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古 2011年第 8 期o 本刊专稿 辽宁朝阳市姑营子辽代耿氏家族 3 4 号墓发掘简报 朝阳博物馆朝阳市城区博物馆 关键词 辽宁姑营子3号墓4号墓耿氏家族墓地 KEYWORDS LiaoningGuyingziTomb No 3T omb No 4Geng Family Cemetery ABSTRACT In 1997 and 2002 Chaoyang Museum and other institutions recovered the Tombs Nos 3and 4 of the GengFamilyCemeteryat Guyingzi Village in ChaoyangCity Tomb No 3 was a brick single chamber tomb consistingof thepassageway the ventilatingshaft the entrance the corridor and the tomb chamber Thegravegoods unearthed from this tomb arepotteries iron implements bronzes and agate ornaments and so on T omb No 4 a brick double chamber imitatingwooden structure had been looted much earlier before the excavation and onlya set of epitaph and veryfewgravegoods were yielded Accordingto the epitaph the occupants of this tomb were GengChongmei who had been a translator in the earlyLiao Dynastyand was ever assigned as Jiedushi militarycommissioner and his wife nee Yel Geng Chongmei was an aristocrat of the Han ethnic group with preeminent status in the early Liao Dynasty and his epitaph is significantly meaningful for the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ies of the elite clans of the Hanpeople in the XingzhongPrefecture of the Liao Dynastyand their marriage relations 耿氏家族墓地位于辽宁朝阳市西北 15 公里的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姑营子村后 一座小山的南坡 山坡坡势较缓 其南 1公 里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季节性小河 东南地 势平坦开阔 可直达朝阳市区 墓地背依连 绵起伏的山峦 辽代称 八角山0 现当地仍 用此名 面对平坦开阔的平川 两侧为错落 的山峦 图一 迄今为止 在朝阳辽代耿氏家族墓地已 发现清理 4 座墓葬 其中 1975 年 1976 年 朝阳地区博物馆 现朝阳博物馆 曾在该处 发掘过两座规模较大的辽代纪年墓 出土一 批精美文物 包括 3 合墓志 从墓志可知两 座墓葬分别为耿知新墓 1 号墓 耿延毅及 夫人耶律氏的合葬墓 2 号墓 据墓志所 记 确定该处为辽代 久居辽霸0 广积仓 图一耿氏家族墓地位置示意图 第 8 期 31 总 703 图二M 3平 剖面图 湘0 且拥有 户人万口0的汉姓贵 族 辽代 武功开国0 的皇亲国戚 之一耿氏家族的 祖茔0地 1 1997年 9月初 当地村民在 村后小山发现 1座砖砌墓葬 并 打破封门砖进入墓室取出部分遗 物 龙城区文物管理所闻讯后 