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年 论 文题 目:满族姓氏演变及冠汉字姓问题研究学 院: 文史学院 专 业: 历史专业 毕业年限: 2013年6月 学生姓名: 唐 瑞 婕 学 号: 200951020242 指导教师: 田 澍 满族姓名演变及冠汉字姓问题研究摘 要 自清代开始,满族的姓名因民族融合等因素从满语向汉语演变,但是到目前仍然保留着一定的满族特征。通过满族姓名演变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满族冠汉字姓的的一些特点。关键词: 满族姓名; 历史演变; 冠汉字姓Manchu name,evolution and crown Chinese character surname ResearchAbstract: Since the Qing Dynasty began, the name of the Manchu ethnic integration, and other factors from the Manchu evolved to the Chinese, but still retain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anchu.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Manchu name, we can understand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Manchu crown Chinese characters surnameKey words:Manchu name; historical evolution; crown Chinese character surname 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相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曾看过关于爱新觉罗溥仪的纪录片,人们称呼他为“溥先生”。那时就有一个疑问:中国的末代皇帝到底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此,拙文想探讨一些关于满族姓氏的一些相关问题。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它的姓名也是人们不断研究的。今天人们的对满族姓名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有的满族人也讲不清原委。满族姓氏不同,不仅居地家世互异,而且习俗亦有差异。因此搞清满族姓氏,对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清史都有重要意义。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历史学者在东北三省,河北,北京等省市二十个市县对满族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资料中有关满族姓氏的材料,参阅有关文献,对满族姓名的演变做一概述,对满族冠汉字姓问题,作一初步探索,力求对满族冠汉字姓的历史有个系统的认识。但水平低,阅历浅,无论是在考证上,还是在论述上,定会有舛错之处,望识者指教。 一、满族姓氏源流 满族姓氏的产生是很久远的。从姓氏的涵义来看,有些姓氏是由图腾崇拜的动植物而命名的,例如散处长白山,英额,珲春等地钮枯禄氏,其意为狼(niohe),当时是以狼为此原始部落的图腾,后取其同音“郎”字为氏;世居那木都鲁,哈达,赫图阿拉,宁古塔等地的萨克达氏,其意为母野猪(sakda),即以野猪为此原始部落的图腾,演变为该部人的姓氏。诸如此类,尚有世居辽阳的尼玛哈氏,其意为鱼(nimaha),世居黑龙江的绰罗氏,其意为桃子(Toro)等等。 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称号,换言之,即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产生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族这种血缘团体的名称称之为“哈拉”(hala),1即姓氏。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mukn)即家族。 穆昆即家族,其长称为穆昆达。“穆昆达,汉语族长也”(吉林外记)。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原来的穆昆往往分化出数个新的穆昆。其分化多因“人口繁殖而迁移至他处”或“随任住防”(觉尔察氏谱书乾隆四年佐领七十序,抄本)而形成新的穆昆随着人口的日益繁衍,“每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2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第85页所以,同一哈拉就出现了隶于原来哈拉的数个穆昆,而一个穆昆内只能属于一个哈拉。