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pdf_第1页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pdf_第2页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pdf_第3页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pdf_第4页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流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的研究 龟 陈觉晓 上梅 大学上 海 2 0 0 0 7 2 贡 俊 梅卫东 T j 电 子 部 第2 l 蠢 E 蒋2 o o 2 3 3 上 海 市 应 用 数 学 与 力 学 研 究 所 上 击z 0 7 2 Re s e ar c h 0 f M a t he m a t i c a l M o d el o f I ndu c t i o n M ot or Zhu M i ng Zhe n Ju e xi ao S h a n g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 Sh a n g h a i 2 0 0 0 7 2 Go n g Ju n No 2 l R e s e ar c h I ns t i t ut e un de r t he M i ni s t r y of El e c t r on i c s I nd us t r y Sh a ngha i 2 002 33 M e iW e i do ng Sha ngh ai A p pl i e d 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 M e c ha ni c al Re s ea r c h I ns t i t ut e Sh a ngha i 20 00 72 摘要 重新研 完 了交 流异 步 电机 的数 学模 型 提 出了 用 电流 角密度 法来研 究 异步 电机 数学 模型 和用等 效二 相转子 电流来 表达 异 步 电机 数学 模 型的方 法 在 同步 旋 转 坐标 系上 推 导得 到 简洁 明了 的异步 电机数 学模 型 之后 将 仿真 结果 与实验 结果 进行 了比较 井 以此来验证 理论 分析 得 出了一些重 要 的结论 关键 调 缺 A b s t r a c t 变 i 擀 鞭廒 Th e a u t h o r r e s e r c h t h e ma t h e ma t l c a l mo d e l o f i n d u c t i o n l q O O t Or b y o I t e r i n g t h e me t h o d 0 c u r r e n t a n g l e d e ns i t y a n d t h e e q ua l t wo p h a s e r o t o r c u r r e n t a n d g e t t h e c o n s J s e ma t he ma t i c a l m o d e l o f i n d u c t i o n mo t o r b y d e d u c t i o n i n t he r o t a t i o n a l c o o r d i n a t e s s y s t e m Th e n t h e r e s u l t s o t e m 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h a v e b e e n c o mp a r 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t o t e s t i 如 t he t he o r i c a i a n a l y s i s Fi na l l y J n e i m p o r t a nt c o n c l u s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g o t Ke y w o r d s i n d u c t i o n t n o t o r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a n g l e d e n s i t y r ot a t i n g c ha n g e 1引言 交流异步 电机相对直 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 可 靠性 高 维 护方 便 造价 低 易实 现 高速 运行 等特 点 由于近年来 电力电子技术 徽电子技 术 计算机 技术及控制理论的发展 交流传动系统已经成为 电 力拖动系统中的研究热点 6 奉 丈 1 9 9 8年 6月 5日收到 但 