追 回被取出的遗物 并报上级主管 部门 9 月 5 日 受上级主管部门 委托 朝阳市博物馆 现朝阳博物 馆 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清理 通 过对墓葬的地理位置 墓葬的形 制 出土遗物及相关资料的对比 分析 确定该墓为辽代汉姓贵族 耿氏家族成员墓 2002年 该处又有 1座砖砌 墓葬被盗掘 11月 5日 朝阳市博 物馆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清理 该 墓规模较大 有前后双室 墓室内遗物几近 盗空 在前室发现 1 合被砸坏的墓志 据墓 志 该墓为辽代初期曾出任节度使的通事耿 崇美及夫人 卫国夫人耶律氏0合葬墓 为保持耿氏家族墓葬资料的完整性和 延续性 将 1997 年 2002年发现的两座墓 葬分别编号为 3 4号墓 现将这两座墓葬的 发掘概况报告如下 一 3 号墓 3号墓位于耿延毅及夫人合葬墓 2号 墓 东略偏北 100 余米处 该处地势稍低且 坡势平缓 一 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小山南坡 地表以下 018 米左 右为连山岩石 墓圹为开山凿岩而成 墓圹 总体口大底略小 最深距现地表 716 米以 上 圹内填土为一层黄褐土 一层碎石交替 回填 且经夯打 形成坚实的保护层 填土层 和碎石层厚 011 0123米不等 墓葬为砖筑单室墓 坐北朝南 方向 185 度 墓葬保存完好 未坍塌 仅墓门封门 砖及墓门正面局部被破坏 墓葬由墓道 天 井 墓门 甬道 墓室五部分组成 图二 墓道呈阶梯状 上口略宽 为 118 215 米 斜壁 未经修整 前端有一冲沟 仅 清理连接天井处小段 所暴露的台阶每阶宽 015 高约 012米 从冲沟断面看 墓道水平 长度在 10米以上 天井口大底小 东西两壁斜立 壁面 略经修整 南为墓道 北连墓门 至底深 716 米 天井底部岩石略经平整 靠墓门堆积大 量石块 应用于加固封门 底部南北长 2116 东西宽 2152 3152 米 墓门仿木结构门楼式建筑 中间开券 门 券门顶部左右各嵌一门簪 门簪方形 四 边经琢磨 内曲 中间饰直径 4厘米的红色 圆点 门簪上方置普柏枋 二层砖平砌 上饰 红彩 洞门两侧设立颊 立颊宽 5厘米 立颊 外 0124米砌方形抹双角倚柱 立颊 倚柱表 面均饰红彩 门簪 立颊 倚柱均凸出壁面 4 厘米 倚柱上砌砖雕柱头铺作 为一斗三升 32 总 704 考古 第 8 期 33 总 705 的构件 而是为了便于起券而采取的措 施 既方便起券顶 又增强墓顶的坚实与稳 固 墓室通高 316米 墓壁上部除南壁外各嵌 舌0 形灯台 3 个 南壁券门顶部东西两侧各嵌 1 个 灯台 台面涂白灰 正面饰红彩 台面之上不见任 何遗物或使用痕迹 其应与辽代晚期墓葬墙 壁上常见的砖雕灯檠一样 非实用灯具而只 是象征性的 灯台凸出壁面约 10厘米 墓顶 封石为截尖锥体 下面直径 014 米 中心凿 一圆窝 圆窝周边残留铁锈痕迹 墓室券顶 抹白灰 墓顶象征天空 上用白灰点无规则 点缀 表示星辰 东面绘一直径 20 厘米的红 色圆点 表示太阳 西面绘一直径 16厘米的 白色圆点 象征月亮 且其所处位置较红色 圆点低 可能是取 玉兔西坠 金乌东升0之 意 墓室底部用青色方砖对缝平铺 其上砌 棺床 棺床北接墓壁 呈方形 边长 217 高 012 米 床面用青色方砖对缝平铺 墓室内 存大量朽烂木板 大部位于棺床上 其中几 块较长的木板上有卯眼 从木板分布情况分 析 原棺床之上应有木棺及制作简单的帐 架 带卯眼的长木板可能为帐架的边框 棺 床上存遗骨甚少 葬者性别不能辨别 由于墓室内东侧 棺床与立壁之间 有 一小泉眼 发掘时 墓室及甬道内积水达 013 米左右 从墓壁及甬道立壁水渍痕迹 看 墓室内积水最深时达 112 米左右 二 出土遗物 该墓未被盗扰 出土遗物较丰富 但由 于积水及村民进入扰动 大部分遗物的具体 位置已不详 墓室内棺床与东壁所余狭小空 间摆放铁制生活用具 墓室西南角堆积玛瑙 饰件 出土遗物按质地可分为陶瓷器 铁器 铜器 银器 玛瑙饰件等 11 陶 瓷器计 17 件 包括釉陶器 白 瓷器 影青瓷器及青瓷器 1 釉陶器3 件 陶器胎质细密坚 硬 