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doc_第1页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doc_第2页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doc_第3页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doc_第4页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此为极好。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问诊:1.什么部位痛 2.什么动作痛可以根据动作去分析参与的肌肉,再找到力量小的肌肉进行治疗如果不知道是什么肌肉参与该动作,可以参考圆利针书后面的:肌肉起止功能检查表3、软组织损伤的诊断:(1)神经、肌肉解剖定位诊断。(2)功能障碍动作的参与肌肉来诊断。(3)CT、X光、磁共振等临床检查诊断。 三:软组织损伤机理: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方法。1、小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症的思路软组织粘连。小针刀的方法针刀松解。2、宣蜇人对软组织损伤的思路无菌性炎症。宣老的方法银质针,加温促进血液循环,带走炎症。3、圆利针对软组织损伤的思路组织内压增高。圆利针的方法减压。(比如扇形针刺,形成多个减压通道) 软组织损伤是重要的原因:组织内部压力增高四:对骨质增生的理解:临床上常见的骨质增生我们只能说是类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基因缺陷的一种骨质异常增生的一种很少见的疾病,而我们临床常见的只能说是类似于骨质增生的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机理:软组织损伤后力量减弱,机体为了增加该组织的力量,调集身体的钙,堆积在受伤的软组织上,通过增加受伤软组织的硬度,从而达到增加其力量的目的,久之钙质堆积逐渐增多,造成了硬化到骨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骨质增生。凡是看到肌肉钙化时,表明此块肌肉的拉立很大了,往往已经受损了五: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1、疼痛2、功能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六: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1、压痛:是诊断和判断疗效的法宝2、结节:a、团块状结节:如脂肪瘤。 夏枯草,浙贝母,打粉,各9G/天,外用 b、颗粒状结节:如扳机指。 c、圆锥状结节:如肱骨外上髁尖处的山脊样结节。 d、条索状结节:如肌肉的起止点处结节。 e、不规则结节:如股骨大转子结节。f、瓦片状结节:如臀部及股四头肌损伤。少见(1):结节的好发部位: 1.骨性突出点:如股骨大转子。 大转子:9块肌肉附着2.肌肉的起止点部位。3.高应力腱性组织点:如项韧带。4.肌肉与肌肉之间的交会部位。 如:髂腰肌,肱二头肌的二头肌腹交会处等5.骨的游离端:如腰三横突。6.神经出口点:如臀上皮神经出口点7.关节连接处: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在膝关节内侧的结节点。8.肌肉力学的受力点或聚力点:(2):正常结节与异常结节的区别:方法:对比法:1.比压痛(左右对比),压痛大的为异常结节,压痛轻的为正常结节。2.比软硬程度(左右、上下对比),比正常结节软的或硬的均为异常结节,反之则为正常结节。 硬结节:多见肌肉附着处 软结节:滑囊炎,肌腹肿胀处等 3比结节大小,在解剖没有特异的情况下比相邻上下结节大小,异常的是病变的结节。3、受损的软组织主动收缩、抗阻收缩、被动牵拉产生疼痛。根据这三点去诊这块肌肉有没有病变触诊结节是长期练出来的(1-4个月)手感:1.双侧对比:一定要双侧同时按压,同时感觉:对比感觉 如:腰骶三角的两侧边缘,一定要双拇指对比按压 2.