的国家。3.探月卫星(1)“嫦娥一号”时间: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影响: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2)“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进步。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1.杂交水稻技术(1)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培育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大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2)1973年,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史料1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史料2如图。问题4: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何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他被称为什么?答案: 20世纪7 0年代。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体验阶段:2.医疗技术(1)青蒿素发现:药学研究工作者屠呦呦昞和她的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发现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新药。影响:在全球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荣誊:2015年10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2)医疗技术: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方面的技术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发现:1971年10月,屠呦呦获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它成为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的关键。突破:1973年,青蒿结晶物的抗疟功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并被正式命名为青蒿素。成就(1)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拉斯克奖”。(2)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料1如图。史料2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问题5: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答案:屠呦呦。问题6: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导行阶段:【问题1】 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有人说:中国政府的这个声明是不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利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先使用了核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探究:这个声明,旗帜鲜明地说明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防御、抵抗外来的侵略,这表现了泱泱大国的恢弘气度,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问题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探究:(1)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材料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你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何时吗?参考答案:1964年。(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参考答案:自卫;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