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_第1页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_第2页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_第3页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_第4页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重点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措施】X k B 1 . c o m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时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也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单元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系统地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年、月、日(1)1课时 年、月、日(2)1课时 24时计时法(1)1课时 24时计时法(2)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年、月、日(一)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播放视频。2013年日时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新课讲授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w W w .x K b 1.c o M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2)一年有()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_,这些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_,这些月份是小月。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让知道的学生来介绍)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用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78页做一做。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2、3题。(1)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题。儿童画展从星期日开始,到下周六结束,一共展出7天。妈妈回来那天是星期日,共出差11天。(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不能,超过了保质期2天。不能,超过了保修期。2016年9月27日必须进行检验。w W w .x K b 1.c o M(3)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17+304+28=365(天)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出来吗?教学板书: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366天。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四、六、九、十一月第二课时 年、月、日(二)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9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闰年和平年,知道闰年二月份有29天,全年有366天;平年二月份有28天,全年有365天。知道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判断闰年和平年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日历 学生准备:日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填空题:1.一年有_个月;一年有_天或_天。2.大月:_小月:_二、新课讲授1.师:大小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用口诀和拳头来帮助记忆,可是2月看起来不够听话,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谁知道为什么?师: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平年、闰年和2月)(1)学生探究2月的变化规律。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月的奥秘。课件出示:2011年2月和2012年2月,这两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学生观察后,出示填空题。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生1: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生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生3:因为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3个,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304+317+28=365(天)。生4:304+317+29=366(天)。2.认识并判断平年和闰年。(1)出示教材第79页“做一做”。思考: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把上面日历中的闰年圈出来。2008年是闰年,4年后,即()年又是闰年。今年是()年,上一个闰年是()年,下一个闰年是()年。(2)小组交流(四年一闰)。生4:1997年2月有28天;1998年2月有28天;1999年2月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2001年2月有28天;2002年2月有28天;2003年2月有28天;2004年2月有29天;2005年2月有28天;2006年2月有28天;2007年2月有28天;2008年2月有29天。新 课 标 第 一 网生5:简单说就是:2月有29天是2000年、2004年、2008年。2月有28天是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师:明确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4年一闰”指的是4年中有一个闰年,可以用是否能被4整除的方式帮助判断闰年和平年。(3)判断:师:我们已经发现了2月的奥秘,下面你能利用刚才的这些发现,判断平年和闰年吗?(2009,1932,1983,1900)追问学生的判断依据。(4)产生疑惑,解决疑惑: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教师操作万年历,证实1900年确实是平年)师:2月里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听听数学小博士的介绍吧!(课件出示:因为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看作6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一句话叫: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归纳: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81页第4题。每个闰年有366天,3667=52(个)2(天);527+2=366(天)。2.教材第81页第5题。2月29日出生。3.教材第81页第6题。4.教材第81页第7题。四、课堂小结我们在不断的怀疑与探索中,对“年、月、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了解年、月、日,更要珍惜你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教学板书:1.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有28天。2.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第三课时 24时计时法(一)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课件出示:谜语。生:钟表。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X K b 1.Co m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二、新课讲授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生2:16时是几时?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 生1:4时。师:是4时吗?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2.感知24时计时法。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生:没有。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生:1圈,12小时。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师:继续,现在是几时?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X| k | B| 1 . c|O |m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24时计时法因为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等许多部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三、课堂作业:教材第83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一节课40分钟就在我们的研究、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五、课后作业: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第四课时 24时计时法(二)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下午5时半是( ) 凌晨4时20分是()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19时是()12时是()24时是()8时是()22时40分是() 13:50是()二、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三、新课讲授1.