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哈拉穆昆也在不断演变,原来的同一个哈拉穆昆内就派生出了两个以上的哈拉。所以,新的哈拉不断增多,人们为了互相区别,利于辨识就形成了众多的哈拉(姓氏)。 最后形成了六百余个满族哈拉。 满族人的姓起初都是满语多音节的复姓,如瓜尔佳氏、爱新觉罗氏、富察氏等。后来演变成为单音姓(即单姓),。满族的姓氏有个特点,就是虽有各自的“哈拉”,但是彼此都不称呼对方的“哈拉”,而只叫对方的“格布”,名在满语里叫“格布”。即只称名,不称姓。满族在称呼对方“格布”的时候,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来说,长辈的“格布”不可以直接称呼。出于尊敬,满族人往往在“格布”的第一字后加相应的称谓语,来称呼对方。如瑞麟在清同治年间曾任文华殿大学士,时人称之为瑞中堂,其子怀塔布任礼部尚书,人称怀尚书,其实他们叶赫那拉氏,瑞、怀只是他们“格布”的首音罢了。“满族这一习俗,不仅清代如此,就是以前各朝代,虽族名有过几次变称,如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但对哈拉、格布的称谓习惯却千百年相沿而未改。如金代前期的阿骨打、吴乞买,是名字,而姓完颜氏。就是到清末也仍称格布而不称哈拉,如吉尔洪额、裕禄,等等。”满族为何有“哈拉”而不称呢?据说是先前的满族人都按血缘关系住在各自的村庄里,同一村庄的人也就是同一姓氏的人,彼此称呼无需称对方的“哈拉”,久而久之,便成为习俗了。 隋以前的史籍对满族先人的姓氏是缺乏记载的,唐以后才有可靠记载。最早见魏书勿吉传,其中记载了五个人名。后在隋书林讥揭传中只记载了一人之名,但不知其姓氏。到了新唐书渤海传始说.“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大氏为渤海国王姓。此大氏为满族先人最早见于史籍者。从史料中看,到辽代此姓显要人物有大素贤,南府宰相大康义,中京留守保节功以大公鼎等等。金代有大家奴,大臭等等。其后此族渐微,但此姓至清代仍有知名人士,如世居杭间的满洲镶黄旗人三等轻车都尉色海即姓大佳氏。大佳氏即大氏,佳即家之意。 皇朝通志氏族略七辽代,靺鞨族被称作女真人。这时,女真人姓氏有了较多的记载。如乌古氏、不术鲁氏、斡鲁氏、敌烈氏、完颜氏等等。 辽史列传,辽金元姓谱。自完颜氏建立金帝国而后,满族姓氏繁衍滋生,并渐多见于史籍记载中。其时有绝石烈氏、完颜氏、乌古氏、没拈氏、敌烈氏、温都氏、术虎氏、不术虎氏等等。为此,金朝的完颜助曾编篡了女真郡望姓氏谱,详述女真人姓氏情况,可惜此书已散佚,不知当时女真族姓氏有几许,当然会比现在从史籍中见到的还要多。在金史*百官志中记载女真人的姓氏有移刺氏、女奚烈氏、乌古伦氏、孛术鲁氏、抹颜氏、尼庞古氏、蒲察氏、古里甲氏、陀满氏、仆散氏、斡勒氏等九十九姓。在元代,女真族中的贵族由统治者变为被统治者,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元代的史料中,有关女真族的史料记载就比较少。从元史等书中见到的女真族姓氏有完颜氏、亦乞烈氏、夹古氏、乌古孙氏、尼玛察氏、蒲察氏、徒单氏、移刺氏、抹颜氏等等。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注明元时旧姓有二十余氏。十四世纪明王朝取代元朝统治全国后,明朝把边疆民族放在附属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不够重视,因此,在明朝中前期,很难找到记载女真人姓氏的史料。对于这一时期女真人的姓氏情况,可从朝鲜李朝实录中见到一点点零星记载,如夹温氏、奥屯氏、乌古氏、朱胡氏、奚滩氏、尼玛车氏、也罗氏、唐括氏、都罗氏、古也氏、豆巨氏等十余姓。只是到了明中末期,满族先人的姓氏,才在清初史料中有了较多的记载。近几年搜集到几种满族较早谱书,其记载之世系上溯到了明朝的中前期,如满文本的满洲乌苏氏谱书、永陵喜塔拉氏谱书所记前八世皆当明朝;汉文译本的佟佳氏谱系、觉尔察氏谱书、沙济富察氏家谱、钮枯禄氏家谱、马佳氏族谱、辉发萨克达氏家谱、 萨克达氏家谱序吉林他塔刺氏家谱、宁古塔氏谱书等亦同。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康熙十五年丙午三月朔修)且标明了确切年代,“济枯呐世居东海窝集部瑚叶路,明万历三一卜七年己酉一率三百户来归,居绥分地方”,“四世祖安图绥分路长”。当世次溯记至明末的还有吉林他塔喇氏家谱、哈达瓜尔佳氏家谱、宁古塔氏谱书、伊尔根觉罗氏宗谱、叶赫那拉氏谱系等等。3到清中期,正式出版了 (CA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后来又有皇朝通志、钦定三史国语解等书,详尽地记述了满族姓氏情况。如珠鲁氏(即辽金元之术虎氏、明之朱胡氏)、费莫氏(即唐之排磨申氏、金元之裴满氏、明之费莫氏)、伊喇氏(即辽金之移刺氏、元之伊喇氏、明之也罗氏)、乌库里氏(即辽之乌古氏、金之乌古伦氏、元之乌古孙氏、明之乌古氏)、钮枯禄氏(即辽之敌烈氏、金之女奚烈氏、元之亦乞烈氏、明之钮枯禄氏)、富察氏(即金元之蒲察氏、明之富车氏)、尼玛察氏(即金之尼质阿氏、元之尼玛察氏、明之尼麻车氏)、完颜氏(辽金元明皆写作完颜氏)、广佳喇氏(即金之光吉刺氏)等等。