器类有划花鸡冠壶 洗 划花鸡冠壶2 件 形制 大小相同 红 胎 扁身双孔式 无盖 短管口 圆唇 凹底 横断面略呈长方形 施釉未及底 釉面因水 浸蚀呈银灰色 且脱落殆尽 双孔外划简单 卷草纹 两侧各划一组卷草纹 纹内呈黑 色 器内壁旋纹清晰 应先轮制成圆器 再捏 扁成型 M3B1 管口径 4 最大腹径 1315 614 底径 612 516 高 1913厘米 图四 1 图版柒 1 洗1 件 M 3B3 口沿处略残 圆唇 口微敛 弧腹 平底 器内底刻划直径 516 1618 厘米的同心圆 两圆之间刻划双重五 瓣莲花纹 大圆外部刻划一周卷草纹 通体 施酱釉 口径 3015 底径 26 高 7124厘米 图四 5 图版柒 2 2 白瓷器2件 胎质细白坚硬 器类 有注壶 小碗 注壶1件 M3B4 出自墓门封砖内 侧 盘状口 圆唇 广肩 直管状流 腹部弧 曲 圈足外侈 盘口下部为五节竹节状细长 颈 最下一节有明显的竖向刀削痕 肩部饰 两道凹弦纹 腹下部有明显刀削痕 施牙白 釉未及底 足底部有用白釉画的符号 口径 1016 最大腹径 1416 圈足径 9 高 2518厘 米 图四 11 图版捌 5 小碗1件 M 3B5 已残 敞口 圆 唇 曲腹 平底 假圈足 通体施牙白釉 口径 719 圈足径 4 高 3 厘米 图四 9 3 影青瓷器6件 胎质细白坚硬 器类有五曲花式口碗 六曲花式口碗 六曲 花式口盘 五曲花式口碗2 件 口呈五曲花瓣 形 腹壁微曲 圈足略外侈 施釉未及底 釉 色发白 不均匀 M3B6 口径 1513 圈足径 516 高 515 厘米 图四 3 六曲花式口碗2件 均残 口呈六曲 花瓣形 敞口 圆唇 腹壁弧曲 圈足略外 侈 施釉未及底 釉色发白 无光泽 M 3B8 34 总 706 考古 图四M 3出土陶 瓷器 11 釉陶划花鸡冠壶 M 3B 1 21 青瓷渣斗 M 3B 14 31 影青瓷五曲花式口碗 M 3B 6 4 1 青瓷花式口 碗 M 3B 13 51 釉陶洗 M 3B 3 61 青瓷温碗 M 3B 12 71 影青瓷六曲花式口盘 M 3B 10 81 青瓷 杯 M 3B 16 91 白瓷小碗 M 3B 5 101 青瓷注壶 M 3B 11 111 白瓷注壶 M 3B 4 121 影青瓷六曲 花式口碗 M 3B 8 131 青瓷盏托 M 3B 15 1 111 约 1 7 2 4 6 7 9 10 131 约 1 5 31 约 1 4 51 约 1 9 81 约 2 5 121 约 1 6 口径 2014 圈足径 8 高 712 厘米 图四 12 六曲花式口盘2件 M3B10 口呈六 曲花瓣形 敞口 圆唇 腹壁斜直 圈足 通体 施釉 釉色暗淡无光泽 口径 2014 圈足径 8 高 418厘米 图四 7 4 青瓷器6 件 胎色灰白 胎质细密 坚硬 器类有注壶 温碗 花式口碗 渣斗 盏 托 杯等 注壶1件 M3B11 葫芦形钮盖 壶 直口 短粗颈 曲流 曲柄 鼓腹 圈足略外 侈 盖顶部有简单纹饰 下部有两个小穿 孔 壶肩部饰四只展翅飞翔状小鸟 两鸟之 间饰花卉及变体云纹 其下为两道凹弦纹 弦纹因施釉厚重而不明显 壶腹部饰四组花 鸟纹 小鸟呈飞翔状 两两相对 间以变体云 第 8 期 35 总 707 纹 通体施釉 釉色青绿 光泽莹润 施釉均 匀 足底有垫圈支烧痕 口径 417 最大腹径 1312 圈足径 715 通高 1712 厘米 图四 10 图版捌 6 温碗1件 M3B12 足部略残 口呈 六曲花瓣形 口微敞 尖唇 瓜楞状腹 圈足 略外侈 内底刻满花纹 内壁近沿处刻一周 云纹 通体施釉 釉色青绿 光泽莹润 施釉 均匀 足底有一圈支烧渣垫痕 口径 1616 圈足径 10 高 814厘米 图四 6 图版捌 2 花式口碗1件 M3B13 口呈五曲 花瓣形 敞口 圆唇 腹壁斜直 略弧曲 呈瓜 楞状 原圈足已被打掉 并磨平 通体施釉 釉色暗淡无光泽 施釉均匀 口径 1612 底 径 618 高 616厘米 图四 4 图版捌 1 渣斗1件 M3B14 已残 碗状口 口微内敛 圆唇 束腰 腰部有一周凸棱 下 接球形小罐 圈足 足壁鼓曲 腹壁有明显且 均匀的凹凸纹 口径 1714 最大腹径 1212 圈足径 714 高 1216 厘米 图四 2 图版捌 3 盏托1件 M3B15 已残 盘状口 尖唇 底部起沿 圈足略外侈 