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doc_第1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_第2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_第3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_第4页
古代汉语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下学期 教案目录第五单元 文选 墨子非攻老子四章庄子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肢筮庄子钓子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山鬼,国殇,哀郢卜居 渔父第八单元 文选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第九单元 文选贾谊 论积贮疏枚乘 上书谏吴王司马迁 报任安书第十单元 文选韩愈 答季翊书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磐谷序柳宗元,答韦中立师道书段太慰逸事状永州韦使君新壹记苏轼,贾谊论喜雨亭记第十一单元 文选沈约 谢灵运传论陶弘景 答谢中书吴均 与顾章书刘勰 文心雕龙 情秉萧统 文选序瘦信 哀江南赋序王勃 滕王阁序第十二单元 文选韩愈 进学解江淹 别赋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二十九)诗律(上)(三十)诗律(下)第五单元 文选 墨子非攻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园圃”、窃、亏、甚、非、情”等词词义。2、分析文中“以”、“其”的意义和用法。学习课时:两课时一、题解“非攻”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非”是非议、谴责的意思;“攻”是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把战争分成两类:一类谓之“攻”,一类谓之“诛”。他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就是不正义的“攻”。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谴责这种侵略战争。但是,对于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等那样的讨伐暴虐君王的战争,他则认为是为人民兴利除害的,墨子称之为“诛”,他竭力支持这种战争。二、学习第一节1、园圃:毕沅云:说文:“云园所似树果,种菜曰圃”。2、窃:偷盗。广雅释诂:“窃,取也。”玉篇:“窃,盗也”。如本文。谦词,私自;私下。刘淇助字辨略:“凡云窃者,谦词,不取径直以为何如,故云窃也。”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邢丙疏:“犯不敢言显,故云窃。”3、亏:损害。自利:利己。4、甚:超过。愈:更。5、当此:对于这些。6、今至大为攻国:可是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国。“大为”后据下文当补“不义”。毕沅云:“据后文云大为不义攻国。”三、学习第二节、第三节1、情:王念孙:“情诚通用。”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现在看到别人做了很小一点坏事,就知道反对他。3、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但做了像进攻别国那样大的坏事,却不知道反对。4、“是以之乱也?”句:由此可见,天下的君子对于“义”和“不义”的分辨是何等混乱啊!四、作业1、解释句中加线词。(1)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3)情不知其不义也。(4)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2、分析句中“以、其”用法(1)此何也?以亏人人自利也。(2)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3)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辨矣。(4)入人园圃,窃其桃李。(5)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老子四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三十幅共一毂,天之道,小国寡民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恶、作”等词词义。2、掌握文中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学习课时:两课时一、学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本章出自道经第二章。2、恶:(1),罪过,罪恶,与“善”相对。说文:“恶,过也。” 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丑,丑陋,与“美”相对。韩非子说林上:“今子美而我恶。”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凶暴凶险。墨子七患:“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2)wu,计厌,憎恨.。广韵:“恶,憎恶也”。隐公元年:“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羞耻。集韵:“恶,耻也。” 公孙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wu,相当于“何”“怎么”。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3、斯恶已: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4、“是以行不言之教”句: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方式施行教化。5、万物作焉而不辞:听任万物自然兴起不为其创冶。作:兴起,发生,创造。二、学习“三十幅共一毂”1、出自道经第十一章。