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生化(版).doc_第1页
中国药典生化(版).doc_第2页
中国药典生化(版).doc_第3页
中国药典生化(版).doc_第4页
中国药典生化(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1第 页,共237页 返回三部标准生化试剂2005版目 录571013141718202325272830323437394142454950545760626566697073A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B白喉抗毒素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D冻干白喉抗毒素冻干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冻干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冻干破伤风抗毒素冻干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冻干人免疫球蛋白冻干人血白蛋白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肉毒抗毒素冻干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F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风疹减毒活疫苗(兔肾细胞)G钩端螺旋体疫苗J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猴肾细胞)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人二倍体细胞)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K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抗狂犬病血清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757778808284868991949699101104107109111113114116118120122125129131133136138139142145147抗炭疽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口服福氏宋内茵痢疾双价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肾细胞)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L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M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P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R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人纤维蛋白原人血白蛋白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肉毒抗毒素S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伤寒副伤寒甲联合疫苗伤寒副伤寒甲乙联合疫苗I类预防伤寒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W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49151153156158163166169173174176179182184186188191192195196199201203205208211213215217219222224226229231233235X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吸附白喉疫苗吸附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百日咳白喉联合疫苗吸附破伤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锡克试验毒素Y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Z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重组人干扰素1b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1b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2a栓重组人干扰素2a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2b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2b注射液(假单胞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CHO细胞)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1b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a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a(酵母)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假单胞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拼音名:AQunNaomoyanqiujunDuotangYimiao 英文名:GroupAMeningococcaIPolysaccharideVaccine本品系用A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液,经提取获得的荚膜多糖抗原,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制造2.1、菌种: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2.1.1、菌种名称及来源:生产用菌种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CMCC29201(A4)菌株。2.1.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2.1.3、种子批的传代: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接种发酵罐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2.1.4、种子批菌种的检定2.1.4.1、培养特性及染色镜检:菌种接种于含10%羊血普通琼脂培养基,脑膜炎球菌在25%不生长。