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 课时目标1 掌握 溃疡病的病理变化 结局与并发症 2 熟悉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 3 了解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复习1 组成消化管消化腺2 功能 消化食物 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 共同的结构特点 1 粘膜层 三层 上皮层 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 胃腺 结缔组织 粘膜肌层 2 粘膜下层 3 肌层 4 浆膜层 Histologyofthestomach 4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等肿瘤 一 概述胃粘膜的非特异性炎发病率高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第一节胃炎 一 急性胃炎 分四类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 糜烂 出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 典型的急性胃炎 胃黏膜广泛充血 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 酒精中毒 药物 感染等 急性胃炎 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腐蚀性胃炎 肉眼 急性胃表浅溃疡 肉眼 二 慢性胃炎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长期的慢性刺激 2 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3 胆汁 十二指肠液反流 4 自身免疫性损伤 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HP 2 类型及病理变化 分四类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 1 慢性浅表性胃炎 部位 胃窦部病理变化 胃镜下见 病灶多呈灶性或弥漫性 胃粘膜见充血 水肿 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覆盖 粘膜变浑浊 失去正常光泽 伴有或不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 镜下观察 炎症病灶限于粘膜浅层 粘膜上1 3 粘膜水肿 点状坏死和浅表上皮坏死脱落 固有层内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为特征 腺体无破坏或减少 慢性浅表性胃炎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类型 A型 B型 我国B型多见 部位 胃窦部 病理变化 胃镜下见 正常胃粘膜桔红色消失 变浅 呈灰色或灰绿色 病变部位的胃粘膜明显变薄 与正常胃粘膜界限清楚 粘膜皱壁变平或消失 表面细颗粒状 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伴渗出 糜烂 镜下 粘膜固有层内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胃小凹变浅 粘膜固有层腺体萎缩 腺体变小 数目减少 并见散在腺体小囊状扩张 可出现腺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 肠化 胃粘膜上皮被肠粘膜上皮取代称肠化 胃窦部幽门腺萎缩或消失 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 有刷状缘的吸收细胞及帕内特细胞 潘氏细胞 形态结构与肠粘膜相似 假幽门腺化生 假幽门腺化生指胃底和胃体部病变区粘膜呈现胃窦部腺体样结构 主要是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 由类似于幽门腺的分泌粘液的细胞所取代 3 慢性肥厚性胃炎 又称肥厚性胃病 原因 病因尚不明 部位 胃底和胃体部 病理变化 胃镜下见 胃粘膜肥厚 皱襞粗大不规则 形似脑回状 镜下 粘膜全层肥厚 腺体肥大增生 腺管延长 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细胞增多 固有层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 无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临床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 粘液形成增多而导致消化不良 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4 疣状胃炎 原因不明部位 胃窦部 病理变化 胃镜下见 胃粘膜糜烂 其周围粘膜隆起 形成突起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 5 1 0cm 高约0 2cm 中心有凹陷 形似 痘疹 镜下 中央上皮变性 坏死 脱落而发生糜烂 凹陷 炎性渗出物覆盖 3 临床病理联系 病程迁延 症状不明显 有时可见上腹部饱胀不适 特别在餐后 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 嗳气 反酸 呕吐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腺萎缩 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 可使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 导致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加上炎症的刺激可引起上腹不适或钝痛等症状 A型胃炎患者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 内因子缺乏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导致恶性贫血 目前认为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容易发生癌变 病例分析 患者 女性 45岁 上腹饱胀不适5年 偶有上腹部轻微疼痛 胃镜见 胃窦部粘膜灶性变薄 灰白色 取粘膜组织送检 思考1 用何种方法可判断胃粘膜萎缩 2 萎缩和化生与上腹饱胀不适有何联系 3 化生对机体的影响 溃疡病一 概念是以胃 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炎性缺损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因它的发生与胃液的自我消化有关 又称消化性溃疡 二 特点 1 好发年龄 20 50岁 青壮年 男性多于女性 2 