这些文献较系统地记载了满族几个重要族姓的姓氏情况,这是我们今夭研究满族姓氏的主要史料。4清代创有八旗制度。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为639姓。八旗不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单位,而是由众多非血缘氏族构成的等级严明的社会军政合一组织。每旗都含有非同宗的众多姓氏,就是其基层组织的每一个牛录,也是由众多的非同宗姓氏所组成。在同一旗中,有同宗同姓,也有同姓异宗的亦有同宗同姓而分隶于数旗的。 清史列传伶养正传。清代宗室,觉罗都是清朝皇帝的同族。 莫东寅:满族史论丛21页宗室的命名有“有字辈”和“无字辈”之分。大抵近支宗室自康熙之子辈起,命名时不但上一字要依“允、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排到,下一字还要用特定的偏旁,如分字辈的下一字用年字偏旁,弘字辈用日字偏旁,等等,例如允祥、允礼、弘日午、弘晓、载润、载询、溥伟、溥伦等。远支宗室命名不排字,即所谓“无字辈”。如肃顺,宝熙。觉罗则根本不排字,如伍拉纳,伊里布,奢龄。“无字辈”的宗室夕觉罗满洲旗人,命名用满文或汉文,悉听自便。只是汉文不许连用三字,满文译汉则字数不拘,可以长达四五个字。以汉文命名的旗人,则多用吉祥字眼,如福、禄、寿、祥、瑞、荣、庆等字,因为定制汉文命名不许连用三字,所以旗人用汉文命名的都是两个字,这些吉祥字眼用来用去容易邓口嗽重复,以致旗人同名的极多。蒙古旗人以蒙文、满文、汉文命名。大抵蒙古贵族用蒙文,僧格林法式善族,自文程、,贡桑诺尔布。一般蒙古旗人命名则用满文和汉文,用满文命名的蒙古旗人,楼仁、赛尚阿,用汉文命名的蒙古旗人,如松药、富俊、荣庆。汉军旗本系汉其本来汉姓,清初的汉军旗人,多半是明代辽沈一带的官民,命名同汉人,如范宁完我、祖大寿,李国翰之子海尔图。至雍、间有少数汉军旗人向往满俗,以满文命名,如李永芳之子巴颜、乾以后,汉军旗人效法满俗者日多,命名始多不系姓,以汉文命名的,如百龄(本姓张)、英廉(本姓马),以满文命名的,如富明阿(本姓袁,袁崇焕之裔)、呐勒贺(本姓左,左良玉之裔),其命名实与满人无异。也有的汉军旗人终清之世,始终命名系姓的,如尚可喜之裔尚其亨,范文程之裔范先彝,施琅之裔施普泽。在旗人中也有改旗抬旗等情况。扬善原隶镶黄旗,后改隶镶白旗。世居瓦尔喀地方的索尔和诺,与世居德尔吉阿里库村地方的布特穆慎,虽然皆姓科奇里氏,同隶镶红旗,但非同宗。牛录额真旺吉努和牛录额真木科里皆为沙济富察氏,虽同宗,但前者隶镶黄旗,后者隶正黄旗。在八旗满洲氏旗通谱中,上述例子举不胜举,俯拾即得。所以,考查满族姓氏,不能仅求之于旗籍,这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综上所述,清代八旗中的姓氏,因非血缘组织,故有同旗不同宗同姓,同姓不同宗同旗,同宗不同旗同姓。清代宗室、觉罗、满洲、蒙古旗人,命名例不系姓;宗室、觉罗、满洲旗人,命名用满、汉文,蒙古旗人命名用满、汉文,间用蒙文;汉军旗人命名或系姓,或不系姓,命名用满汉文。同一姓氏为什么文字不统一,甚至读音也有差异呢?一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一种民族语言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加之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民族,由于居住地域不同,也会产生某一地区的方言;二是使用汉字记述少数民族语的语音,由于时代不同,所录人不同,自然会出现文字上的差异。但其语言却不会发生根本姓的变异,应是相近似的,上述所举例中也看清了这一现象。综上所述,可以看清满族及其先人的姓氏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中断。 二、满族姓名的演变形式 自万历十一年( 1583) 努尔哈齐起兵到清朝的建立,满族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日益增多,满族文化不断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满族姓名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1. 满族姓氏的演变满族和汉族都有来自图腾名称、部落名称和居住地名称的姓氏,但是汉族姓氏中带有政治色彩的词语较多。从“西周大封建”开始的周天子赐姓,到以国、封地、官职、爵位、谥号为姓,再到因避讳改姓等等无不与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此类姓氏在汉族百家姓的大姓中占一半以上。与此相比,满族姓氏中反映政治文化的姓氏较少,只有阿哈觉罗氏( aha ioro hala,aha 语义为奴才) 、依尔根觉罗氏( irenioro hala,iren 语义为人民、百姓) 、爱新觉罗氏 ( aisin ioro hala,aisin 语义为金) 、乌克逊氏 ( uksunhala,uksun 语义为宗室) 等。