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解用虹天津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教学要求 1 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2 掌握基因结构变异及表达水平异常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 熟悉基因与疾病关系的复杂性 3 掌握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 和DNA测序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基因诊断中的实际应用 4 熟悉基因治疗的概念 基因治疗病例的基本要求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和基因治疗目前的状态和存在问题 了解基因治疗成功和失败的实例 一 基因与疾病 1基因的概念 1 遗传学的基因是机体遗传生物学性状的 遗传因子 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或单元 2 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 转录为RNA或翻译成蛋白质 的DNA片段 遗传学基因概念的提出 1 1865年奥地利僧侣植物学家的孟德尔 GregorMendel 1822 1884 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 1909年Johnson将Mendel提出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遗传学基因概念的提出 2 20世纪20年代摩尔根 ThomasHuntMorgen 通过果蝇实验 确定基因存在于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概念 1 1868年Miescher F从脓液中分离出当时称为 核素 的核酸2 1944年Avery O等证明肺炎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3 1950年Chargaff E等揭示DNA分子中G C A T4 1953年Watson JD和Crick FHC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5 基因就是负载一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 结构基因 可转录序列 5 非编码序列前导序列外显子 内含子3 非编码序列2 调节基因 调节序列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就是来自一个遗传体系的全部遗传信息 对于原核细胞 基因组就是单个环状染色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对于真核生物 基因组就是一个生物染色体所包含的全部的DNA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t HGP 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共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个科研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3 2002 的最终目的是确定人类24条染色体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4 基因与疾病 1 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除外伤性疾病外 所有的疾病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单基因疾病 如苯丙酮尿症和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等 基因变异是疾病发生的唯一原因 3 多基因疾病 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基因变异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4 其他许多疾病 如心理障碍和智力低下等 也和基因变异密切相关 遗传性疾病日显重要 1 随着营养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减少和控制 遗传性疾病的防治日显重要 2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本身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遗传性疾病日益增长 1 10 的妊娠以自发流产告终 50 的早期流产是由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 2 4 6 的新生儿患有不同的先天性缺陷 3 国内1 3 的新生儿患有不同的先天性畸形 80 是由于遗传性疾病 同时也是1 3新生儿死亡的原因 4 我国5000万残疾人中 四分之一是由于遗传性疾病造成 5 我国7 14岁智商低于50的儿童有大约100万 其中一半归因于遗传性疾病 4 1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C 2 脂蛋白脂肪酶缺陷病 LPLD 3 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 HbS 4 腺苷脱氨酶缺陷 ADA 5 其它如苯丙酮尿症 PKU 等 分子病 moleculardiseases 分子病通常是指源于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而产生蛋白质功能异常所致的遗传性疾病 究其根本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读码框架改变 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 脂蛋白脂肪酶酶缺陷病 正常血浆清澈透明 甘油三酯 TG 水平低于1 7mmol L 150mg dl 本病例血浆明显混浊静置后可出现 奶油盖 高达36mmol L 3200mg dl LPL的一般简介 1 LPL EC3 1 1 34 由4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活性形式为非共价键相连的同二聚体 2 LPL基因定位于8P22上 全长30kbp 包括十个外显子和九个内含子 3 LPL活性中心由Ser132 Asp156 His241组成 Apo C 为其激活因子 4 LPL的功能是水解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为甘油和脂肪酸 结构缺陷可致异常脂蛋白血症 分子病 脂蛋白脂肪酶变异 1 脂蛋白脂肪酶是水解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为甘油和脂肪酸的关键酶 该酶结构和功能的缺陷可致患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极度升高2 成熟的脂蛋白脂肪酶由4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本病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为脂蛋白脂肪酶读码框架误义突变所致 