临床特征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反酸 嗳气等症状 容易反复发作 呈慢性经过 发作有季节性 秋冬与冬春之交比夏季多见 3 十二指肠溃疡 DU 较胃溃疡 GU 多见 两者发病之比为3 1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为复合型溃疡 约占5 一 病因 1 外因 吸烟 药物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其他 2 内因 性别与遗传 精神神经因素 二 发病机制 1 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功能降低 屏障破坏 胆汁逆流 胃酸分泌过多 2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 病理变化 部位 最好发于胃小弯侧近幽门处 尤其多见于胃窦部的小弯处 肉眼观 单个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多小于2cm 边缘整齐 状似刀切 底部平坦 洁净 溃疡边缘皱襞呈放射状 轮辐状 向溃疡处集中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球部的前 后壁 溃疡一般较胃溃疡浅而小 直径多在1cm以内 其基本病理变化与胃溃疡相同 溃疡好发部位 慢性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镜下观 1 渗出层 由不等量的急性炎性渗出物如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等构成 2 坏死层 由坏死的细胞 组织碎片和纤维蛋白样物质构成的凝固性坏死 3 肉芽组织层 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 也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 瘢痕层 由多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纤维细胞构成 纤维结缔组织将肉芽组织取代 瘢痕形成 因为反复刺激 瘢痕底部小动脉常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使小动脉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 因而可造成局部血供不足 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 但这种变化却可防止溃疡血管破裂 出血 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及小球状增生 这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整张的原因之一 注意 五 结局及并发症1 结局如果溃疡不在继续发展 经适当的治疗 合理疗程用药 规律饮食 保护胃粘膜等 渗出物会逐渐被吸收 排出 由肉芽组织增生及周围粘膜上皮再生 从边缘部逐渐覆盖溃疡面而瘢痕愈合 整个过程一般需要4 5周 2 并发症 1 出血 出血是溃疡病最常见的合并症 发生率可达10 35 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少量出血 大便化验潜血阳性 较大血管破裂则可发生大出血 临床表现为呕血及便血 黑便 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右侧的溃疡正穿透肌层 接近一动脉 溃疡破坏动脉将导致另一个主要的并发症 出血 出血可威胁生命 而慢性失血将导致缺铁性贫血 2 穿孔消化性溃疡最危险的并发症 发生率5 占本病死亡原因2 3 溃疡可深及浆膜 外膜 如果病变溃疡继续加深 穿透浆膜层 可引起胃 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 可引起急性腹膜炎 导致剧痛 板状腹 甚至休克 3 幽门狭窄 胃与小肠的连接处 称幽门 炎症引起充血 水肿以及炎症刺激引起幽门括约肌痉挛 再者靠近幽门的溃疡灶区内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收缩 4 癌变癌变极少发生于胃溃疡 一般不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 癌变是由于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在致癌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 六 病理临床联系1 上腹部疼痛 主要症状 机制不明确 由于抗酸药物中和胃酸可使疼痛缓解 因此这种疼痛可能是胃酸刺激溃疡壁神经末梢引起的 胃溃疡病的疼痛多出现在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 下一餐前消失 这是由于进食后促使胃泌素分泌亢进 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多 刺激溃疡创面和局部神经末梢的原因 进食 疼痛 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 典型疼痛性质为 夜间痛或饥饿痛 餐后3 4个小时 胃排空时 疼痛 而在凌晨早餐之前 一天中胃酸最低的时候 很少发生疼痛 因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饥饿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胃酸分泌增多并刺激病灶及胃壁平滑肌痉挛有关 进食后 食物中和 稀释胃酸 疼痛缓解 疼痛 进食 缓解 2 反酸 呕吐 溃疡处瘢痕是后所可使幽门梗阻 胃排空受阻 引起继发性胃扩张 患者感到上腹部胀满不适 并有恶性呕吐 呕吐物为难闻的发酵酸性宿食 3 嗳气 因消化不良及胃幽门括约肌痉挛使为内容物排空困难 因潴留在胃内食物发酵而产气 导致嗳气及上腹部饱胀感 4 X线钡餐检查 钡透 溃疡处X线钡剂造影可间龛影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一 概念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 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变质性炎 发病率高 流行地区广泛 各年龄均可发生 我国乙型肝炎多见 并与肝硬化 肝细胞肝癌关系密切 中国乙肝发病情况 国内无症状HBsAg携带者有1亿 现症患者3000万 广东省为全国之最 年龄 主要在10岁之前 其次20 30岁 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 地理 南方高于北方 农村高于城市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 病因及传播途径各型肝炎病毒及其相应肝炎的特点 共同感染 coinfection 指HDV与HBV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 Superinfection 