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doc_第1页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doc_第2页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doc_第3页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doc_第4页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课内外联读【课文篇】一、初读疏通文意、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造饮辄尽 () 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黔娄之妻 ()若人之俦 () 衔觞赋诗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因以为号焉 ()没有会意 () 或置酒而召之 ()曾不吝情去留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便欣然忘食、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下面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好地读书,却不深究所讲的意思)、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常以写文章为乐,充分显示他的情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文学常识填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_,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_,晋文学家。 二、再读整体感知、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_,实为自传。、文章从_ 、 _ 、 _等方面来写五柳先生。、文中讲述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的句子是:_ , _。、展示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句子是:_ , _。、描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句子是:_ , _。、描述五柳先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 , _。三、研读自主探究、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的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与“不汲汲于富贵”相照应的句子是_。四、联系生活实例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人具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人格?参考答案一、zh h dn qin chu shng 、处所 就 体会、领会 有时 竟不 辈、同类、 、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二、自传 、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晏如也 、常著文章以自娱,忘怀得失 三、读书、饮酒、著文章 、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的隐士形象、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不慕荣利 四、如:闻一多、朱自清、徐悲鸿等等【姊妹篇】与子俨等疏陶渊明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注意:黾要加单人旁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病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释赋命给人以生命。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四友之人“四友”那样的人。四友,据孔丛子记载,颜回、子贡、子张、子路为孔子四友。音旨言谈意旨,指孔子的言传身教。(寿夭)长寿和短命。忤违逆、不和。黾俛(mnmin)辞世俛,同“黾勉”,勉力。辞世,指弃官隐居。注意:黾要加单人旁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邻靡二仲没有二仲那样的邻居。靡,没有。二仲,指汉朝时的求仲、羊仲。莱妇老莱子的妻子。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隐居不仕。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泛指上古时代的人。羲皇,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眇然)渺茫的样子。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役被驱使,被迫从事。归生、伍举,班荆道旧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班,摊开。荆,一种落叶灌木。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氾(fn)稚春名毓,字稚春,西晋济北(今山东长青县)人。当时人称赞他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前一个“行”指行为、品行,后一个“行”是学习、实行的意思。止,句末语气词,无义。尔那样。译文告戒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从古到今圣贤的人,有谁能够幸免呢?子夏有话说:“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四友那样的人,亲自接受(孔子)言谈意旨,连四友这样的人都这么说,足见穷达与否、寿命长短都是不由人的。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本性坚强学识笨拙,参加事物多不和。自己为自己考虑,一定遗留风俗灾患,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我曾经感叹东汉王霸的贤妻的话,坏的棉絮自己拥有,为何要使儿子惭愧呢?这是一样的事情。虽然遗憾没有二仲那样的邻居,家里没有像老莱子妻子(那样的妻子),怀抱这样的苦心,自己心里很惭愧。年少时学习弹琴读书,我喜欢悠闲清净,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看见树木交错着郁郁葱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鸟鸣声,就有十分高兴。常言道:五六月中,在北窗下睡着,与到凉风刚到,自己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人。意识浅,见识少,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随着时间的迁移,体智衰退,盛年之欢不可再来。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命将要到了。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驱使做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啊?挂念在心里,有什么可以说的!但是虽然你们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点,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知道他家里穷。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就是因为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在归生帮助下,伍举于失败(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同父所生的人啊!颍川的韩元长,汉朝末的名士,身份为卿佐,八十岁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身。济北的氾稚春,晋国时的操行人,七世用共同的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说:“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即使不能那样,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你们可要慎重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比较赏读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晚年写的一篇训诫儿辈的文章,凝结了作者毕生的人生体验和悲慨,读来感人至深。这篇“疏”历来与他的五柳先生传齐名,同被后人视为他一生行事和志趣的“实录”。但两文同中有异:五柳先生传采用的是史传提这篇传记写得极为间净,概括而传神的勾画了五柳先生一生的生活、思想和志趣,就像一幅笔墨洗练的线条画。与子俨等疏是以书信的形式写下的,形散而神不散,写陶渊明一生的生活志趣,侧重在他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感受,详略得当。如“少学琴书”一段,写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不仅有绘声绘色的细腻,而且抒情意味极浓。而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他的性格志趣,却以“闲静少言”等数语带过,是另一种静观默察的潇洒冷峻笔墨。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发斯谈者 () 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 ()开卷有得 () 亲旧不遗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然 汝 等 虽 不 同 生、文中写陶渊明一生性格的句子是:_。、陶渊明一生最崇尚什么?、文中举鲍叔、管仲等例子的意图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再结合课文,给陶渊明先生写个“评语”。参考答案、这 曾经 收获 抛弃、然 汝 等 虽 不 同 生、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偶爱闲静、古人的崇高道德、告诫儿子要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或:兄弟之间要和睦)、言之成理即可。【朋友篇】凝望蔡元培(节选)郑勇蔡先生不是那种性格张扬的人,相反,在众多回忆文章中,他却是那种性格内敛、气色平和的人。在旗帜鲜明激越的呐喊着的人群里,你大概不会找到他。在我等想象中,他像一棵树一样,谦卑、静默地立足于自己选择的地方,向下深深地扎着根。数年,数十年,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