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是时空(时间、空间)结合体;2.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3.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4.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其它行星系 银河系 其它恒星系 总星系(宇宙) 河外星系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宇宙中的地球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同向性 行星运动特征(三性) 共面性 近圆性7.地球存在生命的环境及条件: 宇宙环境 太阳稳定 所处宇宙环境 行星互不干扰 较稳定和安全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 适中的日地距离 适宜的温度 原始海洋的形成 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太阳能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3. 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为生物生存提供适宜环境;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的太阳能; 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4. 大气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结构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色球(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光球(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阳表面)5.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太阳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太阳耀斑(色球爆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板块;6.太阳活动的特性: 整体性;周期性(周期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引起大气 (电离)层扰动,影响地球无线电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使地球出现美丽的极光;引发地震、水旱等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运动形式含义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自转地球绕自转轴旋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太阳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注:在南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南顺北逆)恒星日与太阳日:参照时间地球自转角度意义太阳日太阳24时大于360度计时周期恒星日恒星23时56分4秒360度真正周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地球表面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度每时;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近日点和远日点 近日点: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远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注:近日点、远日点不要与北半球的气候混乱。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称为黄道平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26,。黄赤交角的大小为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小,黄赤交角的补角的大小(66。34,)为南北极圈的纬度大小。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反之也成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纬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示意图:恒星年与回归年定义周期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底平面的夹角,角度范围为0。90。太阳高度(角)变化:太阳在一天内东升西降,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当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不一定为90。,只有在太阳直射该地时才为90。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自转。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圈)并非时刻与地球的经线重合,它与经线重合一年只有两次,即春分和秋分。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地点的时间比西边的地点的时间要大。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光照图上计算地方时的方法:A.判断晨昏线,确定地方时为6:00和18:00的经线;B.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00;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D.确定所给光照图是12时还是24时,等分多少分,每份相隔多少小时;E.东加西减、东大西小,计算出其它经线的地方时。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注:日界线东边为西经,西边为东经。0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几区(或西几区)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或西经)15n度的经线;时区中区时的计算方法:A.判断已知时区在东经还是西经,再判断需求时区在东经还是西经(异加同减);B.判断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边还是西边(东大西小);C.计算时区差(东加西减);法则:异加同减;东大西小;东加西减时区与区时时区:时间共用的区域,一个时区范围为15度经度;区时:一个区域内计时用的统一时刻,即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北京时间:全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北京所在地的时间116。E的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移,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十一)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2.昼夜长短的变化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获得日照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赤道上各点全年昼夜等长。在光照图上,昼弧越长,昼越长;昼弧越短,昼越短。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回归线示意图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从春分秋分先向北后向南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从秋分次年春分先向南后向北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从夏至冬至向南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昼变短,夜变长从冬至次年夏至向北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极昼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极夜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相当。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南北回归线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太阳直射该纬度的一天)不是昼最长的一天(昼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或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最小南北回线之间各纬度太阳直射该纬度时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冬至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夏至南回归线及以南冬至日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延长线通过地心(用于判断直射点);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5.极圈昼夜变化北极圈南极圈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极昼极夜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极夜极昼春分及秋分昼夜交替6.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十二)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天文含义: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化含义:北温带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2.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等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补)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的一条经线与另一条经线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震时陆地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3.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4.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坡(S波)之分;5.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分类速度能通过物质地震时陆地感觉纵波(P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上下颠簸横坡(S波)较慢固体左右摇晃6.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7.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个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8.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9.地壳和上地幔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二、地球外部圈层1.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他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地炉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他厚度最大。3.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特点)的圈层。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它延伸范围最广,生物是生物圈最活跃的因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以及少量的水气和固体物质。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体积占78%),氧(体积占21%),还有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在体积上合占1%。水气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贴近地面的大气层,即对流层。水气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必要条件;氧气是生命活动(呼吸)必需物质;氮气是生物体基本成分(氨基酸);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料,对地面其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2.大气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种温度变化,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曾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由下至上温度变化与人类关系密度变化对流层逐渐降低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曾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平流层逐渐升高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地球生命保护伞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二、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3.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4.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2.吸收:臭氧层(平流层)吸收紫外线; 水气、二氧化碳(对流层)吸收红外线;从臭氧、二氧化碳以及水气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从太阳中直接吸收热量较少。3.反射:反射无选择性;参与成分:云层、尘埃;跟云量多少和云层厚度有关。4.散射:散射具有选择性;参与成分:空气分子及微小尘埃;小颗粒有选择性散射蓝紫光(天空是蓝色的原因); 大颗粒无选择性散射可见光(无阳光的白天,天空仍然亮)。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3.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空气环流,称热力环流;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5.热力环流的形成: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气无上升或下降运动;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底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采购合同执行情况yMC
- 2025年大连市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电子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2025工程量清单在固定单价和总价合同中的应用与作用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必修4)
- 公司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本
- 中医学院入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陕西安康市镇坪县教育系统内考选教师1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秋期学期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刑法学》期末纸质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 合同主体变更及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协议
- 中医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高考物理全国二卷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注塑检验员培训
- 消防安全操作员培训合同范本
- 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培训
- 国庆节磨豆腐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