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 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A可遗传变异 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 D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C解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A、B、D正确,C错误。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B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D不符合题意。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A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其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青霉素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5下列关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不仅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B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C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直接传递给后代的并不是性状,而是基因D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了答案B解析通过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并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A正确;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还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等,B错误;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性状,C正确;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并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B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狼与兔在生存斗争中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A错误。8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每个个体只有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D错误。9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5% B6%C9% D7.8%答案B解析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为XY,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个,因此,色盲基因的频率100%6%,B正确。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图1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选择保留的个体不同,A错误;图2中翅形的形成是由于生物变异形成的,B错误;图3中桦尺蠖的性状分化只是进化,还是同一物种,C错误;图4中两种动物的捕食关系可以促进二者共同进化,捕食者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1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自然选择会定向改变基因频率,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的数量进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符合题意。12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亲代与子代之间A B C D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错误,正确。13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A14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变异产生的,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1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 C42% D21%答案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80%,a20%,种群2中A60%,a40%,两者合并后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16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而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说明控制黑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说明控制矮杆和抗病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虽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不能体现生物进化;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说明发生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能体现生物在进化。17下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是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是生殖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的根本原因D种群中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的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是自然选择,为种群基因频率,是生殖隔离,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只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才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19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基因重组B提高了繁殖速率C加快了进化的进程D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答案B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对不同抗药性细菌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21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属于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分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该育种方法称为选择育种,D错误。22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进化理论的核心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是他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拉马克学说,他接受了拉马克学说中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和进化,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23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表现型频率在深色熔岩床区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24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答案D25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答案C解析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形成了人类2号染色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可利用人类2号染色体上的一条DNA单链检测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上(2A和2B)的DNA分子,故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_。(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_。(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_。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逐代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解析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箭头有多个方向,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表示淘汰的个体,没短线的箭头就是保留的个体,保留的变异只有一个方向,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说明其不能适应环境,是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逐代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27如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_。(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据表分析,种群_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_。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_。答案(1)A与C和B与C(2)甲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30%(3)小岛上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B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B、C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解析(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存在生殖隔离。(2)种群甲基因型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222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金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乳品浓缩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下作业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无线电设备安装调试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脑专属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院感相关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扎鲁特旗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考保安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处罚法知识竞赛抢答题库及答案(共180题)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六讲“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2025年版
- 六堡茶课件教学课件
- 材料作文“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2024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9篇附审题指导)
- 2025年镇江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航海船舶因应气象预报方案
- 铝合金介绍教学课件
- 书写板卫生安全要求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与答案
- GB/T 27809-2011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课件《力与运动》
- 井冈山井冈山-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