于3537%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1620小时,长出光滑、湿润、灰白色的菌落,菌苔易取下,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中呈现均匀混悬液。染色镜检应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单球菌。2.1.4.2、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甘露醇、果糖及蔗糖(附录V)。2.1.4.3、血清凝集试验:取经3537培养1620小时的菌苔,混悬于含0.5%甲醛的生理氯化钠溶液中,或56加热30分钟杀菌以后,使每1ml含菌1.o1092.o109,与同群参考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置353过夜,次日再置室温2小时观察结果,以肉眼可见清晰凝集现象(+)之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凝集反应效价,必须达到血清原效价之半。2.1.5、种子批的保存:原始种子批和主种子批应冻干保存于28。2.2、原液2.2.1、生产用种子:启开工作种子批菌种,经适当传代,经检定合格后,接种于改良半综合培养基或其他适宜培养基,制备数量适宜的生产用种子。2.2.2、生产用培养基:采用改良半综合培养基或经批准的其他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不应含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能形成沉淀的成分。2.2.3、培养:采用培养罐液体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取样进行纯菌检查,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如发现污染杂菌,应废弃。2.2.4、收获及杀菌:于对数生长期的后期或静止期的前期中止培养,取样进行菌液浓度测定及纯菌检查,合格后在收获的培养液中加入甲醛溶液杀菌,或采用加热方法杀菌。以确保杀菌完全又不损伤其多糖抗原为宜。2.2.5、纯化2.2.5.1、去核酸:将已杀菌的培养液(单批或多批混合)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充分混匀,形成沉淀;离心后的沉淀物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其最终浓度为1mol/L,使多糖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解离;加入乙醇至最终浓度为25%,28静置13小时或过夜,离心收集澄清的上清液。2.2.5.2、沉淀多糖:于上述上清液中加入冷乙醇至最终浓度为80%,充分振摇。离心收集沉淀,用无水乙醇及丙酮各洗2次以上,沉淀物即为多糖粗制品。应保存在20以下,待纯化。2.2.5.3、多糖纯化:将多糖粗制品溶解于1/10饱和中性醋酸钠溶液中,使其浓度达1020mg/ml;按1:2容量用冷酚(100g结晶酚溶于40ml的1/10饱和醋酸钠溶液)提取数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并用0.1mol/L氯化钙溶液或其他适宜溶液透析,加入乙醇至终浓度为75%80%;离心收集的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及丙酮各洗2次以上,干燥后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沉淀物,即为纯化多糖原液。提取过程应尽量在15以下进行。2.2.6、原液检定:纯化多糖原液除菌过滤后,取样按3.1项进行。2.2.7、保存及有效期:于-20以下保存,自多糖粗制品制造之日起有效期为5年。2.3、半成品2.3.1、配制:半成品可由单批或多批多糖原液合并后,用无菌无热原乳糖和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制成。每1次人用剂量含多糖应不低于30g,乳糖2.53.0mg。2.3.2、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2.4、成品2.4.1、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2.4.2、分装及冻干: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冻干过程中制品温度应不高于30,真空或充氮封口。2.4.3、规格:每瓶含多糖150g、300g。每1次人用剂量含多糖应不低于30g。2.4.4、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3、检定3.1、原液检定3.1.1、鉴别试验: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附录C),本品与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应形成明显沉淀线。3.1.2、化学检定3.1.2.1、固体总量:依法测定(附录M)。3.1.2.2、蛋白质含量:应小于10mg/g(附录B第二法)。3.1.2.3、核酸含量:应小于10mg/g,核酸在波长260nm处的吸收系数(E1%1cm)为200(附录A)。3.1.2.4、O-乙酰基含量:应不低于2mmol/g(附录F)。3.1.2.5、磷含量:应不低于80mg/g(附录A)。3.1.2.6、多糖分子大小测定:多糖分子的KD值应不高于O.40,KD值小于O.5的洗脱液多糖回收率应大于65%(附录G)。3.1.3、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1.4、细菌内毒素检查:应不高于100EU/g(附录E凝胶限量试验);也可采用热原检查法(附录D)检查,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lkg注射0.025g多糖。3.2、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成品检定:除水分测定外,按制品标示量加入灭菌PBS复溶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3.3.1、鉴别试验: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附录C),本品应与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形成明显沉淀线。3.3.2、外观:应为白色疏松体,按标示量加入PBS应迅速复溶为澄明液体,无异物。3.3.3、化学检定3.3.3.1、水分:应不高于3.O%(附录D)。3.3.3.2、多糖含量:每1次人用剂量多糖含量应不低于30g。根据WHO规程规定的计算公式(多糖含量:磷含量为1000:75),先测定磷含量应不低于2.25g(附录A),再计算出多糖含量。