2、共:集中。3、“故有之以为用”句:所以说器物(有)给人带来了便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配合作用。之:无实义。三、学习“天之道”1、出自德经第七十七章。2、张,说文:“张,施弓弦也。”本义给弓安上弦。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引申:开弓,拉弓。报任安书:“更张空弮。”引申:紧张。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设置,陈放。秦第一:“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3、“有余者补之”句:长的一端就剪短一些,短的一端就补长一些。有余者:指过长的弓弦。4、“熟能”句:谁能够把多余的东西奉献给天下人?四、学习“小国寡民”1、这是老子的第八十章。反映了老子主张毁掉一切文明倒退到愚味落后、封闭保守的原始社会的政治理想。2、重死:看重死,爱惜生命。3、无所:没有甚么(地方、东西、或原因、必要等),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4、甲兵:铠甲,兵器。陈:陈列,指从武库中取出使用。5、乘:本义升登,上。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特指上车,乘车,驾车。鞌之战:“禽之而乘其车。”又特指驱马、驾车。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又指乘船,驾船。诗经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又借助,利用。治安策:“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兵车,读shng。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6、甘、美、安、乐:意动用法:“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其:各小国的人民。五、作业1、解释加线词词义斯恶已 万物作焉而不辞 当其无,其犹张弓与?虽有舟与,无所乘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眼,安其居,乐其俗。2、翻译二、三章。3、背诵一至四章。 庄子: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贻、说、解、释、委”等词词义。2、分析文中“之”“以”的用法。3、背诵“庖丁解牛”。学习课时:两课时一、不龟手之药1、贻:赠送,如本文。遗留,留下。一种黑色贝。玉篇:“贻,玄贝也。”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句:我用它种植出来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3、剖:分开。说文:“剖,判也。”半分。襄公十四年传:“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分辨,剖析。张衡思玄赋:“岂昏惑而能剖。”破开。木华海赋:“毛翼产溇,剖卵成禽”。4、拙于:不善于。拙笨拙,迟顿。说文:“拙,不巧也。”离骚:“理弱而媒拙兮”。屈抑。释名释言语:“拙,屈也。使物否屈不为用也。”5、说用言语说解,开导。说文:“说,释也。”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劝说,游说。苏秦连横约从:“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引申为劝说的话,主张。苏秦连横约从:“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引评义,评论。送薛存义序:“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考绩:考核(官员)政绩)。昏,昏庸恶劣的官吏。听取别人主张,心情开解,称“说”。文公十五年:“襄仲说,师兄弟以哭之。”由此引申为喜悦,高兴。冯谖客孟尚君:“孟尝君不说。”6、能不龟手一也:同样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二、庖丁解牛1、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分解,指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如本文。引申为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朋党论:“尽解党人而释之。”又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李将军列传:“匈奴军乃解去。”杜甫八哀诗:“战伐何当解。”由本义引申:打开,开放。后汉书耿纯列传:“严城解扉。”又引申:破碎,离散。秦始皇本纪:“天下土崩瓦解。”又引申松弛,懈怠。李将军列传:“胡虏益解。”此义“解”读 xe 。后写作“懈”。“解”和“懈”是一对古今字。2、释:解释,阐释。吕览上德:“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杜预春秋左传序:“专修丘明之传以释径。”释放。僖公二十一年:“楚人知虽杀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解除。篇海:“释,解除。”晋语:“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放下。如本文。消融,融化。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3、委:顺从,听任。说文:“委,委随也。”淮南本经:“优柔委从,以养群类。”隶属,托付。通鉴唐纪:“以伯靖为归州司马,委荆南军前驱使。”胡三省注:“委,属,付也。”放弃,丢弃。公孙丑:“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朱熹注:“委,弃也”。4、“臣之所好者,道也”:“之”用于主谓之间,本文此用法较多。5、难句翻译。(1)“合于桑林之舞之会”句:像桑林舞的动作一样轻松悠然,像经肴乐章中的音乐那样和谐。(2)进乎技矣:对道的追求已经超过了技术。(3)官知止而神欲行:感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活动还在进行。(4)技经肯綮之未尝:我的用刀技术就连筋骨盘结的地方都不去碰。