颜色词、数词、身体部位名称在满族姓氏中较多,如以颜色词为姓氏的有哲尔德氏( jerde hala,jerde 语义为赤色) ,吴鲁氏( ulu hala,ulu 语义为喜鹊青) ,舒舒觉罗氏(susu ioro hala,susu 语义紫色) ,钮望佳氏( niowaniyan hala,niowaniyan 语义为绿色、青色) 等。以数字为姓氏也是满族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满语姓氏 汉语音译 语义jakta hala 札库塔( 氏) 八( 氏)ninuta hala 宁古塔( 氏) 六( 氏)tan hala 唐古( 氏) 百( 氏)tumen hala 图门( 氏) 万( 氏)满族姓氏原本为多音节词,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单音节词。从满族家谱看,满族使用汉语姓氏始于乾隆末年至嘉庆年间,如关姓族宗谱书中乾隆、嘉庆之际就出现了以“关”字为姓的关自洪、关凤海、关国有、关德财、关国增等姓名。2270满族姓氏转用汉语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满语姓氏的第一音节,如马佳氏( maiya hala) 简化为“马”,佟佳氏( duniyahala) 简化为“佟”,索绰罗氏( socoro hala) 简化为“索”,赫舍里氏( heseri hala) 简化为“赫”。第二种是谐音转化满语姓氏的第一音节,如瓜尔佳氏( waliya hala) 简化为“关”。第三种是汉译满语姓氏,如钮祜禄氏( niohuru hala) 汉译为“狼”,进而谐音简化为“郎”。第四种是直接使用满语名字的第一音节,如名字为“图黑”的姓为“图”。2382. 满族人名的演变家谱或族谱是用姓名编织的家族( 穆昆) 关系之网。满族家谱虽然在体例和形式上与汉族家谱相类似,但是在内容上除了记述族源及其迁徙的以外,满族家谱更注重记载具有满族特色的世袭职官、八旗移驻、旗地管理、经济生活、祭祀仪制、丧葬风俗、婚姻情况等内容。通过满族家谱,可以看出满族人名的演变过程。如,永陵喜他腊氏谱书纂修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 ,记载了喜他腊氏第十世孙图黑后代世系。第十一十八世人名如下:第十一世: 德伯讷、官保、拐图、麻色、归古里、宁武里、图力根、巴哈( 章京) 、沙哈第十二世: 永常、永平 、木特布第十六世: 阿唐阿、海保、海凌、海泉、连庆、富隆阿、恩喜、连喜、连德、硕成、硕泰、纯庆第十七世: 广禄、广祥、广喜、光珍、奎珍、庆珍、富隆布、恒顺、恒龄、恒庆、恒富、恒庆第十八世: 宝元、庆德、庆余、庆林、庆贵、庆琛、庆有这些人名反映出满族人名演变的轨迹第一,十一世时的人名均为满语,从十二世( 约康熙末年) 时开始出现汉语人名。第二,虽然十六世以双字人名为主,但是仍保留着一些满族传统人名的痕迹,如尾字为“保”、“泰”、“阿”等。第三,十七世和十八世( 光绪年间) 的人名则明显具有汉族人名的特征,如首字用“广”、“恒”、“庆”、“宝”,尾字用“禄”、“祥”、“喜”、“珍”等。尤其从十八世起,由宝春( 麻色支) 之辈起,排定五言二十字辈次“宝德毓英魁,永成盛世书,隆文多富贵,福寿庆双余”。348这一时期的满族人名在内容上逐渐讲究文雅和寓意,在形式上逐渐讲究规范和按字排辈。乾隆中期,随着满族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出现了三字人名。乾隆帝认为满族取三字名,与汉族姓名无异,故多次谕令整顿,甚至亲自为官员改名。3“乾隆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七日谕: 现任甘肃永安游击广明福系正黄蒙古旗人。旗人而名广明福者,好像汉姓人名,甚不顺眼。若系旗人,名明福、广福俱可,何名曰广明福。将此,著交满蒙八旗,嗣后旗人内似此命名如汉人者,永行禁止之处,遍行晓谕可也。” 保成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统治者禁止满族人使用三字名,禁止使用冠姓的三字名,即使前冠满族人姓氏也不可以,其次是双字名首字也不得使用汉姓。4和姓氏一样,满族以数字为名的也很多,如,满语人名 汉语音译 语义minan 明安 千nadanju 那丹珠 七十uyunju 乌云珠 九十hontoho 浑托和 半duici 队齐( 堆起) 第四sunjaci 孙札齐 第五上述满族人名中队齐( duici) 和孙札齐( sunjaci) 分别以数字四( duin) 和五( sunja) 后加上序数词词缀“-ci”构成,表明排行第四或者第五。此外,雍正朝和乾隆朝前期起居注册中也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数字人名。5汉名 满语音译 满语 语义吴什巴 uiba susai jakn 五十八伍什巴 uiba susai jakn 五十八那丹珠 nadanju nadanju 七十七什 cisi nadanju 七十七十 cisi nadanju 七十齐什 cisi inadanju 七十八十 basi jaknju 八十 巴士裔 basii jaknju emu 八十一六十乌 liosiu ninju sunja 六十五伍什散 usisan susai ilan 五十三雍乾时期,满族数字人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那丹珠( nadanju) 外,其余多以汉语译音书写。