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玉溪综述.doc_第1页
2012年玉溪综述.doc_第2页
2012年玉溪综述.doc_第3页
2012年玉溪综述.doc_第4页
2012年玉溪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综述编辑:李亚平玉溪市概况【位 置】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1161039、北纬23192453之间。东北和北面接昆明市,东南和南面与红河州相邻,西南和西面连普洱市,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市委、市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88千米。区域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总面积15 285平方千米,其中,红塔区、江川、澄江、通海4个县(区)是坝区县,面积共3 34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1.9%;华宁、易门2个县是半山区县,面积共2 88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8.9%;峨山、新平、元江3个县是山区县,面积共9 05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9.2%。【自然环境】 市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西部哀牢山是一巨大屏障,山峦连绵,谷壑纵横,属滇西纵谷地带;哀牢山以东是云贵高原西缘,东部和北部有一些较大的断层陷落盆地,南部和西部地表因被河流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一系列向南弯凸的弧形山脉,失去高原本来面貌。元江河谷沿哀牢山脉东侧的元江断裂带切割较深,从江面到山顶高差达2 000米以上,形成高山峡谷地带。哀牢山脉主峰大磨岩山海拔3 165.9米,为市内最高点。小河底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327米,是市内最低点。全市除元江河谷外,大部分地区海拔1 5001 800米。玉溪市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海拔1 630米。境内主要山峰中,哀牢山脉呈西北向东南走向,斜贯市内新平、元江两县西部。高鲁山位于玉溪盆地西侧,南北走向,主峰黑风洞山海拔2 614米;梁王山从江川县谷堆山转向北东,直抵阳宗海西侧,最高海拔2 820米;磨豆山沿抚仙湖东岸经江川、华宁县直达杞麓湖北岸,最高海拔2 663米;大水井岩头山位于华宁县中部,自北向南,有红岩(海拔2 281米)、大水井岩头(海拔2 623米)、登楼山(海拔2 507米)、羊槽(海拔2 229米)等山峰;螺峰山位于通海县境内,是云南山字形构造的前弧地带,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海拔2 241米。境内还有众多的零散破碎山体,因高山峡谷交错,形成海拔在2 000米以上的数十座孤立山峰。市内河流分属珠江和红河两大水系。新平、易门、元江3个县和峨山县的一部分属红河水系,集水面积共9 981平方千米。红塔区和通海、华宁、澄江、江川4个县及峨山县的一部分属珠江水系,集水面积5 044平方千米。红河的上游元江,源头在区外巍山县与大理市之间的茅草哨,自北向南流,进入新平县,称戛洒江、漠沙江,流入元江县境后称元江,出境入红河县,流入越南后方称红河。元江在市内长度为165千米。其支流绿汁江由北向南流经禄丰、双柏、易门、峨山4个县,在新平县三江口汇入元江,在区内长度为180千米;小河底河发源于峨山县甸中,流经化念称化念河,再沿新平、元江两县与石屏县边界流向东南称撮科河、小河底河,在元江县洼垤乡注入元江干流,在市内全长170千米。珠江上游南盘江的一段,在市内长度为90千米,流经华宁县。其支流曲江,发源于红塔区小石桥,南流入江川县称董炳河,经红塔区南流入峨山县,称猊江(峨山大河),流入通海县称曲江(高大河),再流经建水县曲溪镇入华宁县称华溪河,在盘溪镇三江口注入南盘江。曲江全长208千米,集水面积4 103平方千米。市内有高原断陷湖泊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和阳宗海。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3个县之间。湖形似葫芦,北宽而深,南窄而浅,中间细长如颈,南北长31.5千米,东西最宽11.5千米,最窄处3千米,湖岸线长90.6千米,湖面水位海拔1 721米,面积212平方千米,容量205.5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51.5米,平均水深87米,是云南省最深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深水湖,总蓄水量比滇池大12倍,比洱海大6倍。【历史沿革】 玉溪市辖地,两汉分属益州、牂牁两郡。蜀汉分属益州、牂牁、兴古三郡。东晋、南朝分属晋宁、建宁、梁水、兴古四郡。隋属昆州。唐初分属黎、钩二州。唐南诏时分属拓东节度、通海都督、银生节度。宋大理时分为37部及善阐府、银生节度地。元设云南行省时,分属澄江路、临安路、元江路、中庆路。明时,澄江路改澄江府,通海、华宁、峨山县属临安府,新设新平县隶临安府,易门县属云南府,元江县设元江军民府。清时,新平县属元江直隶州,其余沿明制。民国废府、州,设道,属滇中道、蒙自道、普洱道,后撤道,县直属省。民国后期曾在新平县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国后,1950年1月1日成立滇中专员公署,3月改称玉溪专员公署,辖玉溪、昆阳、晋宁、呈贡、澄江、江川、华宁、通海、河西、峨山、易门、新平12个县。1951年,峨山县改为峨山彝族自治区。1954年,原属蒙自专区的元江县划属玉溪专区。1956年,峨山彝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县。1960年,晋宁县(包括昆阳、呈贡)划属昆明市。1970年12月,新平县改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县改设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3年8月,玉溪县改设玉溪市(县级),1998年,改设红塔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玉溪地区,设立地级玉溪市,6月28日,新设立的市级领导机关挂牌工作。玉溪市下辖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2012年,全市下辖八县一区,共设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街道办事处24个,镇25个(其中1个民族镇),乡26个(其中10个民族乡)。(李亚平)【气候概述】 2012年,玉溪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市气温偏高,季节分布为冬、春季偏高,夏季正常略高,秋季略高至偏高,出现较重春、夏连旱。大部分县(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其中红塔区创1952年以来最少记录。雨季开始期总体偏晚,分别于5月18日至6月初相继进入,大部分县(区)比常年偏晚817天;结束期于9月22日至10月7日结束。日照时数在2408小时以上,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年内,由于全市热量条件和光照条件丰厚而水分条件较差,气象干旱明显,其中冬春干旱及初夏干旱影响严重,洪涝灾害较常年偏轻,倒春寒低温冷害较常年偏轻,总体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而言属中等偏差年景。