通体施均匀的 豆绿色釉 釉色柔润 有光泽 釉面有细小开 片 口径 1314 圈足径 7 高 312厘米 图四 13 杯1 件 M3B16 白胎 胎质细密坚 硬 折沿 圆唇 深腹 腹壁鼓曲 高圈足外 侈 腹刻三道凹弦纹 通体施均匀的豆绿色 釉 釉色柔润 有光泽 圈足底部露胎 口径 818 最大腹径 815 圈足径 416 高 518 厘米 图四 8 图版捌 4 21 铁器以生活用具为主 器类有火 盆 三足桶 执壶 长柄壶 长柄三足锅 长柄 四足烤炉 箅 铲等 火盆1件 M 3B17 由锻铁片 角铁 铆制而成 盆体六边形 平折沿 其上有圆形 铆钉 深腹 平底 底用五条铁片依次叠压而 成 下连 圈足0 盆体置二 U0形提手 折角 及足底用角铁铆接 腹饰连弧纹 盆腹深 1014 两对边长 42 通高 18 厘米 图五 1 三足桶1 件 M 3B18 由锻铁铆制 而成 上为圆筒 下附三扁足 桶平盖 拱形 钮 盖边缘起凸棱 口沿铆接二立耳 耳间有 提梁 提梁中间有铁链与桶盖相连 口径 1612 通高 3619 厘米 图五 10 执壶1件 M3B19 由锻铁片铆接 而成 圆盖 盖面隆起呈弧形 盖上有钮 壶 平折沿 直管状口 高领 广肩 肩部铆接桃 形铁片并附接管状流 流微曲 腹壁斜直 下 铆接平底 宽扁执柄 与口沿 腹部相接 柄 顶部铆接方形铁片 并接一铁链与盖钮相 连 口径 418 最大腹径 1615 通高 31厘米 图五 9 长柄壶1 件 M 3B20 由锻铁铆接 而成 圆盖 盖面隆起呈弧形 盖钮不存 壶 呈球形 长柄残缺 短流 凹底 盖与柄之间 原有铁链相连 口径 516 最大腹径 1312 通 高 11 厘米 图五 8 长柄三足锅1 件 M 3B21 锻铁制 成 圆形平盖 盖上有钮 钮上有一铁环 锅 体直口 侧沿出一小流 銎形柄 圜底 三 足 足与锅体铆接 口径 16 腹深 614 通高 1414 厘米 图五 3 长柄四足烤炉 箅 1件 M 3B22 由锻铁片铆制而成 长方形炉体及四足均用 三角铁围成 上有薄铁条箅五条 銎形柄 炉 体长 21 宽 1418 柄长 1716 高 18 厘米 图 五 5 铲1 件 M 3B23 锻铁制成 簸箕形 铲体 銎形柄与铲体铆接 铲体长 1712 宽 1114 1218 柄长 18 厘米 图五 11 叉1 件 M 3B24 锻铁制成 山0字 形 中间股锋刃部为菱形 两侧股锋刃为扁 三角形 宽 512 柄长 912 通长 1614厘米 图五 7 36 总 708 考古 锁2 把 形制基本相同 均两铺首共 一锁 铺首圆形隆起 锻制 横式 锁套呈圆 筒状 圆条形锁柱向上折起与锁套相连 M3B25 出自甬道内木门下方 栓上有两个 铁门鼻 鼻上有四棱体圆环 锁套长 916 直 径 214厘米 锁栓长 2712 直径 0175 厘米 图五 12 M 3B26 出自棺床附近 门鼻上 连一铺首 锁套长 916 直径 118厘米 锁栓 长 2317 直径 016 厘米 图五 2 包片2件 山0字形 应为木制器具 之包片 M 3B27 薄铁片锻制而成 表面有 铆钉 残长 1512 厘米 图五 4 马镫2件 其中 1件残损严重 M3B 28 锻铁制成 镫身呈椭圆形 踏板较宽 宽 15 高 1312 厘米 图五 6 铁钉墓葬内出土若干 形制相同 均 第 8 期 37 总 709 图五M 3 出土铁器 11 火盆 M 3B 17 2 121 锁 M 3B 26 25 31 长柄三足锅 M 3B 21 41 包片 M 3B 27 51 长柄四足烤炉 箅 M 3B 22 61 马镫 M 3B 28 71 叉 M 3B 24 81 长柄壶 M 3B 20 91 带盖执壶 M 3B 19 101 三 足桶 M 3B 18 111 铲 M 3B 23 11 约 1 19 2 6 9 10 121 约 1 8 3 5 111 约 1 10 4 7 81 约 1 5 38 总 710 考古 第 8 期 39 总 711 图八M 4 平 剖面图 图七M 3 出土遗物 11 木构件 M 3B 58 2 51 贝壳形玛瑙饰件 M 3B 56 75 19 3 41 前圆后 方形玛瑙饰件 M 3B 56 17 18 6 1 前尖后方形玛瑙饰件 M 3B 56 2 71 半 球形玛瑙饰件 M 3B 56 1 铜钉 并附接相同形状的薄铁片 