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前技术交底.doc_第1页
标前技术交底.doc_第2页
标前技术交底.doc_第3页
标前技术交底.doc_第4页
标前技术交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 术 交 底第一部分:土建工程1混凝土普通砖施工技术工艺2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裂缝防治技术工艺3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工艺4外墙渗漏防治技术工艺5门窗渗漏防治技术工艺6屋面渗漏防治技术工艺7金刚砂整体耐磨地坪施工工艺8基础土方回填施工工艺一、混凝土普通砖施工技术工艺 1混凝土普通砖是指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等为主要集料,经原料制备、加压或振动加压、养护制成的混凝土砖。2混凝土普通砖产品的生产和验收按混凝土普通砖和装饰砖(NY/T 671-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 3混凝土普通砖主要技术指标项 目技 术 指 标尺寸偏差(mm)长度(240)样本平均偏差()3样本极差()8宽度(115)2.57厚度(53)2.06吸水率()10抗冻性冻后:抗压强度平均值12Mpa单块砖的干质量损失2.04同一单位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普通砖应持有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合格证明书和进场复检报告,生产合格证必须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产品规格、抗压强度等主要指标,不得将混凝土普通砖标明为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复检批量以5万块为一批,不足5万块按一批计。复检项目为强度等级,试验方法按砌砖墙试验方法(GB/T2542)的有关规定执行。5进场的混凝土普通砖必须满足28d以上的厂内养护龄期。6堆放混凝土普通砖的场地应平整,周边应设置排水设施,堆垛顶部应采取遮雨(雪)措施。7混凝土普通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不应低于B级。8混凝土普通砖不得浇水砌筑,砌筑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9混凝土普通砖组砌方式应与粘土普通砖相同。 10.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11.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接筋敷设符合要求。 12.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13.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m处、1.4m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预制混凝土块填塞、补砌应留置不少于7天的间歇期或在结构验收后进行。 14.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1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16.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17.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膨胀水泥砂浆嵌实。 18.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 19.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20.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 21.配电箱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打凿。消防箱、配电箱、开关箱等背面的抹灰层应采用防止开裂的措施。 22.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1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2.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22.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22.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22.5砌体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mm。 22.6冬期施工中,应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22.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砂浆强度。 22.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裂缝防治技术工艺1.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2.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等情况编制,并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具体要求,同时,施工堆载应进行控制。4.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4.1水泥的质量控制4.1.1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场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重量(对袋装水泥应随机抽取20袋,水泥总重量不得少于1000kg)、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水泥。4.1.2水泥的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及时向水泥供应单位查明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如该批水泥已经使用,应查清该批水泥的使用情况(使用日期、应用该批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浇筑的结构部位和所生产的制品等),并根据水泥质量情况确定处理方案。4.1.3进场水泥的贮放应符合下列规定:散装水泥宜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仓,并应定期清仓;散装水泥在库内贮放时,水泥库的地面和外墙内侧应进行防潮处理;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放,库房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堆放时,应按品种、标号、出厂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堆垛高度不超过12袋为宜;堆垛应至少离开四周墙壁200mm,各垛之间应留置宽度不小于700mm的通道;当限于条件,露天堆放时,应在距地面不少于300mm的垫板上堆放,垫板下不得积水,水泥堆垛必须用苫布覆盖严密,防止雨露侵入。4.2砂、石的质量控制4.2.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当砂颗粒级配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应选用中砂。4.2.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砂,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4.2.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4.2.4粗骨料(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3/4;对于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3且不得超过40。4.2.5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如锻烧白云石、石灰、煤炭、化工原材料等)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5.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并应经过试验确定其掺量。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6.