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docx_第1页
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docx_第2页
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docx_第3页
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docx_第4页
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应忘却的10首珍贵红军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这是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歌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酷掠夺中国人民的罪行。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聆听了黄河船夫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1939年返回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后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而其中的保卫黄河也很快传遍整个中国。大刀进行曲作词/作曲:麦新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此歌即为大刀进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作词/作曲:吕骥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爱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吕骥创作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铁路工人歌等。毕业歌作词:田汉作曲:聂耳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游击队之歌作曲/作词:贺绿汀“八一三”事变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热烈欢迎。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作曲:冼星海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区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歌唱二小放牛郎作词:方冰作曲:劫夫传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悉,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2年的农历9月16日,年仅13岁。方冰、劫夫就是根据当时对王二小事迹的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南泥湾作词:贺敬之作曲:马可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湾是延安在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典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最著名的三大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曲的诞生,充满传奇色彩:作词于国民党监狱,谱曲于日寇本土!这首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是出生于湖南长沙的著名剧作家、诗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有趣的是究竟于何时完成歌词的创作,田汉也记不清楚了,流传的一种说法很悲壮:1935年国民党监狱中,田汉在一张烟盒纸上写就的!实际情况是田汉在1934年冬为上海刚成立不久的电影公司“电通”公司创作了剧本凤凰的再生,没来得及修改, 1935年2月,田汉就因宣传抗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孙师毅把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聂耳,云南新兴(今玉溪)人,著名作曲家。九一八事变后,他以音乐为武器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谱写了一首又一首抗战歌曲,激发和鼓励人民斗争。1935年,他受党组织派遣,拟取道日本去苏联及欧洲考察学习,在日本期间,他完成了谱曲,并迅速寄回国内。其中,歌曲末尾因旋律的需要,聂耳情不自禁,又在“前进,前进”之后加了“前进,进!”。风云儿女公映后,影片首尾两次出现义勇军进行曲,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快广为传唱。这首歌曲,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抒发了人们反帝爱国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吹响了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首歌曲在国内外流传更广。除了在抗日根据地以外,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也定期安排播放这首雄壮的歌曲。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而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以后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大刀进行曲词曲作者是麦新,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孙培元,又名孙默心,生于上海。“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救亡抗日歌咏活动。1940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从事音乐创作和理论批评工作。1947年赴在东北从事群众工作中遭土匪袭击,英勇牺牲。歌曲大刀进行曲是专门献给在华北英勇抗日的29军大刀队的,创作于 1937年。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必胜信心。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如果说义勇军进行曲是最著名的抗日歌曲,那么大刀进行曲就是最解恨的抗日歌曲了。为什么这样讲呢?自然是因为歌曲创作背景决定了: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序幕,二十九军处于抗日的最前线,激烈的战斗中,二十九军仍以大刀显神威。据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另据三十七师营长金振中回忆说,某排官兵放下步枪,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声震四野,一举消灭所有敌人。一个叫孙永的19岁的战士兵砍死鬼子13人,生擒一个。二十九军的胜利捷报和大刀队可歌可泣、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讯迅速传遍祖国各地,北京、上海的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慕捐,为前方的将士赶制大刀,掀起了一个热烈的“献刀运动”。大刀队抗日卫国的英勇精神,更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仅23岁的麦新。他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心潮澎湃,中突发灵感,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挥笔谱上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队的英雄气概,化成了艺术形象,一首大刀进行曲诞生了。出于对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爱慕、感激和崇敬之情,又写下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歌曲7月完、8月在上海浦东大厦由作者亲自指挥了首场演出,作曲家以像火山喷发一样的爱国热情,塑造了挥舞大刀向鬼子勇猛冲杀的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抗日口号声震动了大厅。歌曲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无比的愤怒与仇恨,她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敲响了日寇终将灭亡的丧钟!解放后将歌词第二、第七句原为“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并删掉“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着最后的胜利,向着全国的解放。八路军进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每一位观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的朋友,都会被片头雄壮有力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所感染,它的前身就是八路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烽火时代的1939年冬天。词作者张松如,笔名公木,河北省辛集人。解放后在吉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作曲家郑律成是朝鲜青年,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作曲家,他诞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位农民家庭,从小在家庭里就接受了抗日的爱国主义教育。15岁时随同一批朝鲜进步青年来到中国从事秘密的抗日工作。1937年10月郑律成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一期学毕后,到“抗大”当音乐指导。他到延安时只有19岁,但很快就谱写出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等成功的歌曲,这些作品立即在延安群众和八路军战士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谈判所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改编后的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深入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八路军的英勇抗战同样感染了公木和郑律成二位音乐家,联手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曲从宏大的“向前,向前,向前”的号召开始,通过威武雄壮的进行曲节奏,以号角式音调讴歌了八路军的蒸蒸日上,以朗诵音调抒发了战地豪情,并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结束全曲,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作品以精湛的表现手法集中表现了八路军的军威和一往无前的力量,可以说是我军军歌走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