因数字人名极易重名,因此在汉字书写上以大小写或同音字加以区别。如 “一”写作“义”和“裔”,“二”写作“儿”,“三”写作“散”,“四”写作“肆”,“五”写作“伍”、“吴”、“乌”,“七”写作“齐”,“八”写作“巴”,“九”写作“久”,“十”写作“什”、“世”,但“六”保持不变。在这些数字人名中,有许多是以出生时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年龄来命名的。三、满族姓名演变的原因满族先世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先后建立渤海、金等政权。明末女真人的经济迅速发展,到建州女真统一女真各部时,除东海女真仍以传统的采集、捕鱼和狩猎生产方式为主外,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则以农业为主,采集、渔猎、牧业经济为附。生产生活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明末女真人的原始生存状态,也促成了满族姓名的演变。姓名的产生是为社会交往的需要,其演变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理论认为“变迁通常随着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发生”。122虽然满族姓名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个是显性原因,为了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满族人主动使用汉语命名,另一个则是隐性原因,社会环境的变迁,两种文化发生接触和碰撞,“由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而产生”的变迁导致满族姓名发生演变。张岱年认为,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地域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的因素。6地域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对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满族先世一直依山傍水而居,栖居地河流密布,森林繁茂。生存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选择采集、捕鱼和狩猎的生产方式。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的以狩猎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有相对质朴简单的特点。虽然明末女真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很大发展,但是其传统文化底蕴没有改变。在与汉族密切接触以前,满族和汉族在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制度及传统文化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进入中原以后,满族传统文化与汉族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事实上,当不同的文化接触或者碰撞时,其差异便或多或少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自我调适,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种调适中总以一方为主导,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产生影响。满族入关后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却并不意味着在文化上也成为主导。相反,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文化上的弱势地位,使他们不自觉地、日益深入地接受汉族文化、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其传统文化的留存空间便变得越来越小。正是在这种碰撞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交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满族姓名逐渐发生演变。