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需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读研需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读研需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读研需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4页
读研需要注意的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具体的建议是:1、第一学期的学位课要努力学,否则可能会影响进一步深造,比如直博或出国。如果老师没有安排进实验室,那也不要着急,导师安排第一学期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是在本科阶段已经介入课题.2、第二学期可以逐渐介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刚开始老师会安排读一些文献,自己看文献时做一些笔记。也有可能导师不指导,这时候要自己找师兄师姐们了解情况,自己做一些准备的工作。3、关于研究的具体的方法,MSRA的沈向洋博士在“How to Do Research”的演讲中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去搜寻一下。4、如果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也有了一些想法,工科的同学就要做实验。对于实验结果务必尽可能精确和完美。5、实验完成后,撰写你们毕业要求的小论文,让导师评阅,然后投稿,论文应该让指导老师看了以后再投稿,否则如果论文出问题,将会连累署名的老师。然后继续实验,让结果不断完善。现在的好些杂志的审稿周期很长,尽可能在毕业之前拿到录用通知.这个尺度自己把握。6、3年级要开始找工作,可能花费不少精力,对这一点要心中有数,在自己的时间计划中将这一部分扣除。7、可能导师很忙,和导师讨论时,将工作计划等私下自己整理好,发送给老师并提醒,需要老师协助的工作也要email提醒。如果实验室条件不好,先克服一些。以后你们或许会有机会了解老师的苦衷。考上研究生,有指导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要珍惜这些机会。8、就我了解的情况,很多老师还是在同学读研期间付出很多的心血,包括课题申请、查找资料、组织讨论、方案确定、论文评阅等等。毕业时,回首三年,同学们也应该看看自己为实验室留下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为学弟学妹做个好榜样。上海大学一位姓崔的老师说:“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没有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要专注于学习。”他表示,在社会心理普遍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宽广的视野来,权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疯狂做兼职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认为,研究生要从长远来看,看到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坚定发展的信念,不为暂时的困难所束缚,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时的较小的物质利益所蒙蔽。“在校研究生100万,在我国整个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研究生仍然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既然是精英群体,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研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该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确几种好的心态。1. 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导师给你太多的指导,这点全世界都一样,不要抱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好的导师能够在大方向上给一些意见,但具体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2. 别人没有义务来帮助你,不管是师兄或同学,最可靠的人永远是自己。别人帮助你,要表示感谢,并努力帮助别人。别人不帮助你,也不要抱怨。3. 不要抱怨课程无聊,老师讲的不好。读到研究生,自学能力没有的话不如退学。4. 研究生毕业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给能力强的人,不是给学历高的人,见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虚心学习。研究生期间应该做的事情:1.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2. 如果你学的专业,中国不是最好的,那么请好好学英语,请不要说什么英语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话,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也要达到能够进行英语面试的准备。3. 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学着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围的人。4. 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订计划,执行计划。这个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5. 学习怎么使用google scholar,包括各类搜索方法6. 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实习,比赛之类的),个人建议大家要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和导师好好商量,3个月的相关领域的实习会对能力的帮助很大。对找好的工作也是一个有利的筹码。7. 每天看书。除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外,看半个小时其它方面的书:经济学,管理学,各类励志书籍。 还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8. 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定期写blog是一个好办法,写做是一个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9. 多动手,对cs的同学来说,多写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论文看。10. 培养游戏之外的一些爱好。11. 和别人讨论的时候,先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聆听。写了一些,如果不足,大家补充。研究生毕业前应该具备的能力:1. 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口头书面2. 能够顺利的翻译专业英语论文,基本不要翻译软件3. 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想法。4. 知识面扩大,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5. 身体健康,还能打打球。6. 有一帮不错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与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知识不同,研究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会学习”,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的“学”指的是跟着导师学;而“学习”的“习”按大学者朱熹的解释有鸟儿学飞之意,意思是照着老师教的自己亲自做一遍。因此,研究生要开始从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成为一个知识生产者。就像冬天穿的毛衣一样,无需再向别人购买,而应该尝试着自己亲自动手编织。当然,自己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知识可能是粗糙的,在导师眼里甚至是幼稚的,但应该像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一样,尽量地比前一次做得更好。实践:学术资源的获取研究生的学习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对学术资源或学术材料的掌握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从我读研的经历来看,获取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个:图书馆、导师、讲座。