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篇一:地质灾害工作总结地质灾害工作总结一、 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我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和构造发育的花岗岩及玄武岩分布区,主要行政区域为镇、镇、镇、乡、乡等乡镇。经调查,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6处(含潜在崩塌4处),河流岸崩3处。县境内北部丘陵地区以滑坡、崩塌为主,南部平原地区以河流岸崩为主,在浅丘状平原及波状平原有大面积膨胀土分布。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对象主要是居民点居民及财物、土地、公路、房屋等。二、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分析(一)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1、露天采矿场边坡及山区自然山坡过高过陡,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易于形成崩塌和滑坡。2、汛期连续、集中降雨或干旱少雨、水位骤升骤降往往造成水利工程堤坝及山脚坡下地质灾害的发生。3、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边坡过陡易诱发崩塌、滑坡灾害。4、居民沿山体切坡建房,易诱发山体滑坡。(二) 地质灾害类型1、岩土位移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山体滑坡、建筑工程人工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及露天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2、河流堤坝渗漏、滑塌、岸崩及水库坝基渗漏。3、膨胀土变形改变地貌引起的地质灾害。(三) 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及威胁对象为了有效防御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对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活动规律及诱发因素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种地质灾害类型,10处隐患点为我县今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1、滑坡我县境内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处,位于镇街镇村附近,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滑坡后缘的河道和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2、崩塌我县境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处,分别位于: .,成因为人为切坡建房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4户17人,险情等级为小型。该隐患点已在.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被列入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应重点监控。乡.村.中心山东坡,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1户2人,险情等级为小型。.乡.村312省道:78km+3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乡村.省道:78km+50m78km+15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好,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乡村.省道:78km+200m78km+30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好,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镇.村.组公路边坡,成因为人工切坡修路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X011县道(约100米)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3、河流岸崩我县境内河流岸崩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处,分别位于: 镇.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河道及岸坡后缘的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镇.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河道及岸坡后缘的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乡村.组,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岸堤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上述区段中,选出6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的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重点防范。除上述防范点外,我县一些露天开采的矿山采矿场,以及在建工程的深开挖基坑或工程切坡地段,汛期也应注意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外,降雨的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日降雨量达150mm以上或持续降雨在半月以上时,往往可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故应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我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5-9月份。矿山开采建设工程诱发产生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三、我县地质灾害主要工作情况(一)、组织领导我县地质灾害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在政办(.)38号文县突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出: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或发现较大型临灾险情时,执行省、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省、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同意指挥下,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或出现一般级临灾险情时,县人民政府应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应急险救灾指挥部工作,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由县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局分管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1、每年汛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制定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政府下发各乡镇和各职能部门。2、汛前加强监测,保障联络畅通,遇强降雨天气,安排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撤离现场。3、汛后整治归档各种材料,开展监测人员培训,完善各种制度。我县地质灾害工作,不但对各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针对各地质灾害点,已完成从县到乡(镇)到村到居民点的四级应急体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工作。(三)、地质灾害演练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20年.月日上午,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在乡村.村民组一滑坡灾害隐患点,开展了地区首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这对于提高防范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和有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由市国土资源、地质环境监测站、县政府、乡政府、县国土资源、民政、公安等部门和当地预备役民兵共4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设立警戒线封锁进入灾区的道路、监测滑坡体的变化情况、组织群众按照转移路线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帐篷内,并向群众发放矿泉水、方便面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等。整个演练活动续约2个小时。,此次演习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四)、监测预警县、乡(镇)、村和居民点四级监测机构,其主要负责篇二:年度地灾工作总结赤水市国土资源局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2010年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遵义市国土资源局、赤水市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地灾防治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防治进一步规范,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提高。现将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全市地质灾害情况(一)全市查明地质灾害情况截止11月10日,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240处,其中:特大型3处;大型6处;中型11处;小型220处。特别是元厚镇集镇后山危岩崩塌隐患,威胁大半个集镇845户3500人生命和财产安全,6月29上午发生崩塌,方量0.3方左右,虽然方量不大,但足见该处隐患极不稳定,如遇连续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大面积崩塌;葫市镇集镇后山危岩崩塌,威胁大半个集镇600户185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09年8月10日20:10分左右,位于葫市镇老大桥发生崩塌,危岩体砸坏竹木加工厂。此外,官渡镇原卫生院一带滑坡、官渡镇仙鹤村田角头滑坡、长期镇兴旺村红岩嘴崩塌等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都非常紧急,威胁人数众多、潜在损失巨大。(二)今年发生地质灾害情况今年,受特殊天气影响,导致我市地质灾害频发,截止11月10日,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4起,其中:新增8起;险情加剧或变灾情6起。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余万元,险情威胁 144 户587人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紧急转移安臵22户96人),潜在经济损失3900余万元;2010年10月26日13:30左右,马合公路长嵌沟段由于长嵌大堰年久失修和超负荷运行引起大堰垮塌,在大堰中的水冲刷下发生地质灾害,现场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对长嵌水管所下达了整改通知,明确了相关责任。