可与正常人对比:正常:儿童:肌肉柔软: 异常:有病变的成人:肌肉僵硬,痛,紧的部位,均为异常,均是要处理的部位 3.触摸:双手的大拇指:对比按压:轻,中度力量按压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感觉:也可垂直条索的走行滑动触摸也可以在有问题的部位,询问病人的感受 4.结节/条索5.压痛点/解痛点一:圆利针疗法的相关问题: 1、治疗点:肌肉的起点、中点、止点。2、没有过多的手法,只要求将针刺入结节点即可。3、针刺方向:(1)尽量使针体与治疗的结节保持最大化的接触。 (2)扇形针刺形成多个减压通道。4、不留针:(1)针刺入结节后将针退至皮下,左手拇指感受指下结节有无松解或变小,达到目的后出针。反之则再换角度进行针刺,直到达到治疗目的。留针时我没办法判断疗效,(即不能感受被治疗的结节有无松解或缩小)。(2)突出圆利针疗法的特点。5、左右手相配合:左手拇指为诊断手指,右手为进针手,先用左手拇指分离(分离神经、血管),固定结节;右手持针刺入结节,当落空感或阻力消失即停止进针,表示针尖以穿过结节,当手法没有其他花样手法时,体会阻力消失感是十分容易的,针体相对粗大,阻力感明显,体会起来容易。 圆利针不用针到骨面上,只要刺过结节即可,骨膜很痛 慢性软组织损伤:往往是多块肌肉的损伤,很少只是单一肌肉的损伤 圆利针:减组织内压。故尽量要与结节接触最大化:结节纵轴,多个角度 多个通道:多个角度,大幅度提插:主要是筋膜的多个通道 不留针:左手按压结节 右手斜刺入,退针至皮下,如果结节未消,再刺二:超微针刀疗法:超微针刀心法:十八字方针:三大特点,四大理论,颈椎按点做,腰椎四步走刀法心要: 一看二摸三动作,片子动作相结合 只要不按痛点做,疗效自然心应手 圆利针,超微的原理: 根据病人痛的部位,什么动作痛 来分析此动作所参与的肌肉: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 可根据圆利针书的肌肉功能表作参考:如肩关节的肌肉 也可根据老师已总结好的动作,肌肉进行治疗 先处理力量小,肌力小的肌肉,再处理较大的肌肉 先处理主动肌,再协同肌,不行:再处理拮抗肌 触摸到病变肌肉的结节(痛性)进行处理。如没有结节,就起,止,肌腹 处理方法:一般是:超微:起,止点 圆利:肌腹超微针刀:3天/次,可以隔天一次术后不会感染,可当天洗澡,但不能饮酒超微针刀每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点,在此区域内,触摸到结节,进针切割,当针下感觉松解即可。超微针刀:每个治疗点,切割1-3刀,可多选几点进行切割超微针刀四步进刀法:触摸结节,分离,固定,进针特点:a: 刀口只有0.4mm,每个切割点最多切割3刀。b: 进针深度为1.0 cm左右。c: 不用激素、不用麻药。d: 以切割深浅筋膜为主。切断即可e: 疗效立竿见影。f: 刀法以切断为主,固有的筋膜韧带不能切割。 并排几条的肌肉是散开的,力量就减弱了,这时就会产生新的筋膜将其包裹在一起,增加力量,但此时肌肉的活动度就下降了。当肌肉力量增加后,但增生的筋膜不会自行消失,故而影响了肌肉的活动度,此时刀口线就要沿肌纤维的走行,把横形的增生筋膜切断就可以了筋膜:1、作用:a: 支持软组织,固定软组织。b: 限制作用,通过提供牢固的界限,增加肌肉的强度。c: 引导和塑型作用。d: 包容和分隔作用:包容并引导体液,有利于防止感染的扩散。e: 为分支的系统提供内部结构。f: 使结缔组织再生。2、组成:深筋膜、浅筋膜、肌腱膜、肌包膜。关于深切(骨面),浅切:如肌肉由肌包膜包裹着,如果肌肉内压增高,深切(骨面):可以减压,浅切(筋膜):也可以减压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理论:1、杠杆理论: (1)由重力、动力、支点和杠杆组成。(2)重力和动力的方向是一致的。作用:将深层的病(力学上的如痉挛、力学平衡失调)提到浅层治疗。借助骨性结构,将骨性组织看成是一个异性杠杆。如:左侧L3横突尖病变,运用杠杆理论,治疗在:左侧的L3棘突旁。即同侧病变在同侧作2、弓弦理论:利用人体的四大生理弯曲将骨性组织看成弓的部分,而软组织看成弦的部分。其应力集中点分别在弓弦的交接部位和弦的中央部位;当弓弦弧增大时表示弓已拉开,则弦处于紧张状态,应力集中点在弦上。