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4.8,其余各县(区)为16.918.1。与常年同期相比,新平、华宁、元江、通海县偏高0.60.9,其余县(区)偏高1.01.6。与上年同期相比,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县偏高0.10.9,其余县(区)偏高1.01.3。2012年玉溪市各县(区)平均气温表单位:气象要素红塔区 江川县 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温 度 17.3 17.5 17.2 16.9 17.0 17.8 17.2 18.1 24.8 比历年() +1.0 +1.6 +1.2 +0.9 +0.7 +1.3 +1.0 +0.6 +0.9 比上年() +1.1 +1.0 +1.2 +1.3 +0.1 +0.6 +0.8 +0.9 +1.1 温时空变化:1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16.4,其余各县(区)为9.811.3;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县偏低0.5,峨山、通海县偏高0.70.9,其余县(区)偏高1.21.9;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分别偏低0.92.5。2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19.6,其余各县(区)为12.814.6;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县偏高0.4,新平县偏高1.3,其余县(区)偏高2.03.6;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分别偏高1.12.0。3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2.8,其余县(区)为15.417.0;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新平、通海县偏高0.10.5,江川县偏高2.3,其余县(区)偏高1.41.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2.53.9。4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7.6,其余县(区)为18.420.2;与历年同期相比,通海、新平县偏高0.20.4,其余县(区)偏高1.01.7;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1.01.4。5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30.2,其余县(区)为20.723.3;与历年同期相比,华宁、通海县偏高0.81.1,其余县(区)偏高1.42.4;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1.51.9。6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9.7,其余县(区)为21.023.2;与历年同期相比,华宁县偏低0.2,其余县(区)偏高0.21.1;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接近。7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8.5,其余县(区)为20.722.4;与历年同期相比,澄江、元江县与常年同期平均值相同,华宁县偏低0.3,其余县(区)偏高0.30.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低0.20.8。8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8.5,其余县(区)为20.421.8;与历年同期相比,澄江、华宁县偏低0.10.4,其余县(区)偏高0.00.7;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0.10.5。9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7.3,其余各县(区)为18.620.4;与历年同期相比,江川、通海、易门、峨山、元江县偏高0.10.7,其余县(区)偏低0.10.7;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低0.20.9。10月平均气温,元江为26.0,其余各县(区)为16.918.1;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县偏高1.6,红塔区、华宁、峨山、新平县与常年接近,其余偏高0.50.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县(区)偏高0.31.5左右。11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22.4,其余各县(区)为14.215.5;与历年同期相比,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县和红塔区偏高1.41.6,其余4个县偏高2.12.5;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2.02.8左右。12月平均气温,元江县为19.1,其余各县(区)为10.311.6;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县高2.1,新平、峨山县偏高0.80.9,其余县(区)偏高1.11.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高0.21.4。 降水。年降水总量新平为869毫米,元江县517毫米,其余县(区)在581708毫米之间,其中红塔区创1952年以来最少记录。与常年平均相比,元江县、红塔区偏少36%,新平县偏少9%,其余县(区)偏少23%28%。与上年相比,元江县偏少186毫米,红塔区、澄江县、峨山县偏少1832毫米,其余县(区)偏多65221毫米。 2012年玉溪市各县(区)降水情况表单位:毫米气象要素 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降水 581 609 708 650 681 650 677 869 517 比历年(%) -36 -28 -24 -28 -24 -23 -27 -9 -36 比上年(mm) -18 +112 -26 +65 +76 +115 -32 +221 -186 降水时空分布: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除1月、9月比常年同期略有偏多外,其余各月均比常年不同程度偏少,其中2月、10月、12月偏少77%以上。28月降水持续偏少,出现较重春、夏连旱。降水绝对量以10月偏少显著,其次为68月。10月降水量平均每县比常年同期偏少57毫米,68月降水总量平均每县比常年同期偏少91.9毫米(偏少19.3%)。降水季节分布特点为:冬季(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及春季(35月)偏少至特少,夏季(68月)略少至偏少,秋季(911月)偏少。日照:全年日照时数除新平县为2839小时外,其余县(区)为24082617 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通海县、红塔区、新平县偏多21%26%,其余县(区)偏多11%19%。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267478小时。红塔、江川、澄江、通海、新平5个县(区)创1961年以来日照最多记录。 