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卫生保健.doc_第1页
第5部分:卫生保健.doc_第2页
第5部分:卫生保健.doc_第3页
第5部分:卫生保健.doc_第4页
第5部分:卫生保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NC LH J 05 05-2003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 发布-实施-发布卫生保健Q/NC LH J 04 05-2003Q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企业标准ICS1Q/NC LH J 04 05-2003卫生保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场防疫及奶牛保健的技术要求和卫生质量指标。本标准适合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所属奶牛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NC LH J 04 06-2003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6部分:牛奶质量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动物防疫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防疫是指为了不让动物疫病或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进一个健康而尚未受感染的畜群或人群,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通常包括隔离、消毒、免疫、预防性治疗以及环境保护等。3.2 检疫对动植物(包括生物制品)是否携带特定病原微生物(疫病因子),是否患有疫病,是否携带病原微生物(疫病因子)进行检查。3.3 免疫使机体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感染或不易感染某种疫病或传染病。3.4消毒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使之减少到不能再引起发病的一种手段。3.5 化制对不适合于常规使用的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的一项兽医公共卫生措施。3.6 普通病由于动物机体的组织、器官在构造或生理上起了变化、营养失调、中毒、损伤或其它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光线等原因所致的疾病。3.7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由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组成,缺一不可。牛的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布氏杆菌病、结核、副结核、炭疽、牛肺疫等等。3.8 一类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畜禽疫病分为三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与奶牛有关的一类疾病有:口蹄疫、蓝舌病、牛瘟、牛肺疫。3.9隔离将感染牛、疑似感染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牛只与健康牛群分隔,单独饲喂处理。3.10 CMT乳房炎监测CMT即美国加州奶牛乳房炎检测,是指一种间接检测乳房炎的简便快捷方法。其诊断原理是:利用阴离子洗涤剂或碱与乳中体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同粘度反应,来估计乳中的体细胞数量,确定是否患有乳房炎及其严重程度。3.11 牛四大疾病是指乳房炎、蹄病、代谢病、繁殖疾病。3.11.1 乳房炎一种以乳腺组织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3.11.2 蹄病是指奶牛蹄部的病理变化,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而不同于正常牛蹄的形状;蹄病指蹄已经发生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出红、肿、热、疼和功能障碍。3.11.3代谢病包括新陈代谢疾病和营养代谢疾病。由于日粮结构失调或饲养管理不当,引起营养失调,导致代谢机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常见的代谢病有:产乳热、酮病、瘤胃酸中毒等。3.11.4繁殖疾病奶牛繁殖疾病主要指由于生殖器官疾患而使奶牛不育、不孕或妊娠中断等的一类疾病。3.12 真胃移位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扩张到网胃和隔肌;向后可扩张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旁窝。其临床性特征是慢性消化机能紊乱。4 健康牛群标准4.1 未发生国家公布的一类疫病。4.2 结核、布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没有阳性检出。5 卫生防疫5.1 防疫总则5.1.1 奶牛场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5.1.2 奶牛场日常防疫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5.2 防疫要求5.2.1 奶牛场所有出入口应设立消毒池,车辆出入口消毒池尺寸:长宽深630.3米。池内保持有效的消毒液量及浓度,一般用2%的火碱或1:800倍的消毒威。门口应配备高压消毒枪,对进场车辆进行消毒。5.2.2 建立出入登记制度,奶牛场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5.2.3 生产区与生活区间设立隔离带,并设立更衣室,更衣室应清洁、无尘埃,具有紫外线灯及衣物消毒设施。职工进入生产区,应穿戴工作服穿过消毒间,洗手消毒方可入场。5.2.4 运动场无积水、积粪、硬物及尖锐物。饮水池保持清洁无沉积物。排水沟保持畅通无杂物,定期清除杂草。5.2.5 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奶牛场设专门供粪车等污染车辆通行的道路。5.2.6 奶牛场员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新招员工应经健康检查,需确定无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5.2.7 奶牛场员工家中不得饲养偶蹄动物,不得互串车间,各车间生产工具不得互用。在奶牛场不得饲养其它种类的畜禽,禁止将畜禽或其产品带入场区。