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年虎家尖银金矿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深部矿体预测.pdf_第1页
江西万年虎家尖银金矿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深部矿体预测.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 床 地 质 2012 年 MINERAL DEPOSITS 第 31 卷 增刊 江西万年虎家尖银金矿地质特征 控矿构造 及深部矿体预测 杨 梧 1 吕新彪1 2 刘 洪1 高荣臻1 吴建亮1 1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虎家尖银金矿为已开采 20 多年的危机矿山 矿床位于扬子地台江南台隆的萍乡一乐平凹陷与官帽山台拱的邻接部位 地处乐德成矿带南西端 是乐德成矿带银金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均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的浅变质岩 主要岩性为绢云母千枚岩 粉砂质千枚岩 凝灰质千枚岩 以变余泥质结构 千枚状构造为主 矿区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断裂构造 控矿的北东向 60 压扭性断裂经历了不同的形变和发育阶 段 对成矿起到了导矿 配矿 容矿的控制作用 成矿后的 NNE 向 NW 向扭性断裂表现为对矿化带的错断 矿区岩浆活动不强烈 仅矿区西南和南部见有少数花岗斑岩小岩株及石英斑岩脉 岩浆岩不发育 主要有中酸性超浅成 喷出相的小型岩脉 主要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 蚀变石英安山玢岩 闪斜煌斑岩等 岩体与围岩界限清晰 围岩无明显蚀 变迹象 部分地段见岩体侵入 号矿带中 硅化发育 属成矿前岩脉 2 矿化特征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的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北东向压扭性构造破碎带中 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 其中典型的控矿断裂有 VII 号脉断裂 VI 号脉断裂 多阶段的成矿热液充填在构造带内 使成矿元素不断富集 具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特征 矿石中主要的矿石矿物为方铅矿 闪锌矿 银黝铜矿 银黝锡矿 辉锑银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 方解石 白云石 绿泥石等 另可见毒砂 黄铁矿 雌黄铁矿 白铁矿等金属矿物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对矿石结构 构造 矿物组合的分析 银金矿化可划分为热液成矿期 表生期 其中热液成矿 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石英碳酸盐阶段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碳酸盐石英阶段 其中石英多金 属硫化物阶段 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银的主要矿化阶段 3 控矿及容矿构造特征 矿区近北东向 号脉断裂带具有长期的活动性和继承性 为虎家尖银金矿主要的控矿构造 断裂由两侧向中心岩性 变化为 碎裂千枚岩 碎裂岩 糜棱岩 硅化脉组合 根据野外各观测点测得节理的数据统计所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和节理 等密度图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地质图上断层的切割关系 矿区内大致可分为 3 期 I 期 NWW 向 II 期 NE 向和 III 期 NNE 的挤压应力 控矿构造具有明显压扭性特征 此外 通过对各个勘探线矿脉厚度数据统计成图发现 在断裂面走向 方向上 每隔 100 150 m 出现厚度大的矿段 在断裂延伸方向上 每隔 100 120 m 出现也出现厚度大的矿段 矿体具有明 显的膨缩性 888 矿 床 地 质 2012 年 4 地球化学特征 在矿区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取样工作 分中段采取化探样 对矿区深部的成矿远景进行预测 以配合地质研究 共取 129 件样品 对 15 种元素进行测试 通过 Statics5 统计分析软件对 Sn Au Cu Mn B Mo Ni F Ag Cr Hg Pb Zn W Bi 进行聚类分析 Ag 与 Au 相关系数为 0 49 具有一定相关性 Ag Au 与 Hg W 相关性较好 可作为矿区深部 预测的指示元素 采用浓度集中心法对对虎家尖银金矿原生晕元素垂向分带序列进行了确定 万年银金矿原生晕垂向分带序 Sn Au Cu Mn B Mo Ni F Ag Cr Hg Pb Zn W Bi 与李惠等统计的中国金矿床原生晕正常垂向分带 B I As Hg F Sb Ba Pb Ag Au Zn Cu W Bi Mo Mn Ni Cd Co V Ti 相比 其前缘晕元素 B F Hg 近矿晕元素 Cu Pb Zn Ag Au 尾 晕元素 Sn Mn Ni Cr W Bi 分布混杂 呈现出明显的反分带特征 在矿体的尾部出现了前缘晕和尾晕叠加的现象 表 明该矿区存在多次成矿热液活动 预示其深部还有隐伏矿体的存在 对原生晕各指示元素地球化学晕进行分析 位于 9 线 1 线之间的 I 号原生晕分带从上至下为 Ni Mo 在上 而 Ag 在下 Hg 偏下 出现 反分带 现象 反映出该区段矿体向下还有较大延伸或下部还有盲矿 位于 34 52 线之间的 号原生晕分带 从上至下为 Mo Bi Mn Ni 在上 而 Cu Pb Zn 在下有零星出露 Hg 偏下且在 235 m 有出露且有向下延伸趋势和浓度 分带 也反映出在 34 52 区段矿体有向下延伸或下部还存在隐伏矿或盲矿 此外 70 线近矿晕元素向北东向深部延伸趋势 也可作为一个找矿靶区 5 深部矿体预测 结合万年银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笔者认为在矿区东部 1 线附近 中部 50 线 56 线和西部 80 82 线具 有较好找矿前景 因此圈定了 3 个找矿靶区 依据如下 1 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分布 使得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似等距性特点 根据 9 线 70 线各个勘探线 Ag 品位 矿脉厚度数据 利用 surfer 软件成图 发现断裂控制的矿脉呈似等距性分布 高值区呈近椭圆状 呈雁列状向北东方向深部 侧伏 易知有两个高值区中心 分别为 14 线 标高约 80 m 50 线 标高约 150 m 第三个高值区在 70 线已经出现并向 外延伸 推测其高值中心为 82 86 线 标高约 380 m 这表明在矿区西部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为工作远景区 2 虎家尖银金矿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为 Sn Au Cu Mn B Mo Ni F Ag Cr Hg Pb Zn W Bi 呈明显 的反分带特征 根据 地球化学参数 a a w Hg w F w B w Mn w Mo w Ni a 值反映的是前缘晕相对尾晕的的发育程度 a 值越大 表明前缘晕元素越富集 所反映出矿体前缘晕特征越明显 深部存在矿体的可能性越大 由浅到深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 到 235 中段时上身幅度明显增大 二者均预示着矿体往深部可能还有延伸 3 由于 Zn Pb 的稳定性不同 往往会发生分离 可以运用 Zn Pb 比值来指示热液运移的方向 根据化探数据和相 关钻孔中 Pb Zn 数据制的了 Zn Pb 比值趋势分析图 可确定了热液的运移方向 通过对虎家尖银金矿 Zn Pb 比值三次趋势 分析图的观察 Zn Pb 比值自下而上由大变小 利用 Zn Pb 比值推测的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从矿区北东深部向西南浅部运移 故在矿区北东部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6 总 结 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 严格受一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