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8购买性支出.ppt_第1页
财政学课件8购买性支出.ppt_第2页
财政学课件8购买性支出.ppt_第3页
财政学课件8购买性支出.ppt_第4页
财政学课件8购买性支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结构及重点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最优提供规模问题 几组概念区别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区分标准 能否直接得到商品和劳务补偿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性支出是互利 有偿的等价交换关系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居民 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无偿的 单方面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区分标准 是否形成资产 进而带来收益消费性支出指维护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公产品及服务所需的经费总称 投资支出指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行业上的支出 财政消费支出的内容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文化支出科研支出卫生保健支出等 8 2 1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用于军队建设和其他国防建设的支出 具体项目 按中国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分类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经费招兵事业费专项工程经费等国防支出的具体项目 支出结构国防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例 MBa 3 QMBb 4 2QMBc 6 QMC 8 试画出图形计算最优提供规模2 2模型与 复制经济 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 E o 军用品 大炮 民用品 黄油 P P 年我国国防支出比上年增长17 8 国防支出不仅仅只考虑经济因素 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市场 几乎占据了从 年到 年世界各国武器进口的一半 其中很大部分被销往中东地区 中东各国的国防支出 年为 亿美元 比 年增加了 年上升到 亿美元 这些军费开支大部分都被用来购买武器 其中美国是最主要的供应商 然而 购买了大量武器的中东国家 并没有享有美国所宣扬的新式武器带来的安全感 中东人民依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中 每天都有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炮火吞噬 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一行2007年8月29日下午乘飞机抵达日本成田机场 开始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中国国防部长最近一次访日还要追溯到1998年 因此曹刚川此行受到日本各界的高度重视 访问期间 曹刚川将与日本新任防务大臣高村正彦举行会谈 在东京发表有关中国国防政策的演讲 此外 曹刚川还将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外相町村信孝 并参观日本海上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的设施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在1978年仅为4 71 到2003年上升到19 03 这个比重 比日本的2 38 英国的4 19 科教文卫支出 全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 教育 卫生和文化事业的支出分别为774亿元 536亿元 138亿元和123亿元 比上年增长29 2 39 4 65 4 和23 9 推进科技创新 历时两年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 并制定了相关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 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陆续启动 高性能超级计算机 超级优质杂交水稻 第三代移动通信 数字电视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8 1 3教育支出 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教育的经济性质 私人产品P 99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1997年以后 经济的减速导致居民收入低落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元 5年平均增幅8 3 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 年增幅仅为3 4 但是城乡人均教育支出却每年增长13 3 和15 3 教育支出连续的高速增长 使其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中的分量节节攀升 在城镇 2002年人均教育支出636元 占收入的比重为8 3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 6 比1997年分别增加1 7个和2 5个百分点 在农村 人均教育支出332元 占收入的比重为13 4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8 1 分别比1997年增加5 5个和8 0个百分点 就绝对数而言 除食品外 没有任何消费项目的花费能出其右 世界上只有7 5 的国家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 中国即是其中之一 大学投入国家与个人主宾易位 长期以来 国家一直将高等教育总投入的75 视为财政拨款的标准 但学校的高收费早已打破了这一标准 在2000年之前 国家投入尚占多数 但自2001年开始 宾主易位 个人投入反客为主 达50 7 2002年增至56 7 在各学级中 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增加最快 2002年国家投入733亿元 比1997年增加485亿元 每年增加97亿元 年递增24 2 但与个人投入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1999年随着并轨令的下达 公费上大学划上句号 学杂费陡涨65 2 此后 随着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 个人投入继续猛增 2000年个人投入增143亿元 2001年再增260亿元 2002年更增366亿元 5年间个人投入每两年翻一倍 5年增加5倍 年递增速度高达41 1 国家和个人两大主力的巨大投入促成了大学投入总量每年30 6 的高增幅 升速居所有学级之首 然而 绝对量的高速增长掩盖着一个相反的事实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快于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增速 因此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悄然削减 1999年生均国家投入登上9743元的最高峰 随后3年便逐次减为9324元 8268元 7622元 平均每年削减7 9 社会投入趋势亦然 平均减幅为9 6 而个人投入却一如既往上涨 每年的生均值都要增加1000元以上 2002年生均为11272元 比国家投入高47 9 这一趋势表明 今后上大学能够享受的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将越来越少 留下的缺额和保持总费用增加的增量都将主要由个人来承担 而逐步减少非义务教育的国家投入 增加个人投入正是国家政策应有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中专 一个渐被冷落的群体 受追求文凭的大气候影响 读中专已成无奈的选择 毕业后的就业也相当困难 故而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 中专学生数也于1999年开始萎缩 2002年已减至609万人 比最高的1998年减少70万人 与此同时 