由于交流异步电机 结构 的特殊性 电机输 入 输 出及内部变量之间的相 互关 系比较复 杂 致使以 现有的数 学模 型为基础的 交流传动 系统较 直流传 动系统要 复杂 因此以现有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交 流传动 系统性能还不够理 想 德 国学 者伯拉斯 切克 F B l a s c h k e于 1 9 7 1年 提出了 感应 电机磁场定向的控制 原理 它以异 步 电机 在转子磁场定 向坐标 系下 的数 学模型 为基础 的矢量控制系统 此模型从异步 电机三相原始模型 出发 经坐标 变换 而得 这一 控制原理经过实践的 不断 改进 发展成现 今的转差型 矢量 控制系统 解 耦控制系统等 它 的出现使交流传动系统具有较好 的静动态性能 但是它仍然存 在着 一些 缺点 1 数学模型的表达 比较 繁杂 2 矢量控制 系统的动态性能 仍不 尽如人意 交流异 步 电机 强烈的 电枢反应致 使其 内部物 理 量在横轴和纵轴方向强烈 耦合 导致交 l旒异步电 机 的数学模型要比直流电机 复杂得多 但可以充分 利用交 流异步电机 结构比较 对称规则 的特 点 井选 择 合适的中间状态变量 最大限度地简化 电机的数 学模 型表达式 及输 入输 出变 量 与中间状态变 量之 间的关 系 简 洁明 了的数学模 型便于对 交流传动 系统作 更深入 更本质的研究 同时可 以大大简化交 l旒传动 系统的设计 提高 交流传动 系统的性能 从而使交 流传动成为 电力拖动系统的主流 糖特电机1 9 9 9 年第 1 期 数鑫 一 一 j L 维普资讯 2交 流异 步 电机结 构 的简 化 交流异步 电机主要由带齿槽的定子 铁芯 带齿 槽的转子 铁芯 定子 绕组 转子绕组 外壳 端 盖 传 动轴 轴承 接线盒等组成 在电机原理分析时最 重 要的五 大部 件是 定转 子铁 芯 定转 子绕 组 以及气 隙 电机截面结构如图 1所示 y 厂 f 7 圉 1交流异 步 电机 结构 示意 图 异步交流 电机 内部磁路 由定子齿 定子轭 转 子齿 转子 轭 气隙等 组成 通过定子槽和转子槽的 磁通只是极 少的一部分 交流异步 电机是一个 复杂 的系统 为把握系统 的主要关 系 有必要作 出一些假 定 假 设 1电机外形为圆柱体状 即认为 电机是 无限长 圆柱体中截取 的一段 等效 长度 为 厶 假 设 2 电机 电磁 场分 布局 限于由 电机 定子 铁芯外表面所界定的区域 内 忽略 定子铁芯 以外空 间电磁场的影响 假设 3 定子铁芯为各向同性 分布均匀的圆 筒状线 性铁磁媒 质 转子 为各向同性 分布均 匀的 圆柱状 线性 铁磁媒质 定子转子 同轴且等长 假 设 4 等效 气隙 为径 向厚度均 匀的圆 筒状 线性媒 质 单边径向 等效 厚度 为 乱 圆柱 面中 间半 径 为 岛 假 设 5 电机 转子绕 组均 匀分布在 整个气 隙 中间的圆柱面上 圆周面上的 电流只可以沿轴向流 动 端部电流可 沿径 向流动 假 设 6电机 定子各相 绕 组以正弦方 式分 布 在整个气隙中间的圆柱面上 圆周面上 的电流 只可 以沿轴向流动 端部 电流可沿周向流动 假 设 7 忽略 电机铁芯损耗 忽略其 它杂散损 耗 假设 8定子 漏晦由铁芯 与 电机相 同但仅 有 定子绕组的等效部分产 生 转子 漏感 由铁芯与电机 相同但仅 有转子绕 组的等效部分产生 电机定转 子 绕组电阻 为常数 电机定转子绕组漏感为常数 假设 9定 转子铁 芯的磁 阻 及磁压降 折算 人 变漉异步电机擞掌攥型的研究 I 等效气 隙中 即认为定转子 铁芯磁 导率为 无穷大 主 磁路 等效气隙 磁 导率为 舶 定子 漏 磁路 等效气 隙磁导率为 转子漏磁路 等效气隙磁导率为 三相交 流异步 电机 经过上 述假设简 化为类 似 定转子 绕组为表面绕组的无齿槽交流异步电机 其 结构截 面如 图 2所示 围 2 定转子 绕 组为 表面绕 组的无 齿槽 交流 异步 电机 由上述九 点假设可得到如下结论 1 电机轴 向分为 主磁路 定子 漏磁 路 转子 漏磁路三个部分 每个 部分 其横截面磁场 的分布情 况相 同 2 气隙中 的磁力线方向为射线方向 3 气隙 中磁场 在周 向呈 正 弦分 布 每隔 2 电角度 磁场强度相 等 方向相同 每隔 电角度磁 场强度相等 方向相反 由于交流异步电机电磁场分布 在轴向上相同 电磁场的分布在径向上仅仅考虑气隙中 的磁压降 而在周向上的角分布是电磁场 分布 的主要特征 而 且 电机 的电流 电势等 也可 以用 周向上 角分 布的方 法进行研究 3二相交流异 步电机在静 止坐标 系上 的定 子电流密度 3 1定子各相电流 二相交流异步 电机输入 电流为时间函数 并且 各 自独 立 即 i x 一 J l C O S Y i n r f n 其 中 J l J l 0 r r 0 3 2定子绕组导体空间分布函数 Dx C O S D Y s in f 2 其 中 为 电机电气角度 3 3定子绕组相电流密度 一 一 K Dx i x Kj J l C O S 6 c o s r 1 Y n Kj Dz i y K 厶s i n 口 s i n J 3 7 维普资讯 j 式 中 为导 体密度 系数 单位 根 弧 度 J 为 