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灾后重建和城乡体系建设中心工作,牵头承办了七项民生工程目标,经过我委和承办单位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完成城建投资891.65亿元。现我代表市建委作一个简要汇报:一、民生工程进展基本情况一是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取得阶段成果。这里是两项民生工程。为60余万户群众发放专项补助42亿元,联建引入社会资金50亿元;重灾区600余个点位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全市城乡住房重建700余个规划设计方案全部审定;农村住房13.66万户全面开工,6.6万户受灾群众已入住新居,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城镇住房4.3万户全面动工,260万平方米安居房、廉租房开工建设,维修加固完成76.73%,建成了天马向荣、鹿鸣河畔、凤鸣新居、西岭云华、紫虹沿线等一批重建“四性”典型。率先初步呈现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率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两个新突破,大大加快了试验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为全域成都总体战略实施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新鲜经验,在市委工作会上得到肯定。目前,我市城乡住房重建工作正在按照目标时间节点,克服有效工期缩短等若干困难,朝夺取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全面胜利迈进。二是免费发放建筑农民工权益工资卡8.1万张。以推行双卡管理为手段,维护农民工权益为契机,维护市场诚信为目标,在全市建设项目实行刷卡出入管理制度。累计办卡28.1万余张,录入了4310余家建筑业企业的信息资料,现场累计刷卡610万余次,覆盖近600个项目;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发放项目信用管理手册500余本,向外地建筑业企业、劳务企业发放项目信用管理报告80余本。免费举办了80余期农民工培训班,共培训建筑农民工约4000余人。累计对80余家失信企业和90多名执业人员进行了诚信警示或约谈处理。三是努力推进12个“城中村”拆迁及改造工程。截止目前,12个“城中村”共完成投资17.8亿元,占全年30亿元投资的59.3%;完成拆迁59.5万平方米,占20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的30%。“城中村”改造因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持续影响,导致今年拆迁任务较重的片区目标任务进展较为缓慢,影响了城中村整个改造工作的推进速度。针对目标进展缓慢的情况,市“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加大了协调和督促力度,与区政府相关领导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分析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四是中心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新建和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中心城区新建菜标准化市场已完工1个,主体完工3个,5个正在建设前期准备中;菜市场改造已完工1个,开工12个,施工图设计的8个, 2个在进行改造前期准备。年底能够完成目标任务。五是中心城区“断头路”已开工建设16条,完工7条(锦江区2条菱窠路、劼人路,青羊区4条金阳路、黄苑街、金沙G线、光华新区3线1-2期,高新区1条科园四线道排工程),剩余4条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六是启动了83个川西林盘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启动了50个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结合灾后重建、林盘整治和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要求,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美化川西乡村形态。此外,我市的路网工程按计划有序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签订合同85个;地铁一号线全线车站及控制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二号线各站点已陆续进行围护结构网喷支护、挖孔桩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回填、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等工程作业;重点镇、旧场镇、古镇等改造、保护、建设有条不紊;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建设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全面启动;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平稳。二、推进民生工程的基本做法(一)统筹城乡思路,四性规划理念和群众主体作用是成都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工作取向。根据统筹城乡思路和办法我们出台了30多个配套文件,提出了八种重建方式,用好用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据测算,全市可节约集体建设用地并新增耕地超过1.5万亩,筹集重建资金23亿元。大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担保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最高6万元、最长8年的贴息贷款。目前已为2.01万重建农户发放贷款8.83亿元。充分发挥受灾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始终是重建过程中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广大镇村干部、督导员,驻镇、进村、入户、到点,与群众一起开展重建;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借钱筹款、投工投劳、参与决策与监督,自愿、自觉、自主开展重建,基础基层工作大大加强;按照“四性”理念和原则,组织了规划设计大会战,重建施工设计大会战,突出抓6条风貌景观轴线上22个乡镇多样性重建示范。专门成立多样性工作组,重点解决多样性和共享性的问题。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同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重灾区6条示范线骨干道路和640个重建点位的501公里连接路、增建10座污水处理设施、新建两条天然气主管网和光纤等同步推进,学校、医院等400多个项目进展顺利。(二)抓目标细化分解和跟踪督查。委党组上年底要根据各处推荐的民生目标进行专题研究,筛选出下年度民生目标。民生目标确定后,根据工作职责和目标内容,进行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到具体的处室、单位,具体的责任人和经办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市建委党组十分重视目标管理,党组书记主任黄平对民生工程亲自慰问、亲自督促、亲自协调,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并随时在灾后重建等其他民生工程项目现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措施,对上半年工作目标存在的突出问题,召集党组扩大会、办公会专门研究对策和办法;委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各自分工,负责目标的全面推进,督促检查相关处室和承办单位的完成情况;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处室,对所有民生目标、奋斗目标、专项目标等进行跟踪,向委领导和责任处(室)反映目标进展情况和问题,加挂了市建委目标办的牌子,可直对相关目标进行检查督办。由于责任清楚、信息畅通,因此委领导、责任处室、承办单位、目标办对目标情况动态都非常清楚,便于及时有效研究解决问题。(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委把民生工程目标作为全市城乡建设的头等大事,作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实践,为此,我委每年都把民生工程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有上千个点位,权益卡覆盖全市建筑工地,断头路、城中村、人居环境试点等都是一个个具体项目,我们从计划、资金、技术、服务、监管上都给予最大的支持。未列入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中心城区路网工程、两轴四片工程等项目,我们也视同民生工程,没有丝毫懈怠,按照目标要求,全力完成。三、下一步打算今年,目督办对我委牵头的民生目标极大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苏主任更是给我委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增添了我们克服困难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决心和信心。诚然,我们在城乡住房灾后重建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面临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如重建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表现为:城镇住房重建产权关系复杂,部分重建意愿难以确定,中央及省驻都江堰单位等外地人员住房较多,维修加固及自建点位建设进度较慢,部分安居房廉租房多样性体现不充分,存在“权属关系明晰难、协调难、拆迁难、场镇自建难、维修加固难”五大难题;农村住房重建统规自建点配套设施资金还需进一步落实到位,宅基地还耕和环境整治需同步开展;城乡住房重建还面临点多面广、雨季及次生灾害造成有效建设工期缩短等共性问题。我委以城中村改造为代表的许多重大项目实施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拆迁难。为此,我们结合传达贯彻市委工作会精神,按照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于昨天召集全市建设局长、机关处长、直属单位一把手开会,把问题摆出来研究,理清下半年工作思路措施。一是贯彻市委工作会精神,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加入到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上来。以民生工程目标为标志,把各项工作向民生工作靠拢看齐,认真分析问题,及时添加措施,重点跟踪督查,考核逗硬问责,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目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二是充分认识灾后重建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重点帮助都江堰市、彭州市梳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添加措施;要思谋克服资金短缺、有效工期缩短、监控服务压力的措施和办法,不给拖后腿任何借口;要重视设施配套、三房拆除、废墟清理、土地还耕等后续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重建任务完成不能打折扣。是要编制调整项目计划。调整确定下半年投资计划,着手准备2010年的项目。三是推进新型城乡体系建设四大工程。通过两轴四片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四大新城建设,体现市域建筑空间形态、交通系统、功能定位、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人文景观等城市设计。通过重点镇建设、旧场镇改造和天府古镇保护,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能力,实现资源辐射和整合;稳妥推进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工程建设和设施配套,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要加快以项目为载体的重大城建项目推进实施,力争超额完成全年1480亿元投资计划;要衔接好项目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