2012年玉溪市各县(区)日照情况表单位:小时 气象要素 红塔区 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日照 2463 2542 2446 2617 2408 2360 2408 2839 2549 比历年(%) 22 16 19 21 11 11 15 26 13 比上年() 361 267 336 290 276 179 478 456 209 日照时空分布:1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209283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县偏多5%,其余县(区)偏多15%30%;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多47100小时。2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261297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易门县偏多25%,其余县(区)偏多32%40%;除元江县外,其余8个县(区)均创有记录以来同期日照最多记录;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多1443小时。 3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240283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易门县偏少1%,其余县(区)偏多6%15%;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多4496小时。4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250300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易门、华宁县偏多3%8%,其余县(区)偏多1521%;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2176小时。5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187259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江川、华宁县偏少3%12%,其余县(区)偏多2%17%;与上年同期相比,通海、华宁、江川县偏少2126小时,新平、峨山偏多1538小时,其余县(区)与上年接近。6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109169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新平县偏多5%,其余县(区)偏少2%25%;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平、元江县偏少近30小时,其余县(区)偏少3966小时。7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101152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元江、易门、华宁县偏少5%21%,其余县(区)偏多418%;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少4383小时。8月,各县(区)日照时数为154225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华宁、易门、峨山、元江县偏少多3%15%,其余县(区)偏多19%54%;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及北部偏少1033小时,中部以南偏多035小时。9月,日照时数元江、新平县161163小时,其余县(区)91113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新平县偏多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与上年同期相比,红塔区、峨山、新平县偏多924小时,其余大部分县(区)偏少1835小时。10月,日照时数通海、元江、新平县213242小时,其余县(区)182195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45成;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79110小时。11月,日照时数峨山县197小时,其余县(区)212257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45成;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3253小时。12月,日照时数峨山县202小时,其余县(区)214252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23成;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县(区)偏多100130小时。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干旱。由于2009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2012年1月下旬至5月又遇长时间的持续晴热少雨天气,其中1月15日至3月初,大部分县(区)出现连续48天左右无降水天气,导致全市气象干旱迅速发展,各县(区)均有较重干旱发生,部分县(区)森林火灾频发。农业干旱主要出现在25月。 大风冰雹:68月,全市由于冰雹天气造成各县(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烤烟受灾面积51421.2亩,其中成灾36256.2亩,绝收13176.3亩。大风灾害造成烤烟受灾18999.8亩,其中成灾10916.2亩,绝收640.5亩。 低温冷害:1月1517日,全市出现强烈辐射降温,大部分县(区)出现霜冻影响,期间,最低气温易门、峨山县分别达-1.0和-1.1,其余-0.96.1,部分农作物受灾。 洪涝灾害:全市由于降水偏少,未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主要是单点暴雨、大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涝。 全市年内共出现大雨42站次,暴雨6站次。据玉溪市防汛办统计,洪涝灾害造成全市5.56万亩农作物受灾。气候对农、林、水、以及交通、旅游的影响:2012年,全市降水季节分布特点是冬季及春季偏少至特少,夏季略少至偏少,秋季偏少,雨季开始期偏晚,结束期偏早。气温季节分布为冬、春季偏高,夏季正常略高,秋季略高至偏高。年内,热量条件和光照条件丰厚而水分条件较差,气象干旱明显,其中冬春干旱及初夏干旱影响严重,洪涝灾害较常年偏轻,倒春寒低温冷害较常年偏轻。气候条件对小春生产不利,对烤烟及大春生产前期不利,后期有利。烤烟及大春作物育苗期间,全市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未出现“倒春寒”天气,对水稻和烤烟育苗有利。69月,全市气温略高、光照充足,降水略少但总体能够满足烤烟及大春作物生长需要,暴雨洪涝灾害相对较轻,无夏季低温冷天气出现,总体对大春生产有利;烤烟成熟期降水偏少,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无低温阴雨和严重洪涝灾害出现,对烤烟成熟和采烤有利。由于2009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2012年又遇冬春及初夏连旱,土壤底墒差,旱情重, 对小春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大部分县(区)雨季开始期偏晚,45月降水偏少至特少,对大春作物栽种和烤烟移栽成活十分不利,山区、半山区影响尤为严重。大春作物生长季节内,510月降水略少至偏少,对水利条件较差的山区、半山区大春作物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 9月中、下旬,大部分县(区)出现511天连阴雨天气,对大春作物收晒产生一定影响。