乳糜微粒的代谢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 3 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症 分子病 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 成人血红蛋白为 2 2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 链结构异常 GAG GTG 1234567HbAN Val His Leu Thr Pro Glu Glu HbsN Val His Leu Thr Pro Val Glu 4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1 腺嘌啉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 腺苷脱氨酶的功能3 腺苷脱氨酶缺乏的影响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 人类第一个成功基因治疗的疾病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 患有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SCID 的患者由于体内先天性缺少腺苷脱氨酶 AdenosineDeaminase ADA 致使细胞内脱氧腺苷大量积累 导致T淋巴细胞中毒死亡 由于缺乏正常人的免疫系统 患者非常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患有这种遗传疾病的小孩通常最后都会因感染而死亡 很难活到成年 即使一场常见的水痘 对于患者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他 她 们只能一直过着一种 与世隔绝 的生活 避免外出 静静地呆在家里的无菌环境中 无休止地使用大量抗生素来与细菌和病毒作斗争 严重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诊断 1 生后反复发作的感染 2 血检淋巴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减低 3 实验室红细胞检查 腺苷脱氨酶活性明显降低 dATP水平极度升高 50倍以上 4 预后严重不良 死亡率极高 严重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治疗 1 抗生素治疗2 注射免疫球蛋白3 静脉注射牛腺苷脱氨酶 聚乙二醇 bADA PEG 藕联物4 骨髓移植5 基因治疗 国人第一杀手之争 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孔灵芝处长2005年4月15日说 目前癌症死亡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位于我国各类死因的第一位 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杀手 其中8种癌症又占我国癌症总死亡的80 以上 它们依次是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直结肠癌 宫颈癌 乳腺癌和鼻咽癌 如不加以控制癌症死亡率20年内将翻番 心脑血管病是国人的第一杀手 人类的第一杀手在历史上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国家和时间第一杀手也可不同 瘟疫和战争都曾占据过第一杀手的位置 它反映了人类的历史沧桑和文明进步 上世纪末 心血管疾病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国和大多数国家的第一杀手 这一观点统治了比较长的时间 本世纪初 由于癌症发病率的急剧升高 癌瘤是国人第一杀手的观点开始形成和扩散 2005年4月15日当时的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孔灵芝处长说 目前癌症死亡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位于我国各类死因的第一位 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杀手 更权威的观点则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的第一杀手 43 8 22 3 慢性阻塞性肺病 FromHeJ etal NEnglJMed 2005 353 1124 1134 二 基因诊断 1基因和基因诊断的概念 1 基因是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是基因的表达产物 2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以探查导致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DNA结构变异为中心内容的诊断疾病的技术和方法称为基因诊断 2基因诊断的重要性 1 除外伤性疾病外 所有的疾病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随着营养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减少和控制 遗传性疾病的防治日显重要 3 正确诊断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基础和保证 3基因诊断技术的多样性 1 基因变异的多样性2 基因诊断技术的多样性3 聚合酶链反应 PCR 4 PCR RFLP5 PCR SSCP6 DNA测序 基因变异的多样性 1 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和易患基因都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产生的 2 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 如由于21号染色体增多 三倍体 导致的先天愚型 3 基因缺失 如 地中海贫血 4 基因片段的插入与缺失5 基因点突变 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 无义突变 移码突变 终止密码突变和非编码区的突变等等 基因诊断技术的多样性 1 基于核酸杂交的基因探针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Allelespeceficoligonucleotide ASO 基因芯片等 2 基于核酸杂交与电泳的技术 如Southernblot和Northernblot等等 3 基于PCR和电泳技术的PCR RFLP和PCR SSCP等 4 基于电泳和免疫技术的免疫印迹 Westernblot 4 常用技术 PCR 1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是基于细胞内DNA复制原理而发展建立的细胞外大量复制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是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 该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利用相当微量的DNA样品开展基因诊断成为可能 3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是开展PCR RFLP和PCR SSCP的基础 开展PCR的基本要素 1 基因组 DNA 模板2 引物3 DNA聚合酶4 