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 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1350kg/m3(现浇板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 kg/m3)。7. 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8.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9.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10.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严禁在虚土上支撑。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层高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0mm,间距不得大于800m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并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拆除支撑的楼板作为上部支撑的支承面时,应对楼板的强度、挠度、裂缝进行验算;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11.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12.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或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和不被下踩;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13.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线管方向应增设8150mm、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布置在现浇板上线管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14.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以下措施:14.1对模板和支架进行检查,包括模板支架的形状、尺寸和标高,支架的稳定性,模板缝隙、孔洞封闭情况,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牢靠程度等;必须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松动。14.2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木模应浇水润湿以防过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而且木模吸水后膨胀挤严拼缝,可避免漏浆。14.3应检查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弯折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等:还需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15.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16.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17. 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18.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后浇带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19. 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20.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21.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如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支模加荷时,必须采取蒸汽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值,且应分散布置。22.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离散性过大和坍落度损失。23.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24.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制,且应分散布置。25.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25.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25.2钢筋绑扎完在浇筑混凝土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梁板面结冰受冻。25.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25.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25.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25.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25.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25.8 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25.9 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26. 监理部门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积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三、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工艺1.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3.卫生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上翻收头高度不得小于300mm。5.楼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楼地面低5mm。6.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7.排烟气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8.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9.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10.钢筋砼栏板、扶手与墙体交接处必须设置不小于20mm的施工缝,缝中用弹性防水材料进行嵌缝、防水。11.一层地坪基层回填土必须分层回填夯实;虚铺厚度应严格控制在300mm以内,回填土应确保质量。四、外墙渗漏防治技术工艺1.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2.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3.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4.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5.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缝内填嵌弹性防水材料,且平面一致。6.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7.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8.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10.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mm以内。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11.面砖、外粉刷均必须设置分格缝。12.外墙涂料找平宜采用弹性腻子,腻子厚度不应大于1mm。