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至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评价 课前准备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课讲授】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中后期【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统治地位得以稳固的资产阶级,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科学技术: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化工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意识已经成为时尚。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补充】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及完善说到发电设备的发明要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作用说起,这是人类打开电能宝库的匙。1832年法国人皮克斯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手摇式发电机。1867年德国的韦纳西门子发现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同样可以发电。西门子的发电机被广泛应用,应用中又不断被人们加以改进。1865年意大利人巴齐诺蒂发明了齿形电枢。1870年比利时学者格拉姆部分利用巴齐诺蒂的成果并采纳了西门子的电磁铁式发电机原理,制成了性能优良、效率高效的发电机。古拉姆的发电机效率高,性能好,所以有了很好的销路,也发了大财,同时让后人记住了他,被人们誉为“发电机之父”。1873年阿特涅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到1891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实验成功了远距离输电。当时发出的交流电压达2000伏,送到175公里之外再将电压变至100伏,损失电能25。由于远距输电问题的解决。交流发电机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并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的纷纷涌现。开创了近代电讯事业的新发展。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使电话通讯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1877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电话交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莫斯科等地业相继成立了电话局。无线电的发明是在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由于电、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电力传输的成功是使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重大突破,它使电力很快成为广泛应用的能源和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电气化的高潮,美国、德国由于最早实现了电气化而迅速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勒努瓦首先在内燃机中采用了弹力活塞环。这台煤气机的热效率为4%左右。1862年,法国科学家罗沙对内燃机热力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提高内燃机效率的要求,这就是最早的四冲程工作循环。随着石油的开发,比煤气易于运输携带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首先获得试用的是易于挥发的汽油。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它的特点是轻型和高速。当时其他内燃机的转速不超过200转/分,它却一跃而达到800转/分,特别适应交通动输机械的要求。1885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大大推动了汽车的发展。同时,汽车的发展又促进了汽油机的改进和提高。不久汽油机又用作了小船的动力。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19世纪末,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3)化学工业的发展:无机化学工业: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笨、等,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纤维,瑞典人发明了炸药等。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发现,开创了现代无机化学:1895年伦琴发现 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20世纪初卢瑟福和玻尔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结构模型,改变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有机化学工业:有机合成方面主要研究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元素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19世纪30年代合成了尿素;40年代合成了乙酸。随后陆续合成了葡萄糖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一系列有机酸;19世纪后半叶合成了多种染料;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滴滴涕和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20世纪初,合成了606药剂,3040年代,合成了一千多种磺胺类化合物,其中有些可用作药物。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4)钢铁工业“钢铁时代”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垄断组织出现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1)诞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2)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如纺织、钢铁及造船等。(3)兴起了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4)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作用: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2垄断组织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合作探究】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哪些影响?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形成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2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1)形成: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拓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市中医院护理流程优化再造考核
- 连云港市中医院药学部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考核
- 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洞察与解读
- 打印店的试题及答案
- 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研究
- 2025年执业中医助理试题和答案
- 芒果加工厂环境管理方案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恶意软件检测机制-第1篇-洞察与解读
- 板材销售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杭州师范大学
- (高清版)DZT 0248-201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 《死亡时间推断》课件
- 关节病变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 韶音供应商QSA+QPA审核-checklist-V1
- 反流性食管炎护理查房
- 六上语文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名师指导和佳作点评(10篇)
- GB/T 6739-2022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 《教育行动研究》课件
- GB/T 231.2-2012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 高考地理微专题“副高”及其影响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