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湖南省某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湖南省某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湖南省某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湖南省某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某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以民为本 B天人感应 C人文精神 D尊重自然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儒学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其最主要原因是A. 改造并赋予儒学新的内容 B. 百家并行不利于国家稳定C. 适应了大一统形势的需要 D. 汉武帝采纳并在全国推行4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5.“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以下对王阳明“良知说”的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了传统伦理观念B.具有个性解放色彩C.继承了格物致知思想D.具有唯物主义倾向6.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 由人治转向法治 B. 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7下面是约处于同一时期的中西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他们的科技成就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说明的本质是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书影 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书稿 A、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B、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不同影响C、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D、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在明朝已形成8.16世纪末,汤显祖为宜黄腔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在它的故乡江西,几乎没有太大反响,而在吴门(苏州)剧坛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主要是因为A.地域文化审美趋向的差异性 B.地方执政者的政策不同C.地域经济发展及阶层的差异 D.昆曲在地域影响力不同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B.打破了 “华夷之辨”的偏见C. 超越了 “中体西用”的范畴D. 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11.“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C.提倡“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12. 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A.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D.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3.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14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15.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强调:“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其言论A.照搬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B.批驳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质疑 C.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 D.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16“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A.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C.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17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杜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18.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对这一言论,普罗泰戈拉会说:A“人生而平等” 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与上帝直接对话”19“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20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A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21. “在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文中的“他们”是哪些人A.彼特拉克、薄伽丘 B.马丁路德、加尔文 C.伏尔泰、卢梭 D.伽利略、牛顿22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反映了A. 德国进入了蒸汽时代 B. 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 德国进入了信息时代2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2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下列作品与材料相同流派的是A.战争与和平B.悲惨世界 C.红楼梦D.等待戈多25.“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木流派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 A. 穿透历史的“印象画派”艺术B.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 C.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D.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50分。26小题18分,27小题18分,28小题1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朱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6分)(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4分)2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4分)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请回答:(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 (2分)(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2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CCBABCADD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DBCCACCDBA26(1)君权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4分)来源: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4分)(2)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