(5)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不易下刀,就特别的小人谨慎。三、作业1、解释加线词语。客得之,以说吴王,魏王贻我大瓠之种,疱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释刀对曰 如土委地 为之踌躇满志 2、归纳文中“之、以”的几种用法。 胠箧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负、趋、诛、绝”等词词义。2、分析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的词义。3、分析文中“之”“而”“为”的用法。学习时间:两课时一、词语1、守备:防守戒备。2、负:会意字,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治安策:“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引申:背倚,背靠着。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引申:用背或用肩揹东西,用身子驮东西,即揹负。本文。蒙受。报任安书:“且负下未易居。”由背靠引申为失败。肥水之战:“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背弃,违背。项羽本纪:“田荣者,数负项梁。”辜负,对不起人。冯湲客孟尝君:“客果有能也,吾负之”。由胜负之负又引申为欠缺,缺少,亏欠。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由负债之负又引申为赔偿、补偿。韩非子:“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3、趋:跑,快步走。说文:“趋,走也”。本文。赴,奔赴。韩非难一:“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赴一国之患”。趋向。韩非解志:“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4、诛:从言朱声。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引要求、索取。公孙无知之乱:“诛屦于徒人费,弗得。”引声讨,计伐。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引申治罪,惩处。五蠹:“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靠行刺的行径得到养护)。按:诛求,诛讨,诛伐,诛罚,诛灭,诛戮,同义连义。5、绝:说文:“绝,断丝也。”常用义弄断。苏秦连横约从:“未绝一弦。”又为断绝。史记刺客传:“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又引申为尽。苏秦连横约从:“资用乏绝。”由“断”义引申为横越,穿过。逍遥游:“绝云气,负青天。”二、虚词之:1、代词:为之仁义以矫之。2、助词:此出俗之所谓知也。而:1、并列连词:丘夷而渊实。2、转折连词: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三、活用1、则必摄缄膝,固肩鐍。固:用如动词,使动用法。2、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重:使动用法。得利:厚利,使有厚利。3、为之符玺以信之。信,信用,用如动词,有立信用的意思。四、句子1、天下平而无故矣:天下就太平无事了。2、则是重利盗跖也:那么这(重圣人)种做法也是让盗跖获得了最大的好处。3、殚残天下之圣法:使天下的圣智法则毁尽。4、天下始人含其职矣:天下的人才能怀藏灵敏的听觉。5、大巧若拙:最大的智巧就像笨拙样。五、作业1、解释加点线词的意义。丘夷而渊实,故绝圣弃知,灭文章,而弃规矩。2、归纳文中用如使动的词语,解释并翻译本句。列御寇 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秋水) 运斤成风(徐无鬼),曹商使秦学习重点:1、掌握“往、知、运、成、听、质”等词词义。2、分析文中“为”的用法。3、分析文中使动句。学习课时:两课时一、庄子钓于濮水1、往:去,到。晋语:“吾言既往矣。”交际,来往。礼记檀弓:“非兄弟,虽邻不往。”昔日,过去。玉篇:“往,古往也。”以后。易系辞:“过此以往,未知或知也。”2、愿以境内累矣:希望先生能到楚国从政。二、惠子相梁1、知:本义,对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知道。如本文。引申:了解,熟悉。项羽本纪:“梁乃召故所知豪吏。”人与人相互了解,就会交好,相亲。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知觉,感觉。苟荀王制:“草本有生而无知。”知识,见解。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2、“今子”句:现在你难道想用魏国相位来吓唬我呀。三、运斤成风1、运:转动,运转。广雅释诂:“运,转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运送,搬运。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运用。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运行,移动。淮南原道:“络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高诱注:“运,行也。”2、成:说文:“就也。从戊,丁声。”本义:完成,成就。报任安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功。资治通鉴汉纪建安十三年:“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成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特指成盟,讲和。越语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3、听:耳听。说文:“听,聆也。”天论:“耳不能两听而聪。”引申:听从。墨子鲁问:“意越王将听吾言。”又本文。又引伸治理、.处理。墨子尚贤中:“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故君王治理政事叫“听政”。 