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18时-9时=9小时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四、课堂作业:教材第84页“做一做”。五、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六、课后作业: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第五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88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重点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牢固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一步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讲授1、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按天数来分,31天的为大月,分别是:1、3、5、7、8、10、12月,7、8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之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一年有7个大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为小月,可以对照大月,找它们剩下的月份。除了2月,还有4、6、9、11月。一年有4个小月。剩下的2月最特殊。7个大月+4个小月+特殊的二月=12个月)。儿歌小结: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都不差,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其余30不用查,不用查!2、平年、闰年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板书:年份都是四位数,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只要用后面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如00,就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可以把前两位除以4来判断所以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这句话是错误的。3、季度一年分4个季度,三个月一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4、5、6月为第二季度想一想,哪几个季度的天数是不变的?算一算。第二季度:30+31+30=91天第三季度:31+31+30=92天第四季度:31+30+3192天第一季度由于二月天数的变化,所以有两种情况:平年:31+28+3190天;闰年:31+29+3191天4、24小时计时法及简单时间计算安排设计时间表从而检测24时计时法的互换及时间的推算。问学生:明天又是周末了,你打算怎样安排周六一天的生活呢?为了让这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你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吗?(把时间都用24时计时法写出来)二、课堂作业1.今天是_月_日,这个月是_月(大月还是小月),有_星期余_天,在第_季度,这个季度共有_天,上半年指的是_、_、_、_、_、_月、_、_季度。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有多少天?哪个多?多几天?2.在1990年、1920年、1921年、1996年、2000年中,_是平年,_是闰年。3.2014年2月有_天,全年共_天,合_个星期零_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5.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_周年。6.小红的妈妈今年40岁,但她只过了10个生日,猜一猜小红的妈妈是_月_日出生的。7.如果7月9日是星期五,那么8月9日是_。8.2000年后的第4个闰年是_。9.儿童节的前一天是我的生日。我出生在_月_日。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四、课后作业: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年、月、日年:(12)个月 (4)个季度平年 闰年月:31天 30天 28天 29天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P91-100二、单元教学设想: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在初步认识小数过程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不要急于归纳体会含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激活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2、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作为初步认识,本单元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3、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例24时,均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策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策略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优化的意识。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四、单元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2、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3、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五、单元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达小数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六、单元教学安排:1、认识小数。(P91、例1,练习二十14题)2、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2,练习二十57题)3、一位小数加、减法。(例3,练习二十一14题)4、解决问题。(例4,练习二十一57题)5、练习课(练习二十一8、9、10、11题)第一课时 认识小数教学内容:P91、例1,练习二十14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图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米尺、生活中的小数例子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引入小数。观察P91图,你看到了什么?说说图中这些数有什么不同?板书这些小数。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黑板上的小数)以3.45为例,板书读作:三点四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作,注意小数点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水芯笔、铅笔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6元 2元6角085元 8角5分3、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w W w .X k b 1.c O m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1米,还可以写成0.1米。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4、拓展介绍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5、完成P92 “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6、我们认识这么多小数,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小数吗?三、作业设计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2、3、4题。2、填单位名称8.37元=8( )3( )7( )2.65米=2( )6( )5( )0.24米=2( )4( )3.40元=3( )4( )3、填适当的数。0.25米= 米=()厘米0.73元= 元=( )元( )角( )分2.92米=( )米( )厘米=( )厘米四、板书设计认识小数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3.45 读作:三点四五小数点第二课时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例2,练习二十57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比较的过程和方法,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比较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读出下面各小数。5.28 0.72 3.94 0.7 0.72 3.05 0.9 12.5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0.3米 0.72米 23.05元 7.20元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姓 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中的皮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词排列出来,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板书结果在黑板上。1.2米1.1米0.9米0.8米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可从三点说明比较的方法: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9米是9分米,0.8米是8分米。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跳高成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和80厘米。