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史观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对策浅谈(2007-12-21 11:11:28)标签:人文/历史 全球史观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对策浅谈几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全国许多省份进入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已开始实施,“课标本”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已在许多省、市、自治区进行实验,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已初步构建起来。课标积极采纳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吸纳了现代化范式、全球史(整体史)范式和文明史范式等史学新范式的主要观点,并按其要求选择和设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这一特点对近年来文综历史试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现了一批以全球史(整体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主要观点为价值取向的试题。高中历史新课程直接制约历史高考已从2007年开始,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影响历史高考课改,而着眼于史学新范式来设计题目已成为近年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一大趋势,并将更深刻影响今后的高考命题。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内容:“全球史观”是第二次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它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将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过程归纳为纵向的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横向的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联系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两个基本方面。世界近代史就是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到1900年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从地区隔绝向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要重视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二. “全球史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哥伦布远航”题(2004年文综卷),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以及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葡萄牙、西班牙与英国的殖民扩张”题(2004文综卷),突出考查了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居于被动地位。以及促使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发展方向。正是用整体史观这一主题对课标历史()下面专题五、专题八两部分相关内容的整合。2006年文综全国卷选择题有对法德关系等内容的考查,体现了国与国的关系是世界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不断走向融合的观点。而2007年全球史观在高考试题中得到更明显的体现。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2007年山东卷)。认识世界及其发展大势,有助于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2007年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变化(2007年重庆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强调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全国卷)。依据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是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2007年天津卷)。16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仅仅为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Utopia”(乌托邦),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E托邦),它 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并产生深刻影响(2007上海历史卷)。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是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是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它产生的影响是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2007年四川卷)。通过归纳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指出孙中山之所以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是因为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的产生是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最后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的认识(2007年全国卷)。三.应对策略:运用全球史观的思想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指导学生了解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转变认识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视角,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认识教材中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例如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历史的创造者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创造;历史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的主要观点指导专题复习,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三种史学范式虽各有侧重,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更多是强调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实际上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只是在这一阶段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来概括更能把握其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比如对世界近代现代史可突出运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选择文明史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近代现代史则可兼顾三种史学范式建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可用全球史观作如下梳理:全球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在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三个部分: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包括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深化;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之相关的知识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逐渐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其附庸强行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全球一体化趋势在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此类知识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如国联、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区域性集团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世界各地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更加密切,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即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变相反映,再如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了交流和合作,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此外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区域集团化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当今世界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由此切入,可以联系的知识有这几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景、原因、经过、特点和影响等。 再比如,现行高中教材,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编写,在不同的年级学习,这正好给高三进行中外历史结合复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可梳理二十个左右的中外历史结合的问题,每个问题又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从比较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二十个问题是:1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2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3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与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4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思想5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康乾盛世6欧洲近代科技的曙光和中国传统科技的晚霞7工业革命、列强的扩张和两次鸦片战争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革命和改革919世纪中期的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10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列强侵华方式的新变化11亚洲的觉醒12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3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革命的新发展14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15二战前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6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17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18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19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关系与新中国的外交20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崛起 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思想”中,列出的小问题是:(1)恩格斯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请介绍你比较熟知的三个领域的巨人(各一位),并说明它们所取得的主要成就。(2)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意义和局限性各是什么?“日心说”战胜“地心说”的漫长过程给人们哪些启示?(3)说明社会契约思想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反封建方面的进步意义。(4)中国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他们为什么没有产生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的历史作用?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中列出的小问题有:(1)说明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侧重点、成就,并分析其改革最终挫败的主要原因。(2)从引入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成效。(3)在全面建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4)说明一五计划、十年建设、“文革”时期,我国在交通运输和能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各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此外,还可以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专题的形式把中外历史知识梳理成以下专题线索。专题一世界潮流中的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一)谋求政体变革的变法维新运动(二)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诞生(三)民主共和实践的历史波折(四)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五)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专题二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一)军事侵略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包括19311945年的战争)(二)政治侵略破坏主权与干涉革命(三)经济侵略控制市场与掠夺资源(四)文化侵略宗教麻醉与奴化教育(五)文明与野蛮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多重影响(在考虑列强侵华特征的基础上,多角度反思其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专题三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二)亚洲的革命风暴(三)亚洲的觉醒(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五)亚洲现代独立国家的建立与经济发展专题四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一)近代欧洲的国际关系(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四)冷战结束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五)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专题五全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一)汉唐时期的中外关系(二)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三)近代以来的中外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四)中国人世界观念的演进(从“天朝上国”到全球视野)专题六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历程(一)洋务运动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五)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变革(六)世界经济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的比较)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历程(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情话题的课件
- 亲子阅读汇报课件
- 公司考勤管理培训课件
- 少儿才艺比赛策划书
- 物业综合经理工作总结
- 美术室规章制度
- 研究生个人年终总结报告
- 行政人事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表情丰富的脸》课件
- 《虽有嘉肴》课件
- 剑桥Think第一级Unit+1+Welcome课件
- 横河CS3000工程师培训资料
- LY/T 3355-2023油茶
- 消防初级考试题库
- 张掖固化抛光地坪施工方案
- 《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14243》自考复习重点题库(300题)
- GB/T 42834-2023油气管道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运行维护要求
- 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GB/T 37573-2019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年度评价技术规范
- GB/T 33467-2016全自动吹瓶灌装旋盖一体机通用技术要求
- 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