13.外墙面砖使用粘结砂浆应与相邻基层材料相容,面砖质量不应大于20kg/m2,单块面砖面积不应大于0.01 m2;嵌缝应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嵌缝胶浆,并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14.阳台、雨蓬和挑檐等处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窗台、窗眉、腰线等部位排水高差应10mm,不应产生倒泛水;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15.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刮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面砖粘结砂浆宜采用梳条状打底,砖背面满涂的方法,确保粘结质量。五、门窗渗漏防治技术工艺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2.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承重多孔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非承重空心砖墙体洞口应采用钻洞填入C20砼或予埋砼实心砌块的方式,用胀锚螺钉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空心砖薄壁上。砼(重质、轻质)空心砌块墙体洞口,应采用予埋实心砌块或连接铁件的方式安装。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4.门窗框与墙身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5.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6.外门窗框料与墙体间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六、屋面渗漏防治技术工艺1.屋面工程的防水层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2.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3.女儿墙应先用密封材料在根部进行封闭,再铺设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4.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防水面层以上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5.柔性防水层,遇檐沟、天沟与女儿墙、露台墙根、设备管线及人孔等部位,均应按规范设置防水附加层。6.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6.1钢筋网片宜采用焊接型网片。6.2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6.3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7.水落口施工,除做好洞口周边防水密封处理外,应确保泛水坡度正确,排水顺畅。洞口完成后均应加盖篦子或罩子,防止垃圾、树叶堵塞洞口。8.屋面工程应避免在0以下施工,若确因工期需要,应做到以下要求:8.1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8.2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8.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8.4溶剂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水溶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8.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8.6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应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9.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10.加强各道工序管理,做到层层质量把关。加强交接检验,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1.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七、金刚砂整体耐磨地坪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工艺1.1 金刚砂采用干撒式方法直接施工于初凝阶段的混凝土表面,以获得比非金属骨料更优越的耐磨和抗冲击性能。金刚砂与混凝土基面整体结合,不会脱落。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耐磨材料用量6kg/m2,厚度不小于3mm。1.2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浇筑并整平抹光机振实、刮平第一次铺撒金刚砂复合材料抹光机揉压、抹平第二次撒金刚砂复合材料抹光机揉压、抹平边角压光整体抹平压光养护。1.3基层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1.3.1应确保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及强度,控制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用机械振捣,采用中砂,严禁用海砂及超细砂,含泥量不大于3。1.3.2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杜绝为方便施工而掺水过多,水灰比宜为0.5 0.05。 1.3.3混凝土每天的浇筑面积应控制在800m 2 以下,支边模时用钢模(刷脱模剂)分仓。分仓不直时,应在下次施工前用切缝机弹线修正后再浇筑混凝土,缝应与地坪成型后的分仓缝位置相一致。 1.3.4注意混凝土施工块的边角部位应反复振捣,保证密实,再用木抹子人工拍浆。1.3.5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80mm,灰饼打点标高必须精确,严格控制边模板的整体标高。1.3.6冬期施工时环境温度应高于5,温度较低时混凝土内应适当掺加早强剂。1.4耐磨层施工 1.4.1基层混凝土初凝时(约34h),即可进行耐磨地坪施工,先在抹光机上安装圆盘,整体打磨混凝土并从周边逐渐向内收抹,起到平整和提浆作用,平整度偏差控制在2m范围内不超过3mm。1.4.2第一次铺撒金刚砂硬化剂的时间须严格控制,铺撒过早会使金刚砂沉入混凝土,影响表面强度;铺撒太迟,混凝土已经凝固,不能与混凝土粘结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在脚踩下陷不超过5mm时开始铺撒第一次。墙柱及靠近门、模板边等部位的混凝土失水较快,应先铺撒。1.4.3第一次将2/3金刚砂硬化剂材料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不均匀处用刮板刮匀);待材料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表面出现返潮颜色变灰暗后,即开始第一次抹平。采用装圆盘的抹光机碾磨分散,使其与基层混凝土浆结合在一起,注意不要搓抹过度。1.4.4随即将余下的1/3料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撒铺方向与第一次垂直,进行第二次抹平工作,最后用装刀片的抹光机完成抹光工作。注意随混凝土凝固时间调整刀片倾斜角度(转速及角度视硬化情况调整),抹光机作业时应纵横交错(3次以上)进行。边角部位可采用人工钢抹子抹光。1.4.5耐磨地坪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养护,在太阳直射处可用专用养护剂,在地下室等阳光照射不到处可浇水养护,养护时间7d以上。1.4.6抹光机抹光后,面层若有抹纹可用钢抹子进行有序同向的人工压光。1.4.7耐磨地坪完成24h内即可拆边模,拆模后边缘不齐处可用切割机切齐。1.5切缝 硬化剂地面施工完成 7d后,按结构设计要求锯切收缩缝(类似于混凝土路面切缝),缝深20mm左右。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可按柱网尺寸切缝,亦可按业主意图切缝,填缝材料可采用沥青、硅胶等。1.6修补作法: 若硬化剂地面损坏,可采用两种方式修补。1.6.1局部破损可用丁苯乳胶加水拌和筛除骨料的硬化剂材料配制的胶泥刮腻子修补。将破损区清理干净,充分浸水润湿,再用丁苯乳胶加水乳液进行涂刷。1.6.2较大面积破损可根据需要画线锯切,凿掉面层及部分基层混凝土,再清理润湿,扫素水泥浆,浇捣混凝土,最后施工硬化剂面层。1.7完工验收 1.7.1外观质量及表面平整度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外观质量的验收标准。