年内,全市平均年降水量仅660毫米,为1952年以来第二个少雨年,加之2009年以来持续4年降水偏少,累积效应导致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由于冬春降水偏少至特少,干旱少雨、风高物燥,对森林防火工作十分不利,部分县(区)森林火灾频发。又因秋冬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植被含水少,对冬春森林防火工作不利。夏秋季,除了在主汛期局地强降水引发山洪爆发造成部分道路堵塞、塌方外,基本没有大的影响,对交通、旅游有利。【人口统计】 201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33.0万人,户籍人口214.1万人,与2011年年末数相比,增加0.6万人,增长0.3。总户数739676户,比上年增加17921户,平均每户2.9人。2012年,全市出生人口2.25万人,比上年少0.3万人,出生率10.51,下降0.5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71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死亡率8.0,上升2.3个千分点。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5.72,比上年上升0.4个千分点。户籍人口性别比50.349.7,出生人口性别比51.5848.42。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为1077245人,占50.3%;女性1063623人,占49.7%。全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为11610人,占51.69%;女性为10850人,占48.31%。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49545人,占总人口的25.67%,比上年增162974人;农业人口为1591323人,比上年减少156841人,下降9.0%。分年龄段人口情况。2012年度,全市分段年龄段的人口是:18岁以下的有460337人,比上年减少7119人;1835岁的有524283人,比上年减少7210人;3560岁的有847588人,比上年增加11261人;60岁以上的有308660人,比上年增加9201人。【民 族】 2012年底,全市有人口超过1000人的民族10个,其中汉族人口1414711人,占总人口的66.1%,与上年相比增加793人,增长0.3%;少数民族人口726157人,占总人口的33.9%,与上年相比增加5340人,增长0.7%,高出汉族人口增长幅度0.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中,彝族447728人,占总人口的20.9%;哈尼族123575人,占5.8%;傣族74371人,占3.5%;回族42703人,占2.0%;白族11408人,占0.5%;苗族7832人,占0.4%;蒙古族7361人,占0.3%;拉祜族6990人,占0.3%;壮族1409占0.07%;其他民族2780人,占0.13%。(玉溪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产总值】 2012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0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624.0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278.8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63.0:27.7调整为9.7:62.4:27.9。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8.4和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8.7%和26.3%。全市人均GDP达到43037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24.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4%,与上年持平。卷烟生产和销售实现增加值383.7亿元,增长10.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8.4%。【财政收支】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03.7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112.4亿元,增长1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2亿元,增长16.8%,其中增值税完成20.7亿元,增长9.3%;营业税完成13.6亿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完成4.8亿元,下降3.9%;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5.6亿元,增长25.6%。 各县区地方财政收入:红塔区完成13.4亿元,增长6.8%;江川县4.1亿元,增长20.0%;澄江县5.0亿元,增长20.1%;通海县4.0亿元,增长17.4%;华宁县3.3亿元,增长10.7%;易门县4.0亿元,增长17.2%;峨山县4.5亿元,增长17.0%;新平县10.8亿元,增长44.1%;元江县3.6亿元,增长19.2%。2012年,地方财政支出185.4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1.8亿元,增长15.9%。其中:教育支出25.5亿元,增长1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3亿元,增长9.1%;医疗卫生支出15.4亿元,增长10.7%。【市场物价】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2.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落”:食品上涨5.7%(其中:粮食上涨2.1%、肉禽下降0.8%),居住上涨1.9%,烟酒及用品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1.5%,衣着下降0.1%。2012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农 业】 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4亿元,按照可比价增长7.0。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6.3%;林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6.3%;牧业增加值 29.5 亿元,增长9.0%;渔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4.0%。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58013万千克,比上年增长1.1%;烤烟总产量10685万千克,增长2.3%。烤烟收购206万担,收购金额23.5亿元。上等烟比例达67.4%,均价26元/千克。油料产量4000万千克,下降13.8%;园林水果产量39012万千克,增长29.3%;甘蔗产量(预计)90401万千克,增长14.3%;蔬菜产量173621万千克,增长8.6%。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丰收。