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doc_第1页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doc_第2页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doc_第3页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doc_第4页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作者:张申尧,郭红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8级MPH,上海市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63)摘要:目的:了解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营养过剩的发生率。研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长寿路社区各幼托机构的360名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作为样本,对其进行健康体检,计算BMI指数,并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简称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样本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进行为期9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体检及K-A-P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的体检结果及K-A-P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参照徐秀等所著上海地区0-6岁儿童BMI的参考值,以BMI指数为参数,取18.1BMI19.4为超重,取BMI指数19.4为肥胖。健康教育前: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BMI指数为15.861.55,超重儿童34人,占所有样本的9.4%,肥胖儿童21人,占所有样本的5.9%;儿童家长(360人)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人)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84.96分。健康教育后: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BMI指数为15.261.50,超重儿童25人,占所有样本数的7.1%;肥胖儿童16人,占所有样本数的4.5%;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为儿童家长(352人)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人)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92.27分。结论:本项结果表明,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存在超重及肥胖比例较高的现象,同时儿童家长尤其是高年龄段及低文化程度者营养知识匮乏,但大多数家长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健康教育的态度,并有意愿改变不良营养行为,建立良好的营养习惯。我们对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改善了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P0.01),提高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水平(P0.05)。关键词:社区;儿童;营养过剩;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ngshou community,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of parents and employees of kindergartens and then conduct health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overnutrition. Research methods: apply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choose 360 children, their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staff in Changshou community as samples. Conduct physical examinations, calculate the BMI index and set up health files; self-designed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K-A-P)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for the parents, kindergarten staff and community inhabitants,a 9-month health intervention was made;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made after getting the results of body check and K-A-P questionnaire both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Main results: Using WTO obesity diagnosis standard, measured by BMI index, we define 18.1BMI19.4 as overweight,BMI19.4 as obesity. Before health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BMI index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ngshou community is 15.861.55.34 children are overweight accounting for 9.4% of all samples; 21 children are in obesity accounting for 5.9%; the average score of nutrition K-A-P of the parents (360) and staff of kindergartens (40) is 84.96 points.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BMI index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ngshou community is 15.261.5. 25 children are overweight accounting for 7.1% of all samples; 16 children are in obesity accounting for 4.5%; the average score of nutrition K-A-P of the parents (360) and staff of kindergartens (40) is 92.27 point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angshou community is quite high. Childrens parents especially those aged or parents with low education level are lack of health knowledge. But most of the pare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learn health knowledge, change their nutrition-related behaviors and cultivate good nutrition-related habits. Weve conducted a 9-month nutr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s staff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ngshou community, by means of that, the problem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as improved(P0.01) and the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of parents and employees of kindergartens are improved as well(P0.05).Key words: community; children; overnutrition; health inter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一、研究背景合理营养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促成其智力、体格正常发育的前提条件。