合成原料dNTP5 二价镁离子Mg 6 一价离子K 7 适合的缓冲液 目的基因扩增片段的鉴定 5 常用技术 电泳 1 电泳的概念2 电泳迁移率3 电泳应用的广泛性4 电泳迁移率与DNA 电泳的概念 1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泳2 开展电泳的必要条件 外加电场 电泳仪 样品中颗粒带电 缓冲液 支持介质 聚丙烯酰胺凝等 适宜的条件组合 电泳迁移率 1 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度称为电泳迁移率2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主要因数有Q 颗粒所带电荷r 颗粒的性质 半径 构型与构象 介质的黏度支持介质等等3 M Q 6 r 电泳应用的广泛性 电泳是最为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不应用电泳技术的基因诊断 也没有不应用电泳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 电泳迁移率与DNA 1 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中 双链DNA的电泳迁移率与其链长呈反相关 据此建立了PCR RFLP技术 2 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中 单链DNA的电泳迁移率不仅与其链长有关 更与其构象有关 而构象则与其一级结构有关 据此建立了PCR SSCP技术 6 PCR RFLP 1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简称PCR RFLP2 PCR RFLP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 phism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定义2 分类3 命名4 酶切位点5 酶切末端 限制性内切酶 定义 1 能识别和切割DNA双链内部特异核苷酸序列的一类核酸内切酶 2 核酸内切酶是原核细胞识别和破坏外源DNA分子的初级免疫形式 3 原核细胞具有限制性 甲基化系统 通过甲基化保护自身的DNA不被破坏 限制性内切酶 分类 1 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三类 类 类和 类 2 基因重组技术中使用的是 类 3 类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多在识别的序列内 限制性内切酶 命名 EcoR EcoR 核酸内切酶命名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 第一部分一个斜体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源菌的属 Escherichia 2 第二部分二个斜体的小写英文字母表示来源菌的种 coli 3 第三部分正写英文字母表示来源菌的株R 4 第四部分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顺序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后产生两种末端 钝性末端 bluntend 粘性末端 stickyend PCR RFLP 1 目的基因的扩增2 扩增片段的酶切3 酶切产物的电泳4 多态性 突变 的确定 扩增血红蛋白特定基因片段 1 利用特异性的引物扩增编码血红蛋白 链含有GAA GTA突变部位的DNA片段 2 扩增既含有特定的突变部位又能存在具有鉴别性内切酶的DNA片段是开展PCR RFLP的关键 3 当含有突变的部位目前尚不能发现有可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时 可以考虑引入错配碱基的方法导入内切酶识别序列 Mst 酶切识别位点 CCTNAGG GGANTCC Glu GGAATCC GAA GAG Val GGTATCC GUA GUG 扩增片段的酶切 A Mst 酶切识别位点 CCTNAGG GGANTCC HbA CCTTAGG GGAATCC GAA GAG Glu HbS CCATAGG GGTATCC GUA GUG Val 扩增片段的酶切 B HbA CCTTAGG CCTTAGG CCTTAGG GGAATCC GGAATCC GGAATCC 1 15kbp 0 2kbp HbS CCTTAGG CCATAGG CCTTAGG GGAATCC GGTATCC GGAATCC 1 35kbp HbA CCTTAGG GGAATCC Hbs CCATAGG GGTATCC 酶切产物的电泳 PCR RFLP应用的关键 1 基因的突变 主要是点突变 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 能够有效地扩增含有该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3 能够寻找到与基因突变相关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突变与否能够导致不同的酶切效果 4 通过电泳能够检测和识别上述不同的酶切效果 多态性 突变 的确定 1 人类基因组含有大于300百万个SNP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位点 其中多数已被确定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不同的多态性形式可以影响携带者疾病的发生或发展 2 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的改变可以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多态性技术方法检测 在目前若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利用时 可以在引物合成时通过特定位置导入错配碱基人工形成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碱基错配导入酶切位点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脂蛋白脂肪酶外显子9存在基因多态性 C1595 G颠换导致Ser447 Stop C1595 G颠换并没有直接影响目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利用错配碱基引物是导入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是常用的技术和途径 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导入 TCA编码丝氨酸TCAGGCTGGTGAGCATTCTGGGCTAGANTC为Hinf 识别序列TGAGGCTGGTGAGCATTCTGGGCTATGA为终止密码子3 TCAGACCACTCGTAAGACCCGAT 5 CAGTC不为Hinf 识别和切割GAGTC可为Hinf 识别和切割 外显子9PCR RFLP 1 利用新引物扩增外显子9产生一个160bp的片段 2 Ser447 Ser447经Hinf 处理为160bp3 Stop447 Stop447经Hinf 处理137bp4 Ser447 Stop447经Hinf 处理160 137bp 外显子9PCR RFLP C C G G G C G C PCR RFLP的特点与应用 1 该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可靠 便于推广应用 2 该方法只能用于筛查影响内切酶识别序列有关的多态性 突变 部位 