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一)全面落实防控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建立健全防控体系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长同分管市长签订责任状;市政府同各乡、镇(街道)、市直责任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责任,各乡、镇(街道)同行政村签订责任状。同时,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机构和人员;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机构和人员;各村组也明确相应的地质灾害负责人和信息员。通过这样一种体制,建立健全市(县)、镇(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层层明确了责任,形成了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落实完善预案机制年初,市政府编制印发了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止工作责任制度、2010年度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水市地质灾害隐患防灾监测工作制度(试行)等相关制度文件,指导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都落实完善了防灾预案。在隐患点防灾预案中,具体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监测事项、设立警示标志、发布公告、预警信号、撤离转移路线和临时安臵点等,如长期镇五七村滑坡应急处臵中采取了村民改道通行、夯实裂缝等措施,确保灾情、险情出现时有组织、有措施、有预报,避让及时。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守到位。3、切实加强监测和检查力度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民财产安全,市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暨(2010)第12次市长办公会议明确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2010年度全市24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对情况紧急、危害性大的隐患点实行定期监测和雨天加密监测,安装裂缝报警器38个,其中安装了11个视频监测点用于监测元厚集镇后山危岩和两河口赤水大瀑布门口危岩。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展变化情况,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如:大同镇民族村一组孔滩桥处滑坡,因监测预警到位,及时撤离3户13人,成功避让了一起地质灾害,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和督查,认真组织开展了排查、巡查工作,截止11月10日,全年市级共排查巡查复查43批次,86人次,出动车辆43次,排查巡查复查重要隐患点140余个次,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每月对辖区内的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督查,全市县乡村共有300余人参加了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和复查,发放了地灾明白卡4390份。通过巡查我们及时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开展督查对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落实防控措施和开展监测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按照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要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于7月1日作了安排部署,开展了专项排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再查技术指导、督促、汇总统计等相关工作。为了搞好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抓好落实,拟定再排查工作思路、技术指导、表册制作、数据统计等,使再排查工作有序开展。在排查人员组织上,我们以乡镇为主体,即:乡镇领导为排查组组长,成员由国土、建设、民政、村委、村民组组长等组成。在排查区域上,一是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省厅要求排查的重点区域;三是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重点排查。在核查上,按照省厅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方案,一是积极配合省地核查组开展核查工作,从7月19日到25日,配合省地核查组共核查了7个乡镇22个隐患点。全市共出动排查人员1500多人次,其中:乡镇级500人次;村级200人次;村民组级800人次。参与排查农户2000多户。4、加强预警预报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天气情况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向各级行政人员、相关部门发布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截止11月10日止共发了100余条信息;同时,国土资源局通过中国移动OA短信平台将省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变动信息及时通知党政相关人员、村组防控人员,做到早预报、早准备、早防范。5、狠抓落实,切实开展应急处臵在政府的领导下,要求各地质灾害防治部门一旦地质灾害发生严格按照部门责任做到三及时,一是领导干部及时赶场指挥应急处臵和调查灾情;二是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转移受灾群众到安全地带;三是及时(3小内)将应急物资送到现场。通过应急处臵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灾情或险情控制到最小范围。市政府年初虽只预算了7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基金,由于灾情紧急,截止11月11日,全市下拨应急处臵资金293万元,其中元厚集镇后山危岩险情出现后市人民政府紧急下拨245万元用于临时安臵、应急治理等;丙安乡古镇寨门人行道崩塌3万元;长期镇五七村枷当湾滑坡2万元;石堡乡红星村二组滑坡2万元;白云乡平滩村二斗岩滑坡5万元;大同镇民族村一组孔滩桥滑坡31万元;葫市镇集镇后山危岩5万元。6.28关岭特大滑坡发生后,当日晚8点30分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紧急工会,安排部署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一是将情况报告市政府和通知各地切实做好地灾工作;二是分别从政府和部门角度下发紧急通知,每天实行地质灾害零报告制度;三是当晚由局长和党组书记分别带领检查组,到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紧急检查。按照省厅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班子成员要实行分工负责要求,局领导班子都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从6月29日至7月15日,各包干领导不断深入乡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检查,督促指导各地地质灾再排查工作。7月1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会议,参会人员有市长、分管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地质灾害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国土资源局全体人员,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会议由分管市长主持。会上:一是传达了安顺关岭特大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国务院总理、省委、遵义市委、赤水市委等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意见;二是通报了今年的地质灾害灾情,三是安排部署了地质灾害检查和再排查工作。会议要求民政、经贸、各乡镇(街道)等都储备一定的粮食、衣被、帐篷等物资,建设、国土、交通等部门调查要掌握大型救援设备的社会储备情况,建立征用或合作关系。张集智市长就当前地质灾害工作提出了三个必须: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地灾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必须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工作,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力减少财产损失。要求:一是各地要进行拉网式排查,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排查要准确,科学选择监测点;二是预测要充分,气象预报力求准确,所有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领导要第一时间收到预报信息;三是监测、责任要到人;四是救灾保障要有力。三是必须抢抓机遇,强抓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努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从6月28日到7月8日,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市长亲自带队,有国土、民政等部门参加,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督查共计9批次,参与巡查督查人数100余人,检查了元厚镇、葫市镇、复兴镇、两河口乡、宝源乡、丙安乡、大同镇、官渡镇、长期镇、金华办事处等乡镇办事篇三:富民煤矿地质灾害工作总结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富民煤矿根据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矿于2010年4月13日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本文来自:WWw.bDFQ 千 叶 帆文摘:地质灾害年终工作总结)作规范,建立了每周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并于2010年4月13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矿立即制定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方案,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10年6月15日对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出的地质灾害7项隐患全部整改结束,同时根据纳雍县工业经济贸易和能源局文件【2010】41号文件精神,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10年8月15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又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全面的检查、排查,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5项,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矿立即制定了矿井地质灾害治理整改方案。一、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1)、地面疏排水沟宽度、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主井、风井上方的乡村公路在主井与风井之间的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