中间存革 带残痕 表面磨光 M3B56 2 长 413 宽 214 厚 111 厘米 图七 6 前圆后方形饰件2 件 前琢磨成圆 形 后为方形 正面中间起脊 背面光平 各 有三对小孔 小孔两两贯通 穿以铜钉 并附 接相同形状的薄铁片 表面磨 光 M3B56 17 长 318 宽 214 厚 018 厘米 图七 3 M 3B56 18 长 416 宽 216 宽 1厘米 图七 4 贝壳形饰件83件 分两种 形制 大小相若 其中 56件正面 起脊 27 件前尖 后磨平并起脊 背面均各有两对小孔 小孔两两 贯通 穿以铜钉 并附接相同形状 的薄铁片 中间存革带残痕 表面 磨光 M 3B56 19 长 313 宽 118 厚 115 厘米 图七 5 M3 B 56 75 长 215 宽 115 厚 112 厘米 图七 2 此外 墓葬中还出土一些木 构件残块以及陶器残片 其中木 构件残块 M 3B58 上有卯眼 用 两个铜铆钉与鎏金铜片铆 接 残长 6 宽 312 厚 017 铜 片厚 011 厘米 图七 1 这 些残存木构件应为帐架之局 部 二 4 号墓 该墓位于 3 号墓北 30 余米处 地势略高 自地表以 下 018米左右为岩石 墓圹 为开山凿岩而成 根据实际 情况 未大面积进行发掘 仅 从盗洞进入墓室进行清理 一 墓葬形制 墓葬为砖砌仿木结构双 室墓 坐北朝南 前室及后室顶部各有一盗 洞 方向 190度 图八 墓圹最深达 9米以上 从盗洞立壁看 墓圹内填土与 3 号墓基本相同 甬道有前后甬道 皆为券顶 前甬道 连接墓门的甬道 长方形 长 1164 至封门 40 总 712 考古 图九M 4石棺室示意图 图一o石棺室门东侧石板 画人物示意图 第 8 期 41 总 713 砖 宽 1124 高 2102米 立壁底部为七层条 砖砌筑 其上采取 三平一立0法砌筑 立壁 砌砖自 1156米处起券 后甬道 连接前后室 的甬道 长 1128 宽 1124 高 211米 立壁砌 砖方法与前甬道相同 自 115米处起券 前室平面呈方形 南北长 2154 东西 宽 2151米 立壁砌法与甬道相同 东西立壁 砌砖自 1156米处内收 南北砌砖于拱形洞 门之上内收 叠涩起券 形成覆斗式顶 顶部 收口处用长方形石板封顶 做成长方形藻 井 自底至顶高 3103米 封顶石内长 1146 宽 0138米 后室平面近方形 除南壁外 余三壁 皆外弧 南北长 4187 东西宽 4182米 墓壁 砌法与甬道相同 立壁高 1195米 其上砌砖 外移 012米 穹隆顶 自底至顶高 417米 顶 心收口处用一截尖圆锥体石块堵塞 石块底 部直径 016米 穹隆顶厚 0158米 墓室内立 壁及墓顶原均抹白灰 后脱落殆尽 后室后 半部有砖砌棺床 南北宽 3168米 东西横贯 墓室 高 0138米 床前正中有一阶踏步 踏 步长 1105 宽 014 高 0117米 其下为两层 砖砌筑 上置厚 5厘米的整块石板 棺床上 置石棺室 棺床上嵌置四个方形石角座 角 座规格为 60厘米 60厘米 25厘米 角座 上雕凿曲尺形凹槽以嵌石板 凹槽深 10 宽 10厘米 棺室由五块石板围成 棺室北 东 西三壁各为整块石板 石板两侧边磨成 45 度斜角 北壁石板宽 217 高 1162 厚 0109 米 东 西壁石板宽 2136 高 1162 厚 0109 米 南壁中间设门 门宽 0172米 门左右各 立一石板 西侧石板宽 1102 东侧石板宽 0196 高 1162 厚 0108米 图九 石棺室原 有木门 门已朽 只存两石门砧 砧中部凿凹 槽 槽宽 10 深 17厘米 石砧面上存一直径 4 深 3厘米的门轴窝 从门砧石及其上的两 个门轴窝看 原石棺室木门应为两扇对开 门上有锁 从墓室内所存大量朽木分析 棺 室内原应有木棺 而且石棺室可能有木质平 顶 棺室石板上有彩绘画 北壁以山水花鸟 为主 东西壁以山水人物为主 西壁石板被 盗 东部石板被打碎 棺室前门两侧石板绘 人物 只存东侧一块 石棺室门东侧石板用赭黄色打底 边用 红色画出边框 石板上居中画一契丹男子 髡发 右耳戴一 耳环 身着白色 右衽长袍 圆 领 腰系绦带 足蹬长靴 怀抱 两弦弹拨乐器 作弹奏状 琴体 方形 乐器的两 弦 轴 均 在 右 侧 人物身高 1111 米 图一 o 图版 柒 4 石棺室北侧 石板用赭黄色 打底 