1.7.2抗冲击性能检查:对龄期28d的混凝土采用重2250g钢球,分别从1m、2m高处自由落下冲击耐磨地面。坠落高度为1m时,凹坑直径应小于或等于12.0mm,深度小于或等于0.30mm;坠落高度为2m时,凹坑直径应小于或等于14.0mm,深度小于或等于0.50mm;地面硬度应符合要求。2、质量控制要点金刚砂耐磨地坪的质量控制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确保耐磨材料与水泥混凝土的良好粘结;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坪发生收缩裂缝;三是严格控制地坪表面平整度。1.确保耐磨材料与水泥混凝土基层的良好粘结及地坪的色彩一致,主要是控制耐磨材料的撒布时机及每平米的撒布量,撒布应选择在混凝土初凝阶段,每平米的撒布量应通过两次撒布以达到撒布均匀,撒布量控制在6kg/m2。2.防止耐磨地坪产生收缩裂缝主要是控制两个方面:一是撒布金刚砂材料前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干燥度,如混凝土表面有积水,须清理干净再进行撒布,否则积水部位容易出现干缩裂缝;二是及时切割伸缩缝,在水泥混凝土浇注2天后,即耐磨地坪完工1-2天后即进行切割,再晚将起不到作用。3.地坪施工的平整度主要靠水泥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来控制,耐磨材料仅是表面很薄的一道致密层,所以控制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的平整度是关键工序。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浇注时的平整度,可采用一前一后两次刮杠找平。另外,在两条混凝土相邻的施工缝处,由于靠近施工缝模板处,在地坪收光成型时抹光机不易打磨到,所以在施工缝处容易引起高差。因此,在模板拆除后应进行施工缝清理工作。其方法是用切割机沿施工缝弹线切割掉50mm宽、深50mm左右的混凝土,并在二次浇注混凝土前剔凿掉,以此确保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与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接槎平直,注意弹线、切割应顺直。八、基础土方回填施工工艺1.材料要求:基础回填土应优先使用可利用的原状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如含水率过大,可采用比例为1:9的灰土进行回填,现场回填所采用的生石灰为二级块灰。 2.作业条件 2.1回填前,应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主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压实试验来确定。 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2.4施工前,应抄平做好水平标志。 3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摊平碾压密实找平验收3.1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3.2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灰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机械碾压每层铺土厚度为2503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整平。3.4填方高于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3.5在机械施工辗压不到的填土,应配合人工推土,用蛙式或柴油打夯分层夯打密实(具体做法是人工回填土)。3.6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7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高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8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3.9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3.10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4雨、冬期施工4.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现场应有防雨排水措施。4.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4.3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并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5质量标准5.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5.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且不应集中,环刀法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5.4回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需140KPa,压实系数0.95,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原位测试(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等)结果确定。现场原位测试需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主持。5.5全部回填完成后需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载板的尺寸,为0.7mx0.7m,试验的极限荷载值为137.2Kn)及压实系数的检测(在填土范围内不小于0.95)。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要求干土质量密度、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作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发现后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或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回填土太湿,同样夯压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挖出换土重填。第二部分 电气安装工程一、电缆线路安装技术交底.工艺流程水平敷设准备工作电缆沿桥架敷设整理固定挂标志牌垂直敷设2.敷设前准备工作(1)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2)对10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其值应不低于10M。(3)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主要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简易电话作为全线联络。(4)电气竖井中的电缆敷设以电缆图为准,防止电缆的交叉和混乱。(5)架设支架时应使电缆轴的转动方向保证电缆引出端在电缆轴的上方。(6)25平方及以上截面电缆,采用热缩式电缆头,其余采用干包。3.电缆沿桥架敷设(1)水平敷设:敷设方法主要为人力牵引。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2)垂直敷设:敷设方法主要为人力牵引。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3)电缆敷设到位后,每层至少加装两道卡箍支架。.挂标志牌在电缆端头处挂标志牌,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二、电气配管及管内穿线技术交底.工艺流程()暗管敷设:煨弯、切管、套丝测定箱盒位置稳住箱盒管路连接配合现浇混凝土配管地线焊接()明管、吊顶内管路敷设:预制加工管弯、支架箱、盒侧位支、吊架固定(胀管法)箱、盒固定管路连接跨接地线()管内穿线:扫管穿带线放线与断线导线与带线的绑扎管口带护口导线连接线路绝缘摇测.暗管敷设()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根据设计图和现场情况加工好各种盒、箱、管弯。钢管煨弯采用冷煨法,一般管径为20mm及以下时,用手扳煨弯器;管径为25mm及以上时,使用液压煨管器。管子断口处应平齐不歪斜,刮锉光滑,无毛刺。管子套丝丝扣应干净清晰,不乱不过长。()以土建弹出的水平线为基准,根据设计图要求确定盒、箱实际尺寸位置,并将盒、箱固定牢固。