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doc_第1页
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doc_第2页
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doc_第3页
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doc_第4页
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研究结 题 报 告执笔:林炳华 肖云霖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个性是受多重影响的复合体,首先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规定着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其次,学生所处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同龄群体对其产生自觉或自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从宏观角度看,培养学生个性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健康的富有个性的人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出来的。校园生活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社会学理论认为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就是“社会”的公民。在学校这“微型社会”中,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进行着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教育。而且学校生活是培养学生社会角色的良好舞台。集体目标,集体舆论、集体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角色期望;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绩及教师的评价,决定了他们的角色地位与角色竞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角色变换与扮演最佳角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从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与发展看,他们今后能否在社会上经受考验,作生活的强者,有赖于现在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否锻炼自己的良好个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校园“微型社会”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大缩影,在本质上是社会形象与社会结构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社会上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都会在学校“微型社会”中得到反映,受教育者应在学校“微型社会”这个自我教育的演练场中练好兵,这样将来走上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从个体发展角度看,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 创造是一种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思维过程。是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必不可忽略其个性的培养。有研究表明,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个性,例如理想、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一系列的个性品质都强有力地制约着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由此可见,个性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决定作用。个性的培养与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目前,在我校部分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观念;2、独立能力差,心理上的“断乳期”较为长久;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4、缺乏合作精神;5、不少学生与同学来往存在障碍。中国已加入了WTO,我们今天所培养的一代人将面临着国际性的竞争,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下功夫,更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方面下功夫。如果只讲智力成才,为能取得高分而强迫学生学习,会压抑学生个性,摧残学生自心,导致误人子弟。“徐力事件”已给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我们把学校当作一个微型的社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锻炼着活动、组织、社会交往、自我管理能力等。而且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喜好、特长,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责任心强等良好个性品质,克服怯懦、怕负责任等消极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从教师自身发展来说,有助于教师对自我形象的重塑 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机器零部件。没有个性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个性的教学的,没有个性的教学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的,我们时常发现,在许多学生身上可以看到他的老师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品质修养,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至今还大多以教育权威的架势出现在学生面前,以不平等的原则与学生交往,出现了师生对立,既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又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英国学者史都华在分析现代社会的教师角色时指出:在当代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教师不应再以“地位偶像”自居,不能再凭借地位上的优势对学生发号施令,应以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其在知识、技能、社会性、人格情操各方面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专业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有“人”的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学生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人,教师要容许学生的特立独行的行为,只要他的行为不违反校规校纪,不带给他人不良的影响。可以说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是我们做好这一课题的基础。而且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不是老师或一个人甚至一个小群体所能建立的,它要靠师生共同合作参与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氛围,放低姿态,以满腔热情关心爱护尊重每个学生,用爱感化学生,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平等地对话,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格魅力来感召学生。 (四)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说:是提升办学品位的“阳光工程” 闯出办学新路,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是每个学校的追求。学校教育也要注重品牌效应,良好的品牌的树立是要靠塑造内在的品质来实现的,而学生的群体形象是学校形象的最外在的表现,也是决定一个学校是否能被群众公认为“优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我校作为一所省示范性小学,这几年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准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活动,浓厚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氛围,架构起人人参加的教育工作立体网络,让每个教职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全面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突破口,打造我校的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关键概念界定 (一)个性:心理学家对个性所下的定义多达五十余种,各家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有列举个人特征来定义的,如华伦认为个性是个人的智慧、气质、技能、德行等各方面的总和;有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如卡兹认为个性是个人有别于他人的行为。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一般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本课题中我们对个性的理解主要借鉴了前苏联心理学家对个性的定义。我们认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结果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包括他的思想、情感、态度、兴趣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习惯性行为。个性既有独特性又有共性,如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沉没寡言,但他们都热爱班集体。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学生良好的独特性,一方面要通过观察、实践,找出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再把这些规律在全体学生中加以实践,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实施的教育。个性化教育观与全面发展教育观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全面发展教育观中个性成分的张扬,因为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也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教育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包括三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个性,(2)纠正偏差的个性,(3)使学生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人固有的潜能的发挥以及创造精神的发扬。个性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全面性,主张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在适合自己个性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突出地发展。