201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 42.2万吨,增长11.3%。其中,肉类产量31.8万吨,增长10.7%;禽蛋产量9.7万吨,增长12.5%;牛奶产量6637吨,增长26.6%。水产品产量1.6万吨,增长2.1%。【工 业】 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98.3亿元,增长12.7%,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7%。其中,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增加值367.7亿元,增长10.1%;矿电产业完成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0.9%,重工业增长16.1%。生产卷烟380.3万箱,比上年增加20.9万箱,增长5.8,其中:一类卷烟134.4万箱,增长25.5%。烟草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2亿元,增长14.0%;实现利税总额334.4亿元,增长14.9%。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4家,主营业务收入1143.1亿元,增长9.5%,亿元以上企业124家。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增幅较高的是精炼铜增长52.1%;其次纸制品增长28.8%;一类卷烟增长25.5%;糖增长25.4%;铜选矿产品含铜量增长24.7%;铁矿石原矿量增长24.2%;农用薄膜增长23.1%。【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6亿元,增长19.2%。全市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159家,从业人员3527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32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4,其中一级建造师仅164人。2012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93.8万平方米,增长36.1%;商品房竣工面积99.4万平方米,下降42.8%。【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7.1亿元,增长2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5.1亿元,增长14.9%;农村非农户投资42.1亿元,增长1.6倍。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亿元,增长2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8.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2.1亿元,增长36.1%。从主要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8.8亿元,增长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4.3亿元,下降34.7%;房地产业完成112.8亿元,增长54.8%。【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亿元,增长18.0%。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7.8亿元,增长20.1%,其中:城区实现118.5亿元,增长23.4%;乡村实现40.8亿元,增长10.6。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47.6亿元,增长25.3%,其中,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5.7亿元,增长25.4%;非公经济实现零售额151.0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64.0亿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实现34.7亿元,增长16.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53295万美元,增长33.1%。其中出口50072万美元,增长39.9%;进口3223万美元,下降24.3%。分企业情况看:63户私民营企业完成出口48771万美元,增长42.0;9户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1301万美元,下降11.1。2012年自营出口商品中,金额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31种,累计出口额4830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5%。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共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234个,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44.3亿元,增长25.0%,其中引进省外资金124.8亿元,增长21.0%。实际使用外资4587万美元,增长20.8%。实现合同外资金额减217万美元,其中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外资金额316万美元;增资3户,合同外资金额91万美元;股权变更3户,合同外资金额减623万美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增长6.4%。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平稳发展。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57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33千米、一级公路77.7千米。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20.4%。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3688万人,增长8.1%;旅客周转量25.2亿人千米,增长16.6%。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06.8亿吨千米,增长18.0%。2012年,全市拥有机动车65.9万辆,其中:汽车24.1万辆,汽车中载客汽车16.2万辆(轿车9.7万辆),载货汽车7.6万辆(普通载货2.8万辆),其他汽车4064辆;摩托车41.7万辆;挂车1305辆。电信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邮电业务总量25.1亿元,增长13.6%。全市移动交换机总容量达 320.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2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95.7万户,比上年增加15.2万户,增长8.4%。互联网宽带网用户25.5万户,增长14.8%。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旅游产业继续坚持“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的发展思路,重视旅游、生态和文化建设的结合。全市接待游客1461.7万人次,增长11.7%;旅游总收入70.6亿元,增长23.6%。