边用红色 画边框 石板中 图一一陶砚 M 4B 1 图一二M 4 所出墓志拓本 部画 山0字形假山石 其上画花卉 花卉枝 叶繁茂 鲜花盛开 花丛两侧各绘一体白尾 长的大鸟及三株树木 花丛上方画七只飞翔 的鸟 图版柒 3 石棺室东 西侧石板均用 赭黄色打底 西侧石板中部绘八个人物 人 物四坐四立 周边绘山水树木 东侧石板中 部绘七个人物 周边绘山水树木及楼阁 由于墓葬被严重盗扰 棺室内遗骨散 乱 葬式不清 二 出土遗物 由于墓葬被盗 所存遗物寥寥无几 除 所存 3块绘画的石棺室立壁石板外 墓室内 还发现 1 件陶 砚 5块阴刻八 卦符号的长方 形石块以及被 砸坏的墓志 陶 砚1 件 M4B1 泥 质灰陶 风字 形 砚池微倾 长 914 前宽 818 高 116厘米 图一一 墓志1合 用青色砂岩刻制 志盖方 形 顶式 被砸成数块 上无铭文 边长 42 总 714 考古 125 厚 8厘米 志石规格与志盖相同 志石 阴刻楷书 共计竖排 42 行 每行字数 11 42 字不等 全文总计 1600余字 墓志记载墓主 耿崇美的籍贯 家世 生前历任官职以及妻 儿后辈情况 墓主耿崇美死于辽天禄二年 公元 948 年 十一月二十五日 享年 56 岁 辽天禄三年 公元 949年 十月二十五日 葬于霸州西北二十里 其妻 卫国夫人耶律 氏0死于辽保宁二年 公元 970年 五月十六 日 享年 55岁 后于保宁二年岁次庚午十 月己巳朔十七日乙酉重移旧墓别就新坟公 与夫人合葬焉礼也0 图一二 三 结语 耿氏家族墓及耿崇美墓志 耿延毅及夫 人墓志 耿知新墓志以及内蒙古哲里木盟哲 北农场 2号墓 耿淑仪0墓志 2 的出土 对研 究辽代的丧葬习俗 耿氏家族的兴衰 辽代 兴中府其他汉姓贵族的家族史 以及补证 5辽史6的缺略和谬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 对墓志的考释及相关资料等 可知在辽代 萧 韩 耿 刘等家族互相联姻 关系密切 形 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左右辽代的政治 军事 在景 圣两朝 他们在联姻的基础上构 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 一 耿崇美墓志中的几个问题 11 卫国夫人耶律氏0的族属 据故圣宗 皇帝淑仪赠寂善大师墓志铭 耿氏 世为右 族 源流浸远 谱牒具存0 3 因为是右族 耿 氏与耶律氏世代联姻 据耿崇美墓志 耿崇 美和其子绍忠 绍纪及其孙延毅均娶耶律氏 之女 耿崇美之妻 卫国夫人耶律氏0史书无 载 从耿崇美得到 大圣皇帝0 辽太祖耶律 阿保机 的赏识及官居高位的时间等情况分 析 其出身应为契丹皇族 21 关于耿崇美之子耿绍纪 耿崇美墓 志中记载 耿崇美生有五子 即绍基 绍忠 绍纪 绍邑 绍矩 此与其孙耿延毅墓志所记 耿崇美 挺生五子0相符 耿延毅墓志称其为 耿崇美第二子耿绍纪之子 而耿崇美墓志中 记绍纪为耿崇美之三子 此点两墓志所记不 同 从墓志形成时间早晚及内容准确程度分 析 耿崇美墓志所记应更为准确 耿延毅墓 志所记有误 另5宋会要辑稿6中记 绍忠弟 绍雍虏三司使0 耿崇美墓志所记五子无 绍雍 志文中提及的 绍邑0应为 绍邕0 绍 邕0即5宋会要辑稿6中的 绍雍0 乃同名异 写 邕0与 雍0同音而致异 4 31 墓志中应提及其孙耿延毅 耿崇美 墓志中记载 长孙前儒州衙内指挥使延弼 次孙前儒州山河指挥使延煦 次延 次延 玉 次延寿 次后槽使延昭 次延训 次延斌 次仙留哥 次丑奴哥 次七哥0 不见延毅之 名 而 仙留哥 丑奴哥 七哥0可能为幼儿之 乳名 据耿延毅墓志所记 耿延毅应出生于辽 应历十七年 公元 968年 耿崇美墓志记 耿崇美死于辽天禄二年 公元 948 年 卫 国夫人耶律氏0 死于辽保宁二年 公元 970 年 墓葬为辽 保宁二年岁次庚午十月 十七日乙酉重移旧墓别就新坟公与夫人合 葬0而成 墓志刊刻时间亦应为 保宁二年岁 次0 从此可看出 重移旧墓别就新坟0时耿 延毅尚为两岁幼儿 可能只有乳名 根据古 代家族中男丁均应刊刻留名的习俗推断 耿 延毅应该是耿崇美墓志中所提及的孙辈中 仙留哥 丑奴哥 七哥0三人中的一个 二 3号墓墓主的身份 地位及墓葬的 年代 3号墓虽未出土具有明确纪年及标志 