(2)针对性,要求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注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3)主题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信、自尊、自律、自立的个性品质。 (三)良好个性:本课题所指的良好个性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进行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教育,并使学生养成下列良好的个性品质。 1、自主:自主精神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品质来说具有核心的意义,它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以及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能力,这点对于一些对子女期望过高的某些家庭来说,把孩子从过度保护中解放出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显得更加迫切。 2、负责:也就是责任感,表现出对学习、对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不拖拉,负责到底。这是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 3、创新:这是个性品质中最可贵的特点,培养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动脑筋,富于探索精神,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4、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乐于与人合作,在同他人合作中不盲从、不依赖,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对待新生事物能积极支持,努力学习。 5、学会交往:指导学生交往是教育的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要在学习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尊重别人,并且善于自我调节。 6、学会关心:现代社会联系的广泛性和发展的快速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关心自我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去关心这个纷繁的社会。1989年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已大声呼吁,我们未来的一代又一代新人,必须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也“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只有在这种积极而广泛的关心中,人才得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爱憎分明的感情,强化负责进取的精神,激发创造发展的欲望,从而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社会环境学理论。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意识的主要源泉。对人的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按其范围分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社会环境是指个人所处的并与之发生作用的客观现实中的大群体和各种传播手段。微观社会环境是相对宏观社会环境而言的。指一个人所属的家庭、学校、邻居、玩伴等所有与他直接进行交往的人及小群体,即人际关系系统。小群体既是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调节器,又是个人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就必然参加一定的群体,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从而进行社会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为了顺利地和别人进行合作和竞争,必须不断地根据社会或集体的要求进行自我调节。由此可见学生个性的形成依赖于活动和人际交往。 (二)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它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即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的任务,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重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主体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把学习活动过程看作主体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 (三)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它们是:1、语言语言智能,就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2、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3、空间智能,就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建筑设计师、画家等等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的例子。4、音乐智能, 从事音乐创作、演奏、舞蹈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5、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 、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6、人际关系智能,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政治家、推销员等等具有这方面长处。7、自我认知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的灵魂活动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8、自然认识智能,指的是辨别生物和感受自然世界特征的能力。这八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八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拥有这八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的丰富性。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和智能结构,就是一个人的特异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按照他自己固有天性和禀赋发展自己,展现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他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不应该给予与他的天性、禀赋和意愿相抵触的干预。 (四)班级社会学理论。从班级社会学观点来看,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它是学校的一个基层单位。从教育社会学观点看,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为特征的儿童社会。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儿童阶段主要是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促成的。学者们认为,班级作为社会体系,具有个性化功能。个性化功能是指班级学生以活动交往和自我意识为中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及其差异所形成的个性。具体而言在班级中传授文化知识,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教习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行为习惯和社会角色,并在班级的正式活动与日常活动中交往,逐步形成色彩各异的个性。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个性发展,是以班级为主要场所,以班级学习和活动为主要方式。 (五)班集体建设的理论。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大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人人自由。”班集体建设理论认为,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只有创建成为班集体,才能成展示和锻炼学生个性舞台。班集体建设理论认为,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纽带,创设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共求进步,有助于学生个性动力系统的形成。而且在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关心他人,善于交往,乐于合作,富于责任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六)合作教育和交往教学理论。以人际关系为视野的合作教育思潮主张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认为这是平等、合作、健康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目标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和最好的前景。合作性学习是指有指导地使用小组教学,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合作性教学必需具备5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学生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2、学生们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来源于学习者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3、个人责任。这种责任存在于对每人学生的评估中,通过评估得到的结果最终反馈到小组和个人。4、社会技能。学生要有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建立信赖关系,以及交流和解决冲突的技巧。5、教师必须切实了解小组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小组保持成员间有效学习关系的状况。合作性学习的结果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更强的社会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为帮助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交往教学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交往教学理论认为:人存在是社会性的存在,与同伴友好相处,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她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不仅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客体的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交往活动中,师生不断肯定自己,从而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抛弃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现实舞台。