如项韧带钙化,多见于颈椎生理曲度增大的患者;当弓弦弧变小时表示弓没有拉开,其受力点在弓弦交接处,以颈椎为例则见于生理曲度变直或生理曲度反张,此时弓弦交接点(即应力集中点位于C1横突和C7横突,颈椎弓弦弧的长度为17土5mm,超过22mm为生理曲度增大,小于5mm为生理曲度变直。根据人体的四大生理弯曲,找到合理的治疗点 颈椎曲度:5-22CM 曲度变大:在弓弦交接点 曲度变小/反弓:在弓中点,弦中点颈椎曲度增大:上项线,C67(C67最常见)腰椎曲度增大:L12,L5S1(以L12最常见)胸椎:向前弯曲增大时:胸椎是硬弦,胸椎后面的肌肉是软弓。故向前弯曲增大:软弦中点(T67)是最容易损伤的4、拉杆理论:当一根竖着的电线杆子,四周有四个固定的铁丝,当用力踏其中的一条固定铁丝时,则其他三根铁丝也与被踏的铁丝一样处于紧绷状态。如果将人体骨性组织看成是电线杆,四周的肌肉看成是固定电线杆的四根铁丝,当一块肌肉损伤痉挛时,则其他三个方向的肌肉也会出现痉挛状态,如果受伤处的软组织伤害感受器阈值太高,其他部位伤害感受器阈值低的情况下,则疼痛就不是原发部位了。一边拉紧了,其它三边也都拉紧了,此时要治疗原发拉紧的一侧如果不知道原发拉紧的一侧,可先在痛的一侧治疗,如果没有效果时,可以在对侧再试试4、链条理论: 病损处的疼痛由A传到B再传至C直到D点部位 当一个痛点反复治疗无效时,可先把握杠杆理论:在对侧找治疗点。也可根据链条理论:在痛点的远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找治疗点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各论:头痛、头昏神经性头痛:1、枕大小神经头痛:最易形成卡压的部位位于下项线中点旁开2.5厘米。并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视力疲劳、前额疲劳、眼球发胀,甚至突出。 顽固性头痛 下项线:两乳突之间连线,上项线下方2-3CM 天旋地转(房屋旋转)的头晕:1.C1-3卡压 2.或美尼尔氏综合征2、三叉神经痛:疼痛不过中线,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2分钟,呈间断性发作,有一个触发点(也叫扳机点)。其治疗点在C1横突尖上。 3、神经痛:其治疗点在内侧眉头部位,可扪及一个比芝麻粒还小的筋结,将其松解。 有展N要注意:可先用毫针血管性头痛:1、头皮下静脉丛炎:头皮虚肿、头皮增厚,多有头皮外伤史。其治疗点在下项线寻找筋结点,用刀或针均可。也可以用火针散在点刺(注意针眼出血,因为头皮血管丰富) 头皮虚肿是V受压所致2、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用太阳穴、列缺穴、合谷穴、足三里、阳陵泉、中封、足临泣、疗效肯定。 3次长毫针:横透:太阳透率谷 纵透:太阳透下关 所有头痛均可用此法3、椎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为上位颈椎(C1、2、3)形成卡压,下位颈椎卡压相对较少,主要是:(1)由于上下两椎体错位,使连接的椎A发生扭曲,导致供血障碍(2)变形变小的椎间孔因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导致椎A痉挛,发生供血障碍。(3)穿行于椎A上方的肌肉软组织因劳损而出现痉挛,压迫了椎A引起供血障碍,如头后大小直肌损伤。椎A供血不足:常有一过性休克(晕倒)常见的治疗点:1、C2棘突旁结节点;旁开1.5CM左右:松解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2、下项线的筋结点;3、相应椎间孔变小的棘突旁点;病侧棘突移位,触摸时可病侧棘突变大。刀:病侧棘突旁棘突偏歪,横突也会偏歪,会导致椎间孔变窄,卡压椎动脉4、C1横突尖点。 C1横突尖:如果没有病变(变直/反弓)时:C1横突几乎是摸不到的 有问题的C1横突尖,可以触摸到 头后大小直肌损伤:卡压椎动脉,会导致头晕 头后大小直肌损伤:会快速点头痛:常不能快速点头颈椎病:复习解剖:1、C1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长的 2、C2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大的 3、C7棘突是颈椎棘突中最高的 凡是最为突出的解剖部位,也是肌肉的应力集中点,是最易劳损的部位。