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HDV 人体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所感染病毒的数量与毒力的不同 所引起肝细胞的病变类型及损害程度也不同 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 在病毒毒力相同的前提下 免疫功能正常发生 急性 普通型 肝炎 免疫功能过强 对彼此的伤害大 重型肝炎 有病毒感染 但免疫功能低下 力量相当 使部分未被杀灭的HBV在未受损伤的肝细胞内反复复制 导致肝细胞反复损害 慢性肝炎 免疫功能耐受或缺损 使病毒与宿主失主 不发生反应免疫 在细胞内持续存在 而HBV感染的肝细胞不受损害 成为无症状的HBV携带者 肝小叶 中央V肝C索 肝板 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 肝小叶Hepaticlobule 肝小叶 三 基本病理变化1 变质 肝细胞变性 坏死 2 渗出 炎细胞浸润 3 增生 修复 肝细胞的再生 间质的反应性增生 1 肝细胞变性 1 细胞水肿 胞浆疏松化 气球样变 最常见 2 嗜酸性变 胞浆水分脱失浓缩 肝细胞体积缩小 胞质呈强嗜酸性 红染 细胞核固缩 碎裂 溶解消失 肝细胞变性 胞浆疏松化 气球样变 溶解坏死多见 嗜酸性变 嗜酸性坏死少见 正常肝组织 胞浆疏松化 嗜酸性变 附 正常肝细胞及其变性类型 2 肝细胞坏死 1 嗜酸性坏死 2 溶解性坏死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状坏死 大片状坏死 嗜酸性坏死散在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嗜酸性变发展而来嗜酸性小体属细胞凋亡溶解性坏死 点状坏死 一个至几个肝细胞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 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时少数肝细胞发生坏死称为点状坏死 右侧箭头下方 大的粉红色细胞正在发生 气球样变 进一步发展 如左侧箭头所示 濒临死亡的肝细胞正浓缩形成嗜酸性小体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 常见于慢性肝炎 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 两个汇管区之间 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 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 大片坏死 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 仅小叶边缘残存少许变性肝细胞 常见于重型肝炎 肉眼可见坏死区域和肝小叶结构崩解 表现为淡黄色的模糊区域 肝炎时发生这种坏死 肝炎 肝切面出血 凹凸不平 肝炎 显著坏死和炎症伴脂肪变性 肝炎广泛纤维化并硬化 病毒性肝炎 肝实质破坏 纤维组织塌陷 三色染色 三色染色显示病毒性肝炎时肝实质塌陷 蓝染区域为同时塌陷的许多门管区的结缔组织 再生肝细胞 3 增生 1 肝细胞再生 1 完全再生 再生的肝细胞可沿原有的网状支架排列 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 胞浆略呈嗜碱性 细胞核大且深染 有时可见双核 2 结节状再生 坏死严重 原小叶内的网状支架塌陷 再生的肝细胞则呈团块状排列 2 炎细胞浸润 肝炎时在门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有时可见少量的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2 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 Kupffer细胞增生 并可脱入窦腔内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 参与炎细胞浸润 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参与损伤的修复 3 胆小管增生 慢性且坏死较严重的病例 在汇管区或大片坏死灶内 可见小胆管增生 临床病理类型 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普通型轻度 多见 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重度急性重型 少见 亚急性 NE 体积增大 包膜紧张 表面光滑 病变主要位于肝小叶内 LM 肝细胞出现广泛的变性 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肝细胞坏死轻微 仅见点状或小灶状坏死 散在分布于小叶内 嗜酸性小体并不常见 由于肝细胞索网状纤维支架没有塌陷 故再生的肝细胞可完全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肝细胞与库普佛细胞轻度增生 肝血窦受压 肝细胞淤胆 肝小叶内与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和门管区正常结构的轮廓仍然存在 急性肝炎 1 急性普通型肝炎 临床病理联系 1 肝大 肝区疼痛或压痛 2 黄疸 3 乏力 厌油 恶心 呕吐等 4 血清谷 丙转氨酶 急性肝炎 结局急性肝炎大多在半年内可逐渐恢复 点状坏死的肝细胞可完全再生修复 一部分病例 多为乙型 丙型肝炎 恢复较慢 需半年到一年 少数病例 约1 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极少数可恶化为重型肝炎 2 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 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 1 轻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变性 点状坏死 小灶状坏死为主 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 门管区周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 肝小叶界板无破坏 肝小叶结构完整 2 中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明显 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桥接坏死 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 但肝小叶结构大部分完整 3 重度慢性肝炎 重度的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的桥接坏死 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小叶内及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 并相互连接形成纤维间隔穿插 分割肝小叶 