3.3.3.3、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每5批疫苗至少抽1批检查多糖分子大小。KD值应不高于0.40,KD值小于0.5的洗脱液多糖回收率应大于65%(附录G)。3.3.4、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5、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F),应符合规定。每只豚鼠注射剂量为500g/m1,每只小鼠注射剂量为100g/0.5ml。3.3.6、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lkg注射O.025g多糖。3.4、稀释剂检定:稀释剂为无菌无热原PBS。3.4.1、pH值:应为6.87.2(附录VA)。3.4.2、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4.3、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F),应符合规定。3.4.4、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lkg注射lml。4、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分装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5、使用说明【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A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液,经提取获得的荚膜多糖抗原。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澄明液体。【接种对象】 6个月15周岁少年儿童。【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规格】 每瓶为150g、300g多糖。每1次人用剂量含多糖应不低于30g。【用法用量】(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稀释剂复溶,摇匀立即使用。(2)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2ml或0.5ml(含多糖不低于30g)。(3)基础免疫注射2针,从6月龄开始,每针间隔3个月;3岁以上儿童只需注射1次。接种应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前完成。根据需要每3年复种1次。在遇有流行情况下,可扩大年龄组做应急接种。【不良反应】 本疫苗反应轻微,偶有短暂低热,局部稍有压痛感,可自行缓解。【禁忌】(1)有癫痢、惊厥及过敏史者。(2)患脑部疾患、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3)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注意事项】(1)疫苗瓶塞松动者.复溶后有异物或疫苗瓶有裂纹,均不得使用。(2)疫苗复溶后,应按规定人份(剂量)一次用完,不得分多次使用,剩余的疫苗应废弃。【贮藏】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有效期】 2年。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拼音名:XingShenzonghezhengChuxuereMiehuoyimiao英文名: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TypeI)Vaccine,Inactivated本品系用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I型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沙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后制成。用于预防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制造2.1、生产用细胞:生产用细胞为原代沙鼠肾细胞。2.1.1、细胞管理及检定: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2.1.2、细胞制备:选用2周龄左右沙鼠,无菌取肾,剪碎,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细胞,接种培养瓶,用MEM等适宜的培养液培养。2.2、毒种2.2.1、名称及来源:生产用毒株为I型出血热病毒Z10株。2.2.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病毒接种鼠脑制备原始及主种子批。原始种子批传代应不超过第12代,主种子批应不超过第13代,主种子批毒种接种原代沙鼠肾细胞制备工作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应不超过第18代。2.2.3、种子批毒种的检定: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应至少进行2.2.3.12.2.3.4项检定。2.2.3.1、鉴别试验:毒种与已知I型出血热病毒免疫血清等量混合,置37水浴90分钟,接种Vero-E6单层细胞,观察1014天,以免疫荧光法测定,中和指数应大于1000。2.2.3.2、病毒滴定:取毒种做10倍系列稀释,接种Vero-E6细胞进行病毒滴定,滴度应不低于6.0lgCCID50/ml(荧光法),或接种23日龄乳鼠或2535日龄的沙鼠,进行脑内毒力滴定,滴度应不低于7.0lgLD50/ml。2.2.3.3、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2.2.3.4、支原体检查:依法检查(附录B),应符合规定。2.2.3.5、病毒外源因子检查:依法检查(附录C),应符合规定。2.2.3.6、免疫原性检查:取主种子批毒种制备原疫苗,接种2kg左右的白色家兔4只,每只后腿肌内注射1.0ml,注射后第7天以同法-再注射1次。第一次免疫后第4周采血分离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试验用病毒为76118株;同时用参考血清作对照,每只家兔的中和抗体滴度应不低于1:10。2.2.4、毒种保存:毒种应于-60以下保存。2.3、原液2.3.1、细胞制备:同2.1.2项。2.3.2、培养液:培养液为含适量的灭能小牛血清的MEM或其他适宜培养液。小牛血清的质量应符合要求(附录D)2.3.3、对照细胞病毒外源因子检查依法检查(附录C),应符合规定。2.3.4、病毒接种和培养:当细胞培养成致密单层后,按终浓度为4.05.01gCCID50/ml接种病毒,在适宜温度培养一定时间后,弃去培养液,用PBS冲洗去除小牛血清,加入适量新鲜维持液继续培养35天。2.3.5、病毒收获:当收获液的血凝滴度不低于1:64时,收获培养液及细胞,合并、过滤和离心即为病毒收获液。2.3.6、病毒收获液检定:按3.1项进行。