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3风向1判断正误。(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A解析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下列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B风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C解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A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B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C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项错误。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地面状况不同,摩擦力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如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任务探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2)比较图中A、B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该图表示的是_(填“南”或“北”)半球,请说明判断理由。(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_(填“近地面”或“高空”),请说明判断理由。成果展示(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2)B处风力大。B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北风向右偏。(4)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2两种典型风向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AB CD科学思维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分析思路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2)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 答案(1)B(2)D提升运用能力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题。1关于图中箭头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丙风向D乙地转偏向力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乙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2此图表示的半球是()A东半球B西半球 C南半球D北半球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风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3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小,风向逐渐趋向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C项正确。任务探究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A、B两地气压差值。(2)判断C地的风向。(3)比较C、D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4)比较台湾海峡与日本海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成果展示(1)510 hPa。(2)偏东风。(3)C地风力大。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4)台湾海峡风力大。台湾海峡吹东北风,受海峡峡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或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注: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指向为近地面风向。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根据等压线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根据摩擦力判断:摩擦力大,风力小。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B13 hPa C14 hPa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科学思维等压线问题的分析思路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的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1)B(2)A提升运用能力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 B CD答案C解析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只有箭头正确。2图中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 B CD答案C解析从图看出,点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39页思考思路点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使用图2.16,根据南半球风向偏转特点,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成果展示教材第40页活动思路点拨1.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3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成果展示1.甲地气压梯度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东风。3甲地风速大。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选择某天多个时间,判断学校五星红旗的飘向,并归纳一天内红旗飘向的变化特点。2收看天气预报,认识天气预报中的常见符号,特别是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力符号。展示与评价略。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某地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示意图,回答 13题。1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答案B解析先判读特征最明显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故c为风向。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故a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b为摩擦力。2对风的速度有影响的力是()Aa、dBa、b Cb、dDb、c答案C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对风速、风向都有影响;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3图示区域不可能位于()A中国B美国C俄罗斯D阿根廷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风向右偏,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阿根廷位于南半球,故D项符合题意。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45题。4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且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 CP地DQ地答案D解析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下图示意某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67题。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或B或 C或D或答案A解析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或B或 C或D或答案C解析在高空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风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风向左偏。图甲、图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等压距相等;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分别对应地面。据此完成89题。8判断图中四地中气压值最高的是()AB CD答案D解析高空气压小于近地面的气压,故气压比较小;读图乙可知,H为高压,从H向四周气压减小,所以大于,气压值最高,故D项正确。9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C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答案A解析图甲位于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且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图甲沈阳风力更大。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风向几乎一致。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012题。10此时,甲地风向为()A偏北风B偏西风 C偏南风D偏东风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判断甲地风向,应先画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南半球风向左偏,故甲地风向为偏北风,A项正确。11图示区域气压最大差值可能为()A31 hPaB33 hPaC39 hPaD41 hPa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等压距为4 hPa,气压最大值为1 0201 024 hPa,气压最小值为984988 hPa,故气压差为3240 hPa,最大差值可能为39 hPa,C项正确。12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 C丙D丁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陆地上,且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最小;乙、丙、丁三地位于海洋上,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差不大,乙地位于开阔的海洋上,丙地位于陆地东侧,丁地位于海峡处,受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丁地风速最大,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13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24分)(1)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形成时有何差异?风向表现有何差异?(8分)(2)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判断依据是_。(4分)(3)图示地区位于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4分)(4)在图中箭头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及风向。(4分)(5)若P、M之间气压差异的形成与热力环流有关,请画出P、M之间热力环流图。(4分)答案(1)近地面的风形成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高空的风受二个力的作用,即不受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2)P气流方向(3)北水平运动气流向右偏转。(4)如下图。(5)如下图。解析第(1)题,近地面受三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受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2)题,通过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3)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4)题,处受力情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位于风向左侧。第(5)题,考虑热力作用,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则气压低;近地面受冷,气流下沉,则气压高。14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28分)(1)处的气压值为_ hPa,处的气压值为_ hPa,的气压差值为_ hPa。(6分)(2)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6分)(3)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6分)(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风,乙地的风向是_风。(4分)(5)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原因是_。(6分)答案(1)1 0401 0459951 0004050第(2)(3)题见下图:(4)西北偏南(5)小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解析第(1)题,读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