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渐渐减小 每年的增加额只有区区几个亿 因此 中专成为小学以上各学级中投入总量最小 比重最低 增长最慢的学级 2002年生均国家投入只有2021元 对技工学校的投入更少 153万在校学生中 只有1 3的学生享受国家投入 其余均为个人和社会投资 社会投入更是以每年11 0 的速度递减 但学校对经费的需求毫无二致 在得不到国家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 唯有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收费 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5984元 平均每年增长7 2 高中投入 个人占七成 高中的教育投入增幅仅次于大学 但国家的投入要小得多 其经费来源更依赖于个人 与大学扩大招生相呼应 高中在校学生数平均每年以10 的速度快速增加 2002年我国共有高中学生2195万人 其中职业中学学生512万人 比1997年的1362万人增加了61 2 国家投入不仅总量相应跟进 而且生均还有7 7 的增长 与此同时 学校的收费标准更以每年14 7 速度递增 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4825元 占全部投入的70 1 成为高中投入的主要来源 可以说 高中已成为个人教育投入的第二个重点 初中投入 早无 义务 之实 根据 义务教育法 规定 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 特别是占总数3 4的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 公用经费也以财政为主 不足部分才向学生收取少量杂费予以补充 然而现实情况是 2002年初中生均国家投入1062元 尚不及个人投入2147元的一半 义务 二字早已名存实亡 小学投入 国家正在加码 小学的情形稍好于初中 2002年生均国家投入921元 平均每年增长17 7 生均个人投入1142元 虽然比国家投入多 但增速相对缓慢 年增幅仅9 3 是所有学级中个人投入增速最慢的 因而在1999年以后出现了国家投入比重上升 个人投入比重下降的喜人现象 2002年个人投入占53 7 比1998年下降7 2个百分点 要扭转国家与个人投入比重倒置的格局尚待时日 幼儿教育 个人投入唱主角 严格地讲 幼儿教育不应列入教育系列学级 国家不要求6岁以下儿童一定要入托 事实上多数农村幼儿并不入托 所有全国在园的幼儿只占全部适龄幼儿的51 也正基于此 2002年国家投入只有41亿元 从覆盖面讲 国家只对20 的幼儿园进行投入 80 的在园幼儿享受不到 所以个人承担的费用始终占90 以上 但是 城镇家庭却将幼儿教育作为实质性的教育阶段 而且愿意花大投入 另一方面 幼儿园为了生存 只得在幼儿身上打主意 所以各项收费很是不菲 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2310元 育人19年 投入13万元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 标准学制为19年 按2002年各学级的实际水平计算 将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投入130551元 其中 国家投入45078元 占34 5 社会投入5689元 占4 4 个人投入79784元 占61 1 在各学级中 花费最大的是大学阶段 4年共需79578元 占19年总投入的61 0 其次是高中 占15 8 小学因为时间最长 故而投入总量较大 6年共需12764元 占9 8 国家投入对大学的倾斜非常突出 在19年总共投入的45078元中 67 6 投在大学阶段 未能上大学的人只能享受余下的32 4 以下 社会投入与国家投入基本一致 但更倾向于高学级 其中大学占70 3 个人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力 19年个人共投入79784元 占投入总量的61 1 各学级的花费为 大学4年花费45089元 占全部个人投入的56 5 高中占18 1 初中 小学 幼儿园相差不大 但因为小学是6年制 每年的投入最少 是家长最为轻松的阶段 分城乡看 城镇19年个人共投入87061元 其中大学占51 8 农村个人共投入75019元 其中大学占60 1 要强调的是 这里是按2002年的投入水平计算的 而每年的投入水平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着 处在不同学段的人 需要的投入不一样 学业接近尾声的学生 总投入量比上述数额小 学业开始不久的学生 总投入将远比上述数额大 按过去5年的平均增幅计算 每向后推一年 个人投入将增加14 6 8 1 3 1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的效应 E i D B 政府免费提供教育数量 G E D B i 效应 由于政府的免费提供 个人实际上消费了更多的教育D 但是他们在教育上的支出减小了 只有D G的量 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i提高至i 的水平 8 1 3 2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效应 E i D B 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补贴额与直接给学生补贴相同 则预算线由于总收入提高而向右上方移动 E D B i 效应 由于政府对家庭的补贴额与上例中对学生的补贴额一样 在两种补贴方式下 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政府补贴的数量增大 E i D B 政府免费提供教育数量 D G B i E I 结论一 政府的教育券数量发放过多 可能导致这笔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 消费者原本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结论二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本身就不合理 使用教育券可以保证教育水平达到一个政府希望的规模 而不会因为消费者将补贴用于其他支出而使政策失效 适用于义务教育 8 1 3 3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的效应 O 教育 其他产品 E i D B I E D B 政府对私立学校补贴 教育成本降低 价格下降 预算约束线旋转 案例 教育券与浙江长兴县 EducationVoucher Fridman 1950s 针对美国公立学校系统办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现实 希望通过教育券制度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 长兴县的例子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局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考察时引入 2001年夏向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 发放面值500元的教育券 向就读公办或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 发放面值300元的教育券 入学后 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将经费直接发给相应学校 2002年 又将这一制度扩展到贫困家庭 增发教育券 贫困学生无一辍学 教育券给予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平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调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 8 2财政投资支出 财政投资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将一部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部门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有别于一般的财政消费支出 财政投资当期的投入 将带来未来的产出 8 2 1财政投资的意义 财政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发达国家较小 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较大 经济体制差异市场经济国家较小 计划经济国家较大 财政投资的意义对私人投资具有导向性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合适比例 财政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关系 O 公共投资KG 私人投资KP 产量Q 8 2 2财政投资的特点 8 2 3财政投资的形式 