建国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各级部门、营养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国婴幼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不断得以改善,在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排除疾病等因素,健康儿童的营养不足和缺乏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不足等问题开始涌现,这是我们目前在营养工作中面临的新的,也是最主要的挑战。营养过剩是指摄入某种或某些营养素过多后产生的营养代谢异常,常表现为超重及肥胖。2005年全国调查相关报道显示,沿海大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已增至14.1%19.3%,肥胖率6.0%13.2%。其中上海学龄前儿童超重率已达15.1%,肥胖率6.9%。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当前在发达国家中,儿童肥胖问题已愈来愈收到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一样,同样在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即“K-A-P”问卷在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营养健康教育又是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理论1,人们行为的改变可以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或者接受教育的良好态度,其次产生自主的改变行为方式的信念,才能最终使行为向健康方向转化;而在开展营养教育之前应先了解宣教对象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才能有效地设计及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2。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但同时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婴幼儿家长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丰富的营养知识、积极的营养态度及正确的喂养行为对维持婴幼儿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对婴幼儿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K-A-P”问卷调查、加以分析,然后发现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营养知识和态度,并纠正其在喂养过程中的行为,从而降低婴幼儿营养过剩的整体水平。据姚国英,魏梅等3对上海市学龄前集体儿童肥胖状况的分析评估,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遵循的生理机制依次为: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能量储存增加、体脂累积并最终产生肥胖,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决定肥胖的易感性,但个体是否真的成为肥胖,须由环境因素决定。另外多项4-9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伴随都市化、工业化、生活现代化进程加快,一些环境因素正通过以下途径加速儿童肥胖流行:1.膳食热量过多;2.体力活动不足;3.生活方式由动趋静。与此同时,群众的营养健康知识缺乏、儿童的不良饮食生活行为、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如单纯追逐盈利的食品营销手段、“胖就是健康”等陈旧观念)等,共同构成“肥胖易感环境”。因此,对婴幼儿的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二、研究目的了解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营养制约因素和营养问题形成的条件,并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营养过剩的发生率,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检测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以检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目的如下:1、调查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2、调查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长寿路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营养健康教育后体检及“K-A-P”问卷,与健康教育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三、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社区的六所公立幼儿园(武宁幼儿园、普雄幼儿园、东新幼儿园、汇丽幼儿园、世纪之门幼儿园、绿洲幼儿园,之后文中将分别以幼儿园16表示);采用分层随即抽样的方法,在六所幼儿园的大、中、小各班级中抽取两个班的儿童进行体检,共计体检儿童360名,年龄46周岁;并对该360名儿童的家长360人以及这6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40人合计400人进行“K-A-P”调查问卷。3.2 研究内容和方法3.2.1 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计算BMI指数。参考徐秀,郭志平等10上海地区0-6岁儿童BMI的参考值,以BMI指数为参数,3-4岁取17.1BMI18.9为超重,取BMI指数18.9为肥胖;4-5岁取18.1BMI19.4为超重,取BMI指数19.4为肥胖;5-6岁取18.4BMI20.5为超重,取BMI指数20.3为肥胖;筛选出超重儿童及肥胖儿童。3.2.2 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喂养)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题10题、态度题7题、行为题8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调查时问卷先行同一时间发放给40名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由调查员进行讲解后限时30分钟完成,次日由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发放给样本儿童家长并进行讲解,同样限时30分钟,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答毕后统一收回。3.2.3超重及肥胖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对55例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和56例同年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进行出生体重、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家庭社会情况和父母肥胖等情况调查。3.2.4 健康教育:3.2.4.1定时组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先对幼儿园卫生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之后卫生老师每月至少一次轮流对所在幼儿园各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每月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印制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处方折页,分发给样本儿童家长;每两月进行板报宣传:在长寿路社区各居委帮助下,以儿童健康营养为主题,进行黑板报及社区海报宣传;3.2.4.2对体检中发现的营养过剩儿童进行强化教育针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对15%的超重及肥胖儿童家长进行集中授课,改善其饮食结构及运动方式。 