交往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最终成为具有独立的人格及独立能力的社会人。 (七)新课程相关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国外早在八十年代就非常重视个性教育研究。日本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教育的原则,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教育目的上,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组织上,要求给学生和教育最大限度的自由。前苏联教育改革家主张“个性的民主化”,认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目标,认为合作教育应该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学。在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刊登了合作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悟的报告,该文首次提出了合作教育,其基本主张:1、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2、在教学目标上,主张学生个性健康发展;3、在教学操作上,提出多样化的合作方法与过程。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南京市第二中学开展了创造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研究,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学科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应该说我校的课题在研究内容上比该课题研究的内容要丰富,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手段上也较为多样。 浙江大学龚浩然和黄秀兰教授研究的“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与本课题内容最为接近,该课题研究认为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熔炉,人际关系是个性发展的依托,共同活动是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而教学是班集体最重要的共同活动,此课题的研究对传统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并对集体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集体性教学的一般操作策略。即导入、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学习、讨论,体验经验;反馈评价。他们的研究是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来指导研究,是在理论层面上探讨班集体建设对学生的个性影响。而且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只是提出集体性教学这样一种基本模式,以这样一种模式来应万变,这种教学本身是不是缺乏个性还有待探讨。 五、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个性品质,初步达到以成为“社会人”的标准。 我们参考了一些资料,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社会人”的标准。 (1)至少有一个同龄的好朋友。 (2)经常能主动帮助别人。 (3)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错误。 (4)当别人取得成绩时,能向他表示祝贺,分享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5)当遇到疑难时,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6)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能主动和别人交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3、探索在新课标环境下,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研究,探索班集体的社会心理及形成条件,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化的互动规律。 (二)研究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为宗旨。 2、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学习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要素。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能靠单纯的教化,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他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反省,从而充分释放其潜能,促使其发展。 3、发展性原则: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对过去和现在作全面的分析,更要预测性地揭示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水平,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4、个体与集体和谐发展原则:马克思认为:“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个性发展为班级合作成员发展的条件,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条件的,我们只有让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集体与个性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5、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保证主体参与的前提下能兼顾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调查法等。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学校和班级活动的设计、实践,探索学生良好个性培养的规律,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摸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创造力水平,以制订相应的措施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一些个案的研究和一些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 4、文献法:对一些理论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并不断完善该理论。 (四)研究内容 1、班级社会形成和发展和条件 探讨班级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及班级活动的开展。 2、班级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关系的探索 班级活动分为课堂教学活动、班集体活动、团队活动、社会生活和劳动活动。我们主要探讨班级活动能否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对班级活动起推动作用。 3、在校园活动中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 我们认为校园活动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做到: 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参与活动的成员在全面发展方向、共同目标、人际关系的集体主义原则、行为规范上的严格要求是统一的。但贯彻统一要求的方式、方法、风格是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能够促进发扬创新精神的。 竞争与合作结合。为了发展个性,必须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争,以激发敢于取胜的勇气,培养顽强的毅力。但竞争必须跟合作结合,应当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以强扶弱、强强协作的风格。 集体性与独立性结合。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集体主义精神统贯在全体成员的言行之中而形成共性,但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人人各有个性特质。因此,必须提供个性发展的“自由度”。 4、探索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5、教师扮演社会角色的研究 我们认为教师的社会形象应当是多重角色的复合。 教师要正确处理角色失调,一是角色偏差,二是角度冲突(包括内心矛盾、人格矛盾、角色矛盾的冲突)。 (五)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为期1年,分为三个阶段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准备阶段2003.4-2003.6实践探索阶段2003.7-2004.5总结阶段2004.5-2004.7问卷调查理论学习制订方案开题论证环境优化课堂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构建个案研究经验交流问卷调查材料整理撰写报告汇编成果反思提高成果鉴定 1、准备阶段:(2003年4至2003年6月) 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的展开作好准备。 调查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初步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水平,制定研究方案。 举行开题论证会,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 确定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研究方案。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班集体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 2、实践探索阶段:(2003年7月2004年5月) 以前期学习的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为重点,收集有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以合作学习和交往教学理论及新课程相关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推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尝试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开展“雏鹰群飞”主题中队活动。 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在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再次进行调查,以评估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04年5月至2004年7月) 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学生的个性是可塑的,社会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对此,我们把学校当做一个微型社会,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开展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其研究操作的构思如图:学 生 良 好 个 性塑造、培养 制约作用校园文化学生小群体校园活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集体舆论集群行为校园微型社会班集体建设班级目标班级规范班级组织班级活动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合作交往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具体操作设计如下: (一)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理论学习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自私小气,有的外向开朗,有的沉默寡言。