不能发现与内切酶识别序列无关部位的改变 3 该方法的局限性确定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已知突变有和无的确定 如镰刀性贫血 与基因多态性的筛查 如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PCR SSCP 1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简称为PCR SSCP2 PCR SSCP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7 PCR SSCP 1 目的基因的扩增2 扩增片段的变性3 变性基因片段的电泳4 正常和异常电泳带的确认5 DNA测序的证实 1 利用聚合酶反应扩增认为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目的基因片段 目的基因片段的选择首先是根据文献选择比较高发的部位 其次尽可能扩增较多的片段 2 PCR SSCP的检出率与扩增片段的长短有关 扩增片段太短无疑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效率 提高了检测的成本 扩增片段太长则降低了突变的检出率 往往是得不偿失 一般提倡扩增片段在200 400bp之间 目的基因的扩增 扩增片段的变性 1 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 除非存在大片段的插入或缺失 否则长度基本或完全相同 这些扩增片段的双链电泳迁移率基本或完全相同 即使含有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点突变也不能通过电泳有效地检出突变 2 相同长度的基因片段即使仅有一个碱基的改变 也会影响其单链的构象并进而影响其电泳迁移率有可能被检出 3 可以通过物理的热变性 加热 和化学试剂 甲酰胺 的促变性完成变性 同时可以通过急剧降温防止复性 单一碱基突变对单链构象的影响 T33 C33 变性基因片段的电泳 1 PCR SSCP基因突变的检出不仅与基因突变导致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大小有关 更与电泳的条件有关 因此不仅选用检出灵敏度高的聚丙烯凝胶电泳 而且电泳的距离 长度 也较大 此外凝胶的浓度 C 交联度 T 和电泳的温度 甘油与二甲基亚砜等试剂存在与否也可能影响突变的检出率 2 考虑到电泳时间较长和温度可能影响电泳迁移率一般多利用恒温电泳 3 为了提高电泳的灵敏度凝胶染色多使用核酸的硝酸银染色 异常电泳带的确认 1 在PCR SSCP基因突变的检测中 基因突变的检测就是异常电泳带的确认 2 由于突变的发生相对罕见 因此电泳中多数检测样品的电泳图型就是检测异常的参考标准 3 异常电泳图型可以表现为异常电泳条带 其形式可以是 快带 也可以是 慢带 4 通过异常电泳条带的判断 可以初步确定是突变杂合子或突变纯合子 DNA测序的证实 1 在PCR SSCP基因突变的检测中 只能确认基因突变在检测的扩增DNA片段中的有无 既不能判断突变发生的位置 更不能确定突变的类形 插入 缺失或点突变 和形式 插入和缺失的多少或点突变碱基的内容 2 在PCR SSCP基因突变的检测中发现的基因突变需要DNA测序确定 同时通过DNA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和形式 DNA测序 1 DNA测序技术有多种 现在已经实现了应用计算机的全自动DNA测序 伴随应用的普及 实现了快速 准确和经济 2 实验室DNA测序应用广泛的是双脱氧DNA测序技术 该技术是PCR扩增技术和电泳技术的巧妙结合 3 5基因诊断实例 1 利用PCR RFLP技术对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基因诊断 2 利用PCR SSCP技术为一名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3 利用PCR RFLP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 镰刀状细胞贫血的产前诊断 LPL基因突变的诊断 1 正常血浆清澈透明 甘油三酯 TG 水平低于1 7mmol L 150mg dl 2 本病例血浆明显混浊静置后可出现 奶油盖 高达36mmol L 3200mg dl 确定入选测定人员 404名 血浆 空腹肘静脉采血 EDTA抗凝全血 血脂测定TKM法提取基因组DNA TG TC和HDLc PCR扩增LPL基因片段 调节区 编码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效果 扩增基因片段加热变性进行电泳 SSCP 电泳凝胶硝酸银染色 电泳图谱异常样品进行DNA测序 外显子9进行RFLP 探讨基因突变与血脂水平的可能关系 条件允许进行家系调查 420例血脂正常人群Ser447 Stop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表1引物序列及退火温度 脂蛋白脂肪酶外显子5PCR SSCP 分子病 脂蛋白脂肪酶变异 1 正常人脂蛋白脂肪酶第207位氨基酸残基为脯氨酸 Pro 由外显子5的157 159核苷酸 CCG 编码 2 正常人CCG ProCCG Pro3 本例患者CCG ProCTG Leu LPL外显子5的测序CCGPro CTGLeu TACCCG Pro TACCC TG Pro Leu 外显子5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较CCGCC TG Pro207 Leu先证者家系分析 Pro207 Leu先证者家系分析 外显子3SSCP电泳图 外显子3扩增片段正向测序结果 外显子3扩增片段反向测序结果 外显子4SSCP电泳图 内含子3DNA测序图 外显子9SSCP电泳图 外显子9C C Ser447Ser 野生型 C 外显子9G G stop447stop 纯合型 G 外显子9C G Ser447stop 杂合型 G C RFLP和SSCP的比较 1 检测的目的 突变与多态性2 电泳的样品 双链与单链3 检测的范围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扩增的DNA片段全长4 扩增片段的要求 限制性酶切位点200 400bp之间5 技术的难易 6 DNA测序的依赖 三 基因治疗 1 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2 基因治疗成功的先例3 基因治疗失败的教训4 基因治疗的的基本条件5 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6 基因治疗的前景 1 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 经典的基因治疗就是通过特定的载体把正常或野生基因转移到患者的靶细胞 进行基因修饰或表达以达到改善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现代生物医学的新技术方法 骨髓和器官移植实质上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基因治疗 2 基因治疗成功的先例 世界首例基因治疗成功的病例 腺苷脱氨酶缺陷症 严重的混合性免疫缺陷症 的治疗晚近的利伯先天性黑朦 Lebercongenitalamaurosis LCA 失明患者的复明 我国的血友病的成功治疗 首例基因治疗的成功病例 1 时间 1990年9月14日2 病例 患严重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四岁美国女孩 3 ADA基因位于20q欧美发病率1 10万4 由于受转染的是分化的T淋巴细胞 治疗需要大约每月重复一次 至1991年5月经多次基因治疗 体内的ADA活性已达到正常值的25 