按:在古代汉语里,“听”有一个近义词“闻”,“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4、失色:脸不改色。5、质:本义是抵押。赴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又表朴实。韩非子难言:“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信,真实)。又指本质,体质。报任安书:“若朴大质已亏缺矣。”汉书汲黯传;“黯质责汤于上前。”(汤,张汤),又引申:对质。礼记曲礼上,“虽质君之前”。6、“尝试为寡人为之”句:给我试试看。四、曹商使秦1、槁项黄馘(x)者:煎熬得面黄肌瘦。2、“一悟万乘之主”句:使我一下子明白能说动万乘之君,并使一百辆车子跟从我的道理。3、所治愈下:所医治的越是卑下。4、子岂治其痔邪:你大概给他舐痔疮了吧。五、“为”字用法1、介词:为了,替。(1)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2)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2、动词尝试为寡人为之。六、归纳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七、作业翻译“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吕氏春秋 察传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察、闻、节、经”等词词义。 2、分析文中“之、于”的用法。3、解释文中用如使动和意动用法的词语的词义。学习课时:两课时一、题解 本篇是慎行论的最后一篇,论述要慎重审察传言,因为“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所以“闻言必熟论”,“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如何才能弄清传言的是非?文章提出“验之以理”,“缘物以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才能真正了解实情。二、实词1、察:观察;仔细观看。石钟山记:“徐而察之,”明察。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审察。本文。清楚,明白。韩非子问辨:“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2、福:好处。3、闻:本义,听到。如本文。引申:听说。许行:“闻君行仁政。”传闻。报任安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被听到,被闻知。特指被上级闻知。报任安书:“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引申:知名,著称。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用为名词则为名誉,声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又引申:见闻学识。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嗅到。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4、熟论:了解辨别。5、进之:进奉给君主。6、节:说文:“竹约也。从竹,即声”。本义为竹节,用于树木,引申为木节。周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关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节气,时节,节日。愚公移山:“寒暑易节。”节奏。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礼节。子路从而后:“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节操,气节。成公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决节。”节制,节约。墨子节葬:“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符节。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关键。如本文。二、虚词1、之:(1)代词:楚庄闻孙叔于沈尹筮,审之也。(2)助词:“得人之使”,“人之于狗则远矣。”2、于:介词: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三、句子1、舜以为乐正:舜任用他为乐正。2、有闻而传之者:有听到这话的人传言。四、作业1、分析文中“察、闻、节、经”等词词义。2、分析文中“之”“于”“以”的用法。3、分析文中用如使动、意动用法的词语的意义。韩非子 五蠹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乱、兼、害、趣、北、实、慈惠、耿介”等词词义。2、理解文中用如使动用法的词语的含义。学习课时:五课时一、学习第一节1、乱:基本义是无秩序,不齐整。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特指政治不安定,社会不太平。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引申为使之乱,即扰乱,破坏。子路从而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许行:“是乱天下也。”特指破坏当世统治秩序,即:造反,作乱。大同:“盗窃乱贼而不作。”2、武:武力3、兼:同时涉及两件及两件以上的事物和行为。说文:“兼,并也。”同时具有或得到。秦策二:“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兼并,合并。过秦论:“约从离衡,兼韩、魏中山之众。”4、害功:危害耕战的工作。害伤害。说文:“害,伤也。”诗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灾祸。字汇:“害,祸也。”诗闷宫:“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妨碍。字汇:“害,妨也”。如本文。杀害。玉篇:“伤,残也。”三国志武帝纪:“(曹嵩)为陶谦所伤。”4、趣本义是疾速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肥水之战:“谢玄谴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引申:赶快,立即。