()管路主要用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应不多于2扣。套管连接宜用与暗配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1.53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加应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30m;有一个弯时20m;有两个弯时15m;有三个弯时8m。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管口入盒、箱,暗配管可用跨接地线焊接固定在盒棱边上,严禁管口与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有锁紧螺母者与锁紧螺母平,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后敷管,管路每隔1m左右用铅丝绑扎牢。()用5圆钢与跨接地线焊接,跨接地线两端焊接面不得小于该跨接线截面的6倍,焊缝均匀牢固,焊接处刷防腐漆。.明管敷设()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6倍,如有一个弯时应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的准确位置,然后按照安装标准的固定点间距要求确定支、吊架的具体位置,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箱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钢管中间管卡的最大距离:2520时为1.5m,2532时为2m。()明制箱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钢管进入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及配电箱时,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在干燥房间内可在钢管出口处装设防水弯头再套绝缘软管保护,软管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应用软管接头连接,长度不宜超过1m。钢管露出地面的管口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200mm.()吊顶内管路敷设。在灯头测定后,用不少于2个螺丝把灯头盒固定牢,管路应敷设在主龙骨上边,管入箱、盒须煨灯叉弯,并应里外带锁紧螺母。管路主要采用配套管卡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小于1.5m。吊顶内灯头盒至灯位采用金属软管过渡,长度不宜超过0.5m,其两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吊顶内各种盒、箱的安装口方向应朝检查口,以利于维护检查。.管内穿线()相线、中性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用淡蓝色导线为中性线,用黄绿颜色相间的导线为保护地线。()穿带线:带线一般采用1.22.0mm的铁丝,将其头部弯成不封口的圆圈穿入管内。在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同时将带线一并穿好,穿线受阻时,应用两根带线在管路两端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将带线拉出。()穿线前,钢管口上应先装上护口。管路较长、弯曲较多、穿线困难时,可往管内吹入适量的化石粉润滑。两人穿线时,应配合协调好,一拉一送。()单股铜导线一般采用安全型压线帽连接,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012mm,清除氧化物,按规格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应和压接管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多股导线采用同规格的接线端子压接。削去导线的绝缘层,将线芯紧紧地绞在一起,清除套管、接线端子孔内的氧化膜,将线芯插入,用压接钳压紧。导线外露部分应小于12mm。()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的干线和支线的绝缘摇测。在电气器具、设备未安装接线前摇测一次,在其安装接线后送电前再摇测一次,确认绝缘摇测无误后再进行送电试运行。三、电缆桥架安装技术交底.工艺流程弹线定位金属膨胀螺栓安装螺栓固定支架与吊架线槽安装保护地线.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进出线、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线或垂直,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等处,沿线路的中心线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匀档距,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支架与吊架安装()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2)钢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焊漏等缺陷,焊后应做好防腐处理。(3)支架与吊架的用料规格按设计图纸。(4)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5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5)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应小于150200mm,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00150mm。4.线槽安装(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附件齐全。(2)线槽直线段连接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口缝隙严密平齐,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3)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4)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与出线口等处应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5)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6)敷设在强、弱电竖井处的线槽在穿越楼板处要做防火处理(封堵防火堵料)。(3)送电空载运行24h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四、配电柜安装技术交底1.工艺流程设备开箱检查设备搬运柜(盘)稳装柜(盘)二次线配线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2.开箱检查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本体及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附件、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齐全;外观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柜內电器装置及元件、器件齐全,无损伤。做好检查记录。3.设备运输主要由人工和外用电梯运输。4.基础型钢安装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所安装位置的混凝土楼面上,用水平尺找平找正。在基础型钢内预留出接地扁钢端子。配电柜安装后,用接地线与柜內接地排连接好。5.柜(盘)稳装按施工图纸的布置,按顺序将柜放在基础型钢上,找平、找正,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柜体与柜体、柜体与側挡板均用镀锌螺丝连接。6.二次线连接按原理图逐台检查柜上全部电气元件是否相符,其额定电压和控制操作电源电压必须一致。按图敷设柜与柜之间、柜与现场操作按扭之间的控制连接线,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连接在端子板上,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多股线应刷锡,不准有断股。7.试验调整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用500V摇表在端子处测试各回路绝缘电阻,其值必须大于0.5M.将正式电源进线电缆拆掉,接上临时电源,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