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孝道初探中国历来崇尚孝道,从习俗到法律,从五服制度到以孝举贤,甚至在为今人所批判的“七出三不去”的休妻制度中都可以看到孝的影响。先秦不同时期,孝的理念所表现出的具体形态也各异。在夏商时期,孝主要体现当时家国一体的观念,以祭祀祖先,以求庇佑为主要形式。到殷商时,善事父母的孝道思想开始萌芽。西周时,孝道思想的侧重从传统的祭祀祖先向善事父母转化。春秋战国时期,善事父母的孝道核心地位在这一时期逐渐确立,并在孝死与孝生这二者的侧重问题上发生转变。先秦诸子也迎合时局,提出了自己的孝道观。本人之所以选择孝道问题作探讨,是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的家族观念对人的约束变弱,父母子女观念、尊敬长辈的传统道德观受到挑战。而孝作为传统美德,是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的。参考史料:一、孝经一般认为曾子门人所作。孝经以“孝”为中心,通过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价值、意义、作用以及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阐述,是一部儒家孝伦理的系统化著作。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共分十八章,全文不足两千字,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参考版本:唐玄宗御注、宋邢昊疏:孝经注疏,四库全书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朱熹:孝经刊误,四库全书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年;清毛奇龄:孝经问,四库全书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1987年。二、尚书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现存28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在孔安国宅里发现的用篆文写成的叫古文尚书,共44篇。直到清代,古文尚书正式被确定为伪书。可参考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三、诗经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诗经中有很多表现传统家族观念,父慈子孝,父母之命等的内容。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诗经辑录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三家,东汉时,鲁国毛亨所传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可参见尚书古文疏证(全二册)清阎若璩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今文尚书考证 清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89年12月第1版.四、周易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很多思想都体现了儒家及统治者的家族伦理观。 周易最好的版本,有四个宋刻本; (1)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宋抚州公使库刻本。 (2)魏王弼、晋韩康件周易注,宋建阳刻本。 (3)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南宋监本,版本学家称为周易单疏本。 (4)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宋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这是周易经、注、单疏合刻的第一本。五、春秋与三传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 旧说春秋为孔子所作。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它应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春秋经文极为简略,每年记事最多不过二十来条,最少的只有两条;最长的条文不过四十余字,最短的仅一二字。1春秋公羊传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是阐释春秋的一部著作。是先由孔子的学生子夏传给公羊高,经历代口耳相传。到西汉景帝时,公羊寿才与其弟子齐人胡毋子都写在竹帛上。公羊传是极力主张儒家大一统思想的,主张君臣等级观。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2春秋谷梁传 谷梁赤 谷梁传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其作者相传是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3春秋左传 左丘明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战国时已成书,共18万字。现流传的版本为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六、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传为左丘明所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 七、战国策战国时各国游说之说,其中不乏礼法,忠孝之说。经刘向校订确定为33册。可参见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八、仪礼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今十三经注疏本仪礼,共十七篇,目次为汉刘向别录所列。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在孔壁中发现古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汉初经生所传十七篇仪礼相同,但多出三十九篇。此三十九篇礼文久佚,学者称之为逸礼。清代胡培翚的仪礼正义为研究仪礼的最好成果。九、礼记礼记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礼记(陈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宋代卫湜,礼记集说100卷,清代的续卫湜礼记集说100卷为相对较好的研究版本。十、周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邦国之礼,家族之礼皆有体现。周礼可靠性受质疑,可与其他史料相佐使用。十一、墨子墨子71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为53篇,共15卷。墨道讲同,反映弱势群体的要求。清代孙治让墨子闲诂是公认的最好的解释墨子的本子。十二、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假托晏子所作,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注释书籍有清末苏舆的晏子春秋校注、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参考价值较高。十三、老子又称道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版本不同,章内容不同,共5000字左右。老子书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以道为宇宙的根本,阐述了道的本质、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晋王弼的老子注和清代魏源的老子本义为比较好的本子。十四、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读庄子,初读可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古注本可读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和王先谦庄子集解。刘武的内篇补正,可资研究者参考。十五、黄帝四经黄帝四经是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抄在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经法经称道原)的合称。它被认为代表了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十六、论语孔子作,朱熹时被列为四书之首。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朱熹四书集注中的论语集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可作参考。定州汉墓竹简本,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论语抄本简本论语的出土为研究论语的版本流传提供了新的材料。十七、孟子是孟子及他的弟子记录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也体现了儒家的家族观念。 (清)焦循著.诸子集成.第一册,中华书局,1954年.朱熹四书集注之孟子集注及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可作参考。 十八、荀子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篇。荀子以儒学为本,对诸子百家之说进行了激烈批评。荀子一书唐杨倞曾为之作注。较好的注本有王先谦的荀子集释,收入中华书局版的诸子集成。较为浅近的注本有梁启雄荀子简释,还有荀子新译中华书局年版。十九、管子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 现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汉时由刘向编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它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用道德教化来进行统治,对礼和法是并重的。 可参考清戴望所著管子校正,郭沫若、闻一多等人写的管子集校。二十、商君书商君书是战国时期商鞅一派法家著作的汇编,又名商子。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了商君书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其中也保留了商鞅遗著,记录了商鞅的言行,大概是战国末年商鞅学派的后人编成的。高亨商君书注释中华书局,1974年版,可作参考。二十一、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他认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所以社会和政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复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清)王先慎.诸子集成.第五册,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二十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吕氏春秋的注释本有清朝人毕沅的吕氏春秋新校正,近代以来,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可以作为参考。二十三、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定次序。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不同,比较接近史实真相,此外,有的还与甲骨文、金文的记载吻合。 二十四、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最有影响的注释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駰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1959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排印的史记,就是与这三家注合刻的本子。该书现存早期的版本之一南宋黄善夫家塾刻本,被公认为善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明朝的二十一史本、清朝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参考价值都很高。1959年,中华书局所出标点校勘本可参考。二十五、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即周易正义10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70卷周礼注疏42卷仪礼注疏50卷礼记正义63卷春秋左传正义60卷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春秋縠梁传注疏20卷论语注疏20卷孝经注疏9卷尔雅注疏10卷孟子注疏14卷共416卷。十三经注疏最早的合刻本是南宋十行本以后辗转翻刻讹谬渐多。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为较好的版本。二十六、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着的。淮南子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其博奥深宏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资源。淮南子一书注本,歷来均以高诱所注最为通行。二十七、新序新序是刘向收集或编写的一部著名的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虽然汉书中没有标明新序的具体卷数,但学者们推测原本为30卷,到了北宋,仅存10卷,曾巩(1019-1083)把这些残存之文加以编辑,形成了通行的10卷本。二十八、逸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赤壁市中考物理考试黑钻押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医学遗传学遗传病筛查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医生视力检查技术考核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综合检测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经典例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通关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湖南省冷水江市中考物理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天津市2025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 企业管理中的培训发展方案
- 我国主要城市历年降水量
- 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物态变化章节综合3
- LY/T 2267-2014林业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
- GB/T 23904-2009无损检测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 GB/T 18043-2013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 海绵城市总结课件
-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课件
-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
- 会计学全套课件第一学期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公开课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