C1横突综合征:1、头昏,头痛 2、耳鸣,耳聋 3、下颌关节紊乱 4、眼干,眼涩,眼球突出 5、三叉神经痛 6、太阳穴痛 7、面痛面麻 8、面肌痉挛,面瘫9、牙痛治疗用针或刀在横突尖松解(病侧)颈生理曲度改变:1、生理曲度变直,其治疗点在C1 、C7横突尖治疗2、生理曲度变大,其治疗点在中部颈椎棘突旁 往往项韧带有钙化,在钙化的两侧松解即可 3、C6-7棘突旁是颈椎病必做的两个治疗点。其原因:C7椎体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点的枢纽部位,活动范围最大,最易劳损。 4、在后背酸痛,双肩胛带酸困时及上肢有麻木时,C7横突是其治疗点,其原因C7横突筋膜一旦劳损会牵连很多肌肉筋膜,因其上方有肩胛提肌、斜方肌、竖脊肌、冈上肌、头夹肌、颈夹肌、大棱形肌穿过,损时会出现上述肌肉劳损的相应症状。 C7横突:在C7横突上方:就在C7棘突旁3CM左右。触摸条索的走行进行切断即可 肩胛提肌损伤,会牵拉肩胛骨,影响冈下三肌,压迫臂丛N:导致手麻。故手麻:必作C7横突尖,肩胛内上角 肩胛提肌损伤,根据杠杆理论会牵拉前斜角肌,导致胸闷,锁骨上窝痛。故处理C7横突点 5、肩胛提肌: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内收,当肩胛提肌劳损时,会影响整个肩胛骨上附着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的功能,产生相应症状。其治疗点多采用其止点(肩胛骨的内上角)颈椎神经定位诊断:1、环枢椎椎间隙变小:头昏、头痛 2、C2-3椎间孔变小:头晕、咽部不适、后背酸胀:颈不能高领/项链等 3、C3-4椎间孔变小:颈痛,肩胛带酸胀,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臂中段 4、C4-5椎间孔变小:颈痛、肩胛带酸胀、上臂在肘关节下方10厘米以上部位酸痛。 5、C5-6椎间孔变小:颈、肩、上肢酸痛伴拇指、食指、中指发麻:桡N卡压 6、C6-7椎间孔变小:颈、肩、上肢酸痛,伴尺侧三个指头发麻 治疗只在相应棘突旁用超微针刀或圆利针治疗即可颈椎治疗及全身进针治疗顺序:体位:患者俯卧位,胸部垫一枕头,前额与床接触,将后颈向上弓起。医生左拇指与结节走行相垂直进行滑动触诊(如不知道结节及走行,可上下左右滑动触诊)左拇指按压在结节处,先上下左右分享局部正常组织,再下压固定结节。 右手持针,刀口线与结节相垂直,沿左拇指甲边缘下刀。 可以扇形切割2-3刀,当刀下“卡嚓”声消失/落空感即停刀,深度:1CM左右 当左拇指感到指下结节松解/平复/消失后即可出刀 出血可用棉球按压1分 不用创可贴,手法,可当天洗澡 每3天治疗一次,也可隔天一次正中神经卡压的症状:1、中间三个指头发麻 2、或四个指头发麻3、或5个指头发麻(C5-6,C6-7。同时卡压也可引起5指发麻临床少见)其原因:1、旋前圆肌综合征:起于肱骨头、尺骨头、止于桡骨中上1/3与中下2/3交点处。 2、腕管综合症。二病的区别:1、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病例:拇指的第一指关节不能快速地运动,而腕管综合征则无此现象。2、用手触摸肌腹,有无压痛结节等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特点。 3、看肌肉的动作,旋前圆肌损伤,前臂旋前时疼痛。 治疗:针法:做肌肉的起止点、中点。 刀法:旋前圆肌只做止点(桡骨外侧切割,纵行切割),腕管综合征只做起点或止点(小指侧切割),不做中点。肩周炎:1、好发于50岁左右,又叫“漏肩风” 2、外伤原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3、在其他年龄段,多数为颈肩综合征:如C34 4、少数为肺尖部肿瘤引起:反复治疗无效,疼痛剧烈5、长期卧床肩关节废用而发作,多见老年人60-70Y老年人肩功能障碍:如果不是外伤/肿瘤。一定是C34椎间孔变小卡压所致。因为老年人不会有真正的肩周炎42-45Y的中年妇女:不好治:更年期引起的。