电l旒电气 角 密度 简称 电流 角 密度或 简 称电流 密 度 单位 安培 弧 度 3 4定子绕组台成 电流密度 1一 J I z 一 J Y Kj I I C O S 一 r 4 可见 电流密度 分布 以同步速旋转 4三相交流异 步电机 与二 相交流异步电机 的等效 4 1定 子各相 电 旒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 输入电流 为时间函数 即 0 1 i B i B z 5 i c i c 0 J 交 流异 步 电机通 常 采用 中点悬 空 的星 形接 法 则 有 i i c 0 0 6 即三相 电l旒仅两相独立 一相电流可通过另两相计 算得到 则三 相电流亦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表达 i 一 i 一 I C O S r 1 i B i B 0 1 1 C O S r一 睾 K i c i c 0 一 l C O S r 导 4 2定子绕组导 体空 间分布 函数 D 一 C O S 以角速度 一 旋转 d q坐标系电气 角速度 一 p 1 1 转子电气角速度 为 一 R 1 2 且有 叫 2 R 1 1 3 旋转坐 标 系与二相静 止坐标 系的关 系如图 3 所 示 圉 3 旋转 坐标 系与 静止 坐标系 即 旋转坐标 系 d q坐标 系与静止坐标 系 x y坐 标 系原 点重合 d轴 与 x轴夹角为 y 空间矢量与 d 轴 夹角为 与 x轴夹角 为 7 则有 则有 D B c o s 一亏 l 8 D c c s 十 号 J 4 3定子绕组相 电流密度 J l D i J B K1 l D B i B 9 J c K I Dc i c J 4 4定子绕组合成 电施密度 1 厶 B J c 一 五 1 1 c 0 s 一r 1 0 可见 中点悬空 星形接法的三相 交流异步电机通过 K 五 与二相交流异步电机等效 5异 步电机 物理 量在旋 转坐 标系上 的变 换 关 系 设 d q坐标 系 以角速 度 旋 转 则 相 对 d q 坐 标 系而言 定子 以 角速 度 一 一 旋转 转子 8 d yl l i d y 一 口 一 一y y 一 p I l d t 1 4 1 5 1 6 1 7 定子绕组合成电流密度 1 一 蜀 I C O S y r 1 8 夸 一 y r一 1 9 则 1 l s 尹一 K I 1 C O S C O S I 1 s i n s i n 2 O 令 a t a C t 一 l c o s A i s i n cz Iq0 一 I 上 J 则 J 1 z K c o s s i n 9 2 2 即 J 1 d z K i c o s 9 一J t c o s 9 f K j qS in 蝴 J Id 1 s in 卯 且 i x C O S r j C O S i l d C O S 一 1 s i n i y 1 1 s i n r Is i n O 一i q c o s Z l d s in j 2 4 微特电机1 9 9 9 年第 1 期 一 维普资讯 l d j l 0 j z O O S r 一 7 i x C O S D 十 i y s i n Y 1 l t s in l l s i n r y i v c 0 s y 一 i s in y f 2 5 式 2 4 式 2 5 表 明了二相 电机定子 电流 与旋转 坐 标 系上电流的关系 同理 i l a c o s 一 l i n y 1 毛 c D s y 一 詈 一 s in 一 2 l c 1dc o s y 詈 一 ilqs in 了2 J 2 6 号 A C 0 8 il e o s 一 了2 s 7 号 1 号 一 n y 一 iBs 7 一 号 一 icsin y 了2 J 27 式 2 6 式 2 7 表明了二 相电机定子 电流与旋转坐 标 系上电流 的关 系 6交流异步 电机在旋转坐 标系上 的物理 方 程 6 1电机定子电流密度 在旋转坐标系上的分布 l e j l d t J t s i n J 6 2转子绕组电 旒密度 一 J2 d C O S 1 l 小in f 6 3定转 子绕组 合成 电流密度 一 0 一 1 d 0 J za t J c s l J M t s i n 一 1 l 0 J 2 q t J s i n J 3 0 6 4主磁路等效气隙磁 感应 强度 BM BM 一 A t e o s 氐 B 钿 n f 取 二次 穿过气隙对应的夹角为 电角度 则有 一 蠡 m一 瓮 l M c o s 9 一 9 t d P 象 as in J 3 2 6 5转子漏磁 路等效 气隙磁 感应强度 B2 d B 一 A c o s B抽 一 B妇 一 2 s i n 变瀛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 十 却 鼽co s 1 B y 州一鑫 十 d 象 in 3 4 6 6转子绕 组感 应电势 e 2 M d e 2 E2 M d C O S e 2 M q e 2 M q P f E 2 t s i n J e 2 M d一 2 M d 2 BM t La R 一 昙 剐 