导致小叶结构被破坏 晚期 肝表面不光滑 呈颗粒状 质地硬 转化为肝硬化早期 慢性普通性病毒性肝炎轻度 中度 重度比较 变性坏死程度肝细胞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轻度广泛水变性 完全再生门管区轻度纤维结结构完整点 灶状坏死缔组织增生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中度中度碎片状坏完全再生门管区纤维组织增大部分完整死 出现桥接生明显 小叶内少坏死 界板量纤维组织增生破坏为主重度重度碎片状坏结节状再生小叶内和汇管区纤小叶结构完死 大范围桥维组织增生相互连全被破坏接坏死界板破接分割肝小叶坏加重 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3 重型病毒肝炎 1 急性重型肝炎 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 病变特点 肝细胞大片坏死 无明显的肝细胞再生反应 NE 肝体积显著缩小 尤以左叶为甚 重量减至600 800g 1300 1500g 质地柔软 包膜皱缩 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 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LM 大量肝细胞呈一次性大块坏死 坏死面积大于或等于肝实质2 3 肝素解离 肝细胞溶解 坏死从肝小叶中央开始 迅速向四周扩张 仅小叶周边部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 肝窦明显扩张 充血并出血 库普佛细胞增生肥大 并吞噬细胞碎屑及色素 吞噬活跃 数日后肝网状纤维支架大量塌陷 残留的肝细胞无明显增生 坏死区内及门管区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2 亚急性重型肝炎 NE 肝体积缩小 重量减轻 表面包膜皱缩不平 质地软 硬程度不一 部分区域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 失去原小叶的结构和功能 切面见坏死区呈红褐色或土黄色 再生的结节因胆汁淤积而呈现黄绿色 LM 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 又有结节状再生 大片肝细胞坏死较急性重型肝炎轻 残存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 小叶内外有多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坏死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 小叶周边胆小管增生病可有胆汁淤积形成胆栓 结局 如治疗及时可有治愈的可能 否则可发生严重的肝功能不全 甚至死亡 部分病例经治疗后 病情可稳定 但以后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变 病理联床联系 1 肝大 肝区疼痛 2 血清转氨酶升高 3 黄疸 4 出血 5 肝性脑病 第五节门脉性肝硬化 1 概念 主要病变为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 坏死 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残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 结果使肝小叶结构被破坏 肝脏的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 最后使肝脏变形 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2 目前分类仍不统一 分类方法有 1 根据病因分 如病毒性 酒精性 胆汁性 2 根据病变形态分 如小结节性 大结节性 大小结节混合型及不全分隔型肝硬化 为肝内小叶结构尚未完全改建的早期病变 等 国际分类 3 我国习惯综合分类 结合病因 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分为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等 我国常用此型分类 以上除坏死后性相当于大结节及大小结节混合型外 其余均相当于小结节型 其中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 其次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其它类型较少见 3 晚期两种表现 门静脉压力升高 肝功能障碍 一 原因和发病机理 一 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乙肝 二 慢性酒精中毒欧美西方国家多见 三 营养缺乏动物实验已证实 四 毒物中毒氯仿 四氯化碳 黄磷 含砷杀虫剂 黄曲霉毒素等 发病机理进行性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 肝细胞弥漫性变网状纤维胶原化性 坏死贮脂细胞分泌胶原纤维门管区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纤维使增生的胶原纤维互相连接 形成纤维间隔 反复 不断的穿插 分割 包绕肝小叶及再生的肝细胞团假小叶 假小叶 正常的肝小叶结构破坏 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 包绕城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病理变化 NE 早 中期 因为病程很缓慢 肝体积正常或略大 早期肝实质尚无明显减少 又常伴有严重的肝细胞变性的缘故 质地正常或稍硬 晚期 体积缩小 质较硬 重量减轻 正常1500g 至1000g以下 包膜明显增厚 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大小相仿 直径0 1cm 0 5cm 最大不超过1cn 切面可见无数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 大小与表面的颗粒相似 弥漫分布于全肝 结节呈黄褐色 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或黄绿色 因淤胆含胆色素较多者 结节间为灰白色 增生的纤维组织 纤维间隔 正常肝脏 门脉性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切面见小结节大小相仿 周围为纤维组织条索包绕 镜下观 假小叶 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或重要形态学标志 假小叶的形态特点 1 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于一侧 有的则含有2 3个偏位的中央静脉 2 假小叶中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不呈放射状 3 有时汇管区也被包绕在假小叶中央 4 假小叶中的肝细胞有的近乎正常 变性坏死的肝细胞 结节状再生的肝细胞共存 