图书馆是一座矿山图书馆是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学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是获取学术资源的关键。我读研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当然,利用好图书馆并不意味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图书馆,并了解这个图书馆里有哪些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这对将来学位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但应该注意的是,图书馆的藏书丰富,一个人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因此读书要有所取舍。研究生应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主题性阅读,也就是说,要集中一段时间并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来展开阅读。有这样一个说法,大意是说有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看研究生借书的方式就能预知这个学生的学术前途。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会读书的研究生一般会借同一主题的书目,并且这些书目是该领域的必读书目;而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每次借书都很随意,没有固定的主题,并且他们一般分辨不出哪些书是该领域的必读书。同时,研究生也应该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学术概况。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各个书架面前浏览,并随手翻阅书架上各种著作的目录、前言、后记。时间久了,我基本上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哪些重要的著作,并知道这些著作在图书馆的哪个书架上,这样随意的翻阅在无形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总之,图书馆是一座有待发掘的矿山,读研就是一个开矿的过程,需要在里面挖掘出沉甸甸的金矿来,否则在毕业之时有“入宝山而空手归”之感。导师是一盏明灯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研究生的必修课。一方面,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学术上能给予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导师通常有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活动,这对研究生将来毕业找工作、出国、考博进修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生活的良师。随着研究生扩招,导师带的研究生增多,并且由于有一些导师有相关的行政职务,这就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机会不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得到导师的指导需要一定的方法。这需要研究生主动地跟导师联系,平时可以拿自己的论文去给导师指导,让导师提修改意见,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导师可以通过论文了解你近期的读书情况,也可以向导师展现自己勤奋好学的一面。我经常去找导师交流,在交谈中导师经常会告知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比如某某知名学者最近写了什么重要的文章或出了什么新书,此外导师还会经常跟我谈谈他的研究近况、有什么研究心得等。实际上,导师所传授的这些学术信息是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但却是最有益的。讲座是一次盛宴研究生需要围绕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经常关注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这些学术信息可以通过阅读所在领域的专业刊物来了解,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则是学术讲座。做学术讲座的学者所讲的东西是他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研究体会,通过听知名学者的讲座可以快速地进入该领域的学术前沿。我的经验是:有时候听名家的一场讲座胜过读他的十本书,这绝不是夸张之言。通过听讲座,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该知名学者,感受他身上的学术灵气,这样可以看看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上才见到的名学者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研究的。在听完讲座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原来那些所谓的知名学者或学术权威也不过如此。因而,听讲座是一个对名教授或学术权威进行祛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训练自己的学术鉴赏力和学术品味。展望:预先经营未来读研期间必须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要想清楚自己将来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进修?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开始读研的时候就要考虑,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理想来认真准备。如果自己不打算将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而想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那么在读研期间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兼职或实践,并多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可以增加求职的砝码。如果打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而希望继续进修如读博或出国留学,则应该早一点着手准备。我从读研开始就打算在毕业之后继续进修,因此从研一开始就很注意收集考博的信息。由于考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平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此外,考博对专业课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但一般所考的都是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因此还得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所考领域的基本情况,选定考博的方向之后要及时与所报考的导师联系。博士生导师一般很看重考生有没有培养前途,会很注意考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状况是否了解,并且要求考生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通常而言,博士生导师会招那些与他性情或兴趣相近的研究生,因此在考试之前要尽可能地让所报考的导师了解自己,至少对自己有个基本的印象。考博需要其他老师写推荐信,如果写推荐信的老师与自己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识,则考博的效果会更佳。由于准备考博的时间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最佳时间,一旦确立了考博的目标,就要处理好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与考博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将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拓展,因此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要注意学位论文本身的延展性,即这个选题在将来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与必要。考博时,博士生导师会很看重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因此学位论文的写作要与考博结合起来,把学位论文的写作看成是准备考博的一个过程,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厘清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表达能力。