e 2 M q e 2 岫 P 一 一 2 BM P t La R 2 詈 剐 3 5 36 J 2 M d 2 仍 2 L R w 2 A t c o s p 1 2 生 等 c s 咖 2 一 2 一 一 2 厶 R o s i n 一 f z 厶 R 瓮 s in c I 3 7 6 7转 子绕组漏 感电势 e 2 L d e 2 L d 一 E2 t c o s P 一 e Z L q E 2 t s i n J e 2 L d 2 L d 一 2 B2 d P t 工6 R f 删 2 L 口一 2 L q 一 2 B2 q P t La Ra 2 昙 工 3 8 3 9 z L d 2 L d 2 La R w2 A捕 t c o s 一 z c s e Z L q e z P f 一 一 2 La R w2 A t s i n 9 一 2 Lv s i n 6 8转子绕组电压 方程 Ld 下J t c o s 9 l 1 2 一 J T q t s in 9 l u 2 6 9转 矩方 程 T T 一R 厶I B P J z t d 9 lj l i l I i fj 一 m 维普资讯 一 f 43 将上述物 理方程进 行归 纳综 合得到 G2 一 1G d t 一 L J J 1 笔 瓦J z q G一 一 未 一 L 1 I J z 1 笔 0 56 这 里介绍一种较为简洁的坐标系定向方式 旋 转 坐标 系 d轴 定向在 电机合成 电流 密度分 布幅 值 上 如 a I D l 5 7 l 0 J 则 一 l a i f 一 一 2 J D J 则 电机数学 模型表达 为 4 4 丁 一 一 鲁 5 9 丁 一 一 K 瓮 鱼 J Iq H f 一 J ld f 该 组 方 程 形 式 简 洁 状 态 变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明 4 5 确 a 令 等 如 n一 景 7 K 经归纳整理 得到 交流异 步 电机的 动态数学模 型表 达 式 为 一 d 一 d 一 c f 0 一 墨 l O 口 0 一 g l d f 如 f 5 0 7旋转坐标 系定向方式 的选择 在式 2 1 变 换 中 可通过 的取 值确 定 i i 的关 系或通过 f 取值 来确定 的取值 即参考 坐标系选择不 同的定向方 式可 以得 到不 同的数学 模型表达式 通 常以所 得到的数 学模 型表达式最简 洁 物理意 义明确 使用简便为原则 旋转坐标 系通常的定向方式 有以下几种 1 i l d一 0或 口 0 i 5 1 2 I l d i l q 或 l d i l q 0 5 2 3 i 一 0或 i 0 5 3 4 一 i 或 i 如 0 5 4 5 I l d i 一 0或 i i 她 0 5 5 6 i 2 d i 十 i 或 i 口 i h i 在 式 5 8 5 9 表达 的 电机 的 数 学 模 型 中定 于 电流和转差 为输入量 电磁转 矩为输 出量 转 子 电 流幅值为状态量 异步 电机转矩 数学模 型状 态方 程仅有 二个 状 态变量但存在一个变量与变量的乘 法环 节 输 出方 程 中也有一个乘法环节 从而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强 耦 台关 系 也导致 了输 出与输 入之 间 的非 线性关 系 8交流异步电机的稳态数学模型 交流异步 电机 的稳态数学 模型 可以从动 态数 学模型 演化得到 稳态数 学模型比 较简 单 但 对于 求解 电机动 态数学模 型方程 系数 和求 解 电机 的稳 态特性是很有用的 当保持 J f d r l d t f 各 自为常数 足 够长 时间 后电机进 入稳 态 电机稳 态数 学模 型表达如 下 口 2 q 一 1 D J 一 f 6 1 通过对 电机稳态数学模 型分析可 得 当 2一 一 土 口 6 2 相同电流下 电机输 出转矩达到最大值 一 6 3 在额 定电流下通过对电机额定点转 矩 转速的 测 试和堵转转 矩的测 试非 常容 易地计算 出系数 通过 电机稳态数学 模 型计算可 以得 到交流异 精特 电机1 9 9 9年第 1 期 6 J L r 一 维普资讯 步 电机各 种稳态特性 通过稳态试验求得交流异 步 电机 的动 态数学模型参数 9实验与数字仿真 对 电机进行试验 可得到电机的运行性能曲线 与计算机数字仿真曲线进行比较 以研究模型的可 信度 通常 进行的 电机 试验 是稳 态测试 可得到 电机 输入与输 出之间的关 系曲线 电机稳态试验接线如 图 4所示 囝 4电机 试验 接线 图 被试 电机铭牌数 据如下 电机 型号 Y9 0 L一4 B 额 定功率 1 5 k w 额定 电压 3 8 0 V 额定转速 1 4 0 0 r mi n 标准编 号 Z B K2 2 7 8 8 额定频 率 5 0 Hz 额定电 流 3 7 A 额定转 矩 1 0 2 Nm 计 算值 1 电流 为 3 7 A 转差 为 9 0 r rai n 转矩 转速 曲线如图 5 6 所 示 围 5 转矩 转速 实验 曲线 圉 6 转 矩转速 仿真 曲线 2 电流 为 3 7 A 转 矩转差 曲线如 图 7 8所 示 圉 7 转矩 转差 实验 