可口服更年康/雌激素肩关节的三个运动轴:、前屈、后伸;2、内收、外展;3、旋前、旋后(内旋、外旋)患者需要解决的三个运动障碍:1、上举; 2、搭肩; 3、后伸摸背;肩周炎一定要摸到横形的结节/条索,刀口线纵行切断,不然效果好肩关节前屈(外展?):手掌朝前:大圆肌:小结节 手掌朝后:冈下肌:大结节(1)上举动作: 主动肌:三角肌、冈上肌,根据软组织损伤症的原则选用冈上肌为治疗肌(即劳损肌) 拮抗肌:肩胛提肌(因肩胛骨外展的角度与肩关节外展的角度比是1:3,也就是说肩关节外展90度,则肩胛骨外旋30度,其中肩胛骨内上角必然下沉牵拉肩胛提肌)总结:上举动作不能完成我们只治疗冈上肌、肩胛提肌,治疗部位为肱骨大结节、肩胛骨内上角。(2)搭肩动作:主动肌:喙肱肌(旋内)、肱二头肌(屈肘),这两块肌肉共用一个起点,即喙突点。 拮抗肌:冈下肌、小圆肌(此两肌旋内拮抗),肱三头肌(曲肘拮抗) 总结:搭肩动作:主要治疗肌肉:肱二头肌、喙肱肌、冈下肌、小圆肌根据解剖主要治疗点为喙突、肱骨大结节点,盂下结节(3)后伸摸背动作:主动肌:肱二头肌(曲肘)、冈下肌(向后拉伸)、小圆肌、大圆肌(旋前) 拮抗肌:肱三头肌、喙肱肌 总结:后伸摸背动作,治疗肌肉为主动肌及拮抗肌的参与肌肉根据解剖其治疗点为盂下结节、肱骨大结节点、肱骨小结节点、喙突点肩周炎共有5个治疗点:1、肩胛骨内上角点:肩胛提肌 2、大结节点: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3、小结节点:大圆肌 4、喙突点: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5、盂下结节点:肱三头肌长头冈上肌:肱骨大结节上方(肩峰下,肩外侧)冈下肌:肱骨大结节后方中段小圆肌:肱骨大结节后方下段喙突点:锁骨外1/3与内2/3点,向下2.5CM后伸摸背时:还要注意肩胛提肌,喙突,旋前圆肌肩周炎时:肩关节自主动作不能作时:颈椎问题肱骨外上髁处疼痛:(都有提重物疼痛的共性) 分析动作:1:端重物疼痛,按肱二头肌损伤治疗 2:扫地疼痛,按肱三头肌损伤治疗 3:倒开水,拧毛巾疼痛,按桡侧腕伸肌损伤治疗 分析疼痛部位:1:肱二头肌损伤疼痛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的前下方 2:肱三头肌损伤疼痛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的后下方 3:桡侧腕伸肌损伤疼痛的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尖上 治疗点:肱二头肌:刀:喙突,针:肌腹 肱三头肌:刀:盂下结节,针:肌腹 桡侧腕伸肌:刀:肱骨外上髁,针:肌腹最高点 还要注意旋前圆肌 冈下肌常会影响肱三头肌,引起肱骨外上髁痛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不治,先天性心脏病无效,其余心脏病均可用此方法 超微针刀治疗点:1、T5-6 棘突旁左侧:心脏的交感N2、C 7横突尖上方筋结点,左侧:前斜角肌相拮抗 3、锁骨下窝,前斜角肌的附着点,左侧:锁骨下窝内侧,竖形条索,横切 4、剑突结节点 膈肌附着点:肝胆胃等也可治疗此点。剑突与两侧肋弓乳腺增生:超微针刀治疗点;1、T3,4同侧棘突旁; 2、膻中穴附近筋结点:横形条索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超微无效,要作手术),乳腺癌:三步曲腰部疾病:腰部的运动轴:1:前屈:损伤的部位,腰骶三角区。前屈等同于坐位,可引起类似于L5,S1节段椎间盘症状 2:后伸:损伤的部位:腰肋三角区 3:左右旋转:损伤的部位:腰大肌,腹外斜肌。左右旋转等同于翻身动作 4:左右侧弯:腰三横突损伤总结:1、腰骶三角区刀法针法相同,在区域内找结节点治疗。 上部:竖条索:横切 下部:斜切2、腰肋三角区刀法只在L1-2棘突旁松解,圆利针法将针尖向下平刺,针体刺结节点即可。 在L12棘突旁,用手掌向上一推:往往可感觉有鸡蛋大小的结节,可用针穿过结节即可3、腰大肌刀法只在L1-2、L5-S1棘突旁松解,圆利针针法在L4横突尖下方进针,达到阻力干感后,再向下进针2cm即可,目的是避开肾下极。 治疗以L12为主4、腹外斜肌一般用圆利针在肌腹上穿过即可。 拇食指夹紧肌腹,针穿过即可 针刀:T10-12肋下缘结节,0.5CM即可5、腰三横突综合症一般用刀法在L3棘突旁同侧松解即可。