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旨趣,意向,情趣,兴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5、曲:歪,不正直,委曲。引申指不道德,叛逆不孝。6、北:甲骨文象两个人背对着背。本义是背离,常用义为背弃,背叛。齐策:“士无反北之心。”又引申指败北,逃跑。项羽本纪:“未尝败北,遂霸天下。”又指败逃的军队。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7、此所以乱也:这就是国家混乱的原因。8、报而罪之:判了罪而把他惩处了。9、举而上之:推举他而让他升了官。10、“故令尹上闻”句:令尹杀了告发父亲的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不再有人向上告发了。11、鲁民易降北:鲁国人打起仗来就容易投降敌人和临阵败逃了。12、“而人主”句:君主却在推崇平民百姓一切为个人利益着想的品行的同时,又想求得土地神、谷神对自己的保佑。二、学习第二节1、自环:自己围绕自己转。2、私:段注:“环,旋绕。”张觉:表示“自私”时,“私”只是借字(“私”的本义是禾名)。“厶”才是本字。“厶”古文写作“ ”,是个指事字,它的字形绕着自己的字体旋转,象征着专为自己盘算。3、公:古文写作 ,是个会意字,字形由“ ”(八)、“ ”(厶)两字构成。“八”是违背的意思,“八厶”就是“背私”,“违背私利”,所以表示“公”。从字形上来说,一笔环绕自身是厶,八和厶则构成 ;从字义上来说,绕着自己转的叫作私,和私相对的叫做公。这两句是训诂学上著名的形训之例。4、背私谓之“公”:把与“厶”字相背的字形“ ”称为“公”。5、行义。韩非子中的“行义”有两种含义:一为动宾结构,表示实行道义,指给人好处。二为名词性的并列结构,表德行和道义,与“仁义”含义类似,其中的“行”是名词,旧读去声。本书“脩”或“修”从不以“仁义”为宾语,而多以“德、行、道、义”等相搭配。6、为明师:成为高明的经学大师。7、美:美差。8、慈惠:仁爱。9、受:同“授”,授与,给予。10、信廉爱之说:太田方说:廉,当作“兼”,慈惠之行,谓儒也。兼爱之说,谓墨也。张觉:墨家主张“兼受”而“非攻”,与“拔城”是相反对的,所以韩非列为“不相容之事”。本句为:而又信奉兼爱非攻的学说。11、搢绅:后来把做官的称为“搢绅”,此指穿着宽袍,束着大带服装而不从事耕战的儒生。12、简:古代用于书写的长竹片。说文:“简,牒也。”泛指书籍。广雅释器:“册谓之简。”简单,简略。广雅:“简,略也。”易系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质朴,平易。书皋陶谟:“直而温,简而廉。”怠慢,倨傲。如本文。三、学习第三节1、商、管之法:陈奇猷说:商鞅奖励垦地(详商君书垦令篇),管仲改进农业(详管子地员篇)。2、必禁无用:坚决禁止没有实际效用的行为。3、为事:作为一种事业。4、所以:“所”是助词,“以”是介词,与他们后面的成分组成“所”字结构。(1)“以”作“用”讲,译为“的工具”“手段”之类。如吾知所以距子矣我晓得抵抗你的办法了。夫舍鼓旌旗者,所以一人耳目也孙子军争:是统一军人耳目(指挥作战)的工具。(2)“以”作“用”讲,译“的原因”,“的目的”。如本文。5、以法为教:拿法令作为教育的内容。四、学习第四节1、待:对付。说文:“待,俟也。”即等候。2、实:果实,指实际的成效。3、举图而委:拿自己的地图去交给大国。4、献图:指割让国土,所以国家“地削”。5、效玺:指臣服于大国,所一国君“名卑”,名卑则号令不行,故政乱也。6、有疏则为强国制矣:为:介词,被。五、学习每五节1、则以外权市官于内:就让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靠了国外的权势在国内做了官。(就让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靠了国内的权势到国外谋求私利)。2、未立:没有成就。至:吕氏春秋当染:“理奚由至”注:“至,犹得也。”3、私家:韩非子:中“私”和“公”相对而言,“私”指臣下的,个人的,与“家”、“臣”相应;“公”指国家的,君主的,与“国”、“君”相应。4、以富退处:依靠获得的财富隐居起来。5、“人主于其臣”句:君主听信这些搞合纵连横的臣子的说法。6、矰缴之说:指有得无失的言论。:矰:弋射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熷缴:带丝的箭,射出去后可以收回,即使射不到鸟,箭也不会丢失。此用以比喻纵横家用来猎取功名富贵的虚言浮词,就像用来猎取鸟雀的熷缴一样,有得而无失。7、国破亡主:使国家破灭,使君主死亡。8、安则不可攻:所谓安全,那就不可能被别人攻破。9、事智于外:却在外交上费心劳神。六、学习第六节1、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这是因为人们很少愿意去从事农耕而都愿意去经营工商业。2、“今世近习可买”句:国君左右亲近的人受人贿赂托付而向君主说情请求的事能行得通,所以官职爵位可以花钱买到。3、奸财:不义之财。4、耿介之士:光明正大的人,指遵守法令,依靠耕战来建功立业的人。5、高价之民:尹桐阳说:商人卖物喜高价,故称商人曰高价之民。句为:抬高物价非法牟利的商人就增多了。七、学习第七节1、立节操:标榜气节操守。2、患御者:害怕抗战或守御的人。3、退汗马之劳:逃避作战的劳民。4、沸,应为“弗”。尹桐阳说:弗,费也。弗通“费”,破费,用财多。靡:浪费。财:广雅释站:“财货也。”礼记礼器:“设于地财”,疏:“财,物也。”八、归纳文中用如使动、意动用法的词语的含义。九、作业1、整理文中通假字。2、归纳文中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的。3、分析本文“所”字结构。 4、将第六、七节译成现代汉语。第七单元 文选 楚辞 山鬼 国殊 哀郢学习重点:1、掌握“窈窕、芳馨、操、严杀、荒忽、翱翔”等词词义。2、注意文中的通假字。学习课时:三课时一、山鬼1、阿:集注:“曲隅也。”山之阿:山中深曲的地方。2、睇:集注:“微眄貌,美目盼然,又好口齿而宜笑也。”句为:眉目含情,笑容满面。3、窈窕: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一说“善心为窈,善容为窕”。集注:“窈窕,好貌”。4、赤豹:皮毛乘赤褐色的豹。5、文狸:山带阁注:“狸毛黄黑相杂也。”6、幽篁:集注:“幽,深也。篁,竹也。后来,言其出之迟也。”7、集注:“表,特也。云反在下,言所处之高也。”我孤独地站在高高的山巅,飘浮的云彩在脚下舒卷。8、杳:章句:“深也,晦暗也。”冥冥:幽暗。9、飘:急风回旋地吹。神灵雨:雨神指挥着下雨。集注:“言风起而神灵应之以雨也。”