2.3.7、病毒灭活:病毒收获液中按1:4000的比例加入-丙内酯和终浓度不高于0.10mg/ml的硫柳汞,于28放置7天灭活病毒和水解-丙内酯。2.3.8、合并:合并检定合格的灭活后的病毒收获液,经离心、过滤并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即为原液。2.3.9、原液检定:按3.2项进行。2.4、半成品2.4.1、配制:检定合格的原液加入终浓度不高于0.70mg/ml的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即为半成品。2.4.2、半成品检定:按3.3项进行。2.5、成品2.5.1、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2.5.2、分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2.5.3、规格:每瓶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2.5.4、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3、检定3.1、病毒收获液检定3.1.1、病毒滴定:将本品10倍系列稀释,取至少3个稀释度,分别接种Vero-E6细胞或沙鼠肾单层细胞,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天左右,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6.01gCCID50/ml。3.1.2、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3.1.3、支原体检查:依法检查(附录B),3.2、原液检定:应符合规定。3.2.1、病毒灭活验证试验:按灭活后病毒收获液总量的0.1取样,透析后接种Verc-E6细胞,连续传3代,每1014天传l代,每代以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结果均应为阴性。3.2.2、抗原量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进行抗原量测定,应不低于1:64。3.2.3、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采用酶联免疫法,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应不高于50ng剂。3.2.4、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4、成品检定3.4.1、鉴别试验:按2.2.3.6项进行,应符合规定。当效价测定不合格时,鉴别试验不成立。3.4.2、外观:应为橘红色微浑浊液体,久置形成可摇散的沉淀,无异物。3.4.3、化学检定3.4.3.1、pH值:应为7.28.0(附录VA)。3.4.3.2、硫柳汞含量:应不高于0.10mg/ml(附录B)。3.4.3.3、氢氧化铝含量:应不高于0.70mg/ml(附录F)。3.4.4、效价测定:按2.2.3.6项进行。免疫4只家兔,每只家兔的中和抗体滴度应不低于1:10。3.4.5、热稳定性试验: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试验。于37放置7天,按2.2.3.6项进行效价测定。如合格,视为效价测定合格。3.4.6、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4.7、细菌内毒素检查:应不高于100EU剂(附录E凝胶限量试验)。3.4.8、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F),应符合规定。4、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效价测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为1年6个月。5、使用说明【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沙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橘红色微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接种对象】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地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1060岁的高危人群。【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规格】 每瓶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用法用量】(1)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2)基础免疫为3针,于第0天、第7天、第28天各注射1次,基础免疫后1年应加强免疫1次,每1次1.0ml。【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有发热、头晕、皮疹者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因疫苗含有氢氧化铝佐剂,少数人在注射后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在13天内自行消退。【禁忌】(1)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者。(2)患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或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注意事项】(1)注射前应充分摇匀。(2)疫苗异常浑浊、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的块状物者,疫苗瓶有裂纹者,均不得使用。(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4)严禁冻结。【贮藏】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拼音名:XingShenzonghezhengChuxuereMiehuoyimiao英文名: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ISyndrome(Type)Vaccine,InactiVated本品系用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型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用于预防型肾综合征出血热。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制造2.1、生产用细胞:生产用细胞为原代地鼠肾细胞。