墓主人身份的文字资料 但从墓葬所处的地 理位置 墓葬形制和装饰风格以及出土遗物 等方面 均可推断出墓主人的族属 身份及 墓葬的相对年代 11 耿崇美墓志记 后于保宁二年 岁次庚午十月己巳朔十七日乙酉重移旧墓 别就新坟公与夫人合葬焉礼也0 耿知新 耿 延毅墓志中均记 礼葬于彰武军霸城县 第 8 期 43 总 715 七角山前 原从祖考之茔 即柳城西北是 也0 由此 七角山0之前即辽代 久居辽霸0 且权势煊赫的耿氏家族的 祖茔0地 耿氏家 族墓地之形成即发始于此时 霸城县 辽代 设立 契丹建国后 朝阳地区属中京道大定 中兴二府 辽初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韩知 古完葺唐柳城置霸州 重熙年间 升霸州为 兴中府 志文中 柳城0即今朝阳老城 为隋 开皇十七年 公元 598年 改龙山县而设立 之柳城 唐武德七年 公元 624年 改营州都 督府 但仍沿用此名 3号墓位于耿延毅墓 2号墓 东 100余米处 4号墓南 30余米 处 由此 可推断 3号墓墓主为耿氏家族成 员 21 墓葬为开山凿岩而筑 工程浩大 使 用建筑材料多样 且建筑形式复杂 非豪门大 族而不能为 另外 墓葬中出土多件北宋时期 名窑瓷器 以及一套 11的鎏金铜带具 宋 辽时期 在舆服制度方面承袭唐 五代之 制 唐显庆 高宗李治 以后 以紫为三品之 服 金玉带十三 绯为四品之服 金玉带 十一0 北宋初年详定车服制度 三品以上服 玉带 四品以上服金带 以下升朝官 虽未升 朝已赐紫绯 内职诸军将校 并服红锃金涂 银排方 虽升朝着绿者 公服不得系银带 余 官服黑银方团及犀角带 贡士及胥吏 工 商 庶人服铁角带 恩赐者不用此制0 5 排 方0 即方排列紧密者 因此 可断定 3号 墓主人生前亦具有一定地位 同时 墓葬中 所出玛瑙带饰 亦表明墓主之身份地位与豪 华奢侈 31 几座墓葬均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 且方形墓室边出弧线 同时 1 3号墓转角 铺作之上各压一平整石块 墓壁上嵌非实用 的舌形灯台 3号墓墓室穹隆顶的星象图 特别是对 日0 月0的表现手法 寓意方面 也与 2号墓顶部星象图如出一辙 413 号墓所出鸡冠壶同 2 号墓所出形 制一样 为绿釉扁身双孔式 两面饰卷草纹 腹壁微隆起 已出现外弧线 这种形式的鸡 冠壶是典型的辽代中期器物 同样 3 号墓 中亦出土了以长柄 三足或四足居多的铁制 生活用具 综上所述 3号墓墓主为辽代贵族耿氏 家族之成员 从墓葬位置排列看 3号墓墓 主应为 4号墓墓主耿崇美的晚辈 但其与耿 延毅 耿知新的辈分关系目前尚无法确定 墓葬的确切年代应与 1 2号墓相当 三 耿氏家族契丹化的体现 耿氏虽为汉人 但 久居辽霸0 长期与 契丹人共处 在生活习惯及其他习俗上必然 受到契丹人较大的影响 并逐步 入乡随 俗0 逐渐改变原有的生活习俗 耿崇美墓志中有 次仙留哥 次丑奴哥 次七哥0 孙大悲 奴秃哥0等 以 哥0字命 名是契丹 女真 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特有习 俗 哥0 字虽非高尚称号 但也是表示溺爱 之称 6 从上述称谓可看出耿氏家族深受契 丹文化及习俗的影响 这在 4号墓石棺室的 画像上亦有体现 鸡冠壶在契丹贵族墓葬中经常发现 同 样 1 3号墓中均出土了以长柄 三足或四 足居多的铁制生活用具 这与中国北方冬季 寒冷的气候和草原游牧民族 逐水草而居0 的生活习俗相关 4号墓中石棺室同辽宁北票泉巨涌辽 墓 7 出土木质小帐的形制及用途相同 在已 知的出土木质小帐的墓葬中 如辽宁法库叶 茂台辽墓 8 辽耶律延宁墓 9 和内蒙古通辽 二林场辽墓 10 等 墓主人均为契丹贵族 可 见在辽代 木质或石质棺帐 或称棺室 深受 契丹皇室 贵族所喜爱 并流行于统治阶层 中 虽然这种墓内设置木构棺室小帐 或石 质棺室 的丧葬制度来源于唐代 但其亦可 能受到辽祖州 石房子0的影响 耿延毅 耿 知新墓中均有简单的木质小帐 3 号墓所见 带榫卯的木质材料 可能亦存在木质小帐 从中可看出耿氏家族在丧葬习俗方面受契 44 总 716 考古 第 8 期 45 总 717 丹贵族葬俗的影响 四 关于 3 号墓出土瓷器 