曲线 围 8 转矩转 差仿 真 曲线 交漶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 3 转差 为 9 0 r mi n 转矩 电流 曲线如图 9 1 0 所 示 囝 9 转矩 电流实 验 曲线 囝 1 0 转 矩 电流仿 真 曲线 从 电机 稳态试验 和对 电机稳态数学 模型 的分 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a 无论 电流为何 值 转 差 为零时 电机 的输 出转矩为零 b 电机输 入 电流为 定值 转 差不变 时 无论 速度是否改变 电机的输出转矩 亦为定值 c 电机输入 电流值不变 其输 出转矩 与转差 的关 系呈 S状曲线 d 电机转 差不变 其输 出转矩 与其输入 电流 值的平方成正比 1 O结论 与 展望 本 文采用 电流角密度 法来重新研 究异步 电机 数学模型 并用等效二相转 子 电流来表达异步 电机 数学模型的方法 得到简洁 明了的异步 电机 数学模 型表达方式 电流 角密度 法是一 种简 单直观 的方 法 采用 电流角密 度法研究可在一定程度 上了解 电 磁场物理量在 电机内部的分布情况 虽然 交流异步 电机 内部 电磁场物理 量总 体上 都以同步速旋转 并且 在稳态时 其转速严 格一致 但在动态过程中其瞬时速 度并不相 同 电机内部电 磁物理 量在同步旋转 坐标 系上二个垂 直正交 分量 都是脉动直流量 异步 电机在同步旋转 坐标 系上成 为定子磁 场为咏动直流磁场 转 子绕组 为短路 绕组 的隐极式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与交流 电机 得到了统 一 a 从交流异步电机 的数学模 型可 以看 出 状 态方 程 中含有 一个 参数 转矩输 出方程 中有一个 参数 故作 者将 其称 之为交 流异 步 电机的二参数 数学模 型 由二参数数学模 型可知 交 流异步 电机是一个 三输入单输 出的二阶 非线性强耦台 系统 通过 电流角密度 分布推导异步 电机数学模型 下转 第 3 7页 l 维普资讯 参考文献 1 He r a an LR Lap l a e i a n i s op a r a m e t r l gr i d g e n e r a t i on he me J of En g M e e h Dj v pr o c e e d i ng s o f A me r So e Ci v i l En g 1 9 7 6t 1 02 EM 5 2 周 克定等著 工程 电磁场数 值计算 的理论 方法及 应月 高等教 育 出 腹 1 9 9 4 3 刘 汉受 有 限元程序 的前处理 程序 哈尔 螭 电工学汔学 报 t 1 9 8 7 1 0 3 4 W o r d e n we b e r B Fi ni t e e l e me nt m e s h g e n e r a t i o n Co m p ut A id一 鲥 De s i 9 8 4 1 6 5 2 8 5 2 9 1 5 张炳 军 周克 定 任意平 面三 角 自动 音 0 分新 方 法 大 电机技术 I9 8 8 4 2 5 32 6 By kf i t A A u t o m a t i c ge a e r a t io n of t r i a n gu l a r g r i dI I s u b di v i s i o n o f ge n er a l po l y g on i n t o e o n ve x s ub r e gi o ns T t r i a n g u lat i o n o f x p ol y go n s I nt J Na me r M e t h Eag 1 97 6 1 0 1 3 2 9一 i 3 4 2 7 Br u c e F J o hn s t on J o h n M S u l l i v a n J R Fu l l y a u t oma t ic E m d i me n s i o n a l me s h g e ne r a t i on u s i ng n o r ma l o f f s e t t i n g 1 99 2 33 4 2 5 44 2 8 Br o w n PR A n or i n t e r a c t ive me t ho d f o r t he a a t o m a t i e ge n e r a t ion o f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us i n g t he Sc h wa r z Chr is t o ffe l t r a n s f o r ma t l o n Comp M e t ho dsi nA p pl Co m p ut 1 9 81 2 5 1 Ol 一 1 2 6 9 Th a e k e r W C Go n l e z A Put l a ad GE A me t h od f o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