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心情不合。“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也有诗一样的片段。如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的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并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戏曲鉴赏也是如此。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读剧本时,眼前没有布景,也没有演员。读者要借助剧本文字想象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选自中国文学鉴赏,袁行霈,有删改)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意境是作家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结果,它可以使读者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b意境创造不受文学体裁和艺术种类的限制,注重创造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c意境或是情随境生,或是移情入境,或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d意境是文学艺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对初始之境不断深化、开拓才能创造清晰的意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阅读意境深远的作品,定会让我们忘记周围的一切,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b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注重表现意境,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也要力求感受意境并进入意境。 c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有时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也可以获得新理解。d戏曲的舞台上虽没有真实的布景,但演员虚拟性很强的表演也会给观众以联想与想象的空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我们反复体味,即可领略到其雄奇壮阔之美。 b杜甫妙改后的诗句“桃花细逐杨花落”,意境清寂,偏于想象,恰切地表现了他久坐江畔的寂寞无聊之感。c侍坐章中其他人直截了当地各言其志,曾皙则借描述性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表达自己“礼治”的志向。d长亭送别中【正宫】端正好通过营造凄凉的意境表达主人公难分难舍的离情,可见戏曲的曲词也有意境之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0题。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8上片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9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2) 论语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3) 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琴 弦程天保 苍烟落照,夕阳将静谧的江流染得一片嫣红。两座巨大的铁塔对江而峙,高低错落的电缆,牵系着铁塔,横江而过,像一抹幽雅的琴弦,在江风中瑟瑟抖动。 长江是它的弓,江流是它演奏的和声,落日是它的梦幻。万物均沉浸在玫瑰色的梦幻中。这是一张冠名琴弦的摄影作品,壮阔,浑厚,深沉。 它是金哲的成名之作。 二十年前,金哲是电力局的临时工,被派遣到这里。家贫辍学的苦痛,离群索居的寂寞,前途无望的悲愤,像巨齿一般啃噬着他的心灵。面对浩瀚壮阔的长江,乘风破浪的舟帆,日出日落的璀璨,他那颗敏感、泣血的心,似乎有了瞬间的顿悟。他倾尽全部积蓄,东挪西借,买来一架破旧的照相机,将身心融进了铁塔的铿锵,长江的韵律,岁月的沧桑。守卫铁塔的,还有一位人称龙伯的老人。他身体颀长,银须粲然,目光深邃。举止言谈,有一种野鹤闲云般的飘逸,仙风道骨般的潇洒。他默默地观察着金哲,时间久了,似有一种认可,一种默契。他代金哲执勤,给金哲以金钱的资助,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注视金哲在朝暾夕晖中捕捉大自然的华美的瞬间。但奇怪的是,龙伯从不看金哲的作品,即使金哲征求他的意见,龙伯也只是淡淡地一笑:“摄影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炼,是谈不上创作的。”金哲感到了老人的温情、力量和深沉。 他默默地摸索着,思考着,奋斗着,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失败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他。他身心交瘁,神情郁悒,变得极度地敏感和神经质,似乎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当一幅曾寄厚望的作品被画报退回时,他绝望地摔掉了相机,将全部存照抛向了铁塔,抛向了长江。 龙伯拾回散落的照片,凝视着涕泣的金哲。“孩子,你不再干了?” “不!”金哲终于冷静下来,声音充满着悲壮,“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奋斗。否则,我将在铁塔下老死终生。”龙伯点头,从箱底翻出一架德国禄来相机给他。“艺术是触类旁通的。除了摄影,你还应该读读其他方面的书” 金哲不可思议地望着老人,不明白他哪来这么昂贵的精巧的相机,哪来这样的见解、理智。龙伯成了他心中的谜。 自此,金哲认真读书。奇幻瑰丽的知识之海,拓展了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眼界。他开始走向成功,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但艺术界却仍对他关闭着厚重的殿门。环境的局限,他的作品,始终离不开铁塔的背景。人们挪揄着:“好个铁塔摄影家!” 金哲受不了世俗的嘲弄,他要拓展新的天地。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调动,但碍于家庭复杂的政治背景,他始终只能陪伴着冰冷的铁塔,陪伴着谜一般神秘的老人。“这不是一个仅凭个人奋斗就能自立的社会。”金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忧伤。 “孩子,”龙伯一脸慈爱地望着他,“蛛网能粘住小虫,却束缚不住飞鸟。你已像一只雏鹰,开始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了。” “可我只拥有单调、冰冷的铁塔” “达芬奇画蛋,黄胄画驴,你忘了艺术大师的故事?一件物体,从千万个角度观察,就会有千万种变化,千万种风采。重要的是,你得选准一个绝佳角度,拍摄出铁塔、江流、落日不同凡响的意蕴。” 金哲明白了,内心对老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有一种想尽快弄清老人身世、经历的冲动。“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何必曾相知?”龙伯像哲人般沉吟着,“若要相识亦相知,待到云开日出时。” 金哲悟了,笑了。从此,他百折不挠地寻找着,平心静气地观察着,像潜伏爪牙的猛虎,积蓄着力量,捕捉着时机。 一个雨后天晴的黄昏,当金哲与龙伯从遥远的江渚捕鱼回来时,天地间似乎显得异样的静寂、安详。小舟的款乃声划破广宇的宁静,一声一声,传向遥远的天际。龙伯摇着橹,凝视着辉煌的落日,赤紫的云霭,嫣红的江流,突然停住橹,指向金光映照的铁塔及琴弦般颤动的电缆,大喊一声:“你看!” 瞬间,金哲的心战粟了。