除了导师,同学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友,对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同学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兴趣,因此多与本专业的同学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交流,这样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和学术资源。在同学中,你会发现自己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甚至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与同学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虽然俗话说“仆人眼中无英雄”,但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以好学之心来培养自己开阔的胸襟。实际上,在国内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自己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当然,良好的同学关系也会使自己在读研生活期间充满温馨与乐趣。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秉性,读研就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术的熏陶与涵养。因此,读研要尽早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之中,融入自己所处的学术氛围之中,融入自己所在领域的学术传统之中;而准备考研的同学,也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融入考研的氛围中,只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就能开出美丽的学术之花,并结出沉甸甸的学术之果。成为一名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当我们从考研大军中冲出重围或保送读研而有幸成为一名研究生之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读研生涯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读研的日子是新奇的,也是紧张的,面对这种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然不同的读书生活,有的研究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虚耗了光阴;有的研究生却如鱼得水,直奔更光明的未来。因此,如何规划读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一直认为,读研不仅是通往学术圣殿的朝圣之道,也是人生的修行之道。老子曾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读研乃问道,但问道亦有道可循。追问:何谓读研?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切身问题,考研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一些研究生可能一开始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读研,并不是因为喜欢学术而读研。对这类研究生而言,他们在读研之后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与目标。当然,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读研是大学时代追逐的学术理想,因此考研是当时很明确的人生目标,而考研的成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与读研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考研是大学时代的学习目标,那么读研则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或理想来支撑自己。因此,读研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自我追问:为什么要读研?如何来读研?这种追问或反思可以促使自己在读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研究状态。淡定才能保持读研的干劲读研是相对清苦的,日以继夜的读书及研究需要其他休闲活动来调节。当然,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读研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研并不意味着自己生活的单调乏味或完全没有乐趣。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其大作文化苦旅中有过这样的追问:“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读研是自己个性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本看似清苦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读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开始,保持淡定的心境很重要。读研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道路,这条道路与从政、从商之路相比,有着迥异的清贫与寂寞。对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学术研究可能类似于出家修道,需要过着皓首穷经、暮鼓晨钟般的生活。当看着早已参加工作的昔日同窗领着高薪、衣着光鲜的站在自己面前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读研选择产生自我怀疑,有时甚至会觉得这种清苦的读研生活完全没有意义。这时,很多研究生会假设:如果自己当年参加工作而非读研的话,生活将会过得更好。实际上,读研存在着机会成本,选择读研的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在这个时候,要坚定自己读研的选择,以淡定的心境来对待,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事实上,学术研究进行到千钧一发之际,支持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是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这就需要以学术理想来坚持自己的读研之路,使枯燥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意义。从阅读中梳理出学术价值研究生需要学会整理大量的材料,从中梳理出有学术价值的东西。理工科的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做实验以获取数据,但文科研究生必须大量阅读著作。阅读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读书万卷,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当然,研究生读书时应该注意方法,要精读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著作,特别是那些知名学者的著作。通常而言,知名学者都是学术权威,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这个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哪里,也可以知道这些知名学者们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我导师就经常这样告诉我,他只要看一个研究生读了什么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他就知道这个学生的学术水平怎样,因为对学术敏感的研究生会鉴别出这个领域里的好书,会读第一流的著作;相反,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会经常阅读二流的著作。因此,读书首先要读第一流的著作,通过读这些著作,才有可能和第一流的学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思考问题,才有超越他们的可能。研究生需要阅读的著作很多,必须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由于研究生阶段是学习如何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是处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因此必须通过读书来展开自己的学术训练。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通过精读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泛读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精读对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