年底全市星级宾馆、饭店42家;国内旅行社25家;国际旅行社2家;A级景区19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云南首批旅游小镇3个。【金融和保险业】 2012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6亿元,增长19.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1.7亿元,比上年增加84.2亿元,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9.6亿元,增加66.2亿元,增长15.3%。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31.9亿元,增加88.2亿元,增长16.2%。存贷比63.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2年,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车辆险保费收入6.96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582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923万元。全年赔付支出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车辆险赔付额36837万元;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651万元;健康险赔付额1226万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2年,全市有大专院校2所,招生3656人,比上年下降5.8%;在校学生13487人,增长2.1%;毕业生3314人,增长24.2%。普通中专学校3所,招生2542人,比上年下降18.2%;在校学生8290人,增长2.9%;毕业生2227人,增长19.5%。职业高中9所,招生6025人,比上年增长6.1%;在校学生15438人,增长7.7%;毕业生4090人,下降1.1%。普通高中21所,招生13357人,比上年多361人;在校学生37237人,增长3.7%;毕业生10861人,下降0.7%。初中94所,招生31867人,下降3.4%;在校生95250人,下降2.1%;毕业生31386人,下降0.2%。普通小学558所,招生26416人,下降10.0%;在校生180849人,下降4.3%;毕业生32424人,下降3.4%。幼儿园在园幼儿5.8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三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得到巩固。2012年,全市共投入“三免一补”资金34329万元,全市全体小学生和绝大部分初中生共28.4万人享受补助,小学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2户,居全省第二位,新建和认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新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3家,新获省级优质种子种苗基地认定6家,新获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企业认定12家,新获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10家。2012年,全市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80项被国家和省立项,其中:12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68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省级、国家级项目经费5676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602万元。2012年,全市获省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11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获市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5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7项。申报专利820件,批准(授权)专利598件。【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建有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国家和省市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市综合文化站达标率为81.3 %;市、县、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已全覆盖,村级建成43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文网培训学校”;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667个,群众文化体育广场58个,文化惠民示范村6个,农家书屋685个。形成覆盖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12年,全市发展有线数字电视11.37万户,累计在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近36.96万户;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转换率近70%,全市2/3以上的用户已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卫生事业有新突破。2012年,玉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369个,其中,医院65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07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153人,其中医生440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0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418人。医保改革稳步推进。2012年人均筹资水平达360元,住院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达95%-100%,县区级为80%-95%,省市级55%70%,住院补偿年封顶线达20万元。2012年,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数165.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9万人,参合率为95.96%。全年共429.5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37449万元。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按发病日期统计,2012年,传染病发病数3638人,发病率为168.4/10万。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圆满完成在大理市举办的云南省第八届农民运动会,玉溪代表团共夺得17个第一名、13个第二名、31个第三名,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85.73平方千米,城市维护资金支出14209万元,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07%。