句意:深山老林,白日非常幽暗,飘风骤雨不定,变幻多端。10、然疑作:集注:“然,信也;疑,不信也。至此又知其虽思我,而不能无疑信之杂也。”即疑信交加,半信半疑。11、本章押韵的情况。二、国殇1、殇:小尔雅说:“无主之鬼谓之殇”。诗中描写的战争场面,不是一两次战役的写照,而是楚国多年争霸的历史的典型概括。2、吴戈:山带阁注:“戈,平头戟。吴人工为之,若考工记所谓吴粤之剑也。”此用吴戈并非实指,只是比喻武器精良。3、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按:集注:“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4、霾:通释:“霾与埋通。”此处指车轮深陷于地下。5、天时坠:坠,一作怼。集注:“怼,怨也。”句意:天怨神怒,也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意思。“天时怼”也可理解为天阴沉沉的,像要塌下来的样子。章句:“怼,落也”。本句为: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6、严杀:集注:“犹言鏖战痛杀也。”弃原野:集注:“骸骨弃于原野也。”7、惩:集注:“创艾也。”是说身可杀而不可屈。本句为:首身分离,雄心永远不屈。8、诚既勇兮又以武: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9、不可凌:志不可夺。始终刚强不可凌辱。10、神:精神。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11、毅:威武不屈。鬼雄:鬼中的雄杰。章句:“言国殇既死之后,精神强壮,魂魄武毅,长为百鬼之雄杰也。”12、本章押韵。三、哀郢1、荒忽:通恍惚。指心情迷茫。怊:悲伤。焉极:哪里是尽头。2、齐杨:集注:“同举也。”容与:“徘徊也。言鼓棹者亦不欲去,知已之恋恋于君也。”3、哀见君而不再得:可怜我不能再见到君王。4、长楸:集注:“所谓故国之乔木,使人顾望徘徊,不忍去也。”5、夏首:章句:“夏水口也”。指夏水上接长江的地方。6、洋洋:集注:“无所归貌。”句意:开始漂泊无定四处流浪。7、凌阳侯之泛滥兮:我乘着浩荡的波涛前进。8、翱翔:以鸟飞比喻自己无目的的漂泊。本句为:疾速地如鸟飞翔不知飘到哪方。9、将运舟而下浮:我掉转船头顺江东下。10、何须臾而忘反:没有一时一刻忘记家乡。11、哀故都之日远:郢都越高越远,令人悲伤。12、平乐:集注:“地宽博而人富饶也。”13、陵阳:即凌阳侯,指波涛。按以下四句是江介遗风的说明。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叙江边人古朴,还不知郢都破灭的惨事。”“陵阳”即上文“凌阳侯”之略语,犹言乘风破浪,问我乘着波涛从何而来。14、心不怡之长久:听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5、忼慨:通释:“巧言无忌也。”补注:“慷慨,愤意”。此处从前说。16、曼:说文:“曼,引也。”伸展。17、首丘:集注:“谓以首枕丘而死,不忘其所自生也。”18、韵部P571四、文中的通假字被通“披”,坠通“怼”,以通“已”,眇通“渺”。五、作业背诵“山鬼”“国殇”卜居 渔父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正言、高举、超然、颜色、凝滞、察察、汶汶、莞尔、比翼”等词词义。2、掌握“宁将”用法和文中通假字。3、背诵“渔父”。学习课时:两课时一、卜居1、这是一首叙事诗。卜,就是占卜,问卦,以卜决疑。居,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卜居的意思是:通过问卦来决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2、蔽障:阻挠。谗:诽谤。3、端策:章句:“策,耆也,立耆拂龟以展敬也。”句为:詹尹忙把卜筮工具备好。4、悃悃款款:诚实而勤恳的样子。山带阁注:“悃款,诚实倾尽之貌”。5、送往劳来:章句:“追俗人也。”无穷:没完没了。永不困穷。6、诛锄草茅:除去田里的杂草。7、“宁将”:是古汉语选择问句一种常见格式,可译为“宁可(宁肯、宁愿)还是”8、正言:直言。正言不讳:实事求是地大胆讲话。9、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自己真实的本性。10、超然:超脱的样子。11、哫訾:章句:“以言求媚也。”即阿夷奉承。12、喔咿:想说又不敢说的神态,用来形容一种屈已从人的态度。章句:“喔咿,儒儿皆强笑之貌。”13、实梯,滑稽:形容圆滑处世,善于迎合别人。章句:“委曲顺俗也”。14、如脂如韦:像油脂那样光滑,像牛皮那样柔软,形容人没有骨气。15、絜楹:山带阁注:“如工人之絜度其柱,而使之圆也。”即测量屋柱,顺圆而转,此用来比喻顺圆随俗的处世作风。16、与波上下:即随波逐流。17、蝉翼为重千为轻:把薄薄的蝉翼说成很重很轻,将千钧的重量看得轻而又轻。18、用君之心行君之忘:凭你的本心去干符合你心意的事吧。 二、渔父1、颜:两眉之间,俗称印堂。说文:“颜,眉目之间也。”额头。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颜先赤。”面部,脸色。广韵:“颜,颜容”。诗有女同车:“颜如舜体”。(舜:木槿;体:通花)。容貌。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色彩,颜色。诗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沼湿,湿润)。按:古代的颜色是个联合结构的词组,指脸上的气色、表情。如本文。“颜”和“色”在意义上有联系,但“色”在古代可当“色彩”讲,而“颜”字则不能。2、色:在现代指颜色,古代却主要指脸色、气色、表情。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又为学:“富者有惭色”。景色。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美色,女色。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色彩。老子:“五色令人目盲。”3、渔父:渔翁。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4、浊,清:指行为品质而言。浊:肮脏。5、醉,醒:指对现实环境的认识而言。6、凝滞:冻结不解叫凝;停留不前叫滞。引申为拘泥,执着的意思。7、推移:变化。8、察察:山带阁注:“皎洁”。汶汶:山带阁注:“玷辱也。”9、“沧浪之水濯吾足”:按:这首沧浪歌是楚地流传的古歌谣,意思是比喻人的行为要适应客观实际,渔父唱这首歌,是劝屈原应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对世俗妥协,向邪恶势力低头。