总之,在密切的民族交往与文化接触当中,满族在文化上的弱势地位,是满族姓名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三、满族冠汉字姓满族姓氏中有冠以汉字者,因此有“满族冠汉姓”之说。通常所说的“满族冠汉姓”之语不确,称为汉字姓较当。理由一是汉族中无图、德、大、暴、呼、阿、恒、布、肇、西等等姓氏;二是满族中的温特赫氏简姓温、富察氏简姓富、赫舍里氏简姓赫、辉何氏简姓何、文札氏简姓文等等,这些姓氏,虽然汉族姓氏中亦有,但却不是汉族姓,而是原满族姓氏的简称。虽然认为女真人改易汉姓,但他对此类姓氏也承认“只是原来姓氏的简化,不必叫作汉姓”。 金史拾补五种卷一所以,满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氏,而冠以了汉字姓。满族所冠汉字姓,皆为单字,不存在单姓复姓之问题。满语姓氏有其自己的含义、特点和规律的更不能用汉族称谓习惯叫作复姓。因此,称为汉字姓,似较恰当。 满族冠以汉字姓,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虽是民族同化的产物,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情况。从历史文献看,满族及其先人冠以汉字姓,在渤海国、金朝中后期、清末(特别是民国初年)等几个时期比较盛行。为什么在这几个时期满族及其先人出现了冠汉字姓的高潮呢?总的看,在这几个时期有着满汉两族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吸收,逐步趋向一致的历史条件和原因,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条件和原因。 满族及其先人冠以汉字姓始于何时,其说不一。从历史文献看,最早见于唐书,因此我们今夭只能说约始于唐初。从历史文献记载看,最早见于新旧唐书,因此我们今天只能说始于唐初。渤海国志长编族俗考记载靺鞨首领“突地稽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自此而后,鞋揭族视改汉姓为荣事,除李姓外,尚有张、杨、窦、贺、鸟、申、裴“等三十余姓,达到了高潮,致使在史料中很难见到自己原来的姓氏了。渤海国时期,较有影响的鞋鞠人,多数冠上了汉字姓。如渤海国显赫人物李属正、高模翰、王文矩等等。 新唐书列传,渤海国志长编族俗考。在这一历史时期,鞋鞠人冠汉字姓达到了高潮,致使在史料中很难见到其原来姓氏了。渤海国以后,鞋鞠人被称为女真人,在辽代由于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又被写作女直。这时女真人姓氏称谓无变化,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姓氏。即使被同化的女真旁系先人,虽已冠上了汉字姓,但在族属上并未改变。在辽史中有夏行美、大延琳、高清明等人皆承认是鞋蝎人子孙。就是在金朝时期,如棘鞠后裔著名人士高彪、张浩、高祯、大怀贞等人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族属,因“女直、渤海本同一家。盖其初皆勿吉之七部也”。 金史世纪女真族进入中原地区后,由于同汉人杂处与交往,在汉文化影响下,有些女真人给自己冠上了汉字姓,但此时并未忘记自己的原姓,有时还用其原姓。金世宗完颜雍为了强调女真“旧风不可忘”,“诏谕宰执日:诸王小字未尝以女真语命之,今皆当更易,卿等择名以上 ” 金史世宗中金章宗完颜碌也下令:“制诸女真人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 金史章宗一。 辽金元姓谱,金史拾补五种女真汉姓考。金朝虽多次下令严禁改易汉字姓,但这种民族同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很多女真人冠上了汉字姓。除金史国语解中列举的三十一姓外,尚有乌古伦氏冠以刘,黄捆氏冠以汪、马、赵,赤盏氏冠以杨等。这是满族先人冠以汉字姓的第二个高潮时期。但也有未冠汉字姓或复用女真姓氏者,如石抹也先、移刺答、完颜石柱、夹古之奇、蒲察七斤、李术鲁种等等,至元代亦如此。 元史列传。明朝初期,女真人冠汉字姓,多为明朝所赐姓名,如建州卫首任指挥使阿哈出,于永乐元年“明赐姓名李诚善”,其子释加奴“赐姓名李显忠,所属咎卜赐姓名张志义,阿刺失赐姓名李从善,可捏赐姓名郭以诚”。 清史稿阿哈出传“当时赐姓以李氏独多者,窃谓由于唐开元中尝赐黑水鞋鞠部长国姓,名之曰李献诚,故其俗相沿以为尊贵”。 郑天挺。探微集38页。但明初更多的女真人只冠汉字姓,而不用汉语名,明实录、万厉武功录、朝鲜李朝实录等书多有记载,如李满住、郎卜哈儿罕、王兀堂、童者音波、赵锁古奴、张察罕帖木等等。但此际有很多女真人并未冠汉字姓,从满洲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弩尔哈奇实录等书及满族较早之谱书所记,于明至清,始终使用女真族姓氏。 明末,女真族建立了后金国,皇太极改族称为满洲。此时满族人都使用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姓氏,甚至一些一旱期加入满族共同体的汉族人,也争相把自己的汉姓加上个“佳”字,如李佳氏、郑佳氏、陈佳氏等, 纯常子枝语卷三四。以效满族的多音节姓氏以自重。