墓葬中出土的瓷器 不仅有辽辖区内烧 造的 辽白瓷0 也有北宋著名瓷窑所产的瓷 器 其中白瓷注壶胎质细密坚硬 釉色略显 黄色 可能为仿定窑白瓷 其同辽宁法库叶 茂台辽墓 锦州张扛村 2号辽墓 11 所出基本 相同 影青瓷器胎质细腻且通体施釉 釉色 青白而无清澈透明之感 可能为北宋景德镇 早期产品 青瓷注壶 温碗等 灰胎 胎质薄 且细密坚硬 磁化程度高 扣之有清脆声 花 纹精细 刻划工整 釉色淡雅 构图协调 青 瓷注壶的造型 特别是葫芦形钮盖 执柄 从 形制及纹饰等同辽代韩佚墓 12 及辽宁阜新 关山辽墓第 5 号墓 13 所出青瓷水注极为相 似 花纹画法如出一辙 其施釉均匀 光泽莹 润 无开片 且器底亦施满釉并有一圈支烧 渣垫疤痕 应均为北宋越窑产品 青釉瓷盏 托及瓷杯胎质细密坚硬呈白色 通体施豆青 色釉 釉色柔润有光泽 亦应为越窑产品 而 这些中原地区所产名贵瓷器的发现 为研究 当时地处我国北方的辽王朝与中原地区的 经济 文化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到目前为止 在辽代耿氏家族墓地已经 发掘 4座墓葬 出土 4合墓志 自耿崇美始 葬于此 至其重孙耿知新 历经四代人 而耿 崇美子侄辈成员的墓葬尚不明确 对耿氏家 族历史及其丧葬情况的进一步研究 还待今 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附记 先后参加发掘工作的人员有田立 坤 李国学 于俊玉 蔡强及龙城区博物馆的 相关工作人员 本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朝 阳博物馆张云峰同志的大力帮助和指导 在 此深表感谢 由于绘有花鸟及山水人物的石 板被砸坏 且龙城区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供应链行业智能供应链管理案例解析报告
- 2025年绿色食品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临床心理学病人心理评估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屏山县事业单位2025年下半年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26届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计划”2026届毕业生公开考核招聘教师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周口鹿邑检察机关招聘5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非事业编制工勤人员招聘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第四批招聘聘员及劳务派遣人员1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骨科创伤急救措施考核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安徽理工学校招聘医护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
- 食物中毒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 2022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 1.0)安全白皮书网络安全
-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件
- 《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行版)》指南
- 湖南土建中级职称考试复习总结
- 混合痔痔的护理查房
- 大学物理实验长测量
-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