有的是再生的肝细胞 体积较大 核大 深染 有些可有双核 5 假小叶外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 如淋巴细胞 浆细胞及小胆管增生 6 小胆管受压而出现胆汁淤积现象 同时可见新生的细 小胆管和无管腔的假胆管 假小叶 假小叶 门脉性肝硬化 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肝细胞变性 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破坏 改建肝内血管系统 血管网减少异常吻合支形成 门脉高压症肝功能障碍 临床病理联系 一 门脉高压症 脾肿大胃肠淤血腹水侧支循环形成 1 门脉高压症门静脉压力超1 96kPa 200mmHg 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肝的正常结构被破坏 肝内血液循环被改建造成的 原因有 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血管网受破坏而减少 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收缩及假小叶压迫 使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小分支扭曲阻塞 肝内血液流出和门静脉血流入肝受阻 在肝小叶结构破坏和改建过程中 门静脉与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 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 使门静脉压力增高 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和管腔闭塞加重门静脉高压 1 脾肿大 约有70 85 患者会出现脾肿大 肉眼观 脾肿大 重量多在500g以上 少数可达800 1000g 质地变硬 包膜增厚 切面呈红褐色 镜下见脾窦扩张 窦内皮细胞增生 肿大 脾小体萎缩 红髓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黄褐色的含铁结节 脾肿大后可引起脾功能亢进 2 胃肠淤血 水肿 影响消化 吸收功能 导致患者出现腹胀 食欲不振等症 3 腹水 在晚期出现 为淡黄色透明的漏出液 量较大 以致腹部明显膨隆 腹水形成原因主要有 门静脉压力升高 肠壁 肠系膜等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加之长期淤血而发生缺氧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血浆漏入腹腔 肝静脉回流受阻 肝窦内压力升高 淋巴液形成增多 远大于回流 淋巴液部分经淋巴管回流 部分由肝表面漏出到腹腔 且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管因网状纤维组织增生而受压 造成淋巴回流受阻 促进腹水形成 肝硬化时 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功能低下 加之蛋白类食物摄入不足和消化吸收障碍 因此血浆白蛋白下降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腹水 腹水形成后 循环血量下降 a 肾血流量及滤过率下降 b 引起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肝对这些激素灭活能力减弱 钠 水潴留 促使腹水形成 4 侧支循环形成 门静脉压升高使部分门静脉血经门体静脉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通过上 下腔静脉回到右心 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有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 出血 途经是 门静脉 胃冠状静脉 食管下段静脉丛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如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发生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呕血 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 痔静脉 丛曲张 途经是 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痔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该静脉丛破裂常发生便血 长期便血 可引起贫血 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途经是 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腹壁上 下静脉 分别注入上 下腔静脉 脐周静脉网高度扩张 形成 海蛇头 现象 痔静脉曲张 海蛇头 右侧为血管造影图 二 肝功能障碍 激素灭活功能减弱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肝性脑病 1 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由于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荣昌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浙江省文成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隆化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教师薪酬福利体系优化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租赁绿色出行推广与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施工合同范本组成下载
- 2025年度应急通讯对讲机租赁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影视拍摄车牌租赁服务协议
- 园林绿化资料范例
- 万达入职性格在线测评题
- 车位无偿使用补充协议书范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2012年版)
- Magic Tree House 神奇树屋词汇大全
- 《心系国防 有你有我》国防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教师工作法律风险防范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统考试题含解析
-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新编文学理论课件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