当满族人主中原后,到清中期,有些满族人在汉文化熏陶下,大量地吸收汉文化,不自觉地在改变原来的习俗,表现在姓氏上,冠以汉字姓之凤盛行起来。清高宗虽多次告诫满族人“不得依附汉姓,故意牵混”。 大清会典事例卷11490“对满洲旧族,有命名如汉人,以钮枯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 清稗类钞吉林他塔拉氏家谱重修序。但此风并未禁止得了,反而越来越盛行了。特别是到清末后,满汉习俗相融,冠以汉字姓成为普遍现象,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三个高潮。今天满族人的汉字姓,多是这一时期所冠。现在己查清一百四十四个汉字姓(不包括重复姓)能与原来满族姓氏对得上。但还有些姓氏,由于缺乏资料记载和时久年深,一些人原姓失传,今天难以一一考查清楚了。 有清一代,满族冠以汉字姓基本上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从集得的一百四十四个姓氏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沿用金代旧姓。如完颜氏在金代冠以王姓,至清代仍冠以王等姓,清代的伊喇氏就是金代的移刺氏,同冠以刘姓;清代的温特赫氏即金代的温迪罕氏,同冠以温姓;清代的钮枯禄氏即金代的女奚烈氏,同冠以郎姓等等。 2.谐音取姓。即依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取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姓氏,或与某汉姓音相近而取以为姓,或数音节相切求其相近汉字。如“他塔拉切音为唐”, 黑龙江库雅拉氏宗谱满洲氏族源渊考。即冠唐姓;墨勒哲坪氏冠以葛,西克特哩氏冠以西,辉和氏冠以何,富察氏冠以富(或付);宁古塔氏冠以宁、刘(宁古汉译为六,六与刘音相近);舒穆禄氏冠以徐、舒;奇德哩氏冠以祁;伶佳氏冠以伶、董等等。此类冠姓特点,是满族冠汉字姓较多的一种情况。 3.以父祖名字为姓氏。以父祖名字为姓氏,从资料中看,是满族人关后出现的情况,往往取名字的第一字作为本家族之姓氏。“石廷柱,辽东人。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一阿尔松阿生石翰,移家辽东,遂以石为氏”, 清史稿石廷柱传。其子孙如石琳、石文炳、石文英等等。喜塔拉氏之十世祖图黑的子孙即以图为氏。该家族至光绪末年有个叫文忠额的人,其本支子孙又以文为氏。瑚锡哈哩氏八世祖名关东,其子孙即以关为氏。爱新觉罗氏在清末以后,居于北京等地者冠以金、罗等姓;居于新宾者除冠以肇姓外,尚冠罗、依等姓;居于辽阳者冠以海姓,居于沈阳、抚顺除冠以肇姓外,尚冠以德、洪等姓。诸如以父祖名字得姓者,还有英、祝、荣、永、万、成等等姓氏。 4.译义求相近字为姓。根据满语姓氏的含义,以求相近之字或汉姓作为姓氏,如巴颜氏,汉译为富有之意,即取富字为姓,ffi赫氏,其义为石头,即取石字为姓;哈斯呼氏汉译为左右之左,故取左字为姓;毕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六班级班主任工作方案
- 2025年麻木专科症状分析与神经系统检测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内科危重病例处置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安全专题会议纪要讲解
- 2025年麻醉学手术镇痛安全操作规范考核题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进步课件
- 2025年疼痛科疼痛治疗技术理论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检验医学常规检测操作流程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驱动电商创新发展
- 2025年儿科急救处理规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资初中体育试题及答案
- 硫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浙能集团应届生招聘8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拍卖师职业技能培训课件
- 电子产品仓库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工商银行辽宁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方九中学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方案(2篇)
- 2025年中国山西省轨道交通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女性私密项目培训
- 跨境电子商务课件2024新版
- 智慧税务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