3.2.5 营养健康教育后体检、K-A-P问卷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后,对样本儿童再次进行体检并对儿童家长和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K-A-P问卷。3.3 资料录入和分析3.3.1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健康教育前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样本儿童的体型进行一般性描述,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层次的家长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得分值进行t检验,对其进行营养知识知晓率、营养态度分布情况、饮食(喂养)行为情况及样本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进行x2检验。3.3.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样本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前后的体重变化采用t检验,对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前后K-A-P问卷得分变化采用x2检验,以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率的变化,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3.4质量控制营养健康教育前后的两次体检由各幼儿园卫生老师进行,体检前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儿保医生对幼儿园卫生老师进行体检方法及BMI指数计算等方面的培训;K-A-P问卷为查阅相关资料后自行设计,经与儿保医生及普陀区疾控中心营养条线医生反复讨论修改后制定;调查人员由各幼托机构卫生老师担任,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认真细致的培训;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均由作者本人亲自发放、讲解、管理并收回,各样本家长的调查问卷由各幼托机构的卫生老师按统一时间进行发放、讲解、管理并收回;收回的答卷中所有项目都按照要求填写的答卷判定为有效答卷,调查员统一评判后分别给出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分值及总分值;营养健康教育前后的两次体检及K-A-P问卷的调查人员及调查对象(父、母或隔代长辈)均无变更;营养健康教育人员由幼托机构卫生老师和作者本人分别担任,健康教育前对卫生老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营养学相关知识培训;最后由统一将营养健康教育前后两次的问卷结果和体检结果分别录入进行数据分析。四、结果与分析4.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学龄前儿童总数360名、儿童家长360名、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名。营养健康教育前体检儿童360名,发放K-A-P问卷400份,全部收回,均为完整应答的有效答卷,应答率100%。营养健康教育后体检儿童352名(8名儿童因迁出而失访),发放K-A-P问卷392份,全部收回,均为完整应答的有效答卷,应答率100%。所有儿童的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学龄前儿童样本分布班别营养健康教育前营养健康教育后男生女生合计男生女生合计小班62581206258120中班60601206057117大班61591205857115合计1831773601801723524.2 营养健康教育前体检结果对样本儿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重、身高等,计算BMI指数,并建立健康档案。参考徐秀、郭志平等17上海地区0-6岁儿童BMI的参考值,以BMI指数为参数,3-4岁取17.1BMI18.9为超重,取BMI指数18.9为肥胖;4-5岁取18.1BMI19.4为超重,取BMI指数19.4为肥胖;5-6岁取18.4BMI20.5为超重,取BMI指数20.3为肥胖;筛选出超重儿童及肥胖儿童,总计34人,占所有样本的9.4%,取BMI指数19.4为肥胖,总计21人,占所有样本的5.9%。结果见表2:表2 健康教育前儿童体检结果体检人数营养状况人数所占比例(%)360正常30584.7超重349.4肥胖215.94.3 营养健康教育前K-A-P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儿童家长(360人,均选取主要负责喂养儿童者)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人),总人数400人,K-A-P平均得分为84.96分。(见表3)表3 健康教育前K-A-P问卷得分表幼儿园人数K-A-P问卷平均得分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总分(SD)幼儿园16033.2023.2026.4082.804.44幼儿园26033.4724.0026.7384.204.50幼儿园36034.6724.3327.8086.805.52幼儿园46033.8023.6726.9384.406.10幼儿园56033.4023.4026.6783.474.38幼儿园66035.0724.5328.0787.676.64幼儿园教师4034.8024.0027.7086.506.32家长36033.9323.8627.1084.895.59平均得分40034.0223.8727.1685.055.68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K-A-P得分略高于儿童家长,(t=1.7050,P=0.089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 营养知识结果分析营养知识共10题。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食物来源,营养与疾病的相关问题等。每题4分,满分40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平均得分34.02分;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得分情况分别见表4、表5、表6;其中中青年龄段得分高于高年龄段(t=10.5924,P=0.0000),高文化程度组(大专以上)得分高于低文化程度组(t= 20.2400,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t=0.8517,P=0.3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各年龄营养知识得分情况年龄(岁)例数得分(SD)5023133.022.115016935.382.32*总计40034.022.27注:与高年龄组比较*,P0.01表5 各文化层度营养知识得分情况文化程度例数得分(SD)大专及以上20835.961.98高中(专)及以下19231.922.01*总计40034.022.27注:与高文化程度组比较*,P0.01表6 不同性别营养知识得分情况性别例数得分(SD)男13234.152.23女26833.962.03*总计40034.022.27注:与男性比较*,P0.05经分析后发现,在营养知识方面,高年龄段及低文化程度的家长得分偏低。与中青年龄段及高文化程度的家长比较,其对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的知晓率偏低;而且更偏向于按照自身喜好及经验进行配膳,较少考虑营养是否均衡;同时对于盐分及蛋白质过量摄入的危害认识不足;而性别差异在营养知识得分方面的影响不大。4.4.2 营养态度结果分析营养态度共7题。主要内容包括:认为学习营养知识有无必要,是否有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意愿,过量摄入零食对儿童的身体是否有害,是否重视儿童体格发育及运动量等。每题4分,满分28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营养态度平均得分23.87分;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得分情况分别见表7、表8、表9;其中中青年龄段得分高于高年龄段(t=2.9048,P=0.0039),男性得分高于女性(t=6.9840,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文化程度组得分略高于低文化程度组(t=1.3778,P=0.1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7 各年龄营养态度得分情况年龄(岁)例数得分(SD)5023123.671.525016924.141.70*总计40023.871.59注:与高年龄组比较*,P0.01表8 各文化层度营养态度得分情况文化程度例数得分(SD)大专及以上20823.981.77高中(专)及以下19223.751.55*总计40023.871.59注:与高文化程度组比较*,P0.05表9 不同性别营养态度得分情况性别例数得分(SD)男13224.621.64女26823.491.46*总计40023.871.59注:与男性比较*,P0.01经分析后发现,在营养态度分布方面,高年龄段及女性家长得分偏低。