并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从此她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 SCID的基因治疗 时间 1990年的9月14日单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医师 W FrenchAnderson博士患者 4岁女孩AshanthiDeSilva疾病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SCID 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1 腺嘌啉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 腺苷脱氨酶的功能3 腺苷脱氨酶缺乏的影响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 人类第一个成功基因治疗的疾病 ADA的基因治疗 1 克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人ADA基因 2 将ADA基因与基因病毒载体相连接 3 从患儿机体抽取和分离靶细胞 淋巴细胞 4 将携带有人ADA基因的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完成基因的转移 5 检测和分离具有ADA基因功能的淋巴细胞 并确认其安全可靠 6 将安全可靠并具有功能的淋巴细胞回输到患儿身体 治疗过程 在这次基因治疗中 科学家从Ashanthi身上抽取血液并分离得到少量白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扩增 然后 他们利用改造后的逆转录病毒将正常的人ADA基因转移到靶细胞里 使白细胞代偿性地表达了ADA蛋白 十天以后 这种经过 修饰 的白细胞通过静脉缓缓地输回到女孩体中 通过这种治疗方式 Ashanthi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了40 以上 治疗结果 由于那些经过遗传改造的细胞只能正常工作几个月 所以这并没有完全治愈Ashanthi 其后必须要反复重复这个治疗过程 才能保证免疫系统继续工作 至今 Ashanthi的健康状态一直保持良好 她甚至开始读大学了 小女孩彻底告别了与世隔绝的无菌病房 走进了阳光灿烂的新生活 晚近成功基因治疗的病例 2008年4月28日 英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基因疗法改善了一名先天失明患者的视力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及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展了一项临床实验 首次革命性地采用基因疗法改善了一位18岁的先天失明患者StevenHowarth的视力 他们指出 这种治疗方法十分安全有效 此项研究是基因疗法技术的一大里程碑 它将对眼部疾病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利伯先天性黑朦 利伯先天性黑朦 Lebercongenitalamaurosis LCA 是一种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这种病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影响视力 病人在40岁就会完全失明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病的其中一种形式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65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65 RPE65 基因突变造成 RPE65编码的蛋白能够将维生素A转化为能被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利用的形式 以产生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为可吸收光的色素物质 如果没有视紫红质 这些感光细胞最终将会死亡 导致患者最终完全失明 2001年 研究人员报道 往携带RPE65基因突变的伯瑞犬的视网膜细胞插入功能性RPE65基因拷贝 能恢复其光感受器的功能 接受基因疗法治疗后 这些伯瑞犬可以避开障碍物 走出迷宫 ScienceNOW 27April2001 我国的基因治疗 复旦大学遗传所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合作 曾对血友病B患者进行基因治疗 使用携带有人 因子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培养中的皮肤成纤维细胞 分泌 因子的自体成纤维细胞包埋于胶原并注入患者皮下 患者 因子的水平从70ug L上升到240ug L 凝血活性由2 9 上升至6 3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我国的基因治疗 2003年10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基因治疗药物 今又生 的商业化销售 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 到2005年底 全国22个省市150多家三甲医院的3100多名病人接受了该药物的治疗 治疗的恶性肿瘤达43种 表明其抗癌具有广谱性 2005年11月 第二个基因治疗药物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H101又获国家一类新药许可 H101主要用于治疗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 并对非小细胞肺癌 肠癌 软骨肉瘤等癌症具有明显疗效 P53的治疗价值 今又生通用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英文名 RecombinantHumanAd p53Injection汉语拼音 Chongzurenp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涉及的常见问题
- 2025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丁二烯橡胶市场分析
- 2025年高考理科生物试题(全国卷新疆、山西适用)(学生版+解析版)
- 2025市场营销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借款购车抵押合同范本
- 葡萄苗木知识培训课件
- 著名博物馆课件
- 物业保安主管考试及答案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3 Reading 2(分层作业)含答案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 消防验收规范标准(最新完整版)19844
- 教研工作手册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堂PPT)
- 制钵机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 艾草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LCM不良命名规范
- 《融资租赁业务介绍》PPT课件.ppt
- 热控专业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