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语文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文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婉约派的经典之作。词中描绘了词人将要离开京城与情人长亭送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深刻地体现了作者饯别时的黯淡、低落,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惆怅,以及日后“良辰美景”不再的孤独、无聊。词的上阕主要实写离别后的情景,下阕则是对离别后的设想。整首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二、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1、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2013版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能“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正确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词的一般规律;把握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特点;发挥想象,理解词的意境;分析宋词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4、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高一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对诗词有一定领悟能力,但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难以达到更高的层次。三、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四、教学重点:把握词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赏析品味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五、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点拨评说法六、教学资源(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李叔同送别音频七、课程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送别画面,播放背景音乐李叔同的送别,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2分钟)人生无常,聚散不定,人生总是离别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翻开华美诗词的篇章,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的一幕。(板书:雨霖铃)(学生课前已上网查询有关 词的知识、柳永的生平资料及本词的写作背景)(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目标:学会把握诗词中所描绘景物特点、自主赏析品味诗词的意境;(2分钟)目标解说:1、诗词景物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而精心设计剪裁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2、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情感的具体单个的景物,是作者主管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意境是诗人要表达思想情感和所描绘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三)(多媒体课件展示)自主学习(导学案):(8分钟)1、目标导学:(1)从四个方面欣赏雨霖铃的画面美:景物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景物;静态景物。(2)由雨霖铃词中景物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解说:品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它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3)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2、问题导学:(1)描绘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师引导:应抓住 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词;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词中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师引导: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描述,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词中的意境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师引导:分析时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3、小组交流,班级讨论(10分钟)(1)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画面,并为画面拟一个标题。(配多媒体画面)导学策略:诵读品味,探究交流。成果展示: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天气;“帐饮无绪”,表明词人的心情。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愁人”,执手凝视,千言万语、千般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板书:别前(实)情语:执手相看 泪眼相向(2)这幅“别理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导学策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描述送别画面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展示: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设想以下几组意象来渲染这幅“别离图”。讨论: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在此处与人饯别。“对长亭晚”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又暗示了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江水、寒蝉:“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词人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3)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导学策略:品读词句,抓住意象,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成果展示: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等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人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舍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景的设想:离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实写:寒蝉 骤雨 长亭 兰舟)(4)作者在“念去去”一句后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内心情感的?成果展示: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的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于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燃的离情别绪更加凄楚动人。(5)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和氛围?导学策略:试着通过词中的融情于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全词的意境。成果展示:雨霖铃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了“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助。词的上片在凄冷环境衬托下,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是对别后凄凉情景的设想。全词既写了眼前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景为情设。整首词融情入境,虚实相济,在情景交融中,意境缠绵、凄凉,清丽,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板书:融情于景 虚实相济)(四)精讲点拨(3分钟)(名句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精讲: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放在一幅鲜明的画面中。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板书:虚写:烟波 暮霭 杨柳岸 晓风残月)点拨:写江岸杨柳,分明是惋惜“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写晓风残月,分明是慨叹“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令人回味无穷。(五)达标检测(10分钟)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教师点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如果学生能看到了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但是本题所给的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起到干扰作用。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教师点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和运用效果分析。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形式:山花为实,山春为虚;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为虚;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之情为虚;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歌内涵。【预设学生失误】:1、理解失当:“不知溪源来远近”是陈述,不是画面描述。受注释误导:注释中有“被贬滁州”字样,容易理解为“以乐写哀”。2、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接考试试题解析及答案
- 涵洞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隆尧县联考2024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贵州信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州中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运输行业金融服务承包协议
- 2025版高端汽车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景观VI设计施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叉车租赁与设备保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bt项目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震击器分类大全》
-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 2023年简约黑板风2023高三复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3上海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诗化小说之红柯《麦子》
-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 烟叶制丝操作工(中级)技能检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石灰窑风险辨识管控、各级隐患排查清单
- 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
- GB/T 4854.1-200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