腰大肌损伤: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肌肉临床症状:1:翻身疼痛。2: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会引起腰腿痛。3:在急性损伤时腰部没有具体的压痛点。4:有深在的叩击痛。5:臀部歪向一侧。6:小腿的外侧麻痛。刀:L12,或止点 腰大肌内收肌髂胫束小腿外侧麻痛7:膝关节内侧痛。腰大肌内收肌8:早晨不能久睡。没有特异性9:生理曲度变直,人为垫高腰部形成生理曲度疼痛可暂时缓解。 平板腰:腰大肌10:可引起结肠炎表现,阳痿、早泄表现。11:腹股沟疼痛。部分病人直不起腰,腹股沟痛:也是腰大肌引起的:止点 止点(腰大肌与髂肌的交会处):小转子:竖行条索:横切:腹股沟下股A处侧3CM左右刀:L12,L5S1:往往只处理L12腰大肌:好治:针扎下去:肌肉是软的:阻力小 不好治:针扎下去:肌肉是硬的,有的甚至是骨化的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是腰大肌损伤引起的腰大肌损伤:不能牵引,越拉越重腰椎神经解剖:(类椎间盘突出症)1:L2-3突出:腹股沟疼痛,膝腱反射(+)。2:L3-4突出:大腿前侧疼痛、腰痛、膝腱反射(+)。3:L4-5突出:腰痛、大腿后侧痛、小腿前侧痛、小腿外侧疼痛(腰大肌引起)、拇趾背伸试验(+)。4:L5-S1突出:腰痛、大腿、小腿后侧疼痛、跟腱反射(+)。5:腰骶三角区劳损会引起L45 L5-S1节段脊神经后支卡压,产生类似L45 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L5S1N后支从髂骶关节穿过,所以当骶髂关节错位时,就会卡压L5S1N后支,引起类L5S1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腰骶三角,骶结节韧带都可以引起骶髂关节的错位,引起类L5S1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故:腰骶三角,骶结节韧带的治疗:可以解决L5S1突出的症状腰N传导与CT突出腰椎间盘是否相对应:可以根据以上的腰N传导路线,对照CT突出的腰椎间盘作一对比,看一看是否相对应:即病人的症状是否与CT相对应。如:CT:L5S1椎间盘突出,而病人是大腿外侧麻痛。表明不相符。表明L5S1突出没有引起椎间盘突出症状,大腿外侧麻痛而是股外侧皮N卡压引起的类似L4-5,L5-S1椎间盘卡压症状的病症:(腰痛,腿麻痛:四步走)1:腰大肌损伤。 L12,L45:触诊:棘突是否移位:变大。2:腰骶三角区劳损。双手对比触诊3:骶结节韧带损。 双手对比触诊。看有没有骨盆移位。 骶结节韧带损伤牵拉骶骨骶髂关节移位-卡压L5S1N后支类L5S1椎间盘突出症状4:梨状肌损伤。 大转子:结节,条索腰椎四步走,不是所有人都要全部四步走,要根据触诊的结节而治疗。如果没有结节的部位则不用治疗同理:超微针刀所有的点,并不是都要治疗的,只有有结节的部位才治疗股骨头坏死:1:腰大肌。 附着于小转子2:阔筋膜张肌。附着于大转子3:股内收肌。 附着于小转子4:腰骶三角。 牵拉骨盆骨盆倾斜臀部肌肉痉挛5:股直肌。 刀:股A外4CM左右6:梨状肌。 附着于大转子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压增高所致:A能进去,V回流不出来:软组织(肌肉)痉挛所致刀:治肌腱针:治肌腹此病可以吃一些活血的药腹股沟疼痛的病症:1:髂腰肌损伤,包括腰大肌和髂肌。刀:止点2:腹外斜肌损伤:腹外斜肌前侧肌纤维形成腹股沟韧带。3:股内收肌损伤。 刀:腹股沟内侧的结节4:L1-2神经卡压。 少见:注意肿瘤5. 股直肌损伤 刀:股A外侧4CM左右大腿后侧疼痛的病症:臀上皮N卡压:L1,L5棘突,入臀点:中线10CM(一般7CM)以内髂嵴下2.5CM上方。纵切臀中皮N卡压臀下皮N卡压L45,L5S1椎间盘突出股二头肌损伤L3横突综合征:大腿后内侧至膝关节内侧腰骶三角区小腿麻痛的病症:L45,L5S1椎间盘突出梨状肌损伤骶结节韧带损伤股内收肌损伤:小腿外侧麻痛腓肠肌损伤下肢肿胀病因:1:肾性下肢肿。 :尿常规2:脉管炎。 :病变部位上方血管卡压3:血栓。 :不治:下肢未端阵发性剧痛4:腹股沟筋膜卡压。