与中青年龄段及男性家长比较,其对获取膳食营养知识的意愿不足,对儿童进食零食行为比较纵容,同时存在忽视肥胖及缺乏运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而文化程度在营养态度得分方面的影响不大。4.4.3 营养行为结果分析 营养态度共8题。主要内容包括:早餐摄入情况,熏烤油炸、含糖饮料及快餐等食物摄入情况,营养补充剂摄入情况以及运动量等。每题4分,满分32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营养态度平均得分27.16分;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得分情况分别见表10、表11、表12;其中中青年龄段得分高于高年龄段(t=8.5278,P=0.0000),高文化程度组得分略高于低文化程度组(t=15.2456,P=0.0000),男性得分高于女性(t=5.9535,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0 各年龄营养行为得分情况年龄(岁)例数得分(SD)5023126.491.925016928.071.70*总计40027.161.82注:与高年龄组比较*,P0.01表11 各文化层度营养行为得分情况文化程度例数得分(SD)大专及以上20828.501.77高中(专)及以下19225.711.89*总计40027.161.82注:与高文化程度组比较*,P0.01表12 不同性别营养行为得分情况性别例数得分(SD)男13227.971.74女26826.761.99*总计40027.161.82注:与男性比较*,P0.01经分析后发现,在营养行为分布方面,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别之间均有明显差异:高年龄段及低文化程度组对早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年龄段、低文化程度组及女性易忽视儿童的运动和营养补充剂的作用,而低文化程度组对含糖饮料、熏炸食品等“垃圾”食品的危害认识不足。4.5超重及肥胖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对55例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和56例同年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进行出生体重、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家庭社会情况和父母肥胖等情况调查。超重及肥胖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调查情况见表13、表14;其父母肥胖的人数较对照组增高(父亲高8.3%;母亲高23%);超重及肥胖儿童的进食速度(t=22.7486,P=0.000)、进食能量(t=9.2146,P=0.000)以及喜食西式快餐的人数(x2 =8.9236,P=0.00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者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超重肥胖组喜食含糖饮料的人数(x2=2.7146,P=0.0994)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量方面,超重及肥胖儿童的运动时间(t=15.6996,P=0.0000)和周运动次数(t=10.8645,P=0.0000)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超重及肥胖儿童小运动量活动(棋类、绘画等以静坐为主的运动方式)人数大于对照组,而大运动量活动(骑车、舞蹈等以体力活动为主的运动方式)人数少于对照组(x2=1.5144,P=0.2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3 肥胖相关因素(遗传及饮食)调查表总人数父母超重人数进食速度及能量(SD)喜食西式快餐人数喜食含糖饮料人数父母速度(分钟/餐)能量(mJ/天)超重肥胖组5513167.671.637.541.914836对照组56121315.251.87*4.191.92*34#28#注:t检验在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间进行,*P0.01,*P0.01;x2检验在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间进行,#P0.01,#P0.05表14 肥胖相关因素(运动量)调查表总人数运动时间(SD)小运动量活动人数大运动量活动人数每日平均(小时/天)周外出次数(次/周)超重肥胖组552.560.590.810.472827对照组564.540.73*1.800.48*2234#注:t检验在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间进行,*P0.01,*P0.01;x2检验在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间进行,#P0.05经分析后发现,在长寿路社区儿童肥胖因素中,在遗传与饮食方面,父母的体重,儿童的饮食量、进餐速度以及是否喜食西式快餐与儿童肥胖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而在运动量方面,每日平均运动时间及周外出运动频次与儿童肥胖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此外,儿童肥胖的形成与是否喜食含糖饮料及运动的类型也有一定的联系。 4.6 健康教育后体检及K-A-P问卷得分情况及分析4.6.1 健康教育后体检结果经过了9个月左右的营养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上述样本儿童再次进行了体检,此次参加体检的儿童为352人、8人因迁出而失访,同样组织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对此次体检结果的统计发现:超重儿童24人,占所有样本数的6.8%;肥胖儿童12人,占所有样本数的3.4%。结果见表15:表15 健康教育后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体检人数营养状况人数所占比例(%)352正常31689.8超重246.8肥胖123.44.6.2 健康教育后K-A-P问卷调查使用原调查表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儿童家长(352人)及幼儿园老师(40人),总人数392人,K-A-P平均得分为92.42分。调查结果见表16: 表16 健康教育后K-A-P问卷得分表幼儿园人数K-A-P问卷平均得分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总分(SD)幼儿园15835.4525.3129.0389.794.80幼儿园25937.6326.6429.5693.834.35幼儿园35836.9026.3429.5292.764.82幼儿园45936.2726.1029.5691.934.95幼儿园55935.4625.4229.2290.104.42幼儿园65937.1527.0530.1094.304.53幼儿园教师4037.5027.3030.2095.004.22家长35236.4826.1529.5092.134.93平均得分4036.5826.2729.5792.424.934.6.3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以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率的变化,教师和家长营养K-A-P的变化4.6.3.1 两次体检超重及肥胖率比较营养健康教育后超重及肥胖检出人数合计为36人,体检结果见表17:健康教育后的平均BMI指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下降(t=5.2472,P=0.0000),健康教育后超重及肥胖的儿童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下降(x2=4.0725,P=0.0436),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7 健康教育前后超重及肥胖人数比较体检阶段体检人数BMI(SD)正常人数超重及肥胖人数健康教育前36015.861.5530555健康教育后35215.261.50*31636#注:t检验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之间进行,*P0.01;x2检验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之间进行,#P0.054.6.3.2 两次K-A-P问卷得分比较。营养健康教育前后“K-A-P”问卷得分比较情况见表18,健康教育后的平均“K-A-P”问卷得分较健康教育前明显上升(t=19.5128,P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8 健康教育前后K-A-P问卷得分比较体检阶段调查人数K-A-P得分(SD)健康教育前40085.055.68健康教育后39292.424.93*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P0.05五、讨 论5.1我国长期属于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受传统膳食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长期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