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184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5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8平方米,玉溪大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现正抓紧玉龙桥、水镜桥、绿化、景观照明、公厕等收尾工程的施工。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棋阳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快速推进。 13个省级特色小城镇特色规划已全部通过省级专家组的评审,49个“传统村落”审核上报备选调查工作。2012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4.46万亩、封山育林15.8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20万亩。林权流转面积11.01万亩,比去年的7.21万亩增长52.7%;流转金额13163万元,比上年的8440万元增长56.0%。林权抵押贷款38038万元,比上年的20385万元增长86.6%;林权抵押面积13.95万亩,比去年的7.12万亩增长95.9%。2012年,玉溪市能源消费总量为1231.9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1.231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834.14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增长11.6%。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15.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268.45万吨,增长8.9%;洗精煤消费量6.48万吨,下降1.8%;焦炭消费量404.90万吨,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0.07亿立方米, 增长40.0%,电力消费量85.99亿千瓦时,增长14.5%。全市能源消费量结构为:第一产业占1.8%;第二产业占86.2%;第三产业占7.9%;居民生活消费占4.1%。全市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8%;全市单位GDP电耗比上年下降8.5%。完成淘汰落后熟料水泥产能5万吨、铜冶炼产能960吨、电石产能1000吨。完成工业企业能源审计40户,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评估审查项目17个,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17户,完成资源综合利用认定11个项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53.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8.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25.0%。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43人,帮助4872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了动态清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273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584人。201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0.0万人,失业保险13.1万人,工伤保险20.3万人,生育保险16.0万人。全市已从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参保人数121.0万人,参保率97.1%。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9万人,参保率97.0%,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万人,参保率98.4%。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24.4万人,发放金额16364.4万元。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3起、死亡134人,比上年下降11.3%。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09人,比上年减少17人,下降13.5%;工矿商贸企业死亡24人,与上年持平;煤矿事故伤亡1人。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较大事故3起、共死亡10人。【人口与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蒸蒸日上。2012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40454元,比上年增加2274元,增长6.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4元,比上年增加2857元,增长15.4%;城市居民(红塔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7元,比上年增加2789元,增长14.5%;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42辆,其中:红塔区家庭每100户拥有汽车53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628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长15.3%。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87台,家用电脑拥有量16台,生活用汽车9辆。(玉溪市统计局)领 导 名 录【玉溪市直单位正副职名录】中共玉溪市委书 记 孔祥庚(2012.12离任) 张祖林(2012.12任)副书记 高劲松(2012.12离任)张 玲(2012.05离任)谢兴荣(2012.05任)寸世成(2012.12任)常 委 孔祥庚(2012.12离任) 张祖林(2012.12任)高劲松(2012.12离任)饶南湖(2012.12任)张 玲(2012.05离任)谢兴荣寸世成黄宪庭范汝坤夏立洪李文斌董文献邓绍林刘宁笙吕昌会李洪云(2012.06任)秘书长 范汝坤(2012.06离任) 李洪云(2012.06任)副秘书长 卢维江 周文云 赵永云马亚东 姚晓岩朱尤锋莫晓顺(2012.08离任)中共玉溪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李文斌 副书记 席佐能 冯志明 普光照玉溪市监察局 局长 席佐能 副局长 宋元刚 杨丽坤市纪委派出第一纪工委书 记 杨江明副书记 李绍平 梁黎坤市纪委派出第二纪工委书 记 吴天明副书记 李 立(2012.01离任) 李文平(2012.01离任)、 王娅波(2012.01任) 张洪坤(2012.01任)市纪委派出第三纪工委书 记 方 洪副书记 郭 黎 岳崇华市纪委派出第四纪工委书 记 邵昌荣副书记 普光祥 王娅波(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