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观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1、问卷调查。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们为了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个总体的认识,我们从学生人际关系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入手进行问卷调查。(1)、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它是以特定的校园文化为背景,学生围绕掌握文化知识、学习活动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系统就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微社会系统,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测验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参考的是刘援朝著的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一书中的“人际关系状况测验量表”,该测试卷共有30个问题,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对该测试卷做了修改,制订了25道问题,根据学生测试所得的分值不同,将学生的人际关系分成五个不同的级别。(2)、创造力测量。教育方式过于统一,不太强调特色,所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别也在逐渐缩小。棱角被磨平了,很可能一个创新人才也就毁灭了。学校教育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基础教育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实际上个性与创造性紧密相连。优秀个性是被自己、他人与社会普遍认同、美誉的个体倾向性。其核心是有理想,有美德,有追求,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的创造力测量我们采用的是“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该测量表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4项内容,4项内容测量所得的分值相加,既可得出学生创造力的水平。测量时我们从中高年段随机抽取160名学生进行。以保证测量的结果具有普遍意义。通过测量,我们发现学生在冒险性和挑战性方面得分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对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和教学中要突出该项内容的训练,特别是在体育课中,要求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训练项目,如跳马等,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具体见附件(四) 2、个案观察。用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仅仅是在面上给教师们提供参考,而且,这也只是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方面。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我们认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作全方位的了解,然后确定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一切不了解学生实际的班级管理都是盲目的、不科学的,更谈不上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确定个案后,我们要求教师针对个体所表现的行为习惯,分析其个性特点,制订相应的个性发展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研究的经验,探索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一般规律和途径,最后形成案例。其操作流程如下:个案研究一般流程图影 响确定个案分析特点制订措施分析效果总结反思撰写案例 通过个案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不良的个性行为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畏缩,不善于和同学交往。 (2)自我。脾气倔,不听取同学善意的批评。像吴晓玲老师班的姜某,甚至连老师的批评都不放在心上,有时还出言顶撞。 (3)散漫。没有集体观念,经常违规违纪。如三年(5)班的曾远同学,经常打同学,上课讲话,在班级里简直是个“小霸王”。 (4)脆弱。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学习上的一点小挫折就使他停滞不前。 针对个案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找出症结:通过谈话、家访、询问他的伙伴等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个性缺陷的成因,弄清“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出“处方”,进行“治疗”。 (2)及时引导: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有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3)鼓励欣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形象地描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以表扬,调动学生进步的欲望。 (4)常抓不懈: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还要细心,更要有耐心,不要想一下子就让学生彻底转变。即使学生有了转变,我们也要反复抓,抓反复。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案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对这样个体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个体和群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对全面展开研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3、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我校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较高。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起步教晚,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科研还是比较陌生。而且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们缺乏相关的知识支撑。为了避免教师们盲目、无效的工作,我们首先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我们要求教师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自学要做好读书笔记以备检查。而且在学习的资料方面校教务科研处认真收集,给予提供。同时,为了鼓励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规定,对教师个人购买和本课题相关书籍的。每学期给予150元的定额报销。具体规定见附件(二)灵溪二小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在集中学习方面,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内容: (1)科研知识培训。长期一来,我校不少教师似乎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当教师只要看牢学生,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算是个好老师了。对搞教育科研总觉得那是离自己比较遥远的事或觉得那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教师们都以这种观望或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该课题的研究,缺乏对该课题研究的热情,动力,缺少课题研究相应的知识,那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将变成装点门面的“装饰品”。对此,我们一方面选派教师参加县教育科研骨干班学习,一方面开展教育科研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具体见附件(二)灵溪二小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年活动计划。 (2)班主任知识培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的班级观、学生观,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许多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学生,习惯于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习惯于简单的“说教”而忽视了学生主动、自由发展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发展的需要。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班主任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班主任队伍。他们应该站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前沿,以博大的胸怀来承认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任务。2002年至2004年间我们先后4次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由蔡慧宜、谢秋妹等班主任工作出色的教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使全体班主任在互相交流研讨中共同提高具体见附件(五)。2003年7月,我们又由主管政工的副校长朱清芳老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的讲座,给他们“充电”,促使他们更新观念。 (3)合作教育、交往教学相关理论学习。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曾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说是“观念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总是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支配的。为了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贯彻落实合作教育和交往教学的相关理论,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印发了合作教育和交往教学的专题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践,让教师们将自己学习所得在课堂中加以应用,再由执教者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促使全体教师反省。