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2、完成P93 “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表示多少? 三、作业设计1、P95 练习二十的第5、6、7题。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玩具机器人 玩具小飞机 汽车 皮球3.8元 4.2元 15.1元 2.6元( )元( )元( )元( )元3、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7厘米 0.53米 3分米7厘米 1.03米( )( )( )( )4、比较大小。0.50.7 58.1 5.4元4元6角3.32.9 6.11 2 4.7米5米1分米四、板书设计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2、如果小数点前面的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小数点后一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第三课时 一位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例3,练习二十一14题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3、总结: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8+0.6= 0.8-0.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教师总结并板书:0.8+0.6=1.4(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6角 0.8 1元4角 +0.6 1.4答:一共1.4元。0.8-0.6=0.2(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6角 0.8 2角 -0.6 0.2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2、学习例3(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三、作业设计1、P98 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4+4.9= 6.5+0.8= 5.2-0.7= 4.1-3.3=3、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魔方 小布熊 布娃娃7.8元 3.7元 5.2元(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 )元。(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 )元。(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 )元)。4、写出竖式,并计算。4.8+5.6 5.6-4.8 5.6+5.2 5.6-5.2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例4,练习二十一57题教学目标: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2、计算下列各题。1.3+5.4= 5.8-0.7= 4.3+1.9= 2.5-1.9=请学生说说你是如何思考和计算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 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0.6,买铅笔够了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2.5+1.2=3.7(元)3.73.2,所以钱不够。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2、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三、作业设计1、P9899 练习二十一的第57题。2、直接写出得数。0.8-0.5= 0.7+0.4= 1.6+2.3= 1.9-1.3=2.3-.3= 5.3+1.6=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8、9、10、11题教学目标:1、巩固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灵活地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2.4+3.4= 5.3-4.6= 35.2-7.8= 2.8+6.2=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二、练习1、完成P100 9读题,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思考根据信息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写出自己的问题解答并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不同的问题,共同解答。2、完成P100 1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指名汇报思路及结果。3、完成P100 11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理解图意后列算式解答。如:(1)0.3+0.3=0.6(千米)(2)0.3+0.3+1.2=1.8(千米)1.8-1.2=0.6(千米)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3.5-9.2 30.7-1.8 17.6+14.7 45.3+16.9三、作业设计1、P100 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2、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3、用1、2、3、4写出大于3 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 的三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指导】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新- 课-标- 第- 一-网搭配(1) 1课时搭配(2) 1课时搭配(3) 1课时我们的校园 1课时第一课时 搭配(一)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的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课件出示密码门)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7、8、9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用0、7、8、9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2.课堂实践,破解密码。师:请大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无序的组合:有的写的数重复了,有的少写了一些数)二、新课讲授活动一 摆一摆、写一写探索搭配1.感知搭配。师:你们做事情真是细心,你们是老师学习的好榜样。下面就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数。(把写的有顺序的数放一起,把无序写的数放一起)师: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会不同呢?大家议一议。2.操作理解。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给学生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X| k | B| 1 . c|O |m生反馈(上台操作展示),学生在摆时引导学生一种一种的数出来。操作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评价一下他摆的怎么样?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摆的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摆能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更好呢?好在哪?最后引出:我们在搭配中要按顺序,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这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师:刚才第二位同学用数字卡片进行有序地搭配,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咱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序搭配呢?活动二 想一想、议一议深化搭配1.首位固定法。观察有规律搭配的数,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7的有3个数,十位为8的有3个数,十位为9的有3个数。师:为什么十位不能为0?师:如果是组成三位数,我们应该先固定什么位?2.连线法。师:你还能用你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的找出全部的摆法吗?(生动手记录并汇报结果)师: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展示)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的表示方法更好一些呢?好在哪?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3.巩固练习。出示例题: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师:前面咱们已经学会了进行有序的搭配,那现在你能用咱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吗?活动三 总结师:我们今天在进行服装搭配时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师:应该怎样搭配呢?生:按一定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的进行搭配。师:对,做到了有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就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三、课堂作业: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w W w .x K b 1.c o M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教学板书: 33=9(种)1.首位固定法。2.连线法。第二课时 搭配(二)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