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4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15/时(两极点为0)因纬度不同(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太阳日:24时公转自西向东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平均1/天(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30km/秒(近日点大,远日点小)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如该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昼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昼夜界线为晨线。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交替。地球上产生地方时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总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时间要早一些。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刻相差1小时。区时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我国统一使用东8区的区时,即120e时间。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产生影响: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之下,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四季更替四季更替的成因:全球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哪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 、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 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1)地球怎样自转 ?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4)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各地昼夜不断交替。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教学过程: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直射点在图形上特征。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夏至 6月22日秋分 9月23日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用公转的原理解释。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 4.季节变化 板书 5.五带的划分 (附) 课堂练习1、夏至日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地方是 ( ) a、广州 b、南京 c、哈尔滨 d、北京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 ( ) a、6月22 日 前后 b、12月22 日前后 c、3月21 日前后 d、9月23 日前后3、下列四个日期中,南京昼最长: a、6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2月22日、下列四城市在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南京 d、广州、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下列四图表示某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阴影部分黑夜),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北纬30度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a.23.5 b.30 c.47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