2.1.1、细胞管理及检定: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2.1.2、细胞制备:选用2周龄左右地鼠,无菌取肾,剪碎,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细胞,接种培养瓶,加入适宜的培养液,置37培养。2.2、毒种2.2.1、名称及来源:生产用毒种为型出血热病毒L99株。2.2.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上传代制备主种子批。原始种子批应不超过第13代,主种子批应不超过第16代,工作种子批应不超过第20代。2.2.3、种子批毒种的检定: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应至少进行2.2.3.12.2.3.4项检定。2.2.3.1、鉴别试验:毒种与已知同型出血热病毒免疫血清等量混合,置37水浴90分钟,接种Vero-E6细胞,观察1014天,以免疫荧光法测定,中和指数应大于1000。2.2.3.2、病毒滴定:毒种用原代地鼠肾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7.0lgCCID50/ml。2.2.3.3、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2.2.3.4、支原体检查:依法检杏(附录B),应符合规定。2.2.3.5、病毒外源因子检查:依法检查(附录c),应符合规定。2.2.3.6、免疫原性检查:取主种子批毒种制备原疫苗,接种2kg左右的白色家兔4只,每只后腿肌内注射1.0ml,注射后第14天以同法再注射1次。第1次免疫后4周采血分离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试验用病毒为UR株;同时用参考血清作对照,每只家兔的中和抗体滴度应不低于1:10。2.2.4、毒种保存:毒种应于-60以下保存,液体工作种了批毒种保存时间不得超过1年。2.3、原液2.3.1、细胞制备:同2.1.2项。2.3.2、培养液:培养液为含适量灭能小牛血清和乳蛋白水解物的Earles液或其他适宜培养液。小牛血清的质量应符合要求(附录D)。2.3.3、对照细胞病毒外源因子检查:依法检查(附录c),应符合规定。2.3.4、病毒接种和培养:选择生长良好的单层细胞,接种适量病毒,在适宜温度培养适当时间后,弃去培养液,换以维持液继续培养一定时间。2.3.5、病毒收获:培养适宜天数,收获培养液,即为病毒收获液。2.3.6、病毒收获液检定:按3.1项进行。2.3.7、病毒灭活:病毒收获液中按1:4000的比例加入甲醛溶液,置适宜温度一定时间内灭活病毒。2.3.8、合并:合并检定合格的灭活病毒收获液,经离心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不高于0.10mg/ml的硫柳汞作为防腐剂,即为原液。2.3.9、原液检定:按3.2项进行。2.4、半成品2.4.1、配制:检定合格的原液加入终浓度不高于0.70mg/ml的氧氧化铝佐剂,即为半成品。2.4.2、半成品检定:按3.3项进行。2.5、成品2.5.1、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2.5.2、分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2.5.3、规格:每瓶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2.5.4、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3、检定3.1、病毒收获液检定3.1.1、病毒滴定:将本品10倍系列稀释,取至少3个稀释度,分别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或其他适宜细胞,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012天,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6.5lgCCID50m1。3.1.2、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1.3、支原体检查:依法检查(附录B)应符合规定。3.2、原液检定3.2.1、病毒灭活验证试验:按灭活后病毒收获液总量的0.1取样,透析后接种Vero-E6细胞,连续传3代,每1014天传1代,每代以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结果均应阴性。3.2.2、抗原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抗原量测定。应不低于1:64。3.2.3、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采用酶联免疫法,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应不高于50ng剂。3.2.4、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4、成品检定3.4.1、鉴别试验:按2.2.3.6项进行,应符合规定。效价测定不合格时,鉴别试验不成立。3.4.2、外观:应为橘红色浑浊液体,久置形成可摇散的沉淀,无异物。3.4.3、化学检定3.4.3.1、pH值:应为7.28.0(附录VA)。3.4.3.2、硫柳汞含量:应不高于0.10mgml(附录B)。3.4.3.3、氢氧化铝含量:应不高于0.70mgml(附录F)。3.4.3.4、游离甲醛含量:应不高于0.50mg/ml(附录L)。3.4.4、效价测定:按2.2.3.6项进行。免疫1只家兔,每只家兔的中和抗体滴度应不低于l:10。3.4.5、热稳定性试验: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于37放置7天,按2.2.3.6项进行效价测定。如合格,视为效价检测合格。3.4.6、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4.7、细菌内毒素检查:应不高于100EU剂(附录E凝胶限量试验)。3.4.8、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F),应符合规定。4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效价测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为1年6个月。4、使用说明【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橘红色微浑浊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接种对象】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1660岁的高危人群。【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型肾综合征出血热。【规格】 每瓶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用法用量】(1)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2)基础免疫3针,于第0天、第14天、第28天各注射1次,基础免疫后1年应加强免疫1针,每1次1.0ml。