三、本文押韵情况四、作业背诵并翻译“渔父”第八单元 :文选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顺、教化、违、历、绝、信、专对、劝、驰、遭”等词词义。2、掌握文中通假字。3、理解文中“以、其、为、是以”的意义用法。学习课时:四课时一、学习第一节1、顺:道理。说文:“顺,理也”。汉书文帝纪:“天下之大顺也。”顺应,依赖。释名释言语:“顺,循也。循其理也。”如本文。顺着。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序。尔雅释诂:“顺,绪也。”又:“顺,叙也。”通顺,合适。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2、明:白昼。小尔雅广言:“明,阳也。”说明,阐明。如本文。3、教化:文教德化。4、宪章文武:遵守周文王,周武王制定的法律制度。5、“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就是孔子的学说已经试验后所取得的成效。6、惑者:(对儒家学说)困惑不通的人。7、随时抑扬:随着时代需要时而抬高儒家学说,时而贬低儒家学说。8、违:离别。说文:“违,离也。”诗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违反,违背。立篇:“违,背也。”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避开。庄公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违其难也。”(大去:永远离开)杜预注:“违,避也。”邪恶,邪行。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9、后进:后来的儒生。二、学习第二节1、历:经历,经过。说文:“历,过也。”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行。广雅释诂:“历,行也。”秦策:“伏轼撙街,横历天下。”高诱注:“历,行也。”尽,遍。书盘庚:“历告尔百姓于朕志。”蔡沈注:“历,尽也。”又本文。2、秉要执本:抓住要点,根本。3、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以空虚少欲望的态度坚持操守,主张对人保持低下柔弱的姿态。4、南面:南向,面向南。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5、一谦而四益:以一个“谦”字换来(天地神人)四方面的好处。6、绝:弄断。说文:“绝,断丝也。”苏秦连横约从:“未绝一絃。”断绝。苏武传:“路穷绝兮矢刃推。”横越,穿过。逍遥游:“绝云气,负青天。”抛弃。如本文。7、独任清虚,可以为治:只需要任用清静空虚的治国与作人的主张,就可以使国家大治。三、学习第二节1、历象日月星辰:推算历法,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2、授:给予。付予。说文:“授,予也。”诗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教,传授。如本文。3、舍人事而任鬼神:舍弃人的努力而听凭鬼神的摆布。事:治理,任用。四、学习第四节1、信:本义,吾语真实,不虚伪。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引申指道德品质的忠诚,诚实。项羽本纪:“素信谨,称为长者。”又引申:真实,确实可信。祭十二郎文:“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守信用。许行:“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引申:相信,信任,信奉。黎丘丈人:“其父信之”。引信约,盟约。襄公元年:“以继好结信。”作凭信的物件,符信,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书信,信件。此为晚起义。2、先王以明罚饬法:先王以明确的处罚来整顿法制。五、学习第五节1、名位:官职地位。2、则苟钩鈲析乱而已:随意地钩取出些诡怪的道理来破坏名实,把问题分析得支离破碎而混淆名实。六、学习第六节1、盖出于清庙之守:大概出自负责祭祀清静宗庙的这类官员。2、茅屋禾椽:(宗庙)以茅草为屋顶,以栎木为屋椽。3、选士大射:(国君)通过大射(比赛射箭)来选拔杰出的人才。4、而不知别亲疏:却不知道分别应亲近的人和应疏远的人。七、学习第七节1、诵读:此为熟读、背诵之意。2、专对:即根据外交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独立行事,回答问题,办理交涉。即(不能引用诗句)独自应对。3、虽多,亦奚以为:虽然诗背诵得多,又有什么用呢?八、学习第八节1、无不贯:没有哪一个学说不贯通的。2、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就会东一下,西一下地牵涉面广却抓不住要点而使人心没有归宿。九、学习第九节1、盖出于农稷之官:大盖出于后稷之类的负责农业生产的官员。2、劝:勉励,奖励。说文:“劝,勉也。”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引申:劝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群下劝先生称尊号”。努力。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他们)认为没有事奉圣君贤王的必要,而想要国君大臣一齐来从事种地(这一下等人的工作。)十、学习第十节1、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告也:(他们)把在街头巷尾听到的谈论,把在大路或小道上听来的传闻记录下来,从而形成这个流派。2、致远恐泥: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有妨碍。十一、学习第十一节1、好恶殊方:有的喜欢那种主张,有的讨厌这种主张,很不一样。2、各引一端,崇其听善:他们各自强调一个方面,尊崇自己认为是好的主张。3、驰:车马疾行。说文:“驰,大驱也。”礼记曲礼上:“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疾行,奔跑。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施,展现。