5.2.8 死亡牛只应作无害化处理,尸体接触过的器具及其所处的环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5.2.9 淘汰及出售牛只应经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运牛车辆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装牛。5.2.10 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及其它应急措施。 5.3 日常消毒5.3.1 常用消毒液名称浓度适用范围消毒威1:800牛舍内消毒、洗手消毒万福金安1:200牛舍内消毒、洗手消毒火碱2-3%牛舍外环境、门口消毒池Delaval乳头药浴液1:10乳头药浴消毒聚维酮碘、硫酸铜、福尔马林5%蹄浴液注:以上消毒液由中心奶牛服务站提供。5.3.2 环境消毒奶牛场每月进行一次全场大消毒;运动场、牛舍、挤奶厅、饮水器、采食槽每周消毒一次。5.4 免疫5.4.1 要求5.4.1.1 疫苗应按规定保存,注射时如遇瓶盖松动、破裂、瓶内有异物或凝块应弃用。5.4.1.2 免疫时做好详细记录,首免牛及时佩带免疫耳标。5.4.1.3 免疫时应详细记录疫苗生产厂家、批号、操作人员等; 5.4.1.4 注射所用的针头、针管等器具应事先进行消毒。注射部位经剪毛消毒后注射疫苗,严禁“飞针”方式注射,注射时针头逐头更换,禁止一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使用。5.4.1.5 注射量严格按照疫苗说明进行。5.4.1.6 注射疫苗时,应备足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凡患病、瘦弱及临产牛(产前10-15天)缓注疫苗,待病牛康复、体况恢复及产后再按规定补注。5.4.1.7 疫苗包装容器使用后应焚烧深埋。5.4.2 强制免疫5.4.2.1 五号病:按照市“防W”有关规定执行。5.4.2.2 炭疽:凡六月龄以上的牛每年春季均需皮下注射第二号炭疽芽孢苗一次(注射时应用1215针头)。5.5 检疫5.5.1 结核检疫5.5.1.1 奶牛场要配合检疫部门安排好每年春秋两次全群牛的结核检疫。5.5.1.2 结核检疫出现的阳性牛只,应在3天内扑杀。初次检疫可疑的牛只,应隔离饲养,45天后复检;两次检疫均可疑的按阳性处理。5.5.1.3 对阳性牛所在牛舍增加消毒频率,暂停牛只调动。该群牛每隔45天复检一次,连续二次不出现阳性反应牛为止。5.5.2 布病检疫5.5.2.1 牛场应配合检疫部门进行每年春秋两次检疫,凡三月龄以上的牛均需采血检疫。5.5.2.2 采血针头和部位应严格消毒,一牛一针,严禁一针多牛。5.5.3 副结核检疫每年对三月龄以上的牛进行一次副结核检疫,检疫规定与结核检疫相同。5.5.4 定期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血清学检查。当发现病牛或血清抗体阳性牛时,应采取严格防疫措施,必要时要注射疫苗。 5.5.5 其它疫病检疫按上级防疫主管部门安排进行。5.5.6 疫病扑灭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执行。6 几种奶牛常见病的预防6.1 乳房保健6.1.1 创造干净、干燥、舒适的奶牛环境。6.1.2 保持挤奶机正常的工作状态,具体操作按照Q/NC LH J 04 04中5.2.2执行。6.1.3 正确的挤奶程序:按照Q/NC LH J 04 06的有关规定执行。6.1.4 泌乳牛每月进行一次CMT隐性乳房炎检测,对连续两次+及+以上的牛要进行治疗;干奶前10天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如反应在+以上时,要对该乳区用药治疗,痊愈后方可干奶。6.1.5 充分利用DHI报告,采取适当措施,改进饲养管理,控制乳房炎发病率。6.1.6 加强产前、产后牛的饲养管理,不准强制驱赶、起立或急走;对有吸吮癖牛应采取戴箍嘴或隔离饲养等有效措施。6.1.7 临床型乳房炎病牛应隔离饲养,并及时治疗,痊愈后再回群;对久治不愈、慢性、顽固性病牛及时淘汰。6.1.8 停奶时每个乳区注入专用干奶药。6.2 肢蹄保健6.2.1 肢蹄常见病常见的有蹄叶炎、腐蹄病、白线裂、趾间组织增生等。6.2.2 肢蹄保健综合措施6.2.2.1 牛舍、运动场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干燥。粪便及时清扫,污水及时排除。6.2.2.2 坚持用4%硫酸铜液或5%的福尔马林液浴蹄,夏、秋季每周至少2次,冬、春季可适当延长浴蹄间隔时间。6.2.2.3 坚持常年修蹄,牛只干奶或出产房时,应检查、修整牛蹄。6.2.2.4 趾(指)间组织增生患牛,实施手术治疗。6.2.2.5 对蹄病患牛应及时治疗。当蹄变形严重、蹄病发生率达15%时,应视为群发性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6.2.2.6 供应平衡日粮,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6.3 代谢性疾病6.3.1 常见代谢性疾病产乳热、酮病及瘤胃酸中毒等。6.3.2 代谢病综合防治措施6.3.2.1 合理调配奶牛日粮,防止营养失衡。6.3.2.2 加强围产期奶牛生理指标的检测。6.3.2.3 产前产后3天之内,测尿PH值、尿酮体和体温;凡监测PH值呈酸性、酮体呈阳性反应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6.3.2.4 加强临产牛监护,对高产、年老、体弱及食欲不振牛,经临床检查未发现异常者,产前1周到产后1周可用糖钙疗法进行预防。6.3.2.5 高产牛在泌乳高峰期时,日粮中可添加1.5%的碳酸氢钠(按总干物质计),与精料混合直接饲喂。6.4 繁殖疾病6.4.1 常见繁殖疾病流产、阴道炎、阴道脱出、子宫脱出、子宫扭转、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胎水过多、胎衣不下、卵巢机能减退、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6.4.2 繁殖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6.4.2.1 充分满足奶牛围产期及高峰期的各种营养需要。防止奶牛发生营养负平衡而引起的繁殖疾病。6.4.2.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执行奶牛围产期和输精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微生物感染。6.5 真胃移位6.5.1 真胃移位的综合防治措施6.5.1.1 合理调配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保证有效纤维含量。6.5.1.2 加强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防止胎儿过大。6.5.1.3 加强产后牛只护理,减少因产后疾病继发本病。6.5.2 真胃移位的临床治疗6.5.2.1 非手术疗法:常用翻滚法,将母牛四蹄缚住,腹部朝天,猛向右滚又突然停止,以期待真胃自行复原。在施用本方法前2天应禁食并限制饮水,使瘤胃体积变小,成功率较大。优点是不需开腹,对肌肤无损失,操作方便、简单、快速;缺点是疗效不确实,易复发。6.5.2.2 手术疗法:切开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