他被大自然在这特定时空里构成的奇伟画面震慑住了,抖抖地取出相机,凝聚着周身的热血、力量,不停地揿动快门,拍下了这石破天惊的一瞬,然后孩子般趴在龙伯怀里,缨缨地哭了。他感谢上苍,更感谢龙伯。 金哲由此成名。云开日出,龙伯也盼来了与金哲“相识亦相知”的日子,但他却走完了坎坷曲折的人生旅程,灵与肉融入了浩瀚壮阔的江流。当艺术界为他恢复名誉,平反昭雪时,才揭开了使金哲困惑了十多年的谜底。金哲手捧琴弦,泪如泉涌。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二十年前,金哲倾其所有并东挪西借买来一架破相机,不只是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还因为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某种顿悟。 b龙伯虽然支持和帮助金哲,却从不看金哲的作品,也不给他任何建议,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金哲的作品还很幼稚和肤浅。 c在金哲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摔掉了相机、抛掉了照片时,龙伯的鼓励和帮助,让他恢复了冷静,重新鼓起了奋斗的勇气。 d小说重视细节描写,如文中多次提及龙伯之“谜”。这一细节渲染了龙伯神秘的身世、传奇的经历,暗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e小说叙事艺术高超,在叙述摄影作品琴弦的由来时巧妙地展现了金哲的成功历程,并在曲折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2)开头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龙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意蕴丰厚。请结合文本,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加以探究。(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顾毓琇:文理融通 学术泰斗 誉满中西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期)【相关链接】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 medal)。(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b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c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d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2)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顾毓琇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些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排队时插队,公交车上抢座位,他们对这些行为 ,丝毫不顾及对孩子的影响。有人说宫廷戏用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着青少年,其创作者 ,说宫廷戏宣扬的是“强者生存”的竞争理念。大家都以为这次恶意诽谤事件会对她造成沉重打击,而她却表现出一种 的豁然,着实让人佩服。a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b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满不在乎 c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不以为意 d不以为意满不在乎不以为然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好声音”是众多音乐人展现才华的舞台,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为中国电视音乐节目树立了新标杆。b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为“世界机器人论坛”“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三部分组成。c凭借对中药“青蒿素”抗疟作用的研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得中医药研究再度成为海内外人士热点议题。d由于北京市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脱岗追星”,并公开明星个人隐私,被处以行政警告,这体现了公民法治意识的淡薄。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如今,“娱乐至死”成为国产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偶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一些票房较高电影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 。如果我们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它们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a不应该提供娱乐,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更应该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b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入向善向上的责任c应该肩负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导人向善向上的责任,而不是提供娱乐,更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d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也应该提供娱乐,更应该肩负起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可以说,没有毛笔,莫说绘画, 。字的形态、结构、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这就又决定了书卷、匾额、对联、文件等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 。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17下图是中国船舶馆的图标,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5分)18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d(理解错误,两种情况杂糅表达。)2.a(可能变肯定,原文是“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3.b(张冠李戴,改后的诗句偏于写实。)4.b5.c(社为土神,稷为谷神。)6. .d(张冠李戴,通过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王离被俘,涉间不降,涉间自烧杀。)77.(1)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惰:怠惰、懈怠;少:稍微、有些;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益:增加、加多。畏:害怕,担忧。各一分,共5分)(2)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利用他们的疲惫;打败了,我们就率领军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攻克秦军。