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投资股份投资 8 2 4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 自然垄断行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 10 1 2现值 现值标准 10 1 2净现值标准 净现值的决策原则 只有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 该项目才可以被采纳 如果有多个备选的互斥项目 应当选择净现值为正值中的最大者 这个由政协常委任玉岭提交的提案显示 中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由1978年的4 71 上升到2003年的19 03 比日 英 韩 法 美等国都要高 更让人瞩目的是 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 平均每年增长23 中国青年报 报道说 任玉岭发现有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元时是 吃饭财政 够发工资和吃饭 当财政收入达几亿元时仍然是 吃饭财政 许多百姓期待的事还是做不成 由于行政管理经费增长缺乏规范和制约 导致许多地方的财政不管怎么增长 都有可能被吃净花光 他说 有资料显示 仅仅2005年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公车消费3000亿元 公款吃喝2000亿元 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 三项合计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 为了遏制行政管理费的不断飙升 把奇高的19 03 比重降下来 任玉岭在提案中提出十条建议 包括严控各级首长基金和首长批条经费 限制政府机关异地开会 大力减少官办论坛等等 而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缪寿良的建议更加严格具体 为防止公务员大吃大喝 他们的体重也要控制 新浪网评论说 节约行政开支从减肥开始能走出多远 谁也难以预料 但减了肥的公务员 步履肯定会更轻快 需要指出的是 任玉岭这位68岁的国务院参事 今年提交全国政协13个提案 11份大会发言 这些建议大多是他最近4年里 每年走访20多个省调研所得 吴敬琏 两会 之 怒 关键词 讨论不能 捣糨糊 身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吴敬琏每年都是 两会 上媒体的关注重点 今年 两会 也不例外 因为这位早已年过古稀的老人 发怒 了 在3月8日下午的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说 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都没有经过认真讨论 中华工商时报 报道说 接着吴敬琏提到郎咸平 他说 我不是赞成用行政压制讨论 但不能用造谣 煽动弱势群体的这种办法来讨论 如果用这种办法 就是 捣糨糊 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有心 但结果往往如此 改革开放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的战略措施 现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对 有人要否定改革 去年10月反改革的声音达到高潮 我认为这个是值得气愤的 吴敬琏的一番表态随后被各财经媒体重点标出 联系到最近纷繁的改革争论 身为政协委员的吴敬琏在 两会 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自是理所当然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在改革这种重大问题上 理应通过积极的方式 形成改革共识 另有 中国青年报 报道说 作为 十一五 规划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 吴敬琏说 十一五 规划纲要不是分钱分物分项目 行政管理费太高政府要尽力控制2007年03月13日11 11 36中财网今天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北团小组审议中 全国人大代表 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副董事长邹晓珊代表在发言中说 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监督 特别是对行政管理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2月26日列席全国人大第二十六次常委会时 有一位常委提出 2006年财政预算支出中 行政管理费占整个财政支出的8 3 这说明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是非常高的 有人说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 今年 财政部对预算科目做了调整 把行政管理费分解到各部门 从预算上看不出整个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情况 如果政府部门把 居高不下的中国的社会管理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费从53亿元蹿升至2005年的6512亿元 剧增123倍 年均增长19 5 超过GDP增速近1倍 但这还不是中国社会管理的最终成本 在财政 其他支出 6673亿元当中 一个可观的部分也流进了行政渠道 一些部门 创收 形成的 小金库 也有约1 3被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的部分 另外还有些行政经费的欠账挂账 把这些开支加起来 人们很容易得出 政府太贵 的结论 还有几笔惊人的费用 一是公车近4000亿元 二是公款吃喝超2000亿元 三是出国 考察 约3000亿元 这三项合计9000亿元 以上内容摘自报刊 而为提供这些开销的我国全年财政收入又有多少呢 预计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 这个数字中包含的我国一年的所得税收入为7000多亿元 这说明我国一年的全部所得税收入只够各级政府一年的行政管理费用 而不包括财政其它支出 而用于公车 公款吃喝和公款出国这三 公 几乎又消耗掉我国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社会管理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这一算实在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我们多么需要有一个精简 高效 廉洁 节俭的政府机构啊 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 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 而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 以公车为例 数百万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仅三成 从1986年到2005年 中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 而同期GDP增长了14 6倍 这种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有关 对这种浪费更为具象的体现是 贵州一个贫困县 一年至少要用一卡车茅台酒搞招待 据粗略统计 中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 换句话说 每年的公款吃喝都要吞掉一个三峡工程 有关部门披露 中国大陆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 政绩工程 各级政府的办公楼也愈来愈气派 据报道 山西省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年财政预算不足一亿元 有的部门却建起了耗资一千多万元的办公楼 广东省一个只有七名村官员的村委会耗资四百多万元兴建办公楼 还有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例 据有关部门统计 中国大陆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 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 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 且党政机关部门公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 成倍高出社会轿车的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