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宁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宁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宁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宁海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海县知恩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犄(j)角 商榷(qu) 甄(zhn)别 汗流浃(ji)背b桑梓(z) 搭讪(shn) 悠邈(mio) 铩(sh)羽而归c安谧(m) 戕(qin)害 跬(ku)步 自怨自艾(i)d饿殍(pio) 恣(z)意 诳(kun)语 安土重(zhn)迁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壁辉煌 发轫 良晨美景 斑斓b怨天尤人 沉湎 欢呼雀跃 磕绊c含辛茹苦 缔造 至高无上 震憾d无动于衷 残羹 直接了当 嘹亮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b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有人甚至认为是男士的“足球”、女士的“巧克力”,我嘴上虽然没有否定,心里却不以为然。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读书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d你看他,身穿运动服,却系着领带,脚上的黄胶鞋还沾满了黑泥,真是个下里巴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b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c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d.这是我第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5、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_,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_,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a.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b.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ab abb bca ada b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再写2组这样的排比句。(6分)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本 7、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4分)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 概述: (2分)评论: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8.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0.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一 个 人 的 河 流 谷禾我熟悉这条河流:古老的、幽暗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样深沉。 录自兰斯顿休斯 黑人谈河流河流不舍昼夜。甚至在梦里,我也能感觉到你奔腾的喧响。我的河流从最高的雪峰出发,一滴一滴融化的雪汇集成涓涓细流,穿过高原的一路上接纳了更广大的水,你的奔腾开始卷起层层细浪,你把饮水的羊群和白云留在岸边,一头扎进了旷远的沙漠。你孤独地跋涉时时与死亡相伴,奄奄一息的旅程曾经被漫漫黄沙掩埋,挣扎着活过来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黄土高坡的苍凉。五谷在大片干枯,树木斜依着乱蓬蓬的蒿草,沿岸的子民瘦骨嶙峋,他们沐浴着灼人的热浪把空空的水瓢举向上苍:水,水啊你劈开黄土的到达让他们的眼睛溢出了顶礼膜拜的喜悦光芒。你的心里幸福又凄凉。留下五谷的福祉,继续不舍昼夜地奔腾向前。 穿过一座座山一道道梁,一次次战争一场场瘟疫,穿过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和卷帙浩繁的竹简帛书,无数次跌倒了又爬起来,撕碎了再粘起来,你终于来到了这片沃野千里的平原上。你青绿和蓝碧的皮肤已变成大地的苍黄,但你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从不曾有过的平静、开阔与从容,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一路的坎坷与遍体鳞伤都化成了面向海洋的微笑和安详。 我的河流啊,你走出了两边高高的堤岸。仿佛琴弦,在春风摇曳的麦叶上起伏。通过粮食和蔬菜,通过饥饿和干渴,走进了我们的肉体,化成无数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血管和经络,继续以另一种形式不舍昼夜地奔流。 这一过程漫长而短暂,繁复而简单,错综复杂而秩序井然。这构筑了我们躯体的秘密的河流啊,这哺育了我们血性的乳汁的河流啊,就这样让我们诞生,让我们走出岩洞和森林,尝试着在大地上健步如飞地四处走动,建筑和破坏,生殖和传宗,成为世界的王,万物之灵长。我的河流啊,在人类没有诞生前你就已经在流淌,已经像茂盛的藤蔓一样,在大地上生根开花,蜿蜒逶迤。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果园是你开出的花,有的芬芳四溢,有的光鲜照人,蜜蜂携带着甜津津的蜂箱跟踪而至,蝴蝶从不被嘲讽为采花盗转世。如果这时花朵的宫殿里有女人歌唱爱情,一定是河流养育了她纯银的嗓子。逐水而居的城市和村镇则是河流结出的果实,有的饱满圆润如少女的红唇,也有的干瘪枯萎如老妇的乳房。11作者在整个行文中都使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称呼“河流”,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2文章开头的引文中说:“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样深沉。”本文的作者对于河流也有着“深沉”的感觉,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4分) 13文章的题目叫“一个人的河流”,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河流有哪些特点。(6分) 14文章的最后说“人类的血脉里和眼睛里正澎湃着久远而永恒的回声”,请结合文章表达的主题,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听得到河流永恒的回声。(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b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边际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颓然,跌倒的样子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7、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a舞幽壑之潜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19、翻译下列句子。(7分)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分)译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3分) 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10分)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 。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睛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知恩中学桃源书院 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答案5a6、(6分)机遇对于务实者是一米阳光,对于勤奋者是一滴甘露,对于庸碌者是一道流星。机遇对于英才是一架便乘车,对于智者是一条捷径,对于愚者是一缕过眼云烟以上句子仅供参考,请老师们酌情给分。(内容贴切,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7概述: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2分)评论: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文化价值观的严重失衡,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传统(经典)文化。(意思对即可)(2分)11、(4分)作者通篇使用了“你”的称呼,是一种拟人、呼告的手法。一方面把河流拟人化,体现出“我”对河流的亲近与关注,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对自然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便于作者直抒胸臆,便于抒发对河流的赞美与感恩,抒发对河流改良的期盼,对人类自身觉醒的呼唤之情。12(4分)作者有着深沉的感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河流滋养了土地,养活了人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值得人们景仰。(2)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影响了河流的品性,同时河流的抗议警告人们对环境要珍视,令人反思。13(6分)作者笔下的河流有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