(“罢”通“疲”,疲劳;“敝”译为“困乏、疲惫”,“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举”译为“攻克,打败”,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8.特点:萧瑟衰败,空寂清冷。上片通过描写秋暮时分,零乱的雨洒在残荷上,雨珠晶莹,颗颗似珍珠一般,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空寂冷彻的景象,营造了萧瑟清冷的氛围。(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9. 表达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之情和相思之苦。表达了女主人公池上凭阑,心情孤寂。“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直接写女主人公愁闷无人相伴,不知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表达孤单寂寞之情。结尾两句,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如何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是通过教鹦鹉学“念”对方的话来表现,由此传达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及相思之苦。(感情2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共4分。)10.(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1.(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c不得分。(d分析不很全面,还有设置悬念等作用。b“龙伯却从不看金哲的作品,也不给他任何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后来龙伯给了建议;对原因的分析也不准确。c“龙伯的鼓励和帮助,让他恢复了冷静”的说法不正确,金哲随后自己冷静下来了)(2)描绘琴弦的画面,突出其美感,为下文进一步叙述其由来做铺垫;(3分)运用倒叙,巧妙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3)龙伯是一个受政治迫害被发配守卫铁塔的老艺术家。(2分)外表儒雅,举止言谈飘逸潇洒;(1分)豁达开朗,坦然面对人生逆境;(1分)善良慈爱,爱护帮助后辈青年;(1分)艺术造诣精深,见解独到。(1分)(4)示例:艺术方面: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懈追求。艺术创作需要经历长期的磨炼,探索艺术的过程注定是艰辛而曲折的;艺术创作需要厚积薄发,触类旁通,要有多方面的丰富的知识来滋养;在追求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打破局限,拓展新的天地,同时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灵感。(4分)人生方面:人生之路注定充满坎坷,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努力奋斗。人生的旅程往往坎坷而曲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希望和勇气;特别是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更要奋发有为。只有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还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指点和建议,这会使我们成长更快,进步更大。(4分)12a 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db不给分)b“一生都生活在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错,原文是“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d“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无中生有。e“其后”表述不准确,时间跨度较大,准确地说,应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曾获得“蓝姆”金质奖章;他曾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旅美期间,还写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还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他曾撰写出版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心怀赤子之心:祖国处于混乱时期,他为祖国鼓舞呐喊;祖国处于和平时期,他为祖国的建设献计献策;清醒认识人生:面对虚荣时,他不为虚荣所累,做到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一生走在追求的路上:作为世纪老人,电机权威人士,他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成为文理融通的奇才。(每点2分)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或者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个人的命运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要始终心怀祖国,与时俱进,这样人的追求才有动力;个人爱好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生活,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报国之路可能并不平坦,但是只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就终将实现报国之志。(8分,既有自己的观点,也要联系文本材料;没有观点的,最多得4分;没有材料的,最多也是4分。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3.a(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14.c(a搭配不当,“中国好声音”不能是“制播分离”;b句式杂糅,改为“分为.三部分”或“由.三部分组成”;d滥用“由于”使主语残缺,另外,“被处以行政警告”改为“被处以行政警告处分”,残缺宾语中心语。)15.b(横线处三句话有递进关系,先说娱乐,再说文明和价值观的内容,而且作者观点不强调电影的娱乐功能。)16.如果没有毛笔,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没有今天的精神面貌)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每句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7(示例)图标由三艘扬帆航行的帆船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世界,帆船反映展馆内容;同时,三艘帆船的帆又似一排奋飞的大雁,寓意团结拼搏、自强进取的伟大精神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世再造船强国的宏大理想。(构图要素2分,寓意2分,字数1分)试题分析:解答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然后揭示寓意,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同时关注限制,不要超过规定字数。18写作【写作指导】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声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