我们的教研流程如下: “学习实践”教研流程图课堂实践总结得失总结得失理论学习说 课评 课补 充启 示形成认识 这样一个人学习所领悟到的知识在大家的补充下得以完善,个人的认识的偏颇在大家的体察入微下被放大,从而能更清楚地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强化集体建设,突出自主精神 1、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的青少年在学习与日常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谐、愉悦、陶冶着集体主义的责任感、荣辱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有助于个性动力系统。而且在班集体的活动和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可以表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集体的交往和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顽强、正直、关心他人、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说一个好的集体,就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个性的熔炉。班集体对学生个性影响的机制如下:班级目标班级规范班级活动班级组织班集体个体良好个性影 响 班级目标是班级群体发展的动力,集体目标对合理的个体目标进行整和,对不合理的个体目标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以培养。班级规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指明了价值取向,提供了行动准则。班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展现学生的特长,实际上班级活动就是学生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的“演练场”。班级组织在运行中每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班集体的建设中我们要求老师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集体发展目标。班集体目标既要有挑战性,有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2)制定可操作的班集体规范。班级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必须要有规范的约束才能使学生在班级社会中有序生活、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3)让每位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机会。象我们试行的班干部民主评选竞争上岗制,班级物品分工负责制等,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安排,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中体会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增强其对班级管理的服务意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2、实行“四自“工程。我们学校本着“成才必先立德”、“先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出“四自”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让学生更自主。 自理工程:通过读、写、听、唱、行、尝,开展“新世纪我能行”活动,在“我是环保小公民”、“金点子活动”、“我为新生上队课”等活动中,鼓励队员参与学校管理,积极为学校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自律工程:实行了“校园义务实践日”活动,让高年级同学每天义务去管理学校的卫生,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强化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自护工程: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培养队员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成立了“文明监督队”,积极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成立“校园美容师志愿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秩序。 自强工程:大队干部竞争上岗,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战胜自卑感。举办“小小科技节”、“校艺术节”,班队课开放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 可以说“四自”工程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的平台。 (三)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舆论导向 1、构建校园文化工程。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可成为学校丰富的德育资源。校园文化既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和,也是社会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的反映,它包含观念系统、制度系统、物化环境系统和文化活动系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观念系统方面。观念系统是社会价值观在学校的反映,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表现,主要形式为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训、以及校歌,校风、校徽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的育人目标,以“勤奋、严谨、和谐、创新”为校训,开展各项活动。为了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我们请潘振生先生作曲,林炳华校长作词,谱写了校歌可爱的校园。具体见附件(六)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校徽,如图: “ ”象一条打结红领巾,代表着少先队,它隐含着三个英文字母“l”、“e”、“x”,分别是“灵二小”三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绿色背景表示绿叶,红领巾的红色表示红花,象征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祖国花朵茁壮成长。 (2)制度系统方面。它指的是在观念系统指导下,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师生管理、检查评比等。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有“星级班”考评标准、“星级学生”考评体系表、星级班主任考评体系、特长生评价标准(试行)、学生整体素质评价方案等具体见附件(二)。这些制度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物化环境系统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蕴涵着无声的教育效果。“润物细无声”,确实,一个给人美感的花园,一座引人遐思的雕塑,一条催人上进的标语等,都能促使学生驻足凝思,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在物化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力求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德育功能。20022004年间,我们几次进一步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在教学楼墙壁上悬挂了名人画像,在科技实验综合楼墙面上悬挂了学生的作品,音乐室,美术室都由学生的作品或活动照片作布置。在校门口的正前方,安放了雕塑作品腾飞,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感受一份振奋人心的力量。这些折射着人文关怀的物化环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育人的“磁场”。 (4)文化系统环境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增强校园的文化底蕴。每学年我们都要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等传统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我们还创新性地开展了课间跳集体舞活动,先由教师教一些舞蹈的常规动作,再由学生自己再创造,创编舞蹈动作,课间音乐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翩翩起舞,为学校增添了亮色,深受家长们的好评。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发展。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方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活动中,我们注意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多做活动的主人,其次,我们还注意了活动的系统性,尽可能地把全年的活动安排成一个系统,把每一项活动组织成一个系列,使前后的活动在教育效果上具有连贯性,第三,强调活动的实践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几年来,我校比较固定的活动主要有: 班级活动方面: (1)主题班队活动。我们要求班主任针对班级实际,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增强班级凝聚力。 (2)校园义务实践日活动。学校是个微型社会,学生就是这“社会”的“小公民”。为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推出了“校园义务实践日”活动,由中高年段学生轮流管理学校。凡轮到的班级,则该天的学校的公共场所卫生,五星班级竞赛考核,课间活动秩序管理,学校门口的值日生队伍等全部由该班级承担,使学生充分行使了作为学校主人的权利,履行了作为学校公民的义务。 (3)“每日早新闻”播报活动。每天早上利用上课前5分钟,由学生讲述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播报时,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一些口才较好的学生,我们要求脱稿讲,而对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我们开始允许他们看稿,并不时加以鼓励,引导他们逐步提高。 学校活动方面: (1)艺术节。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一般在六.一期间),主要内容有学生书画展,手工作品展,文艺汇演等,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 (2)运动会。每年十月份举行校运动会,在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上,我们力求人人参与。如:千人健美操表演,大家一起来跳绳等。我们举行运动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竞技,而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为此,我校成立了合唱团、文学社、篮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科技兴趣小组、腰鼓队等12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专门的教师免费辅导,培养了学生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4)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几年来我们先后同桥墩碗窑小学、矾山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