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页,包含三大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用蓝色或黑色水笔写在答卷对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花团锦簇( ) 黄晕( ) 脑su( ) 和i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柳絮因风起 (2)相委而去 (3)传不习乎 (4)东临碣石 3.课内诗文默写。(10分)(每句1分,第三句作者1分)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花落尽子规啼, 。 (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_ 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春春)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欧陆古典主义皇家园林,栽种着几十万株名贵树种,树冠繁茂浓荫,银杏、樱花、广玉兰名贵树种错落点缀园中,花枝招展,姿态优美。B经过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宜兴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C. 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D. 这次考试,我居然考了100分,实在让我喜出望外。5. 选出没有语病一个句子( ) (2分)A我们要将安全工作做细做实,防止万无一失。B宜兴这座江南小城不仅风光迷人,而且独具韵味的紫砂文化也吸引着广大游客。C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D经过大家的再三解释,他怒气才逐渐安静,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2分)A毕业时你送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我们旅行社在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C广大文学爱好者可以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D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7.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下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着的憎恨。B.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C.无常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D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二阅读与赏析(34) (一)(4分)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8.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的为( )(2分)A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 B用“城南已合数重围”表明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C在突营闯阵的时候,为使敌军陷于慌乱采取了火攻的方法。D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9.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2分) (二)(10分)凿壁借光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10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邻舍有烛而不逮( ) 主人怪问衡( ) 遂去不反( )11列句中的“而”与“勤学而无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不知而不愠 B. 相委而去C.学而时习之 D.温故而知新 12翻译句子。(4分)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分)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2分) 1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三)(7分)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但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14第段中加点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体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2分) 15.划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6.中第三节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2分) (四(13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结束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17.合文段的(6)(9)小节,概括作者所找到的童年的踪迹。(4分) 18.“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 这句话进行赏析。(3分) 19.者说“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什么?结合第(8)节说说你的理解。(2分) 20(11)节中“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21作文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3题答案略(一空一分) 4.A 5.B 6.B 7.B ( 每题2分)二阅读与赏析(34分) (一)(4分)8.C(2分)9. 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悲壮的将军形象(2分)(二)(10分)10. 达到 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同“返”返回(一分一个)11.A(2分)12. 匡衡就把墙壁凿 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分)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这跟)在空中撒盐大体(差不多)可以相比。(2分)13.围绕“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来写。(1分)(三)(7分)14.“无常”是起伏不定(或变化多端)之意(1分);本段中的“突然”“猛地”最能表现。(1分)15. 面对暴怒的儿子,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 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但又放心不下。 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一点一分)16、“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1分),如果换成“期待”就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1分)另外,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1分)(三点写出两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四(13分) 17在书上认真地做笔记,当众朗读,对红字的敬畏和羡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