:单侧下肢水肿:股A外侧找结节5. 不安腿综合征: 同4一个病注:所有的剧烈疼痛的病都不要治梨状肌损伤:症状:1、坐骨神经卡压症状(神经压迫):下肢发麻2、间歇性跛行(血管压迫):间歇性跛行 下肢V卡压,所致的下肢V回流受阻所致的间歇性跛行 特点:越走病侧下肢越感觉重,下蹲后缓解诊断间歇性跛行先要患者行走,以右腿为例:向前走症状明显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腰大肌;向后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二头肌;向右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阔筋膜张肌;向左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内收肌。梨状肌损伤的检查:目前教科书上的检查动作设计的不是太科学。我的检查动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90度,将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为三角形的一个底边,在臀部以此底边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部位即位梨状肌的投影部位,再按软组织损伤特点看其是否有结节压痛,如果有即诊断梨状肌损伤。 在此点(顶点)按压有压痛,结节时,表明梨状肌有病变。 针:大转子向梨状肌方向,穿过肌腹即可 刀:大转子:横形条索膝关节损伤:膝前痛:1、骨性关节炎。 关节肿胀,膝关节前方酸痛2、髌骨软化症。 半蹲位时痛,髌骨研磨时有弹响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或内上方滑囊炎。 髌骨上方内,外两侧有水4、髌下脂肪垫劳损。 下楼,部分诉膝关节卡住5、股四头肌损伤。 上楼。蹲下去,站不起来膝后痛:1、腘绳肌损伤(止点损伤)。 下楼2、腓肠肌起点损伤。 小号圆利针。膝后内外侧痛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 膝关节外上方有水,病人主诉病侧下肢蹲不下去,总感觉腘窝部有东西堵着4、髌下脂肪垫劳损。 拉杆5、腘窝囊肿。 手术/火针膝内侧痛:1、髂胫束损伤。 拉杆:最常见2、内侧副韧带损伤。 蹲位时最痛。半蹲位内,外副韧带最放松是不会痛的3、股内收肌损伤。 4、腰大肌劳损。 链条:腰大肌内收肌膝内侧痛5、L3横突综合症。 杠杆:L3横突腰大肌 6、缝匠肌损伤 髂前上棘到膝内侧。不能踢建 病人走着走着,突然不能走了(膝关节卡死):髌下脂肪垫 半蹲位痛:股四头肌,腘绳肌 髂胫束损伤:不会二郎腿。下蹲时,双膝拼不住膝外侧痛:1、髂胫束损伤。2、外侧副韧带损伤。3、股内收肌损伤。 拉杆动作分析:上楼疼痛:股四头肌损伤。 下楼疼痛:1、下楼膝前痛为髌下脂肪垫劳损; 2、下楼膝后痛为腘绳肌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治疗:跟据解剖,我们认识到髌骨为膝关节的一块活动籽骨,功能是协调膝关节运动的,髌骨在伸屈时有7-8CM活动范围。如果髌骨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则膝关节的活动也受限制,膝关节疼痛的病中绝大多数是髌骨的活动范围受限。治疗上只需将髌骨四周的卡压筋膜松解,则膝关节活动就正常。1、上楼痛松解:10点、11点、1点、2点位的筋膜。2、下楼痛松解:4点、5点、7点、8点位的筋膜。3、内侧痛松解:2点、3点、4点位的筋膜。4、外侧痛松解:8点、9点、10点位的筋膜。5、对严重增生的膝关节,在髌骨的中央也可找到23条横行的筋膜进行切断松解,然后根据以上所讲的软组织损伤理论治疗相关的肌肉组织。12,6点:只能纵行切割其他点:横行切割:即沿髌骨的边缘切割。可不找痛点,只按点(条索)进行切割轻的病:只需处理12点重的病:12点+髌骨中央+以上软组织对于重的,讲不清痛区:12点都检查,切割治疗体位: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暴露膝关节。刀法: 左拇指沿髌骨缘按压,找出痛性结节并固定。