【不良反应】 注射后个别有发热、头晕、皮疹者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治疗。因疫苗含有氢氧化铝佐剂,少数人在注射后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在13天内自行消退。【禁忌】(1)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2)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或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注意事项】(1)注射前应充分摇匀。(2)疫苗浑浊、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的块状物或疫苗瓶有裂纹者,均不得使用。(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休息片刻。(4)严禁冻结。【贮藏】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白喉抗毒素拼音名:BaihouKangdusu 英文名:DiphtheriaAntitoxin本品系由白喉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白喉。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2、制造2.1、抗原与佐剂:应符合“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规定。2.2、免疫动物及血浆2.2.1、免疫动物:免疫用马匹必须符合“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规定。2.2.2、免疫、采血与分浆:按“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免疫血清效价不低于1100IU/ml时,即可采血。分离之血浆可加入适宜防腐剂,并应作无菌检查(附录A)。2.3、原液2.3.1、原料血浆:原料血浆的白喉抗毒素效价应不低于1000IU/ml(附录E)。血浆在保存期间,如发现有明显的溶血、染菌及其他异常现象,不得用于制备。2.3.2、制备2.3.2.1、消化:将免疫血浆稀释后,加入适量胃酶及甲苯,调整适宜pH值后,在适宜温度下消化一定时间。2.3.2.2、纯化:采用加温、硫酸铵盐析、明矾吸附等步骤进行纯化。2.3.2.3、浓缩、澄清及除菌过滤:浓缩可采用超滤或硫酸铵沉淀法进行。澄清及除菌过滤后,制品中可加入适量硫柳汞、间甲酚或三氯甲烷作为防腐剂。纯化后的抗毒素原液应置28避光保存至少1个月作为稳定期。2.3.3、原液检定:按3.1项进行。2.4、半成品2.4.1、配制:将检定合格的原液,按成品规格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调整效价、蛋白质浓度、pH值及氯化钠含量,除菌过滤。2.4.2、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2.5、成品2.5.1、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2.5.2、分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2.5.3、规格:每瓶含白喉抗毒素1000IU(预防用)或8000IU(治疗用)。2.5.4、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3、检定3.1、原液检定3.1.1、类A血型物质含量:应不高于4g/ml(附录)。3.1.2、抗体效价:依法测定(附录E)。3.1.3、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1.4、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3.0ml。3.2、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成品检定3.3.1、鉴别试验:每批成品至少抽取1瓶做以下鉴别试验。3.3.1.1、动物中和试验或特异沉淀反应:按附录E进行,供试品应能中和白喉毒素;或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附录C),供试品应与白喉类毒素产生特异沉淀线。3.3.1.2、免疫双扩散试验:依法测定(附录C),供试品仅与抗马的血清产生沉淀线。3.3.2、外观:应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异物,久置有微量可摇散的沉淀。3.3.3、化学检定3.3.3.1、pH值:应为6.07.0(附录A)。3.3.3.2、蛋白质含量:应不高于170g/L(附录B第一法)。3.3.3.3、氯化钠含量:应为7.59.5g/L(附录G)。3.3.3.4、硫酸铵含量:应不高于1.0g/L(附录C)。3.3.3.5、防腐剂含量:如加硫柳汞,含量应不高于0.1g/L(附录B);如加间甲酚,含量应不高于2.5g/L(附录N);如加三氯甲烷,含量应不高于0.5%(附录O)。3.3.4、纯度3.3.4.1、白蛋白检查:将供试品稀释至2%的蛋白浓度,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附录B),应不含或仅含痕量白蛋白迁移率的蛋白质成分。3.3.4.2、F(ab)2含量:预防用的应不低于50%,治疗用的应不低于60%(附录F)。3.3.5、抗体效价:预防用的效价应不低于2000IU/ml,比活性为每1g蛋白质应不低于30000IU;治疗用的效价应不低于3000IU/ml,比活性为每1g蛋白质应不低于40000IU(附录E)。每瓶白喉抗毒素装量应不低于标示量。3.3.6、类A血型物质含量:应不高于4g/ml(附录I)。3.3.7、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A),应符合规定。3.3.8、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3.0ml。3.3.9、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F),应符合规定。4、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分装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5、使用说明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布氏菌纯蛋白衍生物拼音名:BushijunChundanbaiYanshengwu 英文名: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ofBrucel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