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五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五所重点学校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大题22 题 每题3分 共66分)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民间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4、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5、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a按时段分类交易 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d市场初显专业化6、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这一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7、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位于今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b经济重心南移c小农经济衰落d农产品商品化8、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9、“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10、哥伦布大交换中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了( )a.东西半球平等的交流 b.欧洲工业文明的到来c.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1、“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c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12、“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3、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16到18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c丧失了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14、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c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 d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15、右侧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16、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b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d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1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 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 加强中外友好往来c. 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 维护清朝统治18、下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 b c d20、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产品共获得1 211项奖项,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的历届博览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产品在这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 )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开辟世界市场a. b. c. d. 21、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分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2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66 1976 c1953 1956 d1978 198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题 ,共 3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厂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韦奇伍德(工业革命时期的陶业资本家)一贯坚持的对劳动部门的精细分工;他将日用陶器的生产与花瓶等装饰陶器的生产分开,各自有独立的厂房和陶窑。车间的排列也是按照生产流程的顺序,减少了工人额外的运动或货物不必要的搬动。日用品车间和装饰品车间都装备了最新的技术1872年安装了一台蒸汽发动机,韦奇伍德用它碾碎燧石并为陶器抛光。工厂对工匠和劳工提出了新标准。他们必须准时上班;每周六天,每天必须在同一时间到工厂工作,然后直到下班钟响才可离去。1771年当政治经济学家阿瑟扬参观韦氏陶厂时,他注意到“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产品被销往法国”,大量的奶油色陶器销往爱尔兰、德国、荷兰、俄国、西班牙和英国在东印度的殖民地,并且“有大量产品被销往美洲”。到1783年,韦奇伍德的日用和装饰陶的出口率已占销量的80%。 摘自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 据材料一,概括韦奇伍德陶器工厂生产和销售分别有哪些特点。(10分)2、 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摘编自晋商兴衰史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4分)(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历史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5小题,合计7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aadddbcc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答案dbadcdbdc23、1、(6分,5选3,每点2分)生产的特点: 生产工序分工细致按产品类别组织生产使用机器生产;建立起工厂制度;生产效率高;工艺技术先进,生产管理严格(4分,3选2,每点2分)销售的特点:面向国际市场组织生产;开发适应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