右手持刀,刀口线平行于髌骨边缘。进行切断。进刀深度0.3-0.5CM 严重病例:除12点外,再根据疼痛部位判断其损伤的相应肌肉进行松解。对髌骨外上方滑囊炎的治疗:水曲穴(即足临泣穴,同侧) 膝痛穴(相当于手五里穴,对侧) 五虎擒羊穴(包括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穴)。毫针方法:先扎水曲穴、膝痛穴后叫患者缓慢地屈伸膝关节,18次左右,后扎五虎擒羊穴,留针30分钟。膝关节积液:第一次一定要抽水,化验:血性,脓性(可能败血症),水(正常)髌下脂肪垫,可导致腓肠肌损伤,导致腿后痛,跟骨痛足跟痛:1、跟骨骨刺:起步痛,行走后缓解,劳累后疼痛加重; 下床痛,行走缓解,走远又痛2、跟骨脂肪垫劳损:起步不痛,越走越痛;3、跟骨滑囊炎:起步痛,越走越重;4、跟腱炎:跟腱处压痛;5、膑下脂肪垫劳损:将手按压内外膝眼后跟骨压痛消失,放开后跟骨压痛出现;6、骨盆移位:患者俯卧,比双下肢长短,然后屈膝90度,再次比双下肢长短,原来长的脚变短了,短的脚变长了为骨盆移位; 走路一步高,一步低7、髋关节外旋:走路时患侧呈现外八字; 处理大转子8、足弓畸形:有扁平足或足弓增大;9、骶棘肌劳损; 腰骶三角 10、C6-7棘突旁软组织劳损;治疗:机理:足跟痛属运动性损伤所致,人体运动最易损伤的C6-7、腰骶区,膝关节区。根据运动损伤原理,在此三区寻找筋节点进行治疗即可,多数患者在骶棘肌附着点、C5-6棘突旁有劳损点,以及髌骨4点、5点、7点、8点位可扪及条索,用超微针刀进行切割,骨盆移位的患者在腰骶三角区上的筋节点松解,疗效立竿见影。 足跟痛:往往是多点损伤,尽量做完处理部位:下项线 C67棘突旁 腰骶三角 骶结节韧带 大转子 髌下脂肪垫 内,外踝踝关节疼痛: 1、内侧疼痛:刀法是沿着内踝边缘找结节进行切割;足底 2、外侧疼痛:刀法是沿着外踝边缘找结节进行切割;足背失眠机理:阳不入阴:阴,阳交接出现了问题 失眠:1.睡不着觉 :阳不入阴 2.睡觉了,但半夜醒后,再也睡不着了:入阴回阳阳:生发阴(收藏)阳不入阴:1:阳气不足:补阳,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2:阳明不收合:以调胃为主;主要调理阳明胃经 3:太阴不开:以治肺为主; 主要调理太阴肺经入阴回阳:厥阴肝经的问题,以及少阴肾精的问题。便秘:1、气虚便秘:大便不干,解大便时无力排出 大便排不出,排出来了但不干 治法:以补气为主(上脘、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关)。 2、热秘:大便干燥,呈颗粒状,以降火为主 治法:大肠俞、承山。3、寒秘:大便先干后稀,形寒肢冷 治法:扶阳为主(大椎、天枢、足三里)。动作痛与病变肌肉咳嗽时痛: 腰大肌坐位时,起立痛: 竖直肌,腰大肌腰旋转时痛: 腹外斜肌,腰大肌腰向右旋转时痛: 右侧腹外斜肌腰向右旋转时痛: 左侧腰大肌腰后伸时痛: 腰大肌,竖直肌腰侧弯时痛: 腰大肌,L3横突屈髋关节痛: 竖直肌,腰大肌髋关节内收时痛: 腰大肌,阔筋膜张肌髋关节外展时痛:髂胫束,内收肌二郎腿痛: 大转子穿脱袜子时痛: 腰大肌,缝匠肌蹲下膝关节痛: 股四头肌膝关节蹲不下去: 股四头肌,髌下脂肪垫,髂胫束,腰大肌蹲下起立时,膝关节痛: 股四头肌下楼/下坡时痛: 髌下脂肪垫足背屈时痛: 腓肠肌足趾屈时痛: 腓肠肌足外翻时疼痛: 内踝,腓侧支持韧带足内翻时痛:外 踝,内支持韧带双脚外八字: 处理大转子内八字: 处理腰大肌阔筋膜张肌: 髂嵴下5CM有几条横条索 此肌与髂胫束移行处,有几条横条索髂胫束: 处理大转子缝匠肌: 不能穿袜子(穿袜子动作痛) 髂前上棘:横行条索/结节股四头肌: 髌上/髌上的股内,外侧肌腱与肌腹的移行处股二头肌: 上1/3与上2/3处的横形条索小腿三头肌(腓肠肌): 针:在两头肌腱向肌腹方向(向下方)刺入 刀:髌下脂肪垫腹外斜肌: T11,12棘突大转子: 臀部所有肌肉腰大肌: 针:双髂嵴连线(平L45棘突间),在此连线下方,外1/3处,直刺到有韧性阻力感时:为腰大肌。再直刺2CM 刀:1.L12棘突 2.止点:股A外侧3CM左右股外侧皮N卡压: 股外侧麻木 髂前上棘内下方2-4CM竖脊肌: 针:在腰肋三角向下刺入肌腹,可在L1处进一针,L3处再进一针。两侧共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