文选:宋玉赋序:“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追逐。庄公十年:“齐师败绩,公将驰之。”4、相灭相生:能相互灭掉对方,也能相互促使对方产生。5、“虽有流离”句:虽然有缺点和蔽塞不通之处,但综合观察他们的主要的道和总的归宿,也都属于儒家的六经的分支和未流。5、遭:碰到。遇,逢。说文:“遭,遇也。”如本文。受到,遭受。诗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不造:不吉祥,不幸)。际遇,遭遇。钴鉧潭西小丘记:“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遇也。”6、得其所折中:能折中他们的各样主张。7、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圣人们治国的方法已经残缺不全,没有地方去寻找。8、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从九家学说中去寻找治国的方法难道不比到民间去寻找更好吗。十二、文中通假字攘,通“让“;嗛,通“谦”;上,通“尚”;视,通“示”;盪,通“荡”;政,通“征”; 瘉 ,通“愈”;指,通“旨”。十三、文中虚词(一)以:1、目的连词:来。如:宗师仲尼,以重其言。2、介词:凭借。如:先王以明罚饬法。3、以为:即“认为”。如: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4、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表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关,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又作“是以”。如: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二)其1、“其”在文中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的”。如此其所长也。穷知究虑,以明其指。2、“其”称代人或事物的全体,译为“其中的”。如: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三)为1、“为”在本文中主要用如动词:治理,处理。如: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是以君子弗为也。2、句末助词,表感叹或疑问。如:虽多,亦奚以为!十四、作业1、解释加线的词语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则牵于禁忌,伤恩厚薄,出于行人之官,言其权事制宜,可以通万方之略。2、翻译第九、十、十一节为现代汉语。第九单元: 文选论积贮疏(贾谊)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屈、治、至、恃、趋、淫侈、靡、饥、馈”等词词义。2、理解文中“之”“而”“以”的意义用法。3、理解宾语前置句,使动句。学习课时:两课时一、题解本文是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书面建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着重论述重视农业,提倡积贮粮食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生产少而消费多,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从灾荒、战争等方面论述贮备粮食的重要性。二、实词1、治:治理好国家。2、屈:无尾。说文:“屈,无尾也。”弯曲,曲折。玉篇:“屈,曲也。”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屈服。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委屈。史记老子韩非传:“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枯竭。荀子王制:“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屈:音ju)杨倞注:“屈,竭也。”顽强,固执。后作“倔”。史记匈奴传:“杨信为人刚直屈强。”高起,突起。后作“崛”。汉书叙传:“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颜师古注:“屈起,特起也”。王先谦补注:崛借字。2、至:本义:到。子路从而后:“至则行矣。”表示达到最高的职位。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极,非常。本文。作形词则为最完美的。逍遥游:“至人无已”。按:到。说文:“到,至也。”它们在“抵达”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3、恃:依赖,倚仗。说文:“恃,赖也。”如本文。矜持。楚辞悲回风:“聊逍遥以自恃。”4、趋:跑,快步走。说文:“趋,走也。”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而趋。”赴,奔赴。韩非难一:“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趋向。韩非解志:“人无愚智,莫不趋舍。”又本文。志趣,旨趣。论衡定贤:“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按:趣,本义:疾速朝着某一方向奔去,引申:赶快,立即。趣与趋在古代音义皆相近,一般表奔向、归向之类义多用“趋”,表旨意,情趣之类义多用“趣”。5、淫侈:淫靡奢侈。6、靡:奢侈浪费。7、饥:荒年。8、魄(馈):赠送,指发放粮饷。9、相乘:交相侵袭。10、大屈:(国家)财富非常缺乏。11、著:显明。楚辞远游:“名声著而日延。”表现,显露。后汉书窦融传:“皆近事暴著,智者所共见也。”附着。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穿上。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二、虚词1、之:代词,如